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信念模式对支气管肺炎儿童父母健康教育的效果

2021-04-20 02:53顾承萍李红叶傅旭明
中国妇幼健康研究 2021年4期
关键词:信念支气管肺炎

邵 燕,顾承萍,李红叶,傅旭明

(舟山市妇女儿童医院,浙江 舟山 316000)

支气管肺炎是儿童常见的肺部感染性疾病,由于儿童呼吸系统发育尚不完善,气管、支气管管腔狭窄,加之免疫系统功能未发育完善,因此儿童发生肺部感染的几率要高于其他年龄段人群。支气管肺炎由病毒、细菌或肺炎支原体感染所致,有时为混合感染,一般表现为发热、咳嗽、气促或呼吸困难,严重者病情迁延可继发呼吸衰竭、心力衰竭、中毒性肠麻痹等并发症而危及生命[1-2]。积极的治疗干预对促进患儿的早期康复非常重要,目前大多数患儿及其家长对该病的认知缺乏,不能很好地配合治疗,这对促进患儿症状改善和提高生命质量有一定的影响[3]。健康信念模式是对患者进行健康行为干预的一种健康教育模式,近年有研究显示,该模式能提高患者及其家属自我效能水平、自我管理水平及疾病管理能力[4-5]。本研究将健康信念模式应用到支气管肺炎儿童及家长的健康教育中,探讨其与常规模式的效果差异。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9年2月至2020年2月在舟山市妇女儿童医院治疗的148例支气管肺炎患儿及其父母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①患儿符合《支气管肺炎诊断与治疗指南》相关标准并确诊;②患儿年龄6~12岁;③患儿父母具有一定的文化教育程度,能够熟练使用微信App;④患儿家属对本研究知情且愿意参加。排除标准:①患儿及其家长参加过其他关于支气管肺炎的健康教育活动;②患有精神类疾病或者躯体疾病;③患有先天性心脏病等其他疾病导致不能配合完成研究。

将患儿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74例。两组患儿性别、年龄、病程、病情严重程度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表1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

1.2方法

1.2.1健康教育方法

健康信念模式干预:①通过查阅健康信念模式的相关文献明确相关知识,根据支气管肺炎的疾病特点及患儿的身体状况、心理情况建立健康信念模式框架,与临床经验丰富的医师进行讨论后优化和完善健康信念模式;②由临床医师创建支气管肺炎患儿健康教育宣传微信群,2名护士对微信群进行管理,护士需要熟练掌握微信群的操作,并且具备丰富的支气管肺炎疾病相关知识;③护士每天在微信群中推送疾病的预防知识、治疗基本知识、家长监护注意事项、户外活动注意事项等,与患儿家长多沟通,帮助患儿家长建立战胜疾病的信心,根据患儿病情提出护理意见;④护士每天定点收集支气管肺炎患儿家长提出的问题,整理后形成问题汇总,根据汇总的问题收集资料并在微信群中以图文、视频等形式传播健康教育内容;⑤每周定期在微信群中答疑解惑,不能解答的问题记录后由临床医师解答,每个月通过微信进行网上访问,并在访问中解决患儿及家属的疑问;⑥护士在微信群中需告知并强调家长的参与在治疗过程中的重要性,讲述该病可能的严重后果,提高患儿家长的重视程度;⑦每到变换季节时提前在微信群中提醒患儿家长预防其他呼吸道疾病,定时提醒患儿家长带患儿到医院复诊。

常规模式干预:临床医师根据患儿支气管肺炎病情严重程度制定治疗计划,并叮嘱患儿家长定期带患儿到医院复查。

1.2.2观察指标

①父母疾病管理能力:采用家庭管理测量量表评估患儿父母对患儿疾病管理能力,测量时间点为干预前、干预1周后、干预1个月后,该量表总分为120分,分数越高表示父母疾病管理能力越好;②患儿负性情绪评价:使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和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对患儿负性情绪进行评价;③患儿病情严重程度:干预1个月后,根据《支气管肺炎诊断与治疗指南》中相关标准评估患儿病情严重程度,分为轻度、中度、重度,计算不同病情程度患儿比例。

1.3统计学方法

2结果

2.1两组患儿父母疾病管理能力评分比较

干预前两组父母疾病管理能力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干预1周及干预1个月后,观察组父母疾病管理能力的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父母疾病管理能力评分均高于干预前(均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儿父母疾病管理能力评分干预前后比较(分,

2.2两组患儿负性情绪评价结果比较

两组患儿干预前负性情绪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干预1个月后,两组患儿HAMD评分、HAMA评分均低于干预前(均P<0.05),观察组患儿HAMD评分、HAMA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儿负性情绪评分干预前后比较(分,

2.3两组患儿病情严重程度比较

干预1个月后,对照组轻、中、重度患儿比例与干预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1.899,P>0.05),观察组轻、中、重度患儿比例与干预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3.623,P<0.05);观察组轻度患儿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重度患儿比例明显低于对照组。干预1个月后,两组患儿病情严重程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干预后两组患儿病情严重程度比较[n(%)]

3讨论

3.1健康信念模式在支气管肺炎患儿治疗中的应用

支气管肺炎,又称小叶肺炎,是儿童住院的最常见原因。2010年的数据显示,我国5岁以下的儿童,支气管肺炎的发病率为(0.06~0.27)次/人年,死亡率为(184~1 223)/10万[6]。该病是儿童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7],2岁以下婴幼儿支气管肺炎的发病率较高。发热、咳嗽、咳痰是支气管肺炎患儿的主要症状,目前临床上主要采用口服抗生素、雾化吸入布地奈德等治疗方法,以改善肺泡分泌功能,促进换气功能,并且取得了良好效果。与此同时,让患儿及家长树立健康信念对于支气管肺炎的预防及防止复发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和意义,家长的配合对治疗效果具有促进作用。健康信念模式干预是运用社会心理学解释健康相关行为的模式,通过促使患者采纳健康行为,以达到促进患者及早康复的目的。国外应用健康信念模式作为护理管理方法的案例较多[8],本研究构建了适合支气管肺炎患儿家长的健康信念模式,并结合微信平台实施,为实施网络推广健康信念模式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价值。

3.2健康信念模式提高了健康教育效果

本研究观察组干预1周及干预1个月后父母疾病管理能力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干预前两组父母疾病管理能力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基于健康信念模式的护理干预对患儿病情进行综合评估,并制定了切实可行的康复计划,使患儿及其家长在不断实现小目标的过程中建立了战胜疾病的信心,同时患儿家长在实现目标的过程中提高了疾病管理能力[9]。观察组干预后HAMD评分、HAMA评分较对照组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干预前负性情绪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之后通过护士专业讲解及微信平台知识推送,提高了患儿家长对疾病知识的掌握程度,同时促使患儿和家长建立康复的健康信念,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患儿的负性情绪[10]。干预1个月后,观察组轻度患儿35例,重度患儿11例,对照组轻度患儿23例,重度18例,观察组轻度患儿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重度患儿比例明显低于对照组,可能的原因是健康信念模式的护理干预促使患儿形成规律用药的顺应性。同时护士还能够在季节变换前通过微信平台及时通知患儿家长注意防护,改善了治疗效果,利于病情由重转轻,有利于患儿康复。

综上所述,采用健康信念模式的干预,提高了父母的疾病管理能力,缓解了患儿在治疗过程中的负性情绪,对于改善患儿病情具有良好的效果,该模式适合临床推广实施。

猜你喜欢
信念支气管肺炎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四)
了解并远离支气管哮喘
为了信念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护小知识
支气管扩张咯血的防治
一分钟了解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
发光的信念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防治知识问答》
信念
中西医结合治疗支气管哮喘缓解期37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