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清和肽素联合肌钙蛋白I对老年心肌梗死病人早期诊断与分期诊断的价值

2021-04-14 13:33贺新荣高胜利吴栋梁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21年6期
关键词:急性期心肌梗死心血管

贺新荣,高胜利,吴栋梁,赵 娟

心肌梗死(myocardial infarction,MI)是临床上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之一,同时也是最具有致命性的疾病,是心血管疾病防治的重中之重。目前,全国约有心血管病病人2.9亿人,其中心肌梗死病人高达250万人,仅位于原发性高血压及卒中之后[1]。《中国心血管病报告2018》显示,心血管病的病死率已经高于肿瘤及其他疾病,居于首位,占居民疾病死亡构成的40%以上,特别是农村近几年来心血管病死亡率持续高于城市[2]。心肌梗死临床上分为陈旧性心肌梗死和急性心肌梗死,二者均是发生心力衰竭的重要危险因素[3]。心肌梗死发作时因其进展迅速,危险性极高,而老年人因其特殊的机体状况不宜开展超声、CT等复杂检查,因此,心肌梗死的早期诊断则显得更有意义。和肽素(Copeptin)是一种稳定的垂体后叶加压素前体C端部分,临床上常用于反映精氨酸加压素的释放水平[4]。有研究发现,和肽素在心肌梗死病人中表达异常,与该病的发生发展存在着密切联系[5]。肌钙蛋白I(cardiac troponin I,cTnI)是心血管疾病发生的重要标志物,cTnI的检测有助于早期心血管疾病的诊断,而且还可用于评估病人心功能,对心力衰竭的诊断也有重要价值[6]。本研究旨在探讨血清和肽素联合cTnI检测对老年心肌梗死病人的早期诊断和临床分期诊断的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2017年1月—2019年1月我院收治的106例老年心肌梗死病人作为心肌梗死组,男68例,女38例;年龄(71.43±8.14)岁;心肌梗死急性期病人49例,心肌梗死非急性期病人57例。纳入标准:年龄≥65岁;符合心肌梗死诊断标准,心肌梗死的分期参考《急性心肌梗死诊断和治疗指南》[7]进行评估;病人均自愿参与,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心肌炎、肺源性心脏病、阻塞性肺部疾病及重度感染者;合并恶性肿瘤、严重肝肾功能不全者;入组前1个月内有脑血管事件、外科手术史或严重外伤史等。同时选取同期接受健康体检的106名老年健康者作为对照组,男61名,女45名;年龄(70.81±7.26)岁。

1.2 标本采集 心肌梗死组病人于入院后24 h内、健康对照组于健康体检时,采集空腹外周静脉血3 mL,3 500 r/min离心15 min,取上清,-80 ℃保存。

1.3 观察指标 血清和肽素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试剂盒由美国R&D 公司提供;采用贝克曼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清cTnI水平。和肽素正常参考值为0.5~5.0 pmol/L,和肽素>5.0 pmol/L拟诊为心肌梗死[8];cTnI水平<0.2 μg/L为正常范围,cTnI>1.5 μg/L拟诊为心肌梗死[9]。比较两组血清和肽素与cTnI水平,分析血清和肽素、cTnI及二者联合检测对心肌梗死的诊断价值;同时将心肌梗死组分为急性期组和非急性期组,检测两亚组血清和肽素、cTnI水平,分析血清和肽素与cTnI对心肌梗死分期的诊断价值。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6.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定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定性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评价血清和肽素、cTnI及二者联合检测对老年心肌梗死的诊断价值,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e,AUC)的比较采用Z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临床资料比较 两组年龄、性别、体质指数、糖尿病史、吸烟史及饮酒史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心肌梗死组高血压比例较对照组高(χ2=5.77,P=0.02)。详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资料比较

2.2 两组血清和肽素、cTnI水平比较 心肌梗死组血清和肽素及cTnI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详见表2。

表2 两组血清和肽素与cTnI水平比较(x±s)

2.3 血清和肽素及cTnI在老年心肌梗死中的诊断效能 血清和肽素诊断老年心肌梗死的准确率为76.42%,血清cTnI诊断老年心肌梗死的准确率为85.38%,二者联合诊断老年心肌梗死的准确率为91.51%;且二者联合诊断具有较高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及约登指数。详见表3。

表3 血清和肽素及cTnI在老年心肌梗死中的诊断效能 单位:%

2.4 血清和肽素及cTnI诊断老年心肌梗死的ROC曲线 血清和肽素及cTnI诊断老年心肌梗死的最佳截断值分别为5.877 pmol/L及1.935 ng/mL,二者联合诊断老年心肌梗死的AUC为0.915[95%CI(0.872,0.959)],高于血清和肽素诊断老年心肌梗死的AUC及cTnI诊断老年心肌梗死的AUC(Z=3.77,P<0.001;Z=2.05,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详见表4、图1。

表4 血清和肽素及cTnI诊断老年心肌梗死的ROC曲线

图1 血清和肽素及cTnI诊断老年心肌梗死的ROC曲线

2.5 老年心肌梗死病人急性期与非急性期血清和肽素、cTnI水平比较 老年心肌梗死病人中,急性期49例,非急性期57例。急性期病人血清和肽素与cTnI水平高于非急性期病人,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详见表5。

表5 老年心肌梗死病人急性期与非急性期血清和肽素、cTnI水平比较 (x±s)

2.6 血清和肽素及cTnI诊断老年心肌梗死急性期与非急性期的ROC曲线 血清和肽素及cTnI诊断老年心肌梗死分期的最佳截断值分别为12.563 pmol/L及4.629 ng/mL,其AUC分别为0.851[95%CI(0.776,0.926)]和0.819[95%CI(0.741,0.897)],均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详见表6、图2。

表6 血清和肽素及cTnI诊断老年心肌梗死急性期与非急性期的ROC曲线

图2 血清和肽素及cTnI诊断老年心肌梗死分期的ROC曲线

3 讨 论

心肌梗死主要由于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而导致部分或完全性血管堵塞,进而引起局部心肌长期缺血、缺氧,最终导致心肌弥漫性纤维化和心肌坏死[10-11]。心肌梗死最主要的病理特点是因为血管壁的病理性损伤、血液流动性改变及凝血功能亢进等原因引起的组织灌注不良,进而导致部分血管凝结为斑块,堵塞血管,最终形成血栓等相关病变[12]。目前,临床上认为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等慢性疾病是心肌梗死发生的危险因素[13]。高血压与动脉粥样硬化被认为是心脑血管疾病发生的最主要因素。本研究发现,与健康老年人相比,较高比例的老年心肌梗死病人有高血压病史。心肌梗死发作时因其进展迅速、危险性极高,而老年人因其特殊的机体状况,不宜开展超声、CT等复杂检查,因此,心肌梗死的早期诊断则显得更有意义。

和肽素是一种含有39个氨基酸的糖蛋白,是稳定的垂体后叶精氨酸加压素前体C端部分,与精氨酸加压素(AVP)有密切关联[14]。AVP是由下丘脑大细胞神经元产生的一种抗利尿激素,具有调节渗透压、改变血液流动等作用。Pozsonyi 等[15]研究发现,AVP对心血管疾病、心力衰竭等疾病的发生具有重要作用。但AVP非常不稳定,绝大部分会因为与血小板的快速结合而消除,而和肽素在体内几乎不会降解,可在血液中长期保持稳定,可以作为AVP水平检测的替代物[16]。本研究发现心肌梗死病人血清和肽素水平高于健康老年,同时急性期病人血清和肽素水平高于非急性期病人,说明血清和肽素对心肌梗死的诊断及分期具有重要意义。Slagman等[17]研究发现急性期心肌梗死病人血清和肽素水平升高,对急性期心肌梗死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cTnI是心肌细胞特有的结构蛋白,能够调节心肌细胞的舒张和伸缩功能[18]。当心肌细胞膜受损时,胞浆内游离形式的cTnI快速进入血液循环,急性心肌梗死后肌钙蛋白能在血液中持续较长时间,同时其不受骨骼损伤和肾脏疾病的影响,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特异度,是心血管疾病早期检测的重要指标[19]。因此,cTnI的检测可以参与早期心血管疾病的诊断,而且还可用于评估病人心功能,对心力衰竭的诊断也有重要价值。本研究发现心肌梗死病人血清cTnI水平高于健康老年人,同时急性期病人血清cTnI水平高于非急性期病人,说明血清cTnI对心肌梗死的早期诊断及分期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本研究发现,血清和肽素与cTnI联合诊断老年心肌梗死具有较高的准确率、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及约登指数。血清和肽素和cTnI联合诊断老年心肌梗死的AUC为0.915[95%CI(0.872,0.959)],高于和肽素诊断老年心肌梗死的AUC及cTnI诊断老年心肌梗死的AUC(Z=3.77,P<0.001;Z=2.05,P<0.05),说明血清和肽素和cTnI联合诊断可有效提高心肌梗死诊断的准确性。血清和肽素及cTnI诊断老年心肌梗死分期的AUC分别为0.851[95%CI(0.776,0.926)]和0.819[95%CI(0.741,0.897)],均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以血清和肽素水平>12.563 pmol/L及血清cTnI水平>4.629 ng/mL为截断值,作为诊断心肌梗死分期的参考。常宏等[20]也认为血清和肽素与cTnI联合检测对心肌梗死的诊断和预后判断具有重要意义。

综上所述,血清和肽素与cTnI联合检测对于老年心肌梗死的早期诊断、临床分期的诊断均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在临床诊疗中具有重要意义。

猜你喜欢
急性期心肌梗死心血管
“心血管权威发布”公众号简介
“心血管权威发布”公众号简介
“心血管权威发布”公众号简介
COVID-19心血管并发症的研究进展
以剑突下疼痛为首发症状的急性心肌梗死1例
血清IL-12、SAA水平对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PCI治疗预后的影响
中医体质在脑卒中急性期患者干预中疗效的影响分析
壮医药线治疗急性期带状疱疹的疗效观察
二维斑点追踪技术对柔红霉素药物急性期心肌损伤的相关性
KD患儿急性期h-FABP、PAC-1表达与冠状动脉受损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