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解县域发展人才瓶颈的对策建议

2021-04-14 22:30省政协常委崔建升代表农工党河北省委
乡音 2021年7期
关键词:乡贤高技能县域

■省政协常委 崔建升(代表农工党河北省委)

一、大力引进领军型产业发展人才

一是聚焦产业链布局人才链。围绕重点项目和重点产业集群,深化“产才融合”,创新和推广人才柔性引进模式,扩大人才供给渠道,推动产业需求与人才供给精准匹配,形成人才链与产业链融合新局面。二是在协同创新中用好人才。加强与高校、科研院所、知名企业的项目合作,结合特色产业建设产业技术研究院,做大做优高新技术园区,强化孵化器功能,吸引创新创业人才、高科技领军人才、战略性新兴产业高端人才和海归人才。三是以“两宜”环境留住人才。调动政府和用人企业两个积极性,出台相关优惠政策,提高住房补贴、基本医疗、教育保障、配偶就业等方面服务标准和精准度,打造“有求必应”的人才安居环境。大力培育发展科技中介、人才中介等专业服务机构,为创业创新提供优质高效的专业化服务,全方位营造宜居宜业人才发展环境。

二、积极培育适用型高技能人才

一是完善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加强协同指导,放大专项政策效应,支持职业院校加快发展,支持社会力量兴办职业教育,推进职业院校深度对接县域产业需求进行教学改革。加大对县(市)职业学校投入力度,加强师资力量,扩大订单式培训就业渠道。鼓励开发高技能人才线上培训平台和课程资源,为县域经济发展培养“守家在地”的高技能人才。二是充分发挥企业培训主体作用。支持实力雄厚、具有行业影响力的企业申报企业培训中心及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支持各类企业开展职工岗位技能提升培训,建立健全劳模、首席员工和能工巧匠领衔的师徒传帮带模式,合力打造高技能员工队伍。三是畅通职业发展通道。健全高技能人才使用、评价、激励制度,用好职业技能等级认定、职称申报、《技能人才薪酬分配指导》等政策工具,稳定和壮大高技能人才队伍。

三、广泛集聚本土型兴乡返乡人才

一是深入实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设立农村人才发展基金,依托县域职教平台,完善和落实职业农民技能提升、乡土人才培育示范等制度,开展新型职业农民职称评定试点工作,注重培育电商人才、经纪人、休闲农业从业人员等新型职业农民。二是开展人才技术下乡帮带活动。建立城市专业人才定期服务县乡村机制,通过下乡担任志愿者、技术服务、投资兴业等方式服务县域经济发展。深入推进科技特派员精准帮扶项目,组织实施农业专家人才服务基层活动,为县域经济发展提供多元化人才和技术支持。三是招引乡贤返乡入乡置业发展。巧用“乡土、乡情、乡愁”纽带,摸清在外乡贤底数,制定鼓励政策,为返乡人才回乡定居、项目申报、税收优惠、资金支持等方面提供便利。探索建设乡贤工作站、乡贤之家、乡贤参事会,开展新乡贤评选活动,激发返乡入乡置业发展积极性,带动人才回归、项目回投、资金回流。

四、注重选用内行型基层干部人才

一是注重优化结构。优先选拔和引进政治强、懂经济、会管理、专业素质好的干部任职县乡经济领域关键部门、重要岗位,担当发展重任。结合加强基层党建,选拔更多优秀的大学生村官、致富带头人、退伍军人、返乡能人充实到农村“两委”班子。二是注重提升素质。健全干部队伍政治建设、管理培养、激励保障等政策体系,特别是有效组织好“短训+网课”、宽进严出的专业化学习培训,坚持选派专业干部与京津等先进地区及省市职能部门对接交流、双向挂职,提高组织领导经济工作的政策水平和实际应用能力。三是注重实践历练。组织年轻干部分包联系重点项目、骨干企业,通过县乡人才特岗为选招、聘用的高学历创新创业人才施展才华创造条件,选派县乡干部与省市驻村干部实行“1+1”帮扶机制,在乡村振兴和县域发展的一线练本领、长才干。

猜你喜欢
乡贤高技能县域
“蜀”润乡贤,“陶”享美好
让新乡贤助力乡村组织振兴
宋泽平:当代乡贤赋能乡村振兴
县域消防专项规划研究
实施“五位一体”人才培养模式 打造高技能人才队伍
山东县域GDP排名出炉
补齐高技能人才“短板”
南安乡贤再发力
现代学徒制培养焊接高技能人才的探索与实践
县域就诊率为何差了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