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重骨性关节炎患者接受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的临床疗效研究

2021-04-20 13:26曲秀岭
系统医学 2021年4期
关键词:骨性畸形置换术

曲秀岭

山东省德州市平原县第一人民医院脊柱关节外科,山东德州253100

骨性关节炎也被叫做退行性骨关节病,是一种较为普遍的骨科疾病,随着疾病的恶化发展可能给患者关节软骨造成明显的破坏,尤其对膝关节的破坏作用明显,可能造成膝内翻畸形,破坏膝关节正常的功能,危害患者健康的同时,严重降低患者的生存质量[1]。人工膝关节置换术对于消除膝关节疼痛,改善膝关节功能疗效显著,可从生理健康、生理功能等层面,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2]。该文即选择2018年1月—2019年1月于该院接受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的严重骨性关节炎患者70例为研究对象,就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的临床疗效进行了探究,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经过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或家属知情同意后,择取于该院接受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的严重骨性关节炎患者70例为研究对象。70例患者中男性患者33例,女性患者37例;最小年龄55岁,最大年龄78岁,平均年龄(64.4±7.2)岁。其中66例患者合并内翻畸形,4例患者合并外翻畸形。患者术前以膝关节疼痛和疼痛加剧为主要表现,无法正常行走,且非手术治疗无效。X线检查结果显示,70例患者均发生膝关节的严重退行性改变,关节间隙已经消失,或严重变窄,有明显髌骨增生表现。

1.2 方法

70例患者均接受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

术前准备阶段,患者接受全身检查,明确患者合并的内科疾病,以及可能削弱患者免疫力的因素,给予针对性处理。综合X线检查结果、临床诊断结果和膝关节内、外翻角度,制定手术方案。

手术方法。手术切口根据患者情况,于髌旁股内侧肌下缘切口和膝前正中纵切口两种切口中选择一种。选择髌内侧位置进入关节,分别对髌上囊、滑膜、内外侧半月板和髌下脂肪垫进行切除,随后对前交叉韧带进行切除,并对后侧关节囊和内外侧挛缩软组织给予松懈,对股骨远端骨赘和胫骨近端骨赘予以凿除。如患者发生膝关节畸形,需分别对膝后方关节囊粘连和内外侧副韧带进行松懈。使用髓内定位系统进行股骨关节面切除,截骨时应保持5~7°的外翻和3°的外旋。使用髓外定位系统进行胫骨关节面的切除,截骨厚度控制在8.0~10.0 mm范围区间,截骨面需保持5°的后倾。通过试模调试,确保下肢力线、软组织平衡、髌骨轨迹等达到正常水平。髌骨不置换的情况,给予周緣增生骨赘咬除处理,使用电刀灼烧周围一圈,使用大小合适的假体植入,使用骨水泥进行固定,确认膝关节屈伸情况正常。术后,将负压引流管放置于创口位置。

术后处理。手术完成后,使用冰袋进行12 h的冰敷,观察引流量变化情况,24 h后视情况对引流管进行拔出,一般最迟不超过48 h拔出;给予患者7~10 d的抗生素治疗,给予3~5 d的患者奥美拉唑治疗,避免出现应激性溃疡,给予患者镇痛治疗,并延续既有的内科疾病治疗;术后6 h就可以引导患者进行一定的康复训练,包括股四头肌等长收缩训练等,手术次日应给予患者下肢静脉泵护理,并持续给予患者7~35 d的低分子肝素钙,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术后第3天开始,使用CPM进行功能康复锻炼,术后5~7 d视患者情况帮助患者使用助行器进行行走练习和平衡训练。患者疼痛消失、可负重行走,膝关节屈曲可实现90~120°的活动,方可允许患者出院。如患者术前存在严重的膝关节屈曲挛缩和畸形,在被动活动训练阶段,需要辅助沙袋压迫,同时要给予伸直位石膏固定。患者出院后需继续进行功能锻炼,并且要定期进行复查。

1.3 观察指标

观察研究对象的治疗有效率。治疗有效率采用术后膝关节功能评分进行评价。满分100分,共有疼痛、功能、活动范围、肌力、屈曲畸形、不稳定6项,分别对应30分、22分、18分、10分、10分和10分分值。

疗效评价标准:①显效:术后膝关节功能评分得分高于85分;②有效:术后膝关节功能评分得分在60~84分值区间;③无效:术后膝关节功能评分未达到60分。治疗总有效率=有效率+显效率。

对比70例患者手术前后的生活质量评分变化情况。生活质量评分通过生活质量测量量表获得,量表共包含9个调查维度,如生理健康、心理健康、社会交际、功能检查、营养状况等,每个维度包含2~5个小项,满分100分,最终得分高于86分为优、最终得分在71~85分为良,最终得分在51~70分为合格。

1.4 统计方法

2 结果

70例患者手术前后生活质量评分对比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70例患者手术前后生活质量评分对比[(±s),分]

表1 70例患者手术前后生活质量评分对比[(±s),分]

?

手术治疗后,70例患者的膝关节功能均得到了显著的提升,70例患者中仅6例患者的膝关节评分在术后未达到60分,治疗总有效率为91.43%。

3 讨论

骨科临床诊断中,膝骨性关节炎是一种较为常见的疾病,患者普遍具有病程长、伴有膝内外翻畸形等特征,并且内翻畸形发生率要明显高于外翻畸形。现代医学研究推测,内翻畸形发生率高,与人体存在内翻基础有关,正常人在没有疾病的情况下,下肢自然呈轻度内翻排列,膝关节整体表现为外高内低的状态。原发膝关节退行性关节病是由此逐渐发展得到,长时间的内翻负荷,就不断磨损内侧关节软骨,使其逐渐变薄、破裂甚至消失,还可能引起骨性关节面的磨损,致使膝关节退变问题[3]。骨性关节炎的发病率与年龄有着一定的联系,年龄越大,发病率越高,相关统计数据表明,65岁以上的老年人几乎都存在软骨破坏的情况,我国65岁以上老年人超过80%存在骨性关节炎的表现。目前,对于严重骨性关节炎患者,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是最主要和理想的治疗手段。

近几年,医疗事业发展迅速,尤其膝关节假体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和完善,促进了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的发展和广泛应用。目前,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已经是严重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主要治疗方案,其对于帮助患者重建膝关节功能,具有重要意义[4]。在手术中,需严格掌握各项手术适应证,这一选择是否正确,直接影响着最终的临床疗效。一般来说,膝关节疼痛、发生畸形,严重影响日常生活和工作,保守治疗效果微弱,心肺等重要器官功能正常,符合麻醉要求的患者,可以考虑给予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手术治疗[5]。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现代人的健康观念有了明显的增强,在生命的量即存活时间的基础上,现代人更加强调生命的质,即生活质量。基于这一角度,对于严重骨性关节炎患者,在治疗过程中,除了要帮助患者解决疾病问题,还要从患者的角度,积极帮助患者恢复正常的功能和外观,消除严重骨性关节炎带来的负面影响,包括行动不便、内外翻畸形等,从而建立患者生活自信,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6]。在手术过程中,需严格遵照相关规范给予患者手术操作,确保手术质量。术后需给予患者全方面的照护和必要的术后处理,要积极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等并发症的发生,要及时引导患者进行康复训练,帮助患者尽快恢复正常的膝关节功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7]。康复训练需视患者情况,分阶段、有计划地进行,要充分体现不同患者的个体化差异,从而确保康复训练的合理性和有效性。

疼痛是严重膝骨关节炎的重要症状表现之一,并且患者多存在关节畸形表现,患者普遍无法维持正常的生活和工作[8]。另一方面,受疾病影响,患者的体型和外观都会发生异常,这对于患者心理十分不利,会对患者造成生理和心理的多重伤害,严重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水平[9~10]。该组研究中,70例严重骨性关节炎患者均接受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患者术后生活质量评分有明显提高,其中手术前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为(36.7±5.62)分、膝关节功能评分(36.2±5.14)分,手术后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为(85.4±3.57)、膝关节功能评分(82.7±5.26)分(P<0.05);同时患者接受治疗后,膝关节功能评分也有明显提高,治疗前治疗有效率为91.43%。70例患者中,64例患者术后膝关节功能评分达到60分以上,膝关节内外翻畸形得到了有效地矫正,体型外观异常得到了较好地修正,可以满足一些生活和工作的功能需求。这与王海滨等[10]的研究结果:治疗后膝关节评分为(85.64±6.93)分,高于治疗前的(42.05±3.74)分,基本类似。

综上所述,严重骨性关节炎患者行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疗效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膝关节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猜你喜欢
骨性畸形置换术
平山病合并Chiari畸形1例报道
实时动态四维超声产前诊断胎儿畸形的临床意义
PRP关节腔内注射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疗效观察
肩盂骨性Bankart损伤骨缺损测量研究进展
关节镜下治疗肘关节骨性关节炎伴僵硬短期疗效观察
肩关节置换术后并发感染的研究进展
48例指蹼畸形的修复治疗体会
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引流对血红蛋白下降和并发症的影响
反肩置换术
中西医结合防治人工关节置换术后感染59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