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关于思维方法重要论述的生成背景、深刻内涵及内生逻辑*

2021-04-14 21:36
新疆社科论坛 2021年3期
关键词:事物精准法治

彭 健

“一个民族要想登上科学的高峰,究竟是不能离开理论思维的。”①掌握和运用科学的思维方法对于全面准确地把握事物的本质规律,更好地推动实践取得预期效果,具有十分重要的方法论意义。学习运用马克思主义方法论,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和工作方法用于指导实践,是习近平治国理政的一大鲜明特色。习近平总书记多次针对战略思维、辩证思维、历史思维、创新思维、系统思维、法治思维、精准思维、底线思维等科学思维方法进行系统阐释,这些重要论述既是推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重要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也是习近平总书记长期治国理政经验的深刻总结。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勠力同心开新篇,推动一系列历史性变革,取得一系列历史性成就,正是自觉运用习近平总书记一贯倡导的科学思维方法指导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功实践。深入学习领会这些重要论述,对于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牢牢守住发展与安全底线,应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把握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全面协调推进改革发展稳定各项工作,具有十分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一、习近平关于思维方法重要论述的生成背景与理论方位

习近平关于思维方法重要论述奠基于马克思主义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哲学基础,深植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精华,萌生于中国共产党长期执政的经验积累,形塑于新时代治国理政的伟大实践,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方法篇”和“思维篇”,是顺应时代要求、解决时代问题的实践中产生的科学思维方法。

(一) 马克思主义哲学方法论是科学思维方法的理论源泉

党的十八大以来,面对新时代新任务新特征,习近平总书记以马克思主义哲学家的思维素养和驾驭全局的开阔视野,运用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基本原理,从哲学的高度战略审视世界发展格局,在治国理政实践中形成了一系列关于思维方法的重要论述:从战略思维和历史思维出发,构建起“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从创新思维和辩证思维出发,提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和建构“新发展格局”;从系统思维和精准思维出发,提出加强顶层设计和整体谋划,在实践中坚持问题导向、精准施策;从法治思维和底线思维出发,提出建立总体国家安全观,筑牢社会安全防线等等。这些重要论述是马克思主义哲学方法论同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是全党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领域的最新理论成果,开创了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思维方式回答并解决时代问题的新范例。

(二)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滋养了科学思维方法

习近平关于思维方法重要论述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它吸收和传承了中华民族五千年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精华,是根植于中华民族基因、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科学思维方法。中华民族历史上形成的思辨传统,即以名实相符为逻辑基础的思维方法,以名实相符、事理类、“三物必具”为特征的辩证思维,以意象运作和矛盾分析相结合的思维方法等,为其形成提供了珍贵的思想资源。习近平关于思维方法重要论述科学地将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华深度融合,让中华民族文化根脉中的思辨特质愈益焕发出真理的光芒,展现了中华民族的精神追求和政治智慧,充满思想的力量、文化的力量。

(三) 习近平长期从政经历和领导工作实践催生了科学思维方法

习近平关于思维方法的重要论述是在其长期从政和领导实践中逐渐形成并不断丰富完善的。从梁家河的知识青年到2012年担任中共中央总书记,长达50余年之久,习近平的从政经历遍及党、政、军各个领域,其间,伴随着他的科学思维方法的产生和逐渐成熟,尤其是习近平的地方领导经历特别丰富,关于思维方法的很多论述都能在他多年的领导工作实践中找到源头。如,在河北正定担任县委书记期间,习近平大力推动“半城郊型”经济发展模式,即城市需要什么就种什么、城市需要什么就加工什么,推动正定经济上了新台阶,体现出浓郁的精准思维;在厦门工作期间,他率先提出把厦门建设成“自由港型的经济特区”,为厦门的腾飞插上了翅膀,体现出鲜明的战略思维和创新思维;主政浙江期间,他提出“八八战略”和“两山”理论,体现出明显的系统思维和辩证思维。这些从政实践,为习近平关于思维方法的重要论述提供了丰富的养料。

(四) 新的历史性变革孕育了科学思维方法

时代是科学理论产生的土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新的历史方位面临的新任务、新要求、新问题成为习近平关于思维方法重要论述产生的时代背景。随着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党的目标任务和执政环境也发生着深刻变化。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全面推进改革创新,党和国家事业不断开创新局面,解决了许多难题,办成了许多大事,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历史性成就。习近平关于思维方法重要论述正是立足于中国的现实国情,致力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回答和解决前进中的时代问题,在系统总结新时代治国理政经验基础上逐渐形成的。

(五) 新的世界方位激发了科学思维方法

当今世界正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变革和调整更加剧烈。中国发展的机遇和挑战都出现新变化,抓住重要战略机遇期的难度不断加大。虽然多极化和全球化趋势仍然明显,但国际形势更加复杂,不确定性和不稳定性进一步加强。一方面,经济全球化带来全球治理体系的不断发展,国与国之间的依存度加大,人类命运共同体特征更加明显,和平发展大势不可逆转;另一方面,世界经济发展不平衡特征更加明显,世界权力舞台中心东升西降,保护主义上升,全球产业链供应链更加脆弱,世界面临的全球性问题愈发凸显,人类面临更多共同挑战。习近平关于思维方法的重要论述,正是为应对国际局势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在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层面开出的“中国药方”。

二、习近平关于思维方法重要论述的深刻内涵与方法论要求

全面梳理习近平关于思维方法的重要论述,可以发现,其重点阐发的思维方法主要包括战略思维、历史思维、辩证思维、创新思维、系统思维、精准思维、法治思维、底线思维等八大思维,共同构成了一个科学严谨的治国理政思维方法体系。八大思维是一个辩证统一的整体,并且每种思维方法都具有丰沛的理论内涵与特定的方法论要求。八大思维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世界观方法论为指导,科学揭示了思维活动的基本规律,深刻阐明了思维方法的指导作用和实践运用,不仅具有普遍真理性,还具有鲜明的现实针对性。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离不开科学思维方法的指导,需要学习掌握八大思维,并在实践运用中领悟和把握其精髓,全面系统地认识和把握事物发展的科学规律,作出正确的判断和决策,以科学思维方法指导改革、发展和稳定各项工作。

(一)战略思维侧重于从事物发展的未来趋势与走向谋篇布局,通过对未来大势的清晰判断来增强政治自信,保持战略定力,坚持既定的目标和行动不动摇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战略问题是一个政党、一个国家的根本性问题。”②坚持战略思维是习近平关于思维方法重要论述的鲜明特征。战略思维要求站在全局高度并立足长远来分析和认识事物,确保事物沿着人们的预期方向发展。同时,战略思维关注具体问题,对于现实的难点问题和困难挑战,战略思维要求从具体的、现实的实际情况出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既从小处着眼,又不受战术问题的局限,着眼长远和整体目标保持战略定力。

(二)历史思维侧重于对事物的历史形成及发展进程进行分析和认识,通过对事物发展的历史进程的梳理和总结,探究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深化对事物发展规律的科学认识,进而全面准确地把握事物发展趋势和发展前途

历史思维要求学习总结历史经验和历史智慧,全面考察事物的发展历史,通过对历史经验和教训的系统总结和深刻反思,从对事物过去的历史总结中探寻事物发展的规律与未来趋势,从而找到解决问题的历史发展线索和思路,从历史逻辑中坚定“四个自信”,增强政治定力,获取政治智慧。

(三)辩证思维侧重从事物发展变化中的矛盾运动以及影响事物发展变化的各种内外部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来分析和探究影响事物发展的主要矛盾和关键因素,进而认识和把握事物的发展变化进程,并在此基础上按照事物发展规律引领事物朝着预期的方向发展

认识和把握事物发展的主要矛盾以及矛盾的主要方面是辩证思维的核心要求。辩证思维要求在认识事物的过程中坚持把普遍性与特殊性、一域与全局、近期与长远统一起来综合考虑,避免片面化、极端化、本位化的错误认识,妥善处理影响事物发展的各种因素及其之间的相互关系。

(四)创新思维侧重于在认识和实践中根据事物发展的总体趋势,敢于突破限制事物发展的各种思想束缚和制度障碍,以新的理念思路、新的举措行动取得新的成效和成果

创新思维不是脱离实际的凭空想象,而是在弄清事物发展客观规律的基础上,合理利用客观规律,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从既有条件出发,主动灵活地推动事物向前发展。创新思维是人类伟大生命活力的生动演绎,是我们化解矛盾、破解难题的有力武器,是对事物现有发展状况的扬弃与超越。

(五)法治思维侧重于根据事物发展的规律和规范,把人的社会活动纳入科学的法治体系框架中,以保障人们受到最大限度的保护,并推动社会朝着最高效率的方向运行

法治思维的实质在于遵守规则和秩序,确保社会发展的稳定有序。法治思维要求我们在工作实践中以法律为准绳,遵法守法,维护法律的权威和尊严,坚决打击和杜绝一切破坏法治的行为,让人民得到法治的全方位护佑,享有公平公正的发展环境,享受改革发展的红利,不断增强其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六)系统思维侧重于把构成事物发展变化的各种因素作为一个复杂系统来认识和把握,通过深入剖析和探究各种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关系,从世界普遍联系的基本观点出发来看待事物的发展变化,克服静止、僵化、孤立地思考问题的倾向

系统思维既承认和重视构成系统的各组成部分的独立存在,又全面研判各组成部分之间的关联和影响;既突出事物发展的整体性和系统性,又注重调动和发挥各组成部分的积极性和作用,避免出现单打独斗、各自为政以及抓住一点不计其余的片面化、碎片化倾向,推动改革发展稳定形成总体效应、取得总体效果。

(七)精准思维侧重于整合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条分缕析解构问题,进而准确发现问题、精准采取对策,有效推动问题解决

精准思维要求在认识和把握事物发展变化的过程中,通过对具体事物进行全面分析、精确研判,达到对其质和量的准确把握,透过现象发现事物的本质规律,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采取有针对性的精准举措解决实际问题。精准思维的核心在于精准,须坚持实事求是,力戒主观性和片面性,克服“大而化之、眉毛胡子一把抓”“平均数掩盖大多数”等倾向,做到精准施策,根据事物的发展变化不断动态调整工作方案。

(八)底线思维侧重于以人们能够承受的事物发展的最低限度或条件为导向思考问题,从坏处准备,力争最好的结果

底线是事物发展的质变临界点,底线思维要求对事物发展的最坏结果进行精准研判,把握事物发生改变的临界阈值或边界,以保障事物向期望的方向发展的最低限度和最基本条件,进而达到人们期望的整体最好结果和最大收益。底线思维要求坚决守住事物发生质变的边界,在各种风险挑战中保持战略定力,把稳前进方向,筑牢安全防线。

三、习近平关于思维方法重要论述的内生逻辑

习近平总书记重点阐发的八种思维方法不是孤立的个体,而是一个相辅相成、具有严密内在逻辑的系统集合,体现出深刻的生成逻辑。八大思维作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共同构成习近平新时代治国理政的思维方法体系,是新时代全党思想方法、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的智慧结晶,它们共同服务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伟大实践。

(一)战略思维是统揽

战略问题是关乎整体和长远的根本性问题。战略思维是习近平关于思维方法重要论述的首要思维方法,也是科学思维方法的逻辑起点,最能体现思维方法的目标导向和价值取向。实践证明,战术上的成功弥补不了战略上的失败,只有战略上的科学谋定,才能带来全局和长远的成功。中国共产党把以人民为中心作为战略目标和奋斗方向,这是我们把握和运用思维方法的基础和前提。因此,战略思维对于其他七种思维方法具有决定性、引领性作用。

(二)历史思维是依据

恩格斯指出,“历史从哪里开始,思想进程也应当从哪里开始。”③要实现战略目标,就要准确把握实现战略目标的历史基础和历史经验,明确自身所处的历史方位,通过对历史问题深入研究,弄清历史发展规律,从而掌握推动发展的路径和方法。如果没有历史思维的参与,没有对历史的深入思考,没有汲取历史智慧,那么其他思维方法也会因根基不牢而显得单薄。历史思维为我们准确研判事物的发展变化提供了无可替代的视角,以其特有的经过历史检验的智慧和方法,帮助人们在认识过去的基础上开创未来。

(三)辩证思维是方法

辩证思维是马克思主义哲学认识事物的基本方法,也是习近平关于思维方法重要论述的核心内容。辩证思维贯穿于其他思维方法之中,决定着其他思维方法的进展和效果。例如,战略思维需要辩证地认识全局与部分、长远与当前的关系,统筹协调好它们之间的关系;创新思维需要处理好继承和发展的辩证关系;历史思维需要辩证地把握历史、现在和未来的关系,等等。这些思维方法都离不开辩证思维的参与和运用。因此,习近平总书记特别强调,“要学习掌握唯物辩证法的根本方法,不断增强辩证思维能力,提高驾驭复杂局面、处理复杂问题的本领。”④

(四)创新思维是灵魂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⑤没有创新思维,就没有人类社会灿烂的文明成果。科学思维方法的本质是创新,是在科学认识事物发展规律,并在此基础上指导实践推陈出新、不断取得创新成果的过程。创新思维不仅仅满足于认识世界,它同时也是改造世界的有力武器,生动体现了科学思维方法认识世界与改造世界的统一。创新思维既是其他思维方法的目标导向,也是内在要求。创新思维是习近平关于思维方法重要论述的本质特征和活的灵魂,是贯穿其他思维方法的一条主线,是打开科学思维方法的一把钥匙。

(五)系统思维是中介

系统认识和把握事物的发展变化是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要求。系统思维要求遵循事物的整体系统规律,用联系的、发展的观点认识和改造世界,强调整体性和协同性,避免孤立、片面、静止地思考问题,从而发挥系统的最大效能。系统思维既统筹其他思维方法系统内部各要素及其关系的有序协同,又能促进各种思维方法之间有效衔接与沟通,是各种思维方法的集成与融合。运用系统思维可以避免各种思维方法顾此失彼、相互掣肘,保证各种思维方法协调推进、形成合力、取得成效。

(六)精准思维是前提

精准思维强调一切从实际出发,对照目标全面细致地分析问题,有针对性地解决问题。精准思维特别注重把握事物在发展变化过程中存在的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它既坚持“两点论”,又突出“重点论”,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突出重点问题、解决难点问题。精准思维为其他思维方法提供了事实依据和基础保障,它与实事求是一脉相承,在全面掌握客观事实的基础上精准施策,既聚焦问题,又指向目标。其他思维方法只有在精准思维的基础上才不至于走歪跑偏,才不至于脱离实际、盲目决策。

(七)法治思维是规则

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必须从决策到实施都保证科学性和合法性,并全面纳入法治的框架之中。法治思维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思维规则,也是其他思维方法必须遵循的价值准则。从治国理政实践来看,其他思维方法都必须转换和依从于法治思维,落实到法治思维,才能做到于法有据,实现科学有效治理。如果缺少法治思维,必然导致整个社会的失序和混乱,导致失去稳定的环境而一事无成。法治思维明确了思维活动的规则,为其他思维方法的有效运行提供了坚实保障。因此,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领导干部要提高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的能力。

(八)底线思维是边界

底线思维从辩证唯物主义基本原理出发,认为事物的性质是由量的累积所形成的度决定的。所谓底线就是度的下限,这个度就是事物保持原有性质的临界点和阈值。只有当事物的质和量在这个度的范围内时,才能保持事物原来的性质,一旦超过这个度,事物的性质就会随之改变。底线思维为其他科学思维方法划定了不可逾越的边界和范围,明确了其活动空间,让事物的性质状态符合客观规律与设定目标。

注 释:

①《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9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第437页。

②《习近平在纪念邓小平同志诞辰11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4年8月21日,第1版。

③《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2年,第532页。

④《习近平在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二十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N],《光明日报》,2015年1月25日,第1版。

⑤《习近平谈治国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年,第59页。

猜你喜欢
事物精准法治
送法进企“典”亮法治之路
精准防返贫,才能稳脱贫
美好的事物
精准的打铁
反家庭暴力必须厉行法治
精准扶贫 齐奔小康
奇妙事物用心看
精准扶贫二首
以德促法 以法治国
TINY TIMES 3: A REAL HI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