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期刊编辑的学术敏感

2021-04-17 05:19韦光化广西民族大学学报编辑部广西南宁530006
关键词:学术研究学术期刊稿件

韦光化(广西民族大学 学报编辑部,广西 南宁 530006)

关于学术期刊编辑的职业敏感,有学者认为,编辑的职业敏感体现在对信息感知的敏感、对选题认知的敏感、对作品价值认识的敏感、对原稿错讹鉴别的敏感[1]。也有学者总结出学术期刊编辑职业敏感包括七个方面:把握政治导向的能力、快速获取文稿信息的能力、快速作出文稿价值判断的能力、判断学术不端的能力、捕捉与策划选题的能力、发现并培育作者的能力、感知并利用期刊延伸业务信息的能力[2]。此外,也有一些文章探讨了学术期刊编辑的职业敏感问题,但都没有深入。笔者认为,学术期刊编辑的职业敏感主要是指对学术的敏感。学术期刊编辑是否具有学术敏感力,与学术期刊质量的好坏和学术水平的高低直接相关[3]。编辑对学术的敏感,主要表现为对学术信息、学术观点、学术新人和学科发展方向等多方面的敏感。学术期刊编辑只有具备学术敏感力,才能抢占先机,不失时机地策划和组织具有影响力的高质量稿件,提高刊物的学术质量,促进学科的建设和发展。编辑的学术敏感力越强,学术期刊的学术水平就越高,其社会价值也就越高。

一、对学术信息的敏感

信息是泛指人类社会传播的一切内容。人们通过获得、识别自然界和社会的不同信息来区别不同事物,得以认识和改造世界。每个人对信息的敏感度受个人阅历、知识积累、眼光高低的影响而有所不同。同样一则信息,有的人可以充分利用它为自己服务,大多数人则视而不见。我们每天面对海量信息,真正为我所用的并不多,但对信息敏感的人可以从中找到商机。随着我国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不断健全,研究队伍不断壮大,研究水平和创新能力不断提高,研究成果丰硕,给我们带来了大量的学术信息。在当今的信息社会里,占有信息和加工利用信息成为学术期刊编辑工作的重要内容,如编辑在确立选题和编辑加工时,就需要对大量的学术信息进行筛选和择定、处理和运用。因此,学术信息对学术期刊编辑掌握学术前沿信息与热点、发掘潜在优秀作者资源,继而推出创新性论文具有重要意义。学术期刊编辑只有不断发现和掌握本学科的学术信息,才能进行高质量组稿和对稿件的学术水平及其价值做出正确判断。

学术信息大致可以分为四类:一是学术活动,包括国内外的学术研讨会、学术沙龙、学术讲座;二是国内外已经出版的学术著作和已刊发的学术论文、调研报告;三是投给期刊编辑部的稿件;四是未经期刊编辑部审核即在网络上发表的论文、数据等。此外,学术名家的讲话、发言、授课等也包含有学术信息。在大数据时代,学术期刊编辑面对的是海量的学术信息,如何从中选择、挖掘有价值的信息,特别是与稿件有关的学术信息,就需要学术期刊编辑对学术信息高度敏感,如果缺乏敏感性,就难以在第一时间做出反应,快速判断每则消息、每份资料的价值所在,更难以发现潜在的有价值的信息[4]。

学术期刊编辑必须具备信息素养,这在学界已经达成了共识。有学者把学术期刊编辑的信息素养概括为五个方面:获取、收集信息的能力,分析辨识信息的能力,加工信息的能力,利用信息的能力,遵守信息伦理的能力。[5]编辑的信息素养最重要的是对学术信息的敏感性。对学术信息敏感的编辑,才能在各种场合自觉地捕获学术信息,善于从海量数据中收集信息,通过创新思维分析使用有价值的信息,从而不失时机地快速组稿,推出有学术价值的论文,打造具有影响力的品牌期刊。国外期刊对此比较重视,如《Annals of Tourism Research》杂志,设置行业编委以与业界保持广泛联系,设置组稿编委以获取广泛的稿源信息、帮助审读稿件、联络作者、修改稿件等[6]。学术期刊编辑的信息敏感性主要表现为以下方面。

1.参加学术活动,捕获学术信息。信息时代学术活动多种多样,包括线上线下的国际学术会议、学术年会、学术沙龙等,以及QQ群、微信群中的各种学术群,都包含有学术信息。通过参加学术活动、参与学术群的讨论,可以捕获学术研究信息,了解学术动态。如《中南民族大学学报》《思想战线》《东疆学刊》等十分重视编辑的学术活动,每年都派编辑参加各种学术研讨会,让编辑进入学术前沿,了解学术动态,主动向专家学者组稿[7]。

2.关注学术界发生的重大事件,发掘有价值的信息。费孝通先生对中国人类学学科建设做出了很大贡献,2005年4月24日,《广西民族大学学报》的同仁惊闻费孝通先生逝世,即怀着沉痛的心情,组织了一期纪念费先生的文章(共12篇),以纪念费孝通先生为中国人类学学科建设做出的贡献,学术反响很大[8]。

3.关注学者的研究,及时策划选题和组稿。《民族教育研究》根据我国少数民族教育的发展现状,主动关注有关专家研究的新动向、新成果,近年来新开辟“教育人类学研究”栏目,并由苏德教授等著名专家主持,凝聚学术精华,取得了显著的学术效果。该刊还密切关注我国少数民族教育的理论研究趋势,最早设置了“民族教育理论研究”栏目,成为我国民族教育理论研究成果展示的权威阵地。

二、对学术创新的敏感

2016年5月17日,习近平《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理论的生命力在于创新。创新是哲学社会科学发展的永恒主题,也是社会发展、实践深化、历史前进对哲学社会科学的必然要求。”[9]理论的创新反映在学术论文上,就是观点新、方法新、材料新等。创新也是学术期刊编辑追求的目标。学术期刊编辑要在组稿环节上下功夫依靠作者,努力组织发表有独特学术理论见解或其他重大科研成果,才能不断提升学术期刊的科技质量和学术理论水平。一个刊物办得是否有生气,是否引起业界关注,正赖于所发表文章的新意[10]。学术期刊的影响力取决于所刊载论文质量的高低,更取决于学术创新的程度,因此编辑对学术创新敏感度高,就能从众多稿件中挑选出具有创新性的学术论文,提高期刊质量和影响力。学术期刊编辑对学术创新的敏感性主要表现在:

1.对作者所研究问题的敏感。社会科学能否取得有价值和有成效的学术创新,不仅取决于是否具有问题意识,更取决于从何处发现问题、如何找准问题和怎样应答问题[11]。每个作者都有自己研究的领域,如何判断作者所研究的问题是新问题还是旧问题,是填补空白的问题还是拾人牙慧的问题,都有赖于学术期刊编辑的学术敏感性。

2.对学术观点的敏感。学术创新最重要的是要提出自己的新观点。学术观点创新反映了学术研究的本质与精髓,没有观点创新就无所谓学术研究[12]。判断一篇学术论文是否有创新,首先要看作者提出了什么新的观点,如果都是重复别人所说或者是常识性的东西,就无创新可言。所谓新观点,一是指提出了前人未提出的新论点;二是对原有的观点从新的角度或者运用新的方法进行新的论证;三是对别人发表的观点提出不同的意见,有自己的新见解。金观涛及刘青峰曾合写了《中国历史上封建社会的结构:一个超稳定系统》,应用自然科学控制论的原理来分析中国封建社会的结构及其作用机制,提出了较新的观点。他们最先将稿件投给某刊,因为观点比较新锐,这家刊物没有刊载,后来他们将稿件投给了《贵阳师范学院学报》,该刊于1980年分两次全文发表了这篇论文,在学术界引发很大反响。《光明日报》于1981年1月25日选登了该文摘要[13]。《美国医学会杂志》审稿标准一是重要性,二是质量。重要性是指论文在科学上有进步性、有临床相关性、有创新性及可读性;质量指研究设计和方法要合理,能够解答研究所提出的问题,数据分析要正确合理,结论有结果的支撑并与目的响应,无伦理问题等。[14]

3.对研究方法的敏感。研究方法也是判断学术论文是否有创新的一个重要因素。研究方法创新包括三种类型:一是提供前人或他人没有使用过的方法;二是首次将其他学科的研究方法应用到本学科、本领域或本项目中;三是结合集成几种方法形成的方法[15]。对同样一个争论不休的问题,如果找到了解决问题的突破口,采用了别人从来没有采用的新方法,得出与别人不同的学术结论,即属于方法论创新的学术论文。只要这些方法有助于问题的解决,而别人又没有用过,就可视为研究方法的创新。比如胡适、顾颉刚等运用历史演进法,将文史研究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16]。

4.对论文所采用材料的敏感。学术论文是否使用新材料是判断学术论文有无创新的一个重要因素。一篇学术论文,如果没有提出新的观点,但为老观点提供了新材料,也算有所创新;因使用了新材料而获得新的观点,如考古发现的新材料,或从老材料中得出新观点,也是创新。学术期刊编辑对论文所采用材料的敏感,就是要善于判断论文中哪些材料是新材料。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特别是大数据时代,新人新事、新信息、新发现、新发明不断涌现,可作为论文的新材料也越来越多。但是,在这些庞大而复杂的资料中,良莠混杂、真假难分,需要我们具备极大的敏感力,才能正确地分析判断这些材料的价值。

三、对学术新人的敏感

2021年5月9日,习近平在给《文史哲》编辑部全体编辑人员的回信中,要求高品质的学术期刊除了要坚守初心、引领创新,展示高水平研究成果外,还要支持优秀学术人才成长[17]。优秀学术人才,不仅老一辈的学术名家,也包括具有发展潜力的学术新人。没有今天的学术新人就没有未来的学术名家。学术需要传承和发展,培养中青年学者,营造学术梯队,是学术期刊义不容辞的责任。学术期刊需要培养一支稳定的、良好的作者队伍,才能不断提高来稿的质量,使期刊可持续发展。为此,必须对学术新人保持敏感性。

1.善于发现学术新人。由于学术期刊版面和期数的限制,编辑需要阅读大量稿件并从中选择出少数稿件予以刊用,编辑只有保持公平、公正、客观的态度,才能“慧眼识珠”。名人大家的学术观点固然很精彩,但也不可忽略新人的学术闪光,善于发现学术新人。早在20世纪30年代,中国的一些权威期刊如《清华学报》《燕京大学学报》等就不拘一格用稿。吴晗1931年22岁时考入清华大学历史系专攻明史,在校学习期间就先后在《清华季刊》《燕京大学学报》《中央历史学刊》和天津《大公报》副刊《史学》上发表学术论文,1931年他编就《胡应麟年谱》初稿, 当时《清华学报》将其发表于1934年该刊的第九卷第一期。

2.扶植学术新人。学术大家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在学术的道路上不断探索成长,每一个学术新人都有可能成为未来的学术名家。鲁迅先生曾在他56年的人生中耗费了大量心血扶植年轻学子,注意对新作者的发现与培养,不仅使鲁迅所主编的期刊获得了愈久弥新的活力和生机,更为中国文学培养了一大批有用之才[18]。《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不遗余力地扶持新人,该刊自2004年设置“封面学者·主打栏目”后,不仅力邀学术名家担任主持人(封面学者),也推出年轻学人作为主打栏目主持人(封面学者),围绕某一学科或重要研究领域推出一批高质量、能够产生较大学术影响和社会效益的优秀论文。

3.开设新人专栏。慧眼识英雄固然很重要,但开设新人专栏,吸引更多学术新人投稿交流、发表观点也是学术期刊的责任。为学术新人开设专门的学术阵地,可以激起学术新人对学术研究的热情,培养学术兴趣和信心,使学术研究的精神散播开来,形成良性循环,不断为学术研究提供新鲜血液,从而为学术期刊的发展,甚至为学术研究的总体发展做贡献。当然,学术期刊在开设新人专栏的同时,也要加强对新人专栏的把关。

4.开展学术交流。学术期刊应该积极组织在校青年学者进行学术交流,集思广益,为年轻学者提供与名师大家交流沟通的机会,促使年轻学者进一步成长,能够独立地、富有创造力地挖掘研究对象,形成自身的学术研究风格。如《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每年都举办青年教师论文竞赛,竞赛专题不限,择优发表参赛者提交的论文,旨在扶植青年学者的学术传承与创新,获得了较好的反响,每一届都吸引了很多青年教师报名参加。通过这个平台,既发掘了刊物优秀作者的潜力,也对扩大青年教师研究视野、增进跨学科研究具有积极意义。

四、对学科发展方向的敏感

学术期刊上发表的文章通常涉及特定的学科,与高校学科建设发展密不可分。学术期刊作为传媒生态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作为学科发展水平的代表,向社会各界传播学科最新发展动向,是展现高校学科建设的载体与窗口[19]。学术期刊的发展依赖于学科的发展,而学术期刊又引领着学科的发展方向,促进学科的人才培养和成长,二者互相促进,相辅相成[20]。学科发展方向就是学科的发展趋势,如20世纪中后期在科学研究领域学科交叉、融合成为一种趋势。只有代表学科发展趋势的学术论文才是学术前沿,学术期刊是学术成果的载体,学术期刊只有发表符合学科发展方向的文章,才能对学术研究起到正确的导向作用,从而促进学术研究健康发展。因此,学术期刊编辑要始终站在时代发展的高度,敏感地把握学科发展方向,才能组到学术前沿的稿件。

1.了解学科发展脉络,注重跟进积累。学术期刊的编辑要有较高的学术素养,了解学科发展脉络。编辑不一定系统学习过所有的学科内容,但是一定要对其所负责的学科有了解,梳理好学科发展脉络。只有这样,才能在阅读稿件时正确判断其价值,鉴别其观点的优劣,发现优秀稿件。也只有了解学科一直以来的发展历程,才能与其后的学科发展顺利衔接,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避免对来稿把握不准、无法识别陈旧论点的失误。学术期刊编辑要随时注意学科发展情况,时时关注积累。在把握学科发展脉络的基础上,随时关注该领域的新变化,才会产生新思考,敏锐发现学科发展方向的变化。关注一个学科的发展,不仅需要关注各学术期刊发表的研究成果,还需要通过微博、微信等社交媒体,关注在该学科领域成果斐然的研究者,将研究者实时更新的碎片式学科感想进行积累和思考,从中敏感地发现研究动态,培养学术发展方向的敏感力,提高组稿质量。

2.关注相关学科动态,把握学术趋势。一个学科的发展不是独立分割的,相关学科的发展变化也会对其产生影响。如果一个学科取得了巨大的突破性进展,其相关学科肯定也会受其影响,或借其突破思路进行新的思考,或借其发展的理论对该领域的相关研究对象进行讨论,或直接被突破性进展冲击其知识体系。因此,学术期刊编辑不仅要对自己负责的学科了如指掌,还要关注相关学科的发展动态,这样才能对学术发展方向保持敏感,保持学术期刊始终成为学术研究的前沿阵地。学术研究始终要置于大环境大背景中,特别是社科类研究。国际政治的变化、政策条款的出台、新技术的开发与应用等,都是影响学科发展方向的因素。只有把握了大背景,才能把握住根据环境变化而发展的学科内容,学术期刊才能做到与时俱进,做到始终代表最前沿的学术研究方向,才能更好地引导学术研究。

3.开阔学术视野,预测学科发展。学术期刊编辑在一定程度上应成为学术活动的策划者、组织者和联络者,不仅要有对学术前沿问题的敏感性,而且需要通过自己的策划、沟通、编辑加工把它变为现实[15]。学术期刊编辑不仅要刻苦学习学科知识,还应该将该学科发展的最新信息、相关学科的发展近况、相关技术发展情况与社会发展相结合,对学科发展方向做出预测,并与专家探讨论证,预先策划选题和组稿。敏感地把握学科发展方向,离不开开阔的眼界,开阔的眼界离不开信息收集和广泛的关注。广泛关注各学科领域,可以使编辑在掌握学科发展方向的基础上,了解所有影响其发展的因素,并在学科新成果出现时掌握第一手资料。

猜你喜欢
学术研究学术期刊稿件
录用稿件补充说明
学术期刊引证指标
学术期刊引证指标
学术研究
学术研究
学术研究
学术研究
河海大学学术期刊创办百年
Shanxi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Visitor Professor Donald Grierson*
本刊欢迎下列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