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囚庭”“椒园”两昂然
——笺释萧军诗五首

2021-04-14 19:18刘锋杰
东吴学术 2021年4期
关键词:萧军文庙落日

刘锋杰

萧军(1907-1988),原名刘鸿霖,笔名三郎、田军、萧军等。辽宁锦州人。现代作家。1925年入伍当骑兵,后考入“东北陆军讲武堂”,在军营开始学习旧诗写作,试作《立秋》:“刹那光阴又到秋,天光云影望中收。最能涤我胸襟处,醉饮松江第一楼。”诗中有酒气,也有豪气。1935年出版小说《八月的乡村》,是根据别人转述的故事并结合自身生活经验而成,首次描写东北地区的抗日斗争,鲁迅加以推荐,称之为“很好的一部”,从此奠定了萧军的文坛地位。曾两次到延安,后回哈尔滨创办《文化报》。1948年受到组织的批判,被戴上“反苏、反共、反人民”的“三反分子”帽子,失去出版作品的机会。十年浩劫伊始又受到迫害,被关押、劳改共八年之久,妻子也被拘押批斗,小女则被毒打以致精神失常而死,儿子被打,几乎送命。1979年获得平反。有《萧军全集》。

萧军从小就具有桀骜不驯的性格,自嘲是“石头疙瘩”,极其真诚坦荡,不免与所历之境相冲突。两入延安,未能使他学到多少生存“智慧”,捞到多少政治资本。他是一位孤独的行者,却又带着“人之子”的受难勇气,以独特的方式活出了自己的生命样式:不媚权威,不羡金钱,独立特行,我怡我情。他虽以小说名世,可旧诗创作贯穿了一生。从1927年试笔起,到1980年代中期止,六十年间千首诗。其中《囚庭吟草》与《椒园闲咏及其他》代表了最好水平。如果说他的小说是对时代生活的整体氛围所作的一种外向性的速写,那么,他的旧诗却是对时代潮流中个体命运与受难所作的一种内向性的咏叹。在《囚庭吟草》中,诗以载史——载国史之厄,诗人沉思文革的疯狂,表现出他是一个不倔的灵魂。与此同时,多少同遭迫害者,未能留下片言只语,而他冒着生命危险,把写于囚庭中的诗句想方设法带出,即为了为史作证。在《椒园吟草》中,诗以明志——明己志之洁,此际诗人获得了短暂的安宁,遂以耕躬田园为乐,一如古代的士大夫,达则兼济天下,退则独善其身。不能把这种耕躬田园视为某种程度的精神妥协,只要诗人在独善其身中保持了气节,那是再次兼济天下的精神基础;同时,忧中取乐,亦是一种正常的心理调节。故,萧军无论是在《囚庭吟草》直面现实的鲜血,顽强地反抗,还是在《椒园闲咏及其他》醉意于田园,抒发一己之志且兼及一己之乐,都是昂然的,尊严地活着。

1930年代的东北的身影,活在萧军的小说中;萧军的真正性情志趣——“攀龙久谢朝廊器,屠狗情甘守故丘”(《追忆一九六六年八月二十三日文庙火、刑事件 并叙》)的生存方式,活在他自己的旧诗中。将来的文学史上论及萧军,会承认他在民族战争的描写上留下了宏伟的画面,在民族心灵的刻画上留下了深邃的反思。萧军的现代旧诗创作的艺术之思的深度与高度是超过他的小说的。

抒怀①选自《萧军全集》(14)中的《补遗》,北京:华夏出版社2008年版。约作于1930年春。自注:“斯时我正肄业于辽宁省沈阳城东福陵之西‘东北陆军讲武堂’。临毕业时因替同学丁国英‘抱不平’,辱骂步兵队长朱世勤(此人后当了汉奸)并企图劈死他,亏了同学拉开,我被军法会审后,亏总队长王静轩相庇未判罪,结果开除了之。有所感,偶尔书之。”萧军的仗义行侠,于青年时的行为之中表露无遗。

读书击剑两无成,空把韶华误请缨②读书两句:写自己本着报国之心入军校,却未能完成学业,耽误了青春。学书击剑:典出《史记·项羽本纪》:“项籍少时,学书不成,去;学剑,又不成,项梁怒之。籍曰:“书,足以记名姓而已。剑,一人敌,不足学,学万人敌。”请缨:投军报国。典出终军故事。《汉书·终军传》记载:“南越与汉和亲,乃遣军使南越,说其王,欲令入朝,比内诸侯。军自请:‘愿受长缨,必羁南越王而致阙下。’军遂往说越王,越王听许,请举国内属。……越相吕嘉不欲内属,发兵攻杀其王,及汉使者皆死。……军死时年二十余,故世谓之‘终童’。”唐·杜牧《东兵长句十韵》“:雄如马武皆弹剑,少似终军亦请缨。”。

但得能为天下雨,白云原自一身轻③但得两句:只要能为天下做点有益的事情,自己就感到轻松愉快。诗借云与雨的关系,展现诗人心胸之豁达开朗。。

先师逝世三十周年忌日 代祭④选自《萧军全集》(14)中的《囚庭咏草(上)》,此题共二首,选其二。作于1966年10月28日,距萧军1934年11月30日在上海拜见鲁迅先生,已经三十二年。据萧军《囚庭吟草(上)》中《追忆一九六六年八月二十三日文庙中火、刑事件 并叙》记:是日也,虽季届初秋,而暑热尚炙人也。余等二十八人在文化局院中,初经一阵乱打之后,即分别被投入有棚两大汽车——类囚车——中,每人胸前各悬大牌子一面,上书犯名及罪名。余之罪名为“老牌反党份子”,牌为大小两个。姓名则以红笔抹以形,或意味为已判决为死刑也。车开动后,不知驶向何方。约一小时许,车停矣,有人高喊:“全滚出来!”余等出车后,始知已至“文庙”门前,余私意曰:“至此何为?此地应非行刑所立场所也……”列队被押解以入。初入大门,则见遥遥下方院地上燃有熊熊篝火一大堆,火焰上冲约丈余,浓烟四滚,人声嘈杂,余私忖曰:‘欲施火刑欤?抑火葬欤?欧洲中世纪焚烧异教徒之举,欲在中国复演欤?……”心虽自忖,而情颇安定,意或谓可能毙命于今朝,斯亦可矣!殊无憾焉。群被命跪于火堆边,时似尚有人照像者。忽然有人大喊一声“打!”于是一片藤条,皮带……声交响四起焉!又有人高喊黑帮头子,资产阶级臭权威……要多打两下!忽然提到了我的名字:“老牌反党份子,老顽固——萧军,要多打,重打……”我的激怒难捺了!几次欲奋起而回击之,但终于被自己的理智克制住了:第一我如回击,肯定会击毙某些人,众寡不敌,最终我也必被毙命。同时共难二十七人或将无噍类矣!我死后之(疑为“我死之后”——引者注),就要无有了一百一十元钱,由谁来养活孩子们?于是只能咬紧牙齿随他等“打”下去罢!红日已西斜,鞭打声继续震响着……气氛随萧森而肃杀,但场景则颇壮丽也!二十八人中尚有三女性,但我却未听到有任何人哭喊或求饶声者。呜呼!蛮奇乎哉!此诗写作背景如上述。诗借鲁迅忌日写自身处境与心境,涉及如何继承鲁迅传统问题。纪念鲁迅,可以是一个仪式,也可以是一阵跟风,但萧军之纪念是用个体的生命来践履的,必然经历血风腥雨的考验。

一九三六年十月十九日,上午五时二十五分,鲁迅先师逝世于上海北四川路底,施高塔路大陆新村九号寓所。

三十年前拜座前,斑斑往事忆如烟。

门墙桃李飘零尽,犴狴余生几幸全①门墙两句:接受过鲁迅培育的人,大都飘零散尽了,能有几人幸免于难?如胡风长期入狱,冯雪峰成右派分子,其他“胡风分子”遭遇也极惨。门墙:指师长之门。语出《论语·子张》:“夫子之墙数仞,不得其门而入,不见宗庙之美,百官之富。”犴狴(àn bì):监狱。犴狴即狴犴,传说中兽名,古代牢狱门上绘其形状,后用以代称牢狱。?

大道传薪知匪易,高山仰止亦何艰②大道两句:知道大道之薪火相传极为不易,追随先贤也十分艰难。大道:鲁迅之思想与事业,指为天下苍生百姓谋求幸福。!

囚窗落日鲜于血,遥嘱南天一惘然③囚窗两句:(我居住的)囚窗外落日如血样红,遥看南方(鲁迅逝世的上海)是多么的茫然无措呀!“囚窗落日鲜于血”是萧军诗中的核心意象,为此次文庙火、刑事件的映像,是写“熊熊篝火一大堆,火焰上冲约丈余”对于人的威慑,也是写“红日已西斜,鞭打声继续震响着”对于人的折磨。这个意象曾出现于萧诗《夜坐》(1966年9月17日)中:“小窗夕照鲜于血”,也出现在《追忆一九六六年八月二十三日文庙中火、刑事件 并叙》(1966年9月24日)中:“白发余生怆落日”。但“小窗夕照”近乎有闲逸,无法写出时代的氛围;悲怆落日中固然有痛苦,但不见可怖景象,痛而内敛,未见大苦,均不及加入“囚窗”后的沉痛至极。故这是一个骇人意象。就自然之光而言,残阳如血,本是一句平常话,“落日鲜于血”不过是它的翻版而已。但它又是一团燃烧的火,从中闪出的不仅是文庙前的大火,而是遍地的大火,甚至穿越地域,也是欧洲中世纪焚烧异教徒的大火,故其与人类历史之恶联系在一起。于是,“落日鲜于血”闪出的又是真实的血——人的生命之血,将文庙大火旁胆颤心惊的受难者与异教徒叠合在一起。此时,再关注“囚窗”,它就如同一只眼睛,看往外面的世界,那里正在活脱脱地吃人。落日如血,正如同极恶张开血盆大口,要呑噬一切顽强不倔的生命——“浩劫遥怜惊四野,杀机天地血玄黄。”(《人间辛苦》)萧军正是以如此残酷的意象,写出了对于生命的扼杀,刻画了那个时代的疯狂。此际诗人遥看南天,呼唤鲁迅的幽灵,恐怕也是与事无补,所以他茫然无措了。“囚窗落日鲜于血”是萧军创造的最具冲击力的意象,不是之一,而是唯一。在它面前,过往写囚窗、写落日、写鲜血的句子,都不免黯然失色。!

六六年十月二十八日

轧轧蝉鸣④选自《萧军全集》(14)中的《囚庭咏草(下)》,应作于1968年7月。诗以轧轧蝉鸣,引出炎炎烈日,喻指形势的险恶。轧(yà):嘈杂声。

轧轧蝉鸣断复联,炎炎烈日正经天。

街头人眼比语录,巷口无墙不格言。

极目红旗飘四野,千家棚帐列衙前⑤千家句:诗人自注:“在国务院西门外一条‘府右街’全被各色各式‘揪刘棚’占满了。”。

揪刘绝食无遮会,恍似当年百戏摊⑥揪刘两句:诗人自注“:为了‘坚决揪出刘小奇’,有人静坐在地上以‘绝食’为手段。既如佛教徒的‘无遮大会’;又如乡间社戏之百业摊也,殊奇观。”。

拾马粪⑦选自《萧军全集》(14)中的《椒园闲咏及其他》,下同。作于1977年12月19日夜。《椒园闲咏 并叙》交待了这一类诗的写作背景:“为‘防震’故,一九七七年四月八日(清明后三日)与芬(其妻——引者注)移于此居。矮屋二间,孑踞麦田中;老枣七、八株,铁干杈枒,环屋以伺。复有幼毛桃一枝,小胡桃二枝,少白杨一树,当门两立。院地南北东西约二丈五尺。鸣儿复寻得小花椒树百本,直柳二十株及其他等,围而间植之,姑名之曰‘椒园’也。夜阑兀坐窗前,仰视星斗一天,漠无涯际;远瞰茫茫大野,恍如此身遗世,洵可乐焉,诗以志之。时一九七七年四月十日夜十二时记。”可见诗人在暂得平静之际产生了闲逸之情,属于进而不能有益于天下,退而只能闲守山林田园,以不辱己志。这是不能入世而后的出世,是自我心理的调适,寻求艰难环境下的生存之道。故萧军在《椒园闲咏》的开篇《姑名之曰‘椒园’也》云:“老来初解爱田园,往事悠悠一雾烟。……矮屋两间双白发,青灯坐对足开颜。”再早前的则有《自弃甘随》:“自弃甘随驿路尘,升天委地亦何分?原亲劳动习耕种,重建生涯四体勤。大地春回织锦绣,长天秋暮艳罗纹。朝迎旭日夕荷月,似此风光已足珍。”此诗作于1969年3月,时萧军在京郊沙河接受劳动改造,为其提供了回归田园的契机,因而也唤醒了心中的田园之梦。但诗人还深感“此身遗世”,意取桃花源中人“不知有汉,无论魏晋”心境,否定了秦政。

妻拾马粪夫担筐,沿路寻将俯起忙。

引得行人斜眼看,“何来一对老蜣螂⑧蜣螂(qiāng láng):一种金龟科甲虫,俗称屎壳郎,滚粪成球在其中产卵,幼虫在其上取食。因当时萧军夫妇多着黑衣,又多弯腰动作,故类蜣螂形。用于自嘲。?”

老枣树⑨作于1978年1月,背景同上诗。诗借刻画老枣树铁骨铮铮的形象,表现诗人不倔的灵魂。一“坚”字写风骨的质地,一“棉”字写风骨的美丽,兼有刚柔。

铁骨杈枒托地坚,风风雨雨一年年。

秋来结子红于棉,何与闲花斗媸妍⑩闲花:指小人或庸人。媸妍(chī yán):分指美、丑。?

猜你喜欢
萧军文庙落日
萧军
萧军纪念馆
四川省资中文庙的建筑发展史及其修复研究
“祭如在”与文庙祭祀
云南文庙介绍
——巍山文庙
萧军和艾芜小说中的侠文化比较分析
文庙开笔大典
大漠落日
落日
落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