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作家日记文献的汇编本

2021-04-15 00:46廖太燕
东吴学术 2021年2期
关键词:书局郁达夫日记

廖太燕

日记“是记载个人,团体,或社会的实生活及其心理状况的;因其记载需含有绝大的真实性,所以容易使读者于不知不觉中受到催眠的暗示:他的题材非常宽广,而写作的技术又非常自由,不为一切文字上的陈套所限制,又能比别种文章更显明地表现作者的个性,所以成了文学中的一种特别有趣味有价值的文字。”①贺玉波:《日记文作法》,第17页,上海:广益书局,1933。自唐以来,这种表现心灵私语的书写形式逐渐演化成一种重要的文体,虽然在不同的朝代或起或落、兴衰有时,却也成就了一部丰盈充实的中国日记史,有批量日记文本传世。延至民国,为了满足读者的阅读需求,一些出版机构刊印了一批古代日记汇编著作,如刘直编选的《日记选》(1934年,北新书局),朱雯选编的《中国文人日记抄》(1934年,天马书店),阮无名(阿英)编定的《日记文学从选·文言卷》(1935年,上海南强书局),汪馥泉选注的《古今名人日记选》(1938年,长沙商务印书馆)等,择取了自唐代至晚清的日记名篇,或加以笺释,为日记的阅读与传播提供了便捷的文本资源。同期,现代作家日记汇编本也应运而生,它们的持续出版打开并拓展了读者的阅读视域。众所周知,汇编是将已有的作品、材料等汇集起来,经过选择、取舍、设计和编排形成新作品的演绎创作行为,从形式上看,汇编作品包括百科全书,整理资料,各种教材,各类选集、个集,期刊或报纸,数据库等,而本文主要以选本作为研究对象。

一、作家日记文献的汇编与出版

经统计,自20世纪20年代末至今有约30种现代作家日记汇编本出版,从编排形态上可以将它们粗浅地分为以下几类。

第一类是文本罗列体。阿英编有多种日记汇编本,如化名戴叔清所选的《模范日记文选》由上海光明书局1931年出版,它是第一部专门的现代作家日记选本,分录胡适、鲁迅、周作人、冰心、郭沫若、郁达夫、张资平、田汉、周全平、沈从文日记各一种,以及论文《论日记文学》。赵景深对日记编选也情有独钟,他选编的《现代日记选》由上海北新书局1934年出版,录有胡适、冰心、田汉、沈从文、陶晶孙日记各一种,周作人、郭沫若、郁达夫日记各二种,鲁迅日记三种。1937年,他又通过征文活动编成录入121名作家稿件的《日记新作》,这是有史以来作者数量最多的现代作家日记汇编本。其他同类汇编本尚有:沈仲文编,上海青年书店1932年出版的《现代文学杰作全集·现代日记文杰作选》选录鲁迅日记三种,郁达夫、郭沫若、谢冰心、周作人、赵景深、杨振声、章衣萍、许钦文、王礼锡、周全平日记各一种。新绿文学社编选的《名家日记》由上海文艺书局1933年出版,选录胡适、周作人、郭沫若、徐志摩日记各一种,吴稚晖、郁达夫日记各两种,鲁迅日记三种。1935年,上海中央书店刊印姚乃麟编《现代创作日记选》,选录鲁迅日记三种和《狂人日记》,郁达夫日记三种,郭沫若日记二种,丰子恺、王鲁彦、周作人、巴金、田汉、沈从文、陈衡哲、钟敬文、周全平日记各一种。1936年,朱益才编《现代日记文精选》由上海经纬书局出版,收录胡适、鲁迅、周作人、郭沫若、郁达夫、田汉、冰心、赵景深、沈从文、周全平日记各一种。1937年,上海仿古书店出版俊生编《现代日记文选》,收录鲁迅、郁达夫、周作人、郭沫若日记各二种,胡适、田汉、冰心、谢冰莹、张资平、沈从文、刘复、巴金日记各一种。蔡之华编《日记文学》(1939年,奉天文艺书局),钱一鸣编《名家模范日记》(1947年,上海博文书店)均收录作家日记多种。张品兴等编《名家日记学生读本》(1996年,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选录日记22种,除了徐特立、恽代英和李公朴之外,其他均为现代作家。

第二类是文本混合类。大体可以分为三种:一是跨领域的混合,如杜连茹、韩雪峰编《名家日记》(1996年,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选录作者99人,为包括现代作家学者在内的各色名人。丛丛主编《名家日记精选》(1999年,中国文联出版社)收录日记30种,林则徐、曾纪泽、鲁迅、俞平伯等同列。二是文体的混合,如阿英以戴叔清之名1929年编定出版的《语体应用文范本》(上海亚东图书馆)包含日记、小品、书信三种文体,收录胡适、鲁迅、郭沫若、郁达夫、谢冰心、寒星、许钦文日记各一种。钱公侠、施瑛编《日记与游记》(1936年,上海启明书局)将鲁迅、郁达夫、郭沫若日记各三种,周作人日记二种,胡适、田汉、赵景深、周全平、沈从文日记各一种,以及朱自清、俞平伯、徐志摩、孙伏园、钟敬文、王世颖、刘明和邹韬奋等人游记汇为一集。三是国别的混合,如陈子展编《注释中外名人日记选》(1935年,中华书局)收录鲁迅日记三种,吴敬恒、田汉、周作人、郁达夫日记各一种,托尔斯泰、朵思退夫斯基夫人日记各一种。卫明编《中外作家日记》(1943年,桂林普及出版社)收录15位中国作家,如曹白、陈衡哲、钟敬文、田汉、谢冰莹、巴金、鲁彦、冰心、周全平、胡适、沈从文、叶灵凤、徐志摩、郭沫若日记各一种,郁达夫日记二种,以及曼殊斐儿、洛克威尔·肯脱、托尔斯泰等5位外国作家日记,另附录夏丏尊所译孟德格查《惜别日记——被唤起的意志》。谢美云编《模范日记文读本》(1933年,上海光华书局)在鲁迅、郭沫若、郁达夫、许钦文、田汉、胡适、冰心、张资平、周全平、周作人、冰莹、寒星、沈从文日记各一种之外,编入木村毅《西班牙记游》和陈西滢《蔓殊菲儿日记抄》。

第三类是文本分类体,如阿英编《日记文学丛选·语体卷》(1933年,上海南强书局)分为四卷:第一卷记游日记,录有陈衡哲、钟敬文、梁启超日记各一种;第二卷社会考察日记,录有郭沫若、高歌、巴金日记各一种;第三卷私生活日记,录有周作人、鲁彦、郁达夫、徐志摩日记各一种;第四卷读书日记,录有鲁迅、胡适、顾颉刚、俞平伯日记各一种。而谢美云编《模范日记文读本》则对所收16种日记作了普通日记、游记日记、社会日记、内心日记的划分。

第四类是文本编年体,如乐齐编《现代作家日记》(1989年,文心出版社)收录40位作家44篇日记,基本按时间顺序从1911年至1949年选入叶圣陶、俞平伯、胡适、田汉、滕固、潘漠华、陆小曼、徐志摩、鲁迅、陈衡哲、周全平、郁达夫、阿英、郑振铎、谢冰莹、郭沫若、章衣萍、陆晶清、蒋光慈、朱自清、周作人、许钦文、鲁彦、谷兰、冰心、蒲风、老舍、苏雪林、周立波、丰子恺……等人的日记,其中叶圣陶、鲁迅、郁达夫、阿英和郑振铎选了二种。

第五类是性别区分类。张立英编《女作家日记选》(1933年,上海开华书局)选录日记19种;姚名达编《少女日记》(1935年,上海女子书店)收录日记8种;王定九编《当代女作家日记》(1935年,上海中央书店)录有日记14种;俊生编《现代女作家日记选》(1936年,上海仿古书店)录入日记19种。

第六类是理论著作附录类,如林华《日记文作法讲话》下编“日记模范”录有郭沫若、寒星、许钦文、田汉、郁达夫、鲁彦日记各一种,钱谦吾(阿英)《语体日记文作法》,贺玉波《日记文作法》也选录了数种现代作家日记。

以上六种类型均为单部汇编本,而山西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中国现代作家日记丛书”第一辑(1998年)则是丛书类汇编本,收入胡适、郭沫若、叶圣陶、茅盾、郁达夫、郑振铎、阿英、柔石、沙汀、蒲风10位作家的全部或部分日记,每部作品由不同的学者担纲编成。

二、选录特点和编纂风格

任何文献汇编都不是单纯资料的随意堆积,而是编者主体性呈现的一种方式。作家日记汇编本各自有别,归纳起来也有共性:一是编选目的明确而多元。乐齐《现代作家日记》的编选目的在于“集中展现中国现代日记文学的发展道路及其基本面貌和主要成就”,为文学爱好者提供简明的日记读本作为学习的范文。①“编后记”,见乐齐编:《现代作家日记》,第718页,郑州:文心出版社,1989。阿英编选《模范日记文选》的目的是希望“想探求日记作法门径的青年们,能从这里面获得写作的方法;已经从事日记写作的,能因此使自己的技术,向优秀方面发展;那想了解自己所钦仰的作家们的,能在这里面把握得更深入的认识;研究社会史的人,也可以从里面寻得若干的史料”②戴叔清:《模范日记文选·题记》,上海:光明书局,1933。,预设的阅读对象是青年作家、大中学生和日记写作者,为他们提供最适宜的自修书和课外读物。谢美云编《模范日记文选读本》是“以中学生程度的读者作为对象,选辑各作家的模范的日记文字,作为正式的文学读本或课外读物均极相宜”,而每篇后面“读者的话”“指明每篇日记的特殊性及其作法,俾青年读者能够学习日记的方法。”③“编辑例言”,谢美云编:《模范日记文选读本》,上海:光华书局,1933。朱益才编《现代日记文精选》“宗旨系中学生课外阅读及一般读者参考之需。”④“例言”,《现代日记文精选》,上海:经纬书局,1936。王定九将《当代女作家日记》定位为“文学自修读本”。张品兴等编《名家日记学生读本》以正在长知识和确定人生理想阶段的学生为对象,可读性和人格修养的指引成为首要目标,“希望读者,尤其是青年朋友,能效法这些名家,用心记日记。在日记中,记下自己生活的痕迹,录下自己成长的足迹,写出自己多彩无憾的人生。”⑤张品兴等编:《名家日记学生读本》,第213页,北京: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1996。可见,汇编本被赋予了总结、借鉴和引领、指导等多种功能。

二是取材来源和汇编主体广泛。编者力求在注重篇目质量的基础上搜罗深广,如俊生编《现代日记文选》标明鲁迅《马上日记》《马上支日记》选自《华盖集续编》,郁达夫《劳生日记》《新生日记》选自《日记九种》,周作人《访日本新村记》选自《艺术与生活》,郭沫若《离沪之前》《新生活日记》分别选自《现代》和《行路难》,胡适《庐山日记》选自《胡适文存》,田汉《蔷薇之路》摘自《蔷薇之路》,冰心《旅美日记》选自《寄小读者》,谢冰莹《从军日记》摘自《从军日记》,张资平《东京日记》选自《群犬》,沈从文《不死日记》摘自《不死日记》,刘复《流浪日记》选自《流离》,巴金《战时日记》选自《大陆》。而《日记与游记》标明郭沫若《新生活日记》选自《沫若小说戏曲全集》,郁达夫《水明楼日记》《西游日录》选自《忏余集》和《自由谈》,赵景深《书生一周间》选自《现代》,周全平《首途记》选自《箬船》。乐齐编《现代作家日记》对所录40多种日记的来源详加标注,有多种民国报刊杂志,各类作家选集、文集、全集或日记集,作家自传,各类资料集、日记选和《新文学史料》杂志等。编者不同,文本的取材来源也不同,而注明文献出处便于使用者跟踪查检。此外,汇编主体也是形形色色的,既有阿英、赵景深、陈子展、姚名达、贺玉波、陈漱渝、吴福辉等名家达人,也有不知名人士如沈仲文、姚乃麟、朱益才、蔡之华、钱一鸣、谢美云、张立英、王定九、林华等,又有文学社团,他们的立场不一、眼光不一、判断标准不一,编制的成品自然大有分别。

三是编选与评、注同举。多种汇编本录有观点鲜明妥贴的点评,如阿英编《模范日记文选》中评周作人《访日本新村记》:“周作人的文字,以平淡自然胜。”“虽是随意写的日记,但作者的白描的技术的手腕,是充分地显示了他的修养。”①戴叔清:《模范日记文选》,第 56-57、225-226 页,上海:光明书局,1933。如周全平《道上日记》给大家的印象:“第一,就是青年对异性的渴求,一种心理上的需要的矛盾的描写。第二,从这里面,可以看到北京生活的一角,所谓当地的风光的一部。第三,是作家生活,在当时,一般青年作家的生活观点的一种倾向,在这里面是可以看到的。第四,是这日记的忠实,毫无矫揉做作之病,作日记非对自己忠实不可。第五,是文字技术的问题,记载得简明自然,很可给青年日记作者作为技术上的参考。”②戴叔清:《模范日记文选》,第 56-57、225-226 页,上海:光明书局,1933。谢美云、林华的汇编本也是如此,如论冰心《旅途日记》:“作者创作的特色是文字优美,描写深刻,而尤其是写景与抒情方面得到最大的成功的。本篇《旅途日记》文笔简明清洁,书写自然,为日记文中最值得介绍,同时也最易学习的一篇。”③“编者的话”,谢美云编:《模范日记文读本》,第175页,上海:光华书局,1933。如论许钦文《伏中日记》异于他人“便是很多杂感,这杂感,当然便是自己所特殊感到的事物,在某一个环境中,在某一个刹那中,如电光火石的小感兴突然会刺进每一个人的脑的,于是记日记的时候,这便成了最好的材料了。《伏中日记》尤其有特点的,便是在杂感方面,特别多分析自己的心理。作者并能随处里引用着新闻来发泄自己的意见……作者将他搬到纸上来,作为自己的心理活动的留痕,也很有价值的。”④林华:《日记文作法讲话·下编》,第51页,上海:乐华图书公司,1934。

部分汇编本往往评、注兼备,而注一般分为两种,第一种是题注(题解),介绍了所选文的写作背景,主要内容,风格特点或社会影响,所选文稿的版本或作品出处,作者简介及其创作情况或文学地位,甚至交代如何编辑等技术性问题。阿英编《日记文学从选·语体卷》每种日记均有题解,如陈衡哲《北戴河一周间》“原名《北戴河一周游记》,载北京晨报附刊,一九二六年九月一日版。署名莎菲。时该刊编者为故诗人徐志摩。后五日,即六日,任叔永又发表《记游》(好事近五首)”,并抄录全部五阕词。⑤阮无名:《日记文学从选·语体卷》,第 2、14页,上海:南强书局,1937。如钟敬文《海行日述》“分载《文学周报》第七卷中,凡五期而毕,全文用书信体,逐日分记,亦日记方法之一种也。作者,广东惠州人,以善写小品文及民歌研究著称,所作小品文已刊印成册者,有《荔枝小品》《西湖慢拾》《柳花集》等。《文学周报》开明店版。”⑥阮无名:《日记文学从选·语体卷》,第 2、14页,上海:南强书局,1937。乐齐编《现代作家日记》所作题解数百言,更为详赅,如关于《小曼日记》,概述了陆小曼的生平履历、学习和婚姻情况、诗画创作等,谈到日记的写作背景,徐陆恋爱遭遇压力而表现出的创作心理或情感抒发,并评价此作品“文笔委婉悱恻,缠绵低徊,读来令人回肠荡气,一唱三叹”,肯定了它在“爱情日记”“恋爱日记”系列中的典型性。①乐齐编:《现代作家日记》,第 97-98、574-576 页,郑州:文心出版社,1989。如关于《笔征》,介绍了王礼锡的籍贯生平、研学经历、文学活动和创作成就,谈及作家战地访问团的活动和团员们的日记创作,说明了《笔征》的登载过程和保藏情况,评论它“文采斐然,有诗有文,有描写有抒情”,记有对团员的友爱,对军民的关切,对祖国前途的热望,充满乐观精神和坚定信念,而篇中的经济、军事调查报告则显示了他在社会科学上的深厚功力。②乐齐编:《现代作家日记》,第 97-98、574-576 页,郑州:文心出版社,1989。

第二种是内文注,包括人物,书名、刊名或文章名,地名,专有名词,背景介绍,语言翻译等。乐齐编《现代作家日记》堪称代表性汇编本,其中以鲁迅《马上支日记》《一九二九年八月日记》笺注最详,基本囊括了所有类型,人名有“李小峰”“刘半农”“洪迈”“庄季裕”“陈延璠”“蚩尤”“丁文江”“孙传芳”“都介涅夫”“品青”“乔峰”“丛芜”“强汝询”“寿山”“白莽”等;书名、刊名或文章名有《丛香室丛抄》《旧事重提》《语丝》《阁邱辨囿》《酉阳杂俎》《随园食单》《饮馔正要》《留东外史》《小说旧闻抄》《小约翰》等;地名有“S州”“中央公园”等;专有名词有“内山书店”“未名社”“关岳”等;背景介绍有“开倒车论”“马厂誓师再造共和纪念”“访律师杨铿”“林语堂语含讽刺”等;典故有“超然象外”“会稽竹箭”等;语言翻译有Les Artistes du Livre,《言语その本质、发达及び起原》等。加注的汇编方式成了编者自我称赏的要素,如赵景深强调《现代日记选》各篇的注释“在同类书中实均为第一次详细的加入”,如《庐山日记》《西游日记》参考了许多别人的游记,大半取材于《古今游记丛钞》《新游记汇刊》《新游记汇刊续编》,如《访日本新村记》参考了周作人的《艺术与生活》、武者小路实笃的《人的生活》《新村》,“都相当的用过一些工夫。”③赵景深:《现代日记选·序》,上海:北新书局,1934。售书广告也指出“坊间所出日记选甚夥,惟附有详细注释者,实仅本书一种……注释曾参考各种书籍,尤极渊博。”④《青年界》,1935年第8卷第1期。编者既“编”且“注”便利了读者的阅读,也为专业研究者汇集了具有引导或补充价值的史料。

四是集、创并行。为了提升汇编本的价值,编者通常采用经典作品与时新作品结合的模式。阿英就重申过自编选本的精到,他在《日记文学丛选·语体卷》序记中指出本书编选不易,因为坊间已有三四种这种选本,“重复选录没有必要,不加特别的采用也非所愿”,所以打定主意“第一,不重选,第二,不滥选,要是没有好的材料,这部书宁可不出。可是,经过相当的期间,这部书居然给编成了,且有不少的新作品。”⑤“序记”,阮无名:《日记文学丛选(语体卷)》,上海:南强书局,1933。赵景深的类似意识更强烈,他在《现代日记选》序言中比较了此前几种选本的篇目,认为多重复编选,新作少,故重开炉灶,兼收经典与新作。⑥赵景深:《现代日记选·序》,上海:北新书局,1934。该书售书广告不无得意地宣称:“材料选至最近者,亦以本书为首。其中如郁达夫、郭沫若、田汉、沈从文诸作,均为他家所从未选过者。首附长序,从未发表过。”⑦《青年界》,1935年第8卷第1期。《日记新作》的各家作品更是新鲜出炉,赵景深所定的征文截止时间是1937年5月1日,作家们分享了最新记录,如李辉英提供了4月4日日记,曾虚白、胡怀琛提供了4月10日日记,老舍提供了4月10日至14日日记,周作人、顾随提供了4月14日日记,倪贻德提供了4月15日日记,臧克家提供了4月17日日记,苏雪林提供了4月18日至24日日记,陶亢德提供的是4月22、23日日记,洪深、许钦文提供的是4月27日日记,郁达夫提供的是从4月30日至5月4日日记,许杰提供的是5月1日至7日日记,凌叔华提供的是5月2日日记,陈子展提供的是5月10日日记,不少篇章是特意为本次征文而完成的,如骞先艾直言:“昨天接到景深兄的来信,催寄《青年界》‘日记特辑’的稿子急于星火,不好意思再推脱了。但是我已很久不写日记,怎么办呢?抄两段旧日记寄去,迹近搪塞,自己也觉得太无聊。想了半天,最后决定把今天的日记写出来,寄给《青年界》”,⑧骞先艾:《一位青年军官》,赵景深编:《日记新作》,第270-271 页,上海:北新书局,1937。他提供了5月12日日记。有些即便是过去的日记,如黎锦熙等人的作品,也是从日记本中摘抄,属于首次揭载。

三、学术价值与若干问题

日记汇编本具有多重价值。从本文看,它们展示了日记书写的多样化形态。现代作家日记几乎借鉴、使用了传统中国以及经改造后的西方所有重要的文类,彼此交叉,具备多种特性,呈现出明显的文类混合或跨界色彩,它们在排日记事的基础上录有对事物的细致描绘,人物的精心刻画,日常生活的随意叙写,心境的诗化表述或思想、学术的凝练概括。它们在体式上变化多端,如向小说倾斜,注重整体性和叙事性;如向散文倾斜,偏于零散化和随意性;如向诗歌倾斜,强调情绪化与跳跃性;如向学术论文倾斜,重视严谨性与逻辑化;如向戏剧倾斜,侧重记述的张力与对话性;又或向小品文倾斜,着重瞬间情感的捕捉或片段情绪的抒发。此外,还涵盖了读书札记体、书评体、书信体等,有些甚至带有超文本性质。这就让现代作家日记有了参差错落、纷繁庞杂的文体美学特性。

日记汇编本最大的价值在于存史功能。首先,它们揭示出现代作家的人生轨迹。以柔石为例,他的早期生命基调是消极颓废的,深陷宿命式的灰败悲怆,如他在1922年5月21日表达了一种时不我待的生命急迫感,“虽然常常留心过人生问题,或和几位吃素的妇人谈论,但总模糊了结或弃置如故,总说不出怎样一回事来。我已经到开花期和结果期了。假如再不想想,以后的生命也无用继续。”①柔石:《柔石日记》,第1页,太原:山西教育出版社,1998。其实他时年二十岁,喜爱思考人生、展望未来,却因性格问题和社会普遍覆盖的沉闷气氛陷入迷茫,他试图保持积极的心态,又总是患得患失,觉得被命运摆布得如同无舵之船,永远无法抵达目的之岸。回到闭塞的故乡,他的人生无奈感加重了,经常如疯子般呓语。家庭生活的不如意,对患病夭亡之子的痛惜,与父母妻子情感的隔阂,乡间的无聊、保守与平庸深深地刺激了他,让他对人生倍感绝望。他诅咒造物者的刻薄,让他承受了如此多的人间痛苦;他知晓生活是现实的,但脆弱的内心难于承受现实造成的冲击而颤栗。他对担任小学教师缺乏热情,满是倦怠感,父母兄弟却认为固定的收入可以养活自己和接济家庭,常劝他安心工作,不免令他悲叹人类不过是没有翅膀却要飞行觅食的禽类,缺乏真正的主宰力。后来,他到了上海,与社会接触愈加深广,心态又有了变化。再如,郁达夫在小说中塑造了经典的“零余者”形象,通过日记可以看出他本人早年就是现实版的“零余者”,由此他的现实生活与文学创作结成了一种密切的互证关系。作家日记对这种人生事项的描刻有助于完形现代作家的形象塑造,从公众领域或作品叙述中所感知的大都是刻板的、单向的或一本正经的样态,自我叙写中的作家性格或形象多有不同,甚至截然相反,从而见出作家们真实又相对全面的面貌。

其次,它们富含文学史信息。1、记录作家的交互行为。他们的往还交接不是简单的迎来送往或诗酒酬酢,而是进入作家文学生活的关键材料,这是每种作家日记必不可少的核心内容,如从叶圣陶日记可以探究他与顾颉刚、朱光潜、夏丏尊、陈西滢、苏雪林、丰子恺、朱自清、茅盾、赵景深、郑振铎、曹禺、老舍等人之间或深或浅的关系。2、记录作品的生产与接受。《日记九种》《阿英日记》等就有郁达夫、阿英的写作轨迹以及多种作品生成过程的记述。日记又遍布批量的文学接受信息,以作品批评为例,这些私语批评因不必面对作者或公众而显得直接、尖锐,饱含个人色彩,是公开的现代文学批评的有效补充。如胡适评价陈寅恪之文实在写得不高明,不足为法;贬斥曹禺食西不化,《雷雨》不成个东西,人物都是外国人,没有一个真的中国人,事也非中国事。如叶灵凤认为阿英编的《现代名家随笔丛选》取材太杂,刘复、高一涵等人的作品“太旧,而且也不好”,徐志摩的《天目山笔记》,徐祖正的《山中杂记》“写深山古寺幽静出世的心情颇好”,鲁迅的随笔“照例是爽辣的”,茅盾“显得沉滞”,郁达夫“落拓牢骚气满纸”,林语堂的见解始终“似是而非,有时精细,有时又强作解人”。②叶灵凤:《读书日记》,见赵景深编:《日记新作》,第160页,上海:北新书局,1937。3、记录文学事件或文学论争等。如不同作家对“新文化运动”的发生、推进有不同的记述,如多种日记视角各异地记述了鲁迅与多位作家的矛盾,这就提供了更加私人化和多维化的观察或参与角度,让文学史叙述或结论更富层次感。4、辨清其他文学史实。如《日记新作》表明鲁迅的1936年10月10日、11日日记初刊时间是1937年,是“马上日记”系列之外最早公开刊登的鲁迅日记部分;艾芜的1937年1月1日,1月30日,2月11日日记也录入此集子,但《艾芜全集》只注明“这是艾芜当年在上海的三则日记”,缺少出处,此条可作补充。

再次,它们所涉内容对于分析社会生活、作者心史和现代学术等均有裨益。在社会生活上,现代作家日记既涉及写作者的日常生活,如衣食住行的变迁、经济活动的展开、娱乐生活的进行、读书写作生涯的铺展等,也涉及整个社会的发展变化,如政治的改革、经济的兴衰、军事的触发和社会文化风气的演化,甚至揭示了欧美、日本等国的社会现状或异国人对中国、中国人的认知、评价等。在作者心史上,现代作家日记既涵括个人学业工作的患得患失、情爱的取舍纠缠、理想的追求或放弃,平日的喜悦或忧伤,也涵括写作者对时代变化的感知和体悟、对历史的总结和对未来的预测、对民族国家文化心理的塑造、对人类命运或好或坏的赞扬和悲悯等。在学术研究上,现代作家日记既录述了学人之间的来往,学术活动的举办,学术观点的表达或论争,也有对具体作品的解读和阐释,学术史的梳理,学术刊物的创办、刊行等。

最后,它们有辑佚价值,有些资料赖此得以保存,特别是早期汇编本可以起原始文献的作用。如《日记新作》汇集了逾120名大小作家作品,为人熟知的有汪静之、罗烽、宋云彬、曾虚白、胡怀琛、李长之、老舍、周作人、顾随、叶鼎洛、艾芜、臧克家、向培良、钱君匋、陶亢德、李辉英、杨骚、周楞伽、黑婴、易君左、陈伯吹、路易士、陈白尘、许钦文、周文、叶灵凤、谭正璧、倪贻德、贺玉波、沅君、苏雪林、洪深、朱雯、田汉、鲁迅、魏金枝、许杰、胡适、郁达夫、凌叔华、阿英、曹聚仁、黎锦熙、陈子展、骞先艾等,不少作品尚未被文集、全集或日记集收入。相对应的是,日记汇编本又能充当校勘底本,利用它们订正某些日记在传抄过程中出现的错、漏、衍、倒等讹误,还原历史真实。

而从副文本,如版权页、广告、附录等角度看,日记汇编本保有原生态的出版信息,利于了解这类书籍的出版特点,如除了北新书局等少数知名出版机构,它们多由中小或不知名的出版社如上海南强书局、上海文艺书局、上海经纬书局、上海仿古书店、上海光华书局、上海广益书局、上海乐华图书公司、奉天文艺书局、桂林普及出版社、重庆青年文化出版社、山西教育出版社、文心出版社等出版,许多机构已然隐没在历史中,加以发掘便于分析彼时的出版风气等。而汇编本详列的册数、售价,或附录的批发章程、购书办法,后页登载的售书广告对于研究出版文化也有助益。

自然,现代作家日记汇编本的编纂也存在问题。一是体例不纯,即将日记与日记式写作混为一集。日记一般是私密性的,但这并非日记的唯一形态,有些作者以感性的姿态、泉涌的文思,如创作小说、诗歌一般记述所见所闻、所感所思,并投放到公共领域(报章、杂志,指南类或介绍性书籍),这类写作可以称为“发表型日记”,这种不纯粹,不重私密性,有明确读者指向或逐利目的的作品与“私密性日记”同属非虚构性写作,它与以日记为外在形式(孙俍工、阿英称之为“日记式”①孙俍工认为“日记式——是一种主观的抒情小说”,见孙俍工编:《小说作法》,第206页,上海:中华书局,1926。)的虚构性创作,如鲁迅《狂人日记》、丁玲《莎菲女士的日记》、茅盾《腐蚀》、庐隐《归雁》、贺玉波《恐怖》等作品区别开来。但有人造成了混同,如姚乃麟将鲁迅《狂人日记》与其“马上日记”三种,郁达夫的《沧州日记》《水明楼日记》,周作人的《苦雨斋的一周间》等一同编入《现代创作日记选》。王定九所编《当代女作家日记》则选了丁玲的《莎菲女士的日记》等作品。

二是重复编选,早期汇编本尤为明显,如鲁迅“马上日记”三种被选入近二十种汇编本,郭沫若、周作人和郁达夫等人的日记均是如此。当然,它们确实经典,不选入不足于支撑全书,而现代文学创作初期可供选择的文本委实不多,但自后世观之短期内连续出版的汇编本重复现象过滥必然影响阅读的兴趣。女性日记汇编的雷同现象更甚,如王定九编《当代女作家日记》选入13家14种日记,俊生编《现代女作家日记选》选入17家19种日记,重复的有谢冰心《旅欧日记》,陆晶清《海上日记》《女学生日记》,黎缇维《少女日记》,陈衡哲《北戴河半周记》或《北戴河日记》,王文宣《日记三则》,蔼娜《校中日记》,唐云瑞《录取以后》,吴曙天《在医院》,熊湘《病床七日》,蔡文星《苦闷与奋斗》,王识心《可纪念的夜》,丁绿珊《我的日记》等13种。原因或许是作有日记的女作家少,而编者或出版商出于功利目的,为了充实市场迅速编刊也是主因之一。

另外,这些汇编本尚有其他缺陷,如汇编角度相对单一,一些选本就是篇目的简单铺排,显得散乱而无规则;如囿于编者的眼光未能节录长篇日记的菁华部分,可能导致读者形成以偏概全的主观认知;如有些篇章以转引的方式编入,难免错讹;如有些注释过简,有些隐语或典故该注而未注,有些甚至文不对题等。

四、结语

尽管现代作家日记汇编本存在缺失,却为现代文学作品结集出版的成型、发展起到了推促作用,也为后世学术研究保留了丰赡充足的史料资源。殊为可惜的是,这种重要的作品处理方式近些年几乎绝迹,再无经典的、经得住考验的日记汇编本产生。不过,对日记汇编现象加以研究有助于总结过往汇编本在编纂、出版方面的经验和教训,为将来汇编本的规划和实施提供有益的启示。

猜你喜欢
书局郁达夫日记
论陕西官书局的创立
贵人
郁达夫:热烈的爱倩,却不能相守一生
成长日记
科层制与关系网:民国时期世界书局和大东书局的发行管理制度述论
里约日记
成长日记
成长日记
抗战中的爱情:李小瑛与郁达夫
浮世露恋:李小瑛与郁达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