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兰迪笔下的高级灰

2021-04-19 14:51
学苑创造·C版 2021年4期
关键词:莫兰迪博洛尼亚色系

有一种色系是以一位画家的名字命名的,这种色系的巧妙搭配常常能给人温柔、大方以及高品质的视觉效果,无论用在什么设计上都有一种满满的高级感。本期嘟嘟就给大家介绍这位画家,他叫乔治·莫兰迪,以他名字命名的色系叫莫兰迪色。

乔治·莫兰迪(1890—1964)生于意大利博洛尼亚,是意大利著名的版画家、油画家。莫兰迪受过良好的艺术教育,1907年进入博洛尼亚美术学院学画。1930年至1956年,莫兰迪在这所学院里教授版画。

莫兰迪在艺术上有着自己独特的理念,但是没有形成文本。他一生没有娶妻,也没有爱情,人生中没有光辉的生活记忆,他挚爱的艺术就是他的全部。他是一个画僧,一个苦行僧。艺术是他的亲人,是他的妻子。他孤寂一生,几乎没有离开过他的家乡博洛尼亚,过着简朴的生活,淡泊名利。

莫兰迪身上有两个著名的标签:僧侣画家和瓶子画家。莫兰迪一生孤寂,守着生活中的坛坛罐罐,用静物演绎艺术的真谛,就如他自己所说:“我本质上只是那种画静物的画家,只不过传出一点宁静和隐秘的气息而已。”

世界很复杂,艺术家要做的不是还原现实世界,而是通过创作来展示自己的心灵世界。莫兰迪作品中那些反复排列、形状单纯的瓶子就是对这句话最好的诠释。通过画面使人明白,创作的题材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作品能否给他人传递什么。

看莫兰迪的画,我们会不由得全身心安静下来。整个画面中,力量相互制约、相互抵消,达到视觉的完美平衡,这是莫兰迪随意组合坛坛罐罐后所追求的艺术方向。

莫兰迪的画几乎从来不用鲜亮的颜色,只是用些看似灰暗的中间色调来表现物象,不张不扬,静静地释放着最朴实的震撼力,展现意境之美。

莫兰迪力求探寻最平凡状态中深层意识的艺术追求和精神境界,与中国文人士大夫画家差不多,艺理相通,殊途同归。

中国艺术对西方现代画家的影响并不少见,早在印象派时期,莫奈的作品中就多次出现中国主题。莫兰迪显然对中国宋画情有独钟。

来看看这幅南宋牧溪画的《六柿图》。从某种意义上说,莫兰迪的沉思气质与牧溪的“禅画”相吻合,二者的静物都在有限的形状、黑白、虚实、疏密等方面显示出无限的丰富性。莫兰迪的色彩也能像宋代花鸟画那样表现出对比间微妙的和谐:粉红、桃绿、钴蓝、乳白、粉白、草黄及珍珠灰,这些都让人想到中国传统色彩的端庄典雅。

到了晚期,莫兰迪在形式和色彩上更加简化,尤其是他的水彩畫,更与中国水墨画“大道至简”的观念相接近。莫兰迪对中国艺术的兴趣,作用在他对西方哲学的探寻上,搭建起其色彩与构图的东方化模式,开启其通向自由艺术的诗意。

猜你喜欢
莫兰迪博洛尼亚色系
莫兰迪:在淡泊生活中寻觅平静的艺术
红运当头
莫兰迪的夏天
大地色头号玩家
安静地欣赏几支花瓶
梦回博洛尼亚
秀色尚品
城市智慧之博洛尼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