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声引导下经阴道射频消融对子宫肌瘤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

2021-04-20 02:53余秀华李文君
中国妇幼健康研究 2021年4期
关键词:消融肌瘤射频

娄 杰,余秀华,李文君

(1.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〇三医院超声诊断科,浙江 杭州 310004;2.浙江医院妇产科,浙江 杭州 310007)

子宫肌瘤是女性生殖器官中常见的良性肿瘤,又称子宫平滑肌瘤,多见于育龄期女性。较小的子宫肌瘤患者常无特殊临床表现,仅在查体时发现,而大的子宫肌瘤或粘膜下肌瘤则会引起月经异常、下腹部不适、压迫症状、不孕症、贫血等,部分患者需要做手术[1]。由欧洲引进的射频消融微创技术是通过聚焦热效应使肿瘤凝固、坏死[2]。超声引导下经阴道射频消融作为治疗子宫肌瘤新技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微创手术,具有创伤小、安全性高、疗效好等优点。但作为治疗子宫肌瘤的手术,射频消融会使患者组织器官等发生一系列应激反应,包括免疫功能。因此,本研究分析超声引导下经阴道射频消融对子宫肌瘤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以期为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参考。

1资料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回顾性分析从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〇三医院2015年4月至2020年5月期间收治的子宫肌瘤患者9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案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48例。纳入标准[3]:①经临床检查和影像学检查确诊为子宫肌瘤;②患者有强烈的保留子宫的意愿;③符合手术指征(肌瘤导致月经过多、继发贫血;肌瘤体积增大,盆腔区有压迫症状;肌瘤导致不孕或反复流产等);④有免疫缺陷疾病或正在服用免疫增强剂或免疫抑制剂的患者。对照组接受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患者年龄32~53岁,平均年龄(42.26±4.14)岁,子宫肌瘤体积0.05~214.54cm3,平均(60.32±55.86)cm3。研究组接受超声引导下经阴道射频消融治疗子宫肌瘤,患者年龄33~52岁,平均年龄(41.46±3.68)岁,子宫肌瘤体积0.38~276.92cm3,平均(59.77±58.41)cm3。两组患者年龄、肌瘤部位和体积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数据具有临床可比性。此次研究已获得伦理委员会批准,参与的所有患者均自愿签署了知情同意书。

1.2方法

两组患者在手术前均完成了各项检查,明确手术禁忌证、适应证,并且符合手术条件。对照组接受经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麻醉方式为静脉全身麻醉,建立气腹,定位切口和穿刺点,置入套管和手术器械,查看并暴露病灶,然后逐一剔除病灶,术中根据出血创面的大小,选择止血方式,根据肿瘤的大小选择取出方式,完成后释放气体,进行切口缝合。研究组接受超声引导下经阴道射频消融治疗子宫肌瘤,做好术前准备,安置有宫内节育器者应先取出,月经干净后3~7天才可安排手术。术前10min肌内注射地西泮,采用BBT-RF-E和BBT-RF-E280多功能妇科射频治疗仪及Philips iU 22和Philips EPIQ7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选用腹部探头C5-1,在B超引导下确定肌瘤的位置、数目、大小,置入自凝刀进行消融,同样方式逐个凝固肌瘤,直到肌瘤全部被凝固。射频消融完成后经B超检查肌瘤,观察回声变化。

1.3观察指标

①记录所有患者的术后住院时间、下床活动时间、排气时间;②炎症因子: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患者术后24h血浆白细胞介素2(interleukin,IL-2)和白细胞介素10(interleukin,IL-10)浓度;③免疫功能:用流式细胞术检测患者术后24h CD8+、CD4+、CD3+细胞水平。

1.4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两组患者术后临床资料比较

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研究组患者的术后住院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以及术后排气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术后临床资料比较

2.2两组患者手术前后炎症因子比较

两组患者治疗后IL-2水平均显著降低(均P<0.05),而术后研究组IL-2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IL-10水平均显著升高(均P<0.05),而术后研究组IL-10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手术前后炎症因子比较

2.3两组患者手术前后免疫功能比较

两组患者术前CD8+、CD4+、CD3+细胞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0.345、0.216、0.309,均P>0.05)。术后24h对照组患者CD4+、CD3+细胞水平较术前均显著下降(均P<0.05),而CD8+细胞水平较术前显著升高(P<0.05)。研究组患者术后24h CD8+、CD4+、CD3+细胞水平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24h研究组患者CD4+、CD3+细胞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t值分别为2.846、2.990,均P<0.05),而CD8+细胞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t=2.675,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手术前后免疫功能比较

3讨论

3.1超声引导下经阴道射频消融对子宫肌瘤患者术后一般状况的影响

子宫肌瘤的生长与雌激素有关,育龄期女性子宫肌瘤生长较快,而绝经后女性肌瘤逐渐萎缩。目前临床上对于达到手术指征的子宫肌瘤患者多采用腹腔镜下肌瘤剔除术,虽然与传统开腹手术相比,腹腔镜具有微创的优势,但仍然存在术后感染出血、盆腔脏器粘连、体内微环境及免疫功能发生变化的风险。射频消融术能够破坏瘤体组织,迅速对瘤体发挥作用,从而达到清除子宫肌瘤的目的。阴道超声可准确定位肌瘤,提高治疗效果。经阴道射频消融术是在超声引导下将射频刀经患者阴道进入后准确定位于肌瘤,利用震荡电流产生的电磁波形成小范围局部高温,使子宫肌瘤组织凝固性坏死、缩小,以达到局部灭活子宫肌瘤的目的[4]。本研究结果发现研究组患者的术后住院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以及术后排气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提示超声引导下经阴道射频消融术相比于腹腔镜下肌瘤剔除术创伤更小,患者术后恢复更快。

3.2超声引导下经阴道射频消融对子宫肌瘤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

机体的免疫功能调控复杂,包括B细胞介导的体液免疫及T细胞介导的细胞免疫。手术在剔除子宫肌瘤的同时也给机体带来一定程度的创伤,其中包括术后应激反应导致的免疫功能抑制。此外,手术创面、术中出血及麻醉等也可影响患者的免疫功能[5]。免疫功能的下降会导致机体出现炎性反应,进而引发术后患者伤口感染,甚至会导致高热等症状,不利于患者术后恢复。IL-2和IL-10代表了体内的免疫状态[6],IL-2是趋化因子家族的一种细胞因子,主要由活化T细胞产生,对机体的免疫应答有重要作用。而IL-10主要发挥免疫抑制作用。本研究结果显示两组患者治疗后IL-2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而术后研究组IL-2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IL-10水平均显著升高(P<0.05),而术后研究组IL-10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分析原因是由于应激导致的免疫反应,Th1/Th2在机体的免疫应答中处于动态平衡中,IL-2是Th1分泌的细胞因子,IL-10是Th2分泌的细胞因子,分别主导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当组织损伤较小时产生的应激反应主要以细胞免疫应答为主,而手术损伤较大产生的应激反应,是由淋巴细胞亚群的细胞免疫向体液免疫偏移,使免疫受到抑制[7]。因而当机体受到较大创伤后,会出现免疫抑制,IL-10浓度升高,而IL-2浓度降低。

本研究还比较了两组患者术后24h CD8+、CD4+、CD3+细胞水平,结果显示术后24h对照组患者CD4+、CD3+细胞水平较术前均显著下降(P<0.05),而CD8+细胞水平较术前显著升高(P<0.05)。研究组患者术后24h CD8+、CD4+、CD3+细胞水平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4h研究组患者CD4+、CD3+细胞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而CD8+细胞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以上结果提示,超声引导下经阴道射频消融可维持患者体内环境的免疫状态,未见抑制患者免疫功能,并未引起T淋巴细胞损害,这与国内学者报道相似[8]。

综上所述,超声引导下经阴道射频消融治疗子宫肌瘤创伤小、安全性高,对机体应激反应小,可保持患者免疫功能稳定,并且有助于患者术后恢复。

猜你喜欢
消融肌瘤射频
消融
5G OTA射频测试系统
关于射频前端芯片研发与管理模式的思考
子宫肌瘤和怀孕可以共存吗
你了解子宫肌瘤吗
肺淋巴管肌瘤病肺内及肺外CT表现
百味消融小釜中
你了解子宫肌瘤吗
ALLESS转动天线射频旋转维护与改造
腹腔镜射频消融治疗肝血管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