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剂量认知行为疗法在社交焦虑人群中的应用研究

2021-04-14 22:59曹建琴
大庆社会科学 2021年3期
关键词:治疗师研究者低剂量

王 冰,曾 聪,曹建琴

(哈尔滨医科大学大庆校区,黑龙江 大庆163319)

一、低剂量认知行为疗法的定义

社交焦虑个体是指易在社交互动中存在高焦虑水平的一类人群,其以惧怕他人负性评价、时常回避社交活动等表现为特点[1]。目前,认知行为疗法是社交焦虑人群最常用的心理干预方法之一。但在实践中,研究者发现对于不同焦虑水平个体,其干预效果与干预剂量(强度、频率等)之间存在非线性关系,对于轻中度或亚社交焦虑水平患者采用低剂量认知行为疗法依旧可有较好的干预效果。同时,生存分析发现95%适合低剂量认知行为疗法的焦虑患者在接受6—7次干预后即可观察到显著的症状改善,故在干预早期即可根据患者的症状改善情况,判断其是否适合低剂量认知行为疗法并对干预效果不佳者及时增加干预剂量。目前,低剂量认知行为疗法在国外已广泛应用于社交焦虑人群的心理干预中。例如,英国2008年发起的社会服务项目:“改善心理干预的可获得性”,已将开展低剂量认知行为疗法作为重要任务之一。但国内研究者较少关注低剂量认知行为疗法,为此,深入认识、了解低剂量认知行为疗法的定义、形式、优缺点和干预效果、影响因素等,为国内开展相关研究提供理论依据是十分必要的。

低剂量认知行为疗法是一种疗程短、干预强度轻的自助式心理干预。其具有:干预内容简便(可由非专业人员提供)、与治疗师接触时间少(总时间少于6小时或每次少于30分钟)和干预途径多样化(网络、电话、书籍和团体)等特点。在相关文献中亦可见简单认知行为疗法的相关描述,部分研究易将两者的概念混用,但两者具有一定的区别。例如,简单认知行为疗法是一种在短期(2—10次)内为患者提供简短但高强度的干预形式,其干预剂量和与治疗师接触时间均高于低剂量认知行为疗法,且其对干预者的要求更加严格[2]。

二、常见低剂量认知行为疗法的干预方式及其优缺点

(一)书籍式低剂量认知行为疗法

书籍式低剂量认知行为疗法,是指为社交焦虑人群提供针对性的自助式阅读书籍,使其通过阅读书籍以达到焦虑症状减轻,疗程在3—8周之间[3]11。浙江师大研究人员对30名社交焦虑大学生提供为期5周(每周一次)的书籍式低剂量认知行为疗法,结果提示该干预可有效减轻社交焦虑大学生的焦虑水平(P<0.05)[3]1。研究表明该疗法主要通过认同、净化和领悟三大机制改善个体的焦虑症状,即先是个体通过阅读书籍中的案例回忆起其既往的社交焦虑经历(认同);然后通过了解书籍中主人公对社交事件的不同应对方式,以开拓自身视角(净化);最后通过反复阅读和思考,形成自身对社交事件新的认知和应对方法,其有利于今后应对社交事件引发的社交焦虑症状(领悟)。相比传统认知行为疗法,该疗法的经济成本低,仅需为社交焦虑人群提供相应的针对性书籍,因此在研究早期,其是运用最为广泛的低剂量认知行为形式之一[4]。但该疗法也存在一定的不足。首先,需要患者能理解书籍内容并形成认知反思,因此其并不适用于文化程度低的社交焦虑人群。其次,该疗法目前所用书籍多为相关经典读物如《羞涩与社交焦虑》,或研究者自编的阅读材料,其内容并不统一且其有效性缺少循证实践研究支持,故书籍的规范性和有效性均有待进一步提高。

(二)音频、录像带式低剂量认知行为疗法

研究者通过音频、录像带为社交焦虑人群提供更具规范化的干预,相比书籍式低剂量认知行为疗法,其具有一定的直观引导性,利于社交焦虑人群掌握干预内容和提升干预依从性,同时研究者也可根据不同年龄、智力的社交焦虑人群的特点,调整干预内容的呈现方式。如,针对青少年社交焦虑人群的动画版低剂量认知行为疗法,以此提升该干预技术的普及性。但音频、录像带式低剂量认知行为疗法依旧具有一定不足。首先,缺乏互动性进而导致社交焦虑人群在暴露练习阶段难以进行更深入的暴露练习。其次,该干预技术对于被试个体的经济水平具有一定要求,故不一定适用于收入水平低的社交焦虑人群。

(三)网络式低剂量认知行为疗法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研究者如今借助网络平台开展低剂量认知行为疗法以增加干预方案的互动性和趣味性,在干预过程中研究者并不提供指导或仅提供少量指导,如,社交焦虑干预课程[5]572。完整的网络式低剂量认知行为疗法具有模式化、规范化的特点,其由多个独立的模块组成,单个模块时长在30—50分钟,涉及社交焦虑相关知识普及、社交技能练习和暴露练习等内容,整个干预一般需要4—8周。北京大学研究人员对32名高社交焦虑大学生接受网络式低剂量认知行为疗法干预后,存在焦虑症状显著下降(P<0.05),表明该疗法能有效改善高社交焦虑大学生的焦虑症状[5]571。相比传统认知行为疗法,该疗法具有干预场地和干预时间不受限等优势,且能在短时间内开展大范围的干预,有利于提升心理干预服务资源的可获得性。同时,证据显示该疗法具有明显的经济效益优势。如,上海交通大学研究人员发现,相比传统认知行为疗法,该疗法可为每位焦虑症患者节约2000余元的治疗费[6]。部分研究者在暴露练习模块中引入虚拟现实技术,以提升暴露练习的真实性和强度,更有利于个体的症状减轻。但网络式低剂量认知行为疗法也具有一定的不足。首先,因缺少治疗师的指导,其往往具有较高的脱落率,约为31.75%,较高的脱落率不仅造成心理干预资源的浪费,同时也会导致实验结果存在偏差。其次,该疗法需要患者具有稳定的网络、计算机设备等条件,并且部分网络平台并非免费使用,故并不适用于经济水平落后的地区、国家。

三、低剂量认知行为疗法干预效果的影响因素

(一)患者相关因素

研究表明,患者的依从性和社交焦虑严重程度等因素是常见的低剂量认知行为疗法干预效果影响因素[3]11。因为低剂量认知行为疗法主要为自助式干预,需要患者具有良好的依从性以坚持完成干预,中途退出干预活动会降低患者的自信心。同时,严重的社交焦虑个体常伴有抑郁、强迫症等并发症,需要治疗师为其制定针对性的干预方案,相关临床指南也表示低剂量认知行为疗法主要适用于轻中度的社交焦虑人群,严重的社交焦虑个体接受低剂量认知行为疗法后并不一定取得较好效果。

(二)治疗师相关因素

有无治疗师指导、治疗联盟的建立情况和治疗师水平等因素,均可影响该疗法的干预效果[7]。低剂量认知行为疗法允许存在治疗师短时间的指导。研究者发现,治疗师的指导有利于降低患者的失访率和提升患者对干预内容的掌握程度。但治疗师的指导效果也受到治疗师自身水平、治疗师与患者之间的关系等因素影响。

(三)干预方案相关因素

干预方案的可获得性、干预方案的文化调试情况等干预方案相关因素均会响其干预效果[8]。虽然低剂量认知行为疗法具有良好的便利性,但社交焦虑人群往往因各种原因存在一定程度的治疗延误,导致部分社交焦虑个体并未能及时接受心理干预,因此依旧需要心理卫生服务机构加强低剂量认知行为疗法在社交焦虑人群中的推广。另外,国内研究者主要通过引进国外成型的低剂量认知行为疗法的干预方案,而心理干预方案具有文化适应性问题,需要根据自身文化特点对干预内容进行修订。研究者表明,在东方文化国家开展心理干预时,更需要考虑社交焦虑人群的隐私心理对心理干预效果的影响,因此需要根据不同文化特点,修订低剂量认知行为疗法的干预内容。

四、研究展望

(一)干预方案需要文化调适

目前,关于低剂量认知行为疗法的干预效果、起作用机制等研究结果多源于西方国家,国内相关研究较少,也缺乏相关的大样本随机对照实验。而在不同文化背景下,研究者需要依据实际情况对心理干预技术进行文化优选调适,故今后可根据我国自身文化特点对低剂量认知行为疗法的干预方案进行调适,并再次验证其干预效果和起作用机制。

(二)加大心理卫生服务资源投入

该干预技术虽主要为自助式干预形式,但有时依旧需要专业人员的介入。如,有治疗师指导的网络式低剂量认知行为疗法,其干预内容的制定、干预措施的推广仍需专业团队支持。国外该干预技术主要由政府或专业组织人员提供和推广,相比之下国内仍需加大相应的卫生服务资源投入。

(三)缺少干预效果的生理预测指标

近年来,研究者借助核磁共振等技术提取患者相关生理指标,以筛选不同心理干预方案的最佳人选,为患者的心理干预方案抉择提供依据。虽然这种方法为实践证明十分有效,但目前在国内低剂量认知行为疗法实施中还不普及。故在今后可强化探究社交焦虑人群低剂量认知行为疗法干预效果的生理预测指标,以为心理干预方案抉择提供依据。

猜你喜欢
治疗师研究者低剂量
高等教育中的学生成为研究者及其启示
研究者称,经CRISPR技术编辑过的双胞胎已出生。科学将如何回应?
2020年上海国际造口治疗师学校开始招生
研究者调查数据统计
16排螺旋CT低剂量扫描技术在腹部中的应用
上海国际造口治疗师学校通过世界造口治疗师协会教学评审
自适应统计迭代重建算法在头部低剂量CT扫描中的应用
医生注定是研究者
低剂量辐射致癌LNT模型研究进展
正常和慢心率CT冠状动脉低剂量扫描对比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