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参注射液治疗子痫前期的临床效果及对胎盘lncRNA NR_002794的影响

2021-04-20 02:53马银瑶梁旭霞
中国妇幼健康研究 2021年4期
关键词:产儿子痫尿蛋白

马银瑶,梁旭霞,邬 华,李 静,陈 慧,黎 萍

(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产科,广西 南宁 530021)

子痫前期(preeclampsia,PE)是一种妊娠期特有的全身性疾病,以在妊娠20周后出现高血压、蛋白尿为主要特征,其是导致孕产妇和围产儿死亡的重要疾病之一。近年来,尽管我国围产保健措施不断加强,但PE的发病率仍高于国外发达国家的平均水平(0.94%~1.24%),达到2%~6%,围产儿死亡率为16.6%,孕产妇死亡率达46.9/10万[1]。研究显示,PE会显著增加产妇及胎儿远期罹患心脑血管疾病、肾脏疾病及糖尿病等的风险[2]。因此如何有效控制PE,防止其继续进展甚至恶化,提高新生儿生存率,防治孕妇并发症发生率,改善妊娠结局及母婴预后等,一直是产科学者关注的重要问题。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丹参具有保护器官、抗肿瘤、抗肝纤维化等多种药理作用[3]。丹参注射液由丹参制备而成,具有扩张血管、改善血液高凝状态、改善微循环、增加器官血流灌注及降低血压等作用[4]。本研究观察丹参注射液治疗PE的临床疗效,并从胎盘组织中lncRNA NR_002794表达层面探讨其疗效机制,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8月10月至2020年6月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产科收治的110例住院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5例。治疗组患者年龄为22~38岁,平均年龄(26.52±3.10)岁;孕周为33~36周,平均孕周(35.26±2.57)周;身体质量指数(BMI)为23~25kg/m2,平均BMI(24.72±2.48)kg/m2;初产妇46例(83.64%),经产妇9例(16.36%)。对照组患者年龄23~37岁,平均年龄(27.36±3.24)岁;孕周为31~35周,平均孕周(34.61±2.78)周;BMI为24~27kg/m2,平均BMI(25.31±2.63)kg/m2;初产妇43例(78.18%),经产妇12例(21.82%)。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该研究经本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1.2诊断标准

本研究参照中华医学会妇产科学分会修订的《妊娠期高血压疾病诊治指南(2015)》[5]进行诊断:妊娠20周后首次出现高血压,即收缩压≥140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并伴有以下任意一项,①尿蛋白≥0.3g/24h,或随机尿蛋白呈阳性,或尿蛋白/肌酐比≥0.3;②无蛋白尿,但伴有心、肝、肺、肾等重要器官,或消化系统、血液系统、神经系统等异常改变,胎盘-胎儿受累。

1.3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符合子痫前期诊断标准[5];②年龄为20~40岁;③无其他严重并发症。

排除标准:①妊娠前有慢性高血压史或血压波动明显、糖尿病、妊娠期糖尿病等;②合并严重心、脑、肝、肺、肾等重要脏器功能不全,以及凝血功能障碍、血液系统疾病、内分泌系统疾病等;③年龄<20岁或>40岁;④过敏性体质,或对丹参注射液及硫酸镁注射液过敏;⑤依从性差。

1.4治疗方案

两组均采取侧卧位,卧床休息,优质蛋白饮食,保证充足睡眠,避免精神紧张等常规治疗。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对照组采用硫酸镁注射液(国药准字H20033861,每支10mL:1g)治疗,首次给药剂量为5%葡萄糖100mL+25%硫酸镁20mL静脉滴注,30min内滴注完成,每日1次,继而予5%葡萄糖500mL+25%硫酸镁60mL静脉滴注,速度1~2g/h,每日1次。治疗组采用丹参注射液(国药准字Z33020529,每支10mL),予5%葡萄糖500mL+丹参注射液30mL静脉滴注,30滴/min,每日1次。两组均持续治疗1周,随访至产后。研究期间若病情进展至重度子痫前期及子痫等严重病理阶段,不能有效控制病情时,则采取降压、控制抽搐及适时终止妊娠等治疗措施。

1.5观察指标

①24h尿蛋白的测定: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后采用艾斯巴赫氏定量法检测24h尿蛋白;②血压的测量: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后静息状态下测量血压3次,取平均值,每次血压测量间隔时间为2min;③症状积分的评定:参照2002年版《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6],根据患者头痛、上腹部不适、视觉异常、水肿症状轻重程度划分成4级:无症状为0分,轻度为1分,中度为2分,重度为3分;④胎盘组织中lncRNA NR_002794表达的测定:参照前期方法[7],胎盘娩出后5min内快速采集胎盘的不同区域数块组织,每块面积约1cm2,磷酸盐缓冲液(PBS)用焦碳酸二乙酯处理后,再用来漂洗组织物2次,去掉水分后用冻存管装好,做好标记置于液氮中速冻,转入-70℃冰箱保存备用;⑤妊娠结局:记录内容包括终止妊娠孕周、剖宫产、重度子痫前期/子痫、产后出血、胎盘早剥、羊水过少;⑥围产儿结局:记录内容包括新生儿出生体质量、1min Apgar评分、胎儿宫内窘迫、低出生体质量儿、新生儿窒息。

1.6疗效的判定

①治愈:临床症状及体征消失,血压<140/90mmHg,尿蛋白消失,症状积分减少≥90%;②有效:临床症状及体征改善,血压≥140/90mmHg且<150/100mmHg,有轻微尿蛋白(<0.5g/24h),症状积分减少30%~89%;③无效:临床症状及体征无变化,尿蛋白未降低,血压≥150/100mmHg,症状积分减少<30%。总有效率(%)=[(治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1.7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两组临床疗效的比较

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疗效的比较结果[n(%)]

2.2两组24h尿蛋白和血压治疗前后的比较

治疗组和对照组中,治疗后24h尿蛋白、血压均分别显著低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且治疗组改善更明显;治疗前,两组24h尿蛋白、血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治疗组24h尿蛋白、血压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均P<0.05),见表2。

表2 两组24h尿蛋白和血压治疗前后的比较结果

2.3两组症状积分治疗前后的比较

治疗组和对照组中,治疗后头痛、上腹部不适、视觉异常、水肿症状积分均显著低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且治疗组改善更明显;治疗前,两组头痛、上腹部不适、视觉异常、水肿症状积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治疗组头痛、上腹部不适、视觉异常、水肿症状积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均P<0.05),见表3。

表3 两组症状积分治疗前后的比较结果(分,

2.4两组胎盘中lncRNA NR_002794相对表达量治疗前后的比较

治疗组中,治疗后lncRNA NR_002794相对表达量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对照组中,治疗后lncRNA NR_002794相对表达量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lncRNA NR_002794相对表达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lncRNA NR_002794相对表达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胎盘中lncRNA NR_002794相对表达量治疗前后的比较结果

2.5两组妊娠结局的比较

治疗组的重度子痫前期/子痫发生率、产后出血率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治疗组的终止妊娠孕周较对照组延长,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的剖宫产、胎盘早剥、羊水过少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5。

表5 两组妊娠结局的比较结果

2.6两组围产儿结局的比较

治疗组新生儿出生体质量、1min Apgar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治疗组胎儿宫内窘迫、低出生体质量儿、新生儿窒息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6。

表6 两组围产儿结局的比较结果

3讨论

PE是妊娠期高血压疾病重要的病理阶段之一。迄今为止,临床治疗PE方面长期以“对症治疗”结合“适时终止妊娠”为主要手段,但治疗效果并不理想。硫酸镁是治疗PE的首选药物,该药物具有解除血管平滑肌痉挛的作用。随着医学的不断进步,发现硫酸镁不能逆转和阻止子痫前期、子痫的疾病进程,且由于硫酸镁的治疗浓度与中毒剂量比较接近,安全阈较窄,用药时间长,副反应较多。因此,探寻一套更安全、有效、价廉的防治措施,已成为产科领域亟待解决的医学难题。

3.1中医学对PE的认识及治疗

中医认为PE属于中医学“子肿”“子晕”等范畴,妇人以血为本,母体气血的充沛与通畅是胎儿生长发育的基础。妊娠期间,如果孕妇先天禀赋不足,精血亏虚;或脏腑虚损,阴血不足;或内伤七情,肝气郁结,可致气血运行不畅,滞留成瘀,郁积于经脉或血脉,可影响胎盘中气血的运行与供应,进而阻滞血管、胎儿等的新生、生长及发育,诱发该病。“血瘀”为该病的核心病机,同时也作为病理产物贯穿于疾病的始终,故当以活血化瘀为基本治则[8]。现代医学认为,PE是由于全身小动脉痉挛而导致脏器组织缺氧缺血、血流动力学异常,导致子宫-胎盘血流灌注减少,这也为中医的PE“血瘀致病论”提供了客观依据。

丹参始载于《神农本草经》,被列为上品,无毒,具有活血化瘀、祛瘀生新、养心安神等功效,其在治疗症瘕积聚、热痹疼痛、心烦不眠、月经不调、痛经经闭等妇产科疾病上具有悠久的历史。历代医家比喻丹参谓“一味丹参,功同四物”。丹参注射液为中药制剂,具有活血化瘀之效,能扩张血管、改善组织供血量、改善血流动力学、加强机体缺氧耐受力[9]。有研究报道,采用复方丹参注射液联合盐酸拉贝洛尔治疗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同时,辅助性给予中医调护措施,可预防并发症的发生,有效地提高了治疗效果[10]。

3.2 PE发病机制及前期研究基础

PE病情变化复杂,其发病机制目前尚未完全阐明,可能涉及母体、胎盘和胎儿等多种因素,包括滋养细胞侵袭异常、免疫调节功能异常、内皮细胞损伤、遗传因素和营养因素等。有研究表明,滋养细胞侵袭力下降所引起的子宫螺旋动脉重塑障碍是PE形成的中心环节[11]。lncRNA是一种长度大于200个核苷酸的非编码RNA,且不能翻译成蛋白质的功能性RNA分子,能在基因表达水平、转录后修饰及表观遗传修饰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12]。最新研究表明,PE患者胎盘中存在大量异常表达的lncRNA,而异常表达的lncRNA可引起下游的调控靶基因发生改变,进而影响滋养细胞的侵袭力,形成PE发病的病理学基础[13]。Chen等[14]发现lncRNA MALAT-1在PE胎盘中表达显著降低,能促进JEG-3细胞的凋亡,抑制其迁移和侵袭。本课题组前期选取PE组3例和正常妊娠组3例的胎盘滋养细胞样品,通过芯片检测及生物信息学分析技术,筛选了lncRNA NR_002794及其靶基因ARPC3、PIK3CG,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免疫组化等验证了NR_002794在PE组胎盘滋养细胞中表达显著上调,ARPC3、PIK3CG显著下调,与芯片结果一致[7]。根据细胞骨架的生物学作用特点,细胞骨架的动态重组是细胞侵袭性迁移的动力基础和前提条件,同时也是调控的关键靶点[15]。ARPC3、PIK3CG是构成细胞骨架与调控动态重组的关键蛋白,在细胞伪足的形成、细胞运动及细胞侵袭性迁移中发挥重要作用[16-17]。在前期,本课题组进一步通过慢病毒转染技术上调体外培养的滋养细胞SWAN71中NR_002794的表达,结果滋养细胞SWAN71的固有迁移、侵袭能力均显著低于空白对照组和空载质粒对照组(均P<0.05),且细胞增殖下降、凋亡率上升[18]。由此认为上调的lncRNA NR_002794能够调控下游靶基因ARPC3、PIK3CG,使滋养细胞的迁移、侵袭及增值能力均下降,而凋亡率上升,导致子宫螺旋动脉重塑障碍,诱发PE发病。本研究在前期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观察了丹参注射液对PE患者胎盘组织lncRNA NR_002794的表达情况。本研究显示,在治疗后,治疗组胎盘组织lncRNA NR_002794表达水平较治疗前明显下降,且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丹参注射液干预后能够下调胎盘组织lncRNA NR_002794的表达水平。因此认为丹参注射液可能通过改善或纠正致病PE的“血瘀”内环境影响NR_002794的表达水平,进而实现了阻止甚至逆转PE病理进程的作用,但其具体作用机制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

本研究发现,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且24h尿蛋白、血压及症状积分改善程度均优于对照组,表明丹参注射液可有效地改善PE患者不适症状,降低患者24h尿蛋白及血压。在妊娠结局及围产儿结局方面,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进展为重度子痫前期/子痫的发生率、产后出血率均明显降低,且新生儿出生体质量、1min Apgar评分均明显升高,虽然治疗组其它不良妊娠结局及围产儿结局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无明显差异,但治疗组总体呈下降趋势,提示丹参注射液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保护PE患者靶器官功能,适当延长妊娠周期,改善妊娠结局及围产儿结局。这与李姣等[19]和陈蓉等[20]的研究结果有相似之处。不同的是,本课题组从新发现的基因lncRNA NR_002794与PE发病角度切入,探讨了丹参注射液对该基因表达的影响,为揭示PE发病机制提供了临床依据。

综上所述,丹参注射液治疗PE患者疗效确切,能够降低PE进展为重度子痫前期/子痫的发生率,优化妊娠结局及围产儿结局,其机制可能与下调胎盘组织中lncRNA NR_002794的表达水平有关。

猜你喜欢
产儿子痫尿蛋白
一种病房用24小时尿蛋白培养收集器的说明
尿蛋白(+),警惕妊娠期高血压疾病
怀孕了发生子痫前期的9大元凶!
12例产前子痫患者的急诊救护
孕中期母血PAPPA与PIGF在预测子痫前期发生的作用
不同时段内尿蛋白量的变化及其对子痫前期的诊断意义
鞍山市2011~2013年围产儿出生缺陷分析
探索妊娠期糖尿病正规治疗对孕妇及围产儿的影响
妊娠晚期羊水过少对围产儿的影响分析
HSP70、NF-κB与子痫前期发病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