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中国”视阈下民族传统体育的创新性发展
——以武陵山地区为例

2021-04-17 05:19仝泽宇中南民族大学体育学院湖北武汉430074武汉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湖北武汉43007
关键词:武陵山健康中国体育项目

金 宁,仝泽宇( .中南民族大学 体育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4;.武汉大学 新闻与传播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

武陵山区地处湖北、湖南、重庆与贵州四个省市的交汇处,聚居有土家族、苗族等30多个民族,世居于此的各民族形成了多如星盘的聚居区域。武陵山区各族人民结合自身的生产与生活实践经验,创造了丰富多彩的传统体育项目,对于现代体育发展具有重要的借鉴价值。目前学术界对武陵山区传统体育研究,主要集中在对该地区民族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1]、民族体育公共服务体系建设[2]、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3]、民族体育产业发展[4]、民族体育旅游资源开发[5]、民族民间体育文化认同[6]、民族体育文化生态建设[7]等方面,而立足“健康中国”战略背景探讨武陵山区民族传统体育发展问题的成果尚不多见。有鉴于此,本文拟从“健康中国”视阈考察武陵山区民族传统体育发展的现状及困境,并提出相应的创新发展对策。

一、“健康中国”战略为武陵山区民族传统体育发展带来新机遇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把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以普及健康生活、优化健康服务、完善健康保障、建设健康环境、发展健康产业为重点。”[8]2016年,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的《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指出“健康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条件。实现国民健康长寿,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的重要标志,也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9]。2017年,党的十九大报告将“健康中国”正式确立为国家战略。2019年,国务院印发《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健康中国行动组织实施和考核方案》,并成立健康中国行动推进委员会,保障健康中国行动落实到位。其中,发展民族传统体育作为健康文明生活的重要一环,成为了实施健康中国行动的关键领域,这为武陵山区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1.现代经济的资本投入促进了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产业改革。体育运动的发展离不开资本的投入,充足的资本投入是体育项目发展并保持活力的重要因素之一。而体育项目的传播必须遵守竞技性、观赏性、康养保健性的客观规律。以此而言,不少优秀的民族体育项目在兼具以上特点的基础上由于地域的因素无法获得充足资本的保证。在“健康中国”战略的推动下,大量封存于山区村落或是濒临失传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获得了政府资金的投入,得到广泛推广,特别是不少既能愉悦身心又具有竞技性的项目纷纷融入各地旅游产业发展的宣传之中,在带动当地旅游产业发展的同时,又通过一定的宣传策略达到了当地群众充分参与的效果。如“清江舞”“摆手舞”“打陀螺”等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在长阳、酉阳等各级政府的支持下获得了新生,以此为基础,打造一系列具有创新性的文化旅游项目及民族竞技项目,吸引更多的商业投资,使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获得可持续发展。

2.科学高效的管理模式优化了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发展环境。目前,部分民族体育项目的发展模式仍然与现代体育的发展理念存在差异。当今信息化时代,各种体育项目大多依托新兴管理模式获得了发展的便利,如专业的俱乐部竞赛、运动员康复训练等模式,通过多渠道专业科学的商业运营使各类体育项目获得发展。对于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而言,缺乏专业的科学管理一直是制约其发展的要素之一。随着“健康中国”战略的开展,资本的涌入盘活了武陵山区民族传统体育项目,随之而来的竞技、运营、推广便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因此,通过对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文化优势、资产运作模式进行分析,组建地区运动联赛或运动节,如“土家摆手舞民族民间舞蹈大赛”“武陵山区龙舟争霸赛”等,常态化地举办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联赛竞赛,对于优化民族传统体育发展环境有着重要作用。

3.绿色共享的康养理念推动民族传统体育的协调发展。在资本投入与科学运营相结合的基础上,将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推广开来,成为民族地区群众喜闻乐见、积极参与、主动分享的活动,就必须与群众对于健康生活的向往结合起来。在“健康中国”战略的推动下,突出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康养保健的特点,结合旅游节、体育节等活动,通过竞赛项目的开展以及参与各项目人员的讲解、媒体的宣传等,进一步树立绿色共享的运动理念。如“千人共跳毛古斯舞”“鼓文化节”“射弩”“划龙舟”等活动的开展,通过各级政府、各类媒体的宣传推广,让民族地区群众感受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的魅力与养生功效,并成为其休闲生活的一种选择。

二、新时代武陵山区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现状

“体育强国”作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10]战略的有机组成部分,为全面发展民族传统体育运动注入了强大活力。《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体育强国建设纲要的通知》提出,要传承中华传统体育文化,加强优秀民族体育、民间体育、民俗体育的保护、推广和创新,推进传统体育项目文化的挖掘和整理[11]。武陵山区作为中国内陆多省份交汇面积最大,自然环境较为多样化的地区,保留着诸如民族传统体育竞赛表演、体育舞蹈表演、体育健身娱乐等活动,如苗族的划龙舟、土家族的摆手舞、侗族的抢花炮[12]等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因此,对武陵山区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进行系统性保护挖掘,不仅助力武陵山区民众脱贫,更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有力贯彻。近年来,该地区民族传统体育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

1.民族传统体育事业发展增强了民族团结进步向心力。新中国成立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体育事业发展,把做好民族传统体育作为以体育方式增进民族团结、宣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窗口,作为振奋民族精神、促进社会繁荣发展的重要内容。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强调要加强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尊重差异、包容多样,让各民族在中华民族大家庭中手足相亲、守望相助[13]。国家民委和国家体育总局联合印发《关于加强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工作的意见》,目前先后成功指导举办11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并把定期组织举办民族传统体育赛事和交流活动,作为贯彻落实党的民族政策的重要内容、发展社会主义体育事业的重要手段、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有效平台、推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有效措施。武陵山区内湖北、湖南、贵州、重庆四省市把举办地区性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选拔赛纳入民族体育工作规划,并把赛事打造成为保护和发展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平台,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抓手。

2.民族传统体育产业融合促进了区域经济发展。国家民委于2017年起组织人民日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等八家新闻媒体赴武陵山区进行实地采访,从人文、地理、历史、体育等多方面,制作播放《中国土家人》等武陵山区专题纪录片,全方位展现武陵山区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推动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走出大山”,走进“百姓生活”。特别是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复工复产以来,武陵山区各地政府大力推动文化、旅游、体育、健康四大产业互融互通,以拉动内需、促进消费、推动经济内循环为导向,以文化、体育吸引人,以旅游、健康留住人,助力文旅产业加快复苏。例如,渝东南地区实施以普及推广一批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为重要内容的民族文化“十个一”工程,推动精品特色村镇建设提档升级,酉阳龚滩镇、石柱黄水镇、秀山西街等民族特色村镇利用“牛王节”“舍巴节”“三月三”等民族节庆活动开展土家玩牛、摆手舞、竹竿舞等民族传统体育表演,有力促进了民族文化与特色旅游融合发展;黔江区板夹溪十三寨、彭水蚩尤九黎城、武隆石桥苗族土家族乡等民族特色村镇开展打陀螺、花样跳绳、独竹漂等一系列民族传统体育展示展演活动,吸引广大游客观看、参与。民族传统体育产业融合促进了区域经济发展,各族群众的获得感与幸福感也显著增强。

3.民族传统体育研习进一步促进了中华文化传承保护。武陵山区各类学校在开展现代体育教学活动的同时,积极开展民族传统体育的教学和活动,培养民族传统体育人才。一是全面开展民族传统体育进校园活动。湖南省湘西州、湖北省恩施市及利川市、贵州省三都县、重庆市黔江区等地创新改编具有民族特色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并推广到中小学校课堂教学,将跳绳、毽球、跳皮筋等传统体育项目引入学校大课间活动,形成办学特色。二是全面加强民族传统体育基地建设。该地区四省市把扶持民族传统体育基地建设作为民族工作重要组成部分,目前累计建立各类基地70个,其中依托高校和中学优势,在贵州大学、西南大学、中南民族大学、湖北民族大学、吉首大学等相关院校建设民族传统体育研究和训练基地37个,每年安排专项经费支持基地建设,充分发挥基地在民族体育人才培养、训练、赛事组织、项目挖掘整理和传承发展方面的作用,并在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和国家单项体育赛事中取得不俗成绩。三是全面推动优秀民族体育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该地区各高校、基地在积极推进民间体育人文交流活动、为省内外企事业单位提供培训指导服务的同时,组建多个研究团队,近年来申报各类民族传统体育研究项目百余项,助推民族优秀传统体育文化国际传播,积极持续推动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走出去”,不断壮大民族传统体育发展力量。

4.民族传统体育推广普及显著提升了人民群众幸福感。不同的民族体育活动与各民族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不仅是各民族人民强身健体的重要方式,而且是各民族自娱自乐,借以沟通感情、美化生活的有益活动。随着全民健身意识的普及,广场舞发展成为全民健身的表现形式之一,具有丰富民族传统体育内涵的清江舞、摆手舞在武陵山区广泛流行。无论在大街小巷,还是在山区乡村,都会看到一群群、一队队跳民族民间广场舞、打陀螺等的群众身影,全民运动、全民健身在武陵山区城乡蔚然成风。例如,湖北省广泛开展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目前此类项目有15个,全省从事民族传统体育事业的教师、教练、运动员及参加民族健身运动的人员达到50余万人;湖南省积极举办民族体育方面赛事,将高脚竞速和秋千项目列入全省大众体育运动会项目,指导高校举办多届民族健身操大赛,通过比赛交流吸引更多群众参与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在当下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下,“健康、体育锻炼”再次被拉回大众视野,公众体育锻炼、强身健体的需求更加迫切,武陵山区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其推广普及价值随着这场突如其来的战“疫”愈发凸显。

三、当前武陵山区民族传统体育发展所面临的困境

1.民族传统体育传承受地理区位因素影响大。一是受独特的聚落模式与复杂地势影响,不便开展稳定、持续、规模较大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射弩”“扁担劲”“攀藤”“高脚马”等民族体育项目作为聚落内部的趣味娱乐项目存在,但项目中缺少探险类和竞技类因素,产品结构过于单一,刺激性与吸引力还远远不够。二是受部分聚落搬迁融合和城镇化影响,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后继乏人。农村年轻人口大量进城、外出务工,依附于该聚落的体育项目面临逐步走向消亡的风险,年轻人受现代社会文化影响,再学习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意愿和参与意识不强,在现存的诸多民族民间体育活动中,鲜有年轻人的身影,老年人则心有余而力不足,熟悉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传承人正在不断减少。三是部分民众对民族传统体育的认识存在误区。部分人认为民族传统体育是老年人的运动,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民族传统体育是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由于对其宣传力度不足,导致人们对民族传统体育了解较少,不能正确地认识其时代价值。

2.民族传统体育进校园进社区有短板。一是专项经费和政策投入不持续。目前大部分的民族体育项目发展经费投入主要来源于国家民委、国家体育总局、地方政府和财政投入等,投资多是围绕大型体育赛事或节庆假日来进行,日常体育活动投入不够,导致大量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无法持续开展。有些地方对民族传统体育政策、制度建设还不够完善,缺乏专项规划。二是民族传统体育基础设施建设不足。武陵山区各级中小学体育器材设施和场地的数量和质量,农村远远低于城市,边远民族地区器材匮乏,现有少量体育场地还无法满足学生体育运动需求。多数乡村修建了现代的健身场所,但大多为简单的健身器材,民族传统体育活动设施建设投入紧缺,民族传统体育教学硬件保障上存在较大差距。三是民族传统体育融入学校教学与百姓生活不够。该地区虽有多所学校将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融入体育教学和学生第二课堂,但存在项目单一、文化内涵挖掘不够等问题;由于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旅游资源开发的激励机制不完善,该地区民众很少或根本没有真正参与到开发中。

3.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系统性挖掘存在缺失。一是缺乏专项发展规划,民族传统体育资源开发趋同。笔者调研发现,该地区民族传统体育组织的基层管理与发展规划滞后,在推动民族传统体育资源开发中对自身经济利益考虑居多,存在大量低水平、近距离的雷同设计,对民族传统体育旅游项目区域互补性兼顾不够。例如,张家界的“风土风情园”与湘西州永顺的“老司城”只有不过几十公里距离,但均以“毛古斯舞”以及“摆手舞”作为民族传统体育资源进行开发。二是过于追求商业化,扭曲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内涵。在各级民运会的促进下部分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得到发掘保护,但完整记录武陵山区传统体育项目的体系尚未建立,未见有地方专门机构对此进行普查管理。“武林风”“昆仑决”“散打王”等各种借民族传统体育进行商业运作,一味追求经济利益,对传统民族体育文化内涵不加了解地片面对待,人为制造所谓的“民族性”“民俗性”,对民族体育文化主题带来冲击。三是民族传统体育活动开展不够持续,产业链不完整。现阶段开展的体育旅游与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大部分属于娱乐和健身类项目,民族体育旅游产业链开发不够;很多项目在重大赛事或节庆假日才会出现,且与康养产业结合不够,产业化发展的持续性受到较大限制。

4.民族传统体育人才欠缺。一是专业研究人才紧缺。该地区多所高校虽已开展民族体育本科、硕士研究生人才培养,但针对武陵山区民族传统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研究存在过于重视静态保护、缺乏人文关怀,过于重视项目保护、缺乏自我造血,过于重视政策保护、缺乏生态营造等问题,对民族传统体育的基础性、系统性研究不多;目前从事民族传统体育及旅游研究人员多为竞技体育研究人才,民族传统体育人才培养和研究架构还不够系统和全面。二是民族传统体育旅游开发人才供需矛盾突出。体育旅游具有一定的专业性、知识性和技巧性,“摆手舞”“上刀梯”“踩高脚”等部分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走进文旅市场,但愿意参与其中的青年人很少,民族传统体育旅游依旧处在市场化、产业化初级阶段,旅游专业开发人员欠缺。

四、“健康中国”视阈下武陵山区民族传统体育创新发展的对策

1.纳入专项规划,融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之大局。武陵山区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与“健康中国”战略是和谐统一、互利共通的,传承民族传统体育的最终目的就是要实现“健康中国”的宏伟目标。民族体育以广泛的群众参与性、大众的健康性、高度的社会关注性和强烈的艺术感染性成为不同民族抒发情感、展示技艺和促进交往交流交融的重要渠道,以独特的民族体育文化助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14]。2021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召开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筹办工作汇报会时再次指出,建设体育强国,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一个重要目标[15]。

新时期推动武陵山区民族传统体育的创新发展,一是要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有关体育强国与健康中国建设的重要论述,并将之融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大局之中,牢牢把握党和国家的民族政策,推动民族体育事业与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二是要深刻把握“各族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16]的实质,不断赋予民族传统体育发展新内涵。各族人民最美好生活的追求,必须建立在全面实现群众身心健康的基础之上。无论是发展民族传统体育还是弘扬新时代民族观,都必须要以群众健康为中心,都必须将民族传统体育更好、更深入地扎根于健康运动的观念之中。

2.加大专项投入,加快补齐民族传统体育发展短板。武陵山区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大致可以分为“观赏型”“参与型”“竞赛型”和“休闲型”等不同类型。鉴于一些地方发扬传承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不足的问题,亟待建立健全完善的专项投入,促进民族传统体育短板补齐。一是要进一步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坚持政府宏观指导中心地位,出台少数民族聚居地民族传统体育发展支持政策,支持民族地区群众身边的健身组织、健身设施、健身活动、健身赛事、健身指导、健身文化等“六个身边”工程。随着健康中国战略的进一步推进,要千方百计谋思路,使该地区各民族濒临消逝的接龙舞、八宝铜铃舞、骑竹马、鸡毛球等“观赏型”与“参与型”传统体育项目得到更好的传承。二是要进一步创新形式,建设好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进校园工程。各地教育主管部门要发展好 “竞赛型” 如毽球、陀螺等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充分发挥其在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实现立德树人等方面的教育功能,进一步推动学校体育教学改革,更好促进学校体育与德育、美育的有机融合。三是要进一步加大专项经费投入保障。把民族传统体育发展所需资金纳入民族地区发展资金统筹安排,在支持办好民族传统体育赛事基础上,设立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传承人专项资金,用以奖代补的形式保障他们的基本生活,提高其社会地位,维护并形成一定数量和规模的传承人团体。

3.积极开展研究,大力培养民族传统体育产业人才。一是加强民族传统体育基础性和应用性研究。设立专项研究课题,支持民族体育古籍挖掘、整理、翻译、出版方面的研究,举办民族传统体育学术交流活动,建设民族传统体育智库机构[17],组织开展专题调研,全面摸清武陵山区民族传统体育传承发展的“家底”。二是强化专业研习、训练基地建设。加强对现有民族传统体育研习、训练基地的建设和训练经费的保障,以项目或课题委托形式,加快构建民族传统体育健康培训课程体系,推动理论研究与课堂教学充分融合。三是改革民族传统体育训练机制。探索建立教练员、训练员合同制,定期组织教练员培训,提升训练指导水平。不定期举办民族传统体育交流比赛,推进以项目养活动、以竞技提水平。四是提升体育健康从业人员综合素质。完善行业资源培训机制、培养民族体育健康从业人员。做好专业运动员退役安置,在同等情况下优先安排优秀运动员从事基层体育工作,营造人才引进与人才培训并举、推广传承规范化与制度化并重的良好环境。

4.凝练创意价值,大力推动民族体育康养产业创新发展。民族体育产业融合,是民族体育产业与相关产业之间通过相互渗透、相互交叉和相互影响而最终融为一体,并逐步形成新的产业业态的发展过程。康养产业发展境遇体现为产业政策利好空前、发展前景日趋明朗,产业定位清晰明确、特征属性日渐凸显。有鉴于此,应充分挖掘武陵山区民族体育产业与康养产业的价值优势,凝练创意价值,推动两者相互融合,走民族体育康养产业发展之路。一是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创新民族康体特色项目,铸就融合的模式与品牌。如结合武陵山民族体育产业的不同类型,以及武陵山区康养产业的多样形态,如康养农业、康养服务业、森林康养等,尝试建构民族体育产业与康养产业融合发展的创新模式,努力打造特色品牌。二是衔接乡村振兴战略,完善相应的体制机制。一方面要积极衔接乡村振兴战略,拓展民族康体产业融合发展空间;另一方面优化民族康体产业协同体系,完善市场竞争及监管体制。三是拓展民族康体产业投融资渠道,构建信息传播平台。一方面是要创新民族康体产业投融资对接机制,构建银企互利合作体系;另一方面还要积极创建民族康体信息传播平台,实现资源共建与共享。四是注重民族康体产业人才队伍培养,完善监测与考评制度,保障民族康体产业安全。具体来讲就是改革和创新相关制度,营造良好的创新环境,培养更多高素质民族康体产业人才队伍,同时建立健全民族康体产业融合发展数据监测机制,为保障民族康体产业发展安全助力。

猜你喜欢
武陵山健康中国体育项目
我校被评为“河北省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基地
武陵山歌
推动武陵山片区民族文化生态旅游脱贫
初中体育项目练习中培养学生责任心的策略
“健康中国”是对人民福祉的庄严承诺
体育项目的生态因子研究
桂东南民族体育项目的调查研究
武陵山地区几种民族药用植物的研究与应用
武陵山地区特色药用植物七叶一枝花的研究与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