勤俭教育方法的再探索

2021-04-12 03:18邓李君
教育实践与研究·理论版 2021年1期
关键词:项目式学习体验实践

邓李君

摘   要: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美德,具有永恒的道德价值和意义。随着时代的发展,在班会课、主题活动、学科教学等途径中,采用说理法、辩论法、演讲法、模拟法等传统德育方法开展勤俭教育,道理学生易懂,案例也能入心,但因学生缺乏体验、实践和内化,勤俭教育效果不佳。项目式学习方式能够解决体验、实践和内化问题,且具有广泛的适用性,在已有的教育途径中采用项目式学习方式,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关键词:勤俭教育;体验;实践;项目式学习

《资治通鉴·梁纪》有句名言“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唐代著名咏史诗人李商隐曾在诗中说“历览前贤国与家, 成由勤俭败由奢。”;一代伟人毛泽东一生粗茶淡饭,睡硬板床,穿粗布衣,一件睡衣竟然补了73次,穿了20年;香港首富李嘉诚见到地上一元硬币也要捡起来,让一块钱也能流通使用;日本学校的学生春游时, 不允许带精美的食品和饮料,只带茶与凉开水,平时家长不给零花钱,学生坐公交车上学必须用月票。

纵观古今中外,勤俭节约美德无处不在,勤俭教育无时不有。反观我国一些青少年,勤俭教育效果不容乐观,浪费现象林林总总:饭菜吃几口不合胃口就倒掉、将没有用完的草稿本扔掉、只用一次性的中性笔、不喜欢的书包和文具随时换掉、上厕所后不关水龙头……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厉行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的讲话中提出,要弘扬中华民族勤俭节约的优秀传统,勤俭节约是一种民族文化和精神的传承,要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对青少年进行勤俭节约消费教育,是当前建设节约型社会很重要的一个环节,如果能使每一个学生从小爱惜财物,养成勤俭节约的良好习惯,这将使他们终生受益。节约财物体现了对他人劳动成果的尊重,对自然资源的爱护,对现有物质条件的珍惜。同时,勤俭教育能够通过增智、养德、励志促进德、智诸育的发展,形成学生核心素养的必备品格,勤俭教育具有重要的现实和长远意义。很多教育工作者精通勤俭教育的内涵、特征、重要性,对于勤俭教育能够侃侃而谈、针砭时弊,对现象和本质分析能够入木三分,但对于如何有效实施勤俭教育,却显得大而化之、泛泛而谈,没有一针见血的效果与方法,而这却是勤俭节约美德落地的关键所在。

一、勤俭教育常规实施途径的困境

(一)勤俭教育的常规实施途径分类

结合学校的课程、活动设置规律,勤俭教育的常规实施途径主要划分为三个方面:一是在语文、数学等各学科教学中,在育智為主的学科核心素养目标中,渗透勤俭教育;二是在班会课、升旗礼、课间操训话等常规育德为主的非学科核心素养目标中,正面开展勤俭教育;三是在综合实践课、周末和寒暑假社会实践活动、学校媒介宣传、家长座谈会等主题活动中,在育德、育智、劳动教育等核心素养的综合性培养目标中,侧面或正面开展勤俭教育。

(二)常规途径中开展勤俭教育的困境

在以上途径中开展勤俭教育十分容易,采用的方法多为说理法、榜样示范法、举例法、辩论法、演讲法、模拟法等。在学科教学中,例如语文教师会在讲解物资匮乏主题的课文中,顺势进行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说理或举例;在班会课中,例如班主任会召开勤俭教育的主题班会,用辩论法让学生辩一辩勤俭节约的好处,用榜样示范法来树立勤俭节约的学生典型;在主题活动中,例如教师会在综合实践课中,采用模拟法让学生表演“节约与浪费”的小品,学校会在大宣传屏上滚动播放勤俭节约的先进事迹等。使用这些常规方法开展勤俭教育,方便易行、省时省力,能达到一定的教育效果。但“知易行难”,这些常规方法的确能提高学生关于勤俭节约的道德认知,也能对其道德行为产生一定的约束和影响,甚至能提高一点道德情感和道德意志力。但这些方法带来的道德效果并不好:学生经过“一阵风”的勤俭教育“洗礼”后,又逐渐变得我行我素,浪费行为重新“复苏”,演变成为学校德育的“顽疾”。这些方法的不足与困境主要有以下三点:

其一,实践性不足。说理法、示范法、模拟法等都是用来提高勤俭美德认知的,但“知道不等于做到”。没有真实生活情境,没有实践环节,无法通过这些方法提高学生的道德实践力。学生没有勤俭美德的具身实践,仅凭勤俭教育的“道听途说”,不让勤俭节约行为切实发生在每一个学生身上,学生就难以真正认同和推崇勤俭教育的内涵。

其二,体验性不够。常规的勤俭教育方法,有的毫无体验性,只是勤俭节约知识的传递,但有的方法有一定的道德体验性。例如,学生表演“节约与浪费”的小品、观看勤俭节约主题的电影,学生能体验到勤俭节约的价值和意识,虽然比单一的道德说教和道德认知前进了一步,但这仍然是间接的道德体验,不是建立在勤俭美德具身实践基础上的直接体验,间接的道德体验是一种缺乏真实感的“模拟”体验,很容易消退和淡忘。只有在实践基础上的直接体验,才能让学生产生深刻地勤俭美德感悟,形成持久的道德情感。

其三,难以内化。常规勤俭教育的方法效果不好,铺张浪费现象常常在教育之后“死灰复燃”,根本原因是学生没有将勤俭节约美德“内化于心”,也就难以“外化于形”。让学生去节约一度电、一滴水、一粒饭,有些人显得心不甘情不愿,有些人无动于衷;一些学生甚至因为这些教育,形成“表演型人格”:老师在时,装作很节俭,老师不在时,就显现铺张浪费的本来面貌。在这些常规教育方法下,勤俭品质为什么难以内化?因为这些方法没有实践性,“知行”不合一,也就缺少个体的体验性,而没有深刻地体验,就没有道德情感和认知的感悟,就无法形成勤俭节约的价值观和道德意志,从而就不能产生可持续的勤俭节约道德行为。

二、项目式学习融入勤俭教育的优势分析

项目式学习结合了杜威的“做中学”、项目管理方法、团队合作学习等思想,是一种类似于探究性学习和体验式学习的新型教学模式。杜威通过一系列的教育改革实验发现,如果学生能够参与到真实且有意义的活动中,而且这些活动任务或问题是相对真实或具有生活情境性的,那么学生能够充分调动其参与积极性,按照活动目的来对学习材料产生自己独特的理解,并应用到学习任务的完成和活动问题的解决过程中。

项目式学习融入勤俭教育的常规途径中,具有以下优势:

第一,项目式学习具有真实性、实践性特征,能够解决常规方法实践性不足的问题。项目式学习从真实生活出发,通过真实问题吸引学生,能够激发学生兴趣。同时,项目式学习需要学生围绕一个主题,通过阶段性的任务探究,完成项目作品。而在完成作品的过程中,学生必须在课堂内外去实践,这就给勤俭教育提供了充足的实践性保障。例如,在地理和物理学科教学中,通过学科融合的形式,开展“设计雨水收集系统”的跨学科项目式学习活动,给学生一个真实生活问题,让学生动手实践,以实际行动践行勤俭节约理念,教师较好地关照了节约用水的勤俭教育,避免了说教灌输,收效也会更显著。

第二, 项目式学习具有体验性特征。项目式学习不是被动接受的学习,而是主动体验的学习。“要变革梨子,需亲口尝一尝梨子的滋味”,项目式学习是一种实践活动,需要学生亲自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不断体验,能够使学生对勤俭美德形成深刻地学习感悟。例如,在学校“节约一粒米”主题活动中,常规教育方法就是说理法和榜样示范,改造为项目式学习方式,就可以设计成“调查各类饭店光盘率并写成调查报告”的项目式学习实践活动,让学生周末去饭店“蹲点体验”,有利于学生形成震撼内心的感悟与认知。

第三,项目式学习方式易于调动学生主动性,促成勤俭知识、方法、观念的内化。项目式学习时间跨度较大,在一个阶段中其独特的实践性、体验性极易催生学生勤俭节约意识和情感,实现对美德的深度学习与体认,并巩固内化为持久勤俭的道德行为。

三、勤儉教育中实施项目式学习的关键策略

刘景福等学者在长期研究中,提出基于项目学习的操作流程,即选定项目、制定计划、活动探究、作品制作、成果交流和活动评价六个步骤。可见,项目式学习有其固定程式,教师按程式操作即可,笔者结合勤俭教育的项目式学习实践,归纳出勤俭教育中实施项目式学习的几个关键策略。

(一)围绕勤俭教育的目标对项目作品提出要求

项目式学习方式应用场景广泛,可以运用在学科教学、班会课、综合实践课、学校勤俭教育主题活动中,但无论哪种场景的应用,都要完成项目作品,这是项目式学习区别于其它教育方式的独特特征。要在上述诸多方式中开展勤俭教育,就需要抓住关键,对项目作品提出勤俭节约的要求。例如,在开展“节水行动”的厕所改造模型项目式学习中,需对水龙头等作品的功能提出节约的要求(如自动感应水龙头等);在开展“节能建筑”的项目式学习中,需对房子模型作品制作材料提出要求,尽可能利用家里多余的纸箱、废弃的颜料、快递袋子、粘土等;有些项目式学习作品是调查报告,可以要求学生双面打印,节约纸张。对作品的节俭要求,教师可以设计作品评价量表,让学生在过程中填写,进行过程性观察、反馈、矫正。

(二)对项目式学习中的勤俭程度进行调控

大部分项目式学习过程富于实践性,常常需要小组合作完成,也需要利用假期到学校之外更广阔的社会空间去实践。其一,教师应对项目过程进行勤俭教育目标设计,对项目过程提出节俭要求,并设计勤俭节约的实践过程评价量表,实时评价、指导学生,将勤俭教育落到实处,使勤俭节约美德生长在项目式学习的现实过程中。例如,生物和地理课《保护生物资源——探索深圳红树林》综合项目式学习中,学生需要周末组队前往红树林,这个过程中会产生花费,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设计出行的最佳路线、出行方式、吃饭、采集标本数量等,体现勤俭节约的目的,同时教师制定评价量表,对学生的出行计划和实际出行结果进行勤俭节约维度的评价。其二,尽可能以小组合作形式开展项目式学习,对组员在过程中的铺张浪费形成合作约束和舆论影响,在评价量表环节,也引入小组成员互评机制,让评价更具过程的真实性。其三,加强过程中的反思。以小组合作形式开展项目实践,同时小组每位成员对过程中的每一次实践撰写反思,组长还要对整体情况撰写反思,通过对勤俭节约美德实践性反思,升华学生对勤俭价值观的认识与行动。

(三)终结性评价中突出展示分享,巩固勤俭教育的成果

终结性评价和反思是项目式学习的收尾环节,对项目的结果性评价能够使师生积累项目学习的经验,激励项目完成优秀的学生,对项目的反思能够让学生审视自身和小组的不足,找到改进的方法,有利于项目式学习能力在新项目中的迁移。对于以勤俭教育为主题的项目式学习,教师应在班会、德育主题活动时间里,召开勤俭教育项目式学习作品展示分享会,或举办作品展览,让学生在作品介绍、作品演讲、作品完成过程的分享中,向公众传达勤俭节约的道德认识,表达道德情感。面向公众的展示分享能够增强学生的勤俭价值认同,形成道德表率般的气场。对于学科教学等其它途径中渗透勤俭教育的项目式学习,教师也应设置勤俭教育的展示分享维度,让学生在展示中达成勤俭教育相应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四、结语

在勤俭教育的常规途径中开展项目式学习,有效地破解了德育缺乏体验性、实践性、不易于内化的难题。笔者所在学校七年级开展一学期项目式学习实践研究以来,不仅收获了两百多件项目式学习作品,也在学生午餐、厕所水电纸、学生文具使用、学生出行消费、学生废旧物品利用等,各方面形成了丰硕的勤俭教育成果,勤俭教育之花正盛开在项目式学习的土壤之上。

另一方面也要认识到,勤俭教育绝不是只有项目式学习一个途径,常规的说理法、榜样法、辩论法等在快速传播道德教育方面,仍有其不可替代的价值,新兴的研学游学旅行、夏令营、贫困地区体验生活等活动也能开展勤俭教育。应该以更广阔的视野,探索勤俭教育制度的规范性、行为的体验性、常态化、延展性,构建勤俭教育的完整体系,为建设节约型社会贡献学校力量。

参考文献:

[1]王   毅.中学生的节约意识教育初探[J].宁夏教育,2006,(Z1):53.

[2]巴克教育研究所.项目学习教师指南——21世纪的中学教学法[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4.

[3]王   超.中小学创客教育的项目式学习活动设计探究[J].教学与管理,2020,(02):110~113.

[4]刘景福,钟志贤.基于项目的学习(PBL)模式研究[J].外国教育研究,2002,(11):18~22.

猜你喜欢
项目式学习体验实践
项目式学习在应用型本科院校人才培养中的探究
在初中物理中实施项目式学习
网络信息平台支持下的PBL英语教学实践与研究
基于项目式学习的大学英语翻转课堂教学研究与实践
体验视角下文化旅游产品深度开发研究
立足生活,挖掘习作的丰富素材
初中政治教学中强化新八德教育探讨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生物专业师范生教学实习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校企协同实施高职专业课程改革的实践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