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乡村亲子休闲旅游发展研究

2021-04-20 19:33张馨月
安徽农业科学 2021年6期
关键词:现状对策

张馨月

摘要 近年来,随着经济与科技的快速发展,农业被赋予了更多新功能,乡村休闲旅游成为新的农业发展形态和农村经济增长点,并逐步细分出乡村亲子休闲旅游这一新业态。通过研究北京市现有乡村亲子休闲旅游项目,分析了北京市乡村亲子休闲旅游发展的现状,找出了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对策建议。

关键词 乡村亲子休闲旅游;现状;对策

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economy and technology, agriculture has been given more new functions. Rural leisure tourism has become a new form of agricultural development and rural economic growth, and the new format of rural parent-child leisure tourism has been gradually subdivided. By studying the existing rural parent-child leisure tourism projects in Beijing City,this paper analyzes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the development of rural parent-child leisure tourism in Beijing City,finds out the existing problems,and puts forwand some counter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Key words Rural parent-child leisure tourism;Status quo;Countermeasure

随着经济与科技的快速发展,农业除了传统的物质保障基础功能外,还被赋予了生态保护、观光休闲、文化传承等新使命,乡村旅游业成为新的农业发展形态[1]。乡村休闲旅游在我国起源于20世纪80年代,是和乡村资源及空间相关密切的休闲活动,在国家实施乡村振兴和全域旅游战略的大背景下发展迅速,已成为新的农村经济增长点[2]。亲子旅游是基于居民生活消费水平的提升、二孩政策的实施及家长教育观念的转变等因素,而逐渐细分出来的一种以父母和孩子为参与对象的旅游活动,在活动中孩子的需求占主导地位,家长们普遍希望通过旅游能同时达到教育、休闲、娱乐、增进亲子感情的目的。在城市生活的人们想要回归自然,呼吸新鲜空气,品尝农家美食,放松身心,同时也让孩子体验劳动,因此,以乡村为主题的亲子休闲旅游逐步发展成了乡村旅游的新业态。

近年来,北京市加快推动乡村休闲旅游提档升级,于2016年启动了100个旅游休闲村镇创建工作,不断丰富乡村旅游业态和产品。在《北京市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中提出了推动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的目标,推动乡村资源全域化整合、品牌化经营、多元化增值,通过农旅结合、农科结合、农文结合等模式,因地制宜地创新发展业态,鼓励发展亲子农业、教育农园等业态,促进农业与科普、教育、体验的深层次结合,延伸休闲农业价值链。在社会需求和政策导向的双重作用下,北京市乡村亲子休闲旅游发展势头迅猛,消费规模可观,潜力巨大。

1 区域概况

1.1 文化氛围深厚,自然资源丰富 北京是具有3 000多年历史的六朝古都,拥有7处世界遗产、7 309项文物古迹、102项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5处国家地质公园、15处国家森林公园、对外开放旅游景点200余处。北京共辖16个市辖区,总面积16 410.54 km2,地理地貌类型多元。北京所具有的区域文化和自然资源构成了北京市乡村亲子休闲旅游发展的基本条件[3]。

1.2 经济发展质量高,人民生活水平高 据《北京市201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数据显示[4],2019年全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67 756元,居民人均消费支出为43 038元。2020年上半年,北京市GDP名列全国十强城市第二名[5]。生活质量逐渐提升的市民开始追求更高层次的休闲享受,促成了乡村亲子旅游的快速发展。

1.3 交通体系完善,出行便利 截至2019年末,全市公路里程22 350 km,其中高速公路里程1 167 km。共有公共电汽车运营线路1 158条,运营线路长度27 632 km,轨道交通运营线路22条,运营线路长度699 km。机动车保有量636.5万辆,民用汽车590.8万辆,其中私人汽车497.4万辆[4]。完善的交通、多样化的出行工具选择成为助推乡村亲子休闲旅游发展的利器。

1.4 高校林立,市民受教育程度较高 根据教育部数据显示,2020年北京市共有93所普通高等学校,政府教育经费投入多,家长对孩子的教育和培养较为关注,思想较为开放,更容易接受互联网等新事物,熟悉APP预订等工具,到京郊进行乡村亲子休閑旅游已成为周末和小长假期间的最佳选择。

2 北京市乡村亲子休闲旅游发展概况

2.1 主要成绩 2019年7月,北京市怀柔区渤海镇北沟村、密云区古北口镇古北口村等9个村入选由文化和旅游部、国家发展改革委确定的第一批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名单。当年,全市乡村旅游农户(单位)13 668个,总收入14.4亿元,乡村旅游的游客量达6 000万人次[4]。2018年,《北京市第三次全国农业普查主要数据公报(第六号)》[6]中提到,2016年,北京市休闲农业及乡村旅游的经营性单位和个体经营户,在经营活动中涉及与乡村亲子旅游紧密联系的农耕文化体验的有3 878个,其中包括农事种养体验、农事采收体验、农产品加工制作体验、农村民俗活动体验和农耕文化展示体验5种类型,详见表1。虽然目前专门针对乡村亲子休闲旅游这一细分市场的数据不多,但北京市整体乡村旅游市场发展状况也基本代表了乡村亲子休闲旅游的发展形势。

2.2 发展现状 根据北京乡村亲子休闲旅游项目的宣传定位、经营形式、主要客户群体、活动内容等,可将项目大致分为5类,即以亲子为主题的亲子农场[7],强调休闲放松的休闲农庄,以某种动、植物为主题的主题公园,以度假为主的度假村,以及乡村民宿。亲子农场和休闲农庄两类项目主要是在郊区租地兴建园区,开设农事乐园、手工制作、亲子度假营地等活动,以传统农事体验、游乐为主;度假村虽然设计有一些与农事相关的活动,但总体上不是以亲子为主,主要面向成人休闲度假;主题公园是以一种特定动物为主题的公园,少数设置有围绕相关动物开展的科普教育,基本没有亲子互动环节;民宿酒店方面,有较为高端的项目,主推高品质特色住宿,同时也有一些亲子主题活动和私人定制式亲子玩法,另还有一些比较平价的民宿,主要以家庭出行、公司团建为主,但也打亲子牌来吸引游客。该研究对北京市39家乡村亲子休闲旅游项目进行了研究,详见表2。总体来说,经过数年发展,目前北京的乡村亲子休闲旅游项目种类繁多、形式多样,部分乡村亲子旅游项目已基本形成了较为特色的经营模式,也逐步积累了丰富的管理经验。

3 北京市乡村亲子休闲旅游发展存在的问题

3.1 与乡村融合程度较低,资源未全域化整合 部分项目产品开发缺乏与当地乡村自然资源的结合,未充分利用当地特有的地理环境和自然风光,与当地居民、农业产业等缺少沟通交流,乡村居民参与度弱。产品内容设置上,农事体验等环节普遍设置耕地做垄、播种、磨豆腐、碾玉米等传统农事内容,基本鲜少存在当地特有的乡村民俗文化元素。仅以北京市顺义区为例,就有张镇民歌、赵全营郝氏水纹雨点剪纸、曹氏糖画、草编、老北京火绘葫芦、顺义九连环等非物质文化遗产,以及祭灶王民俗,但顺义区乡村亲子休闲项目中基本未涉及。

3.2 定位不明确,同质化严重 项目运营以盈利为最终目的,一般会包括采摘、游乐场、喂养小动物、传统农事体验等环节,还有部分设置有菜地租赁。内容简单易复制,实践来看,部分项目受困于这些范式,没有创新。有些项目在产品设置上还走“混搭”路线,比如除亲子休闲外,还可举办草坪婚礼等,定位不明确,这也就导致客户对项目没有黏性。

3.3 不区分游客年龄,没有层次性 不同年龄段的儿童亲子休闲旅游的需求和行为存在差异,家长对孩子的教育维度也存在差异[8]。研究发现,有明确的儿童游客年龄限制或在亲子互动项目的设计上区分年龄段的乡村亲子休闲旅游项目仅有少数。如泊浒乐园只针对学龄前儿童开放,老A俱乐部为10岁以上的孩子设置了拓展基地,为幼儿设置了小型动物园。在亲子项目的设计上,应该根据儿童的年龄段特性有针对性地进行产品设计和营销。

3.4 产品设计不平衡,未实现亲子互动 亲子乡村休闲旅游的目的,在于使家长和儿童通过参加休闲旅游来增进亲子感情,双方都能感觉到休闲和放松,并且寓教于乐、寓教于游。但部分亲子互动产品完全以儿童的需求为中心,家长的休闲娱乐需求不在考虑范围;还有一部分亲子互动产品过于娱乐化和成人化,并未实现互动,如设置了城市儿童游乐场中常见的滑梯、碰碰车等,以及品酒、打麻将等活动,这种设置不仅毫无乡村元素,更是将儿童和家长的需求完全割裂开来,达不到亲子沟通和互动的效果。

3.5 科普环节过于传统,与现代农业发展不相吻合 智慧农业是现代农业发展的大趋势,是现代信息技术和智能农业装备在农业生产领域的融合应用,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已被改变。亲子乡村旅游项目中虽设置了科普内容,但以学习和了解植物生长过程,或特定的主题动物知识为主,过于传统,缺乏智慧农业科技展示、教育、体验内容。

3.6 从业人员缺少专业人才,趋于老龄化 当地青壮年劳动力向往朝九晚五的城市生活,鲜有留守,农村现存劳动力以老人为主。且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单位(户)的投资人受教育程度为高中(中专)及以下学历的占比90.2%[6]。部分项目聘用了当地村民从事商品销售、保洁等一般性服务工作,也有一部分项目是家庭式经营。这些人员普遍学历和文化水平不高,没有经过专业及职业培训,导致经营理念落后,服务质量也差强人意。从事乡村亲子休闲旅游的專业经营管理人才也相当匮乏,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乡村亲子休闲旅游的发展。

4 北京市乡村亲子休闲旅游发展对策建议

4.1 多元融合,开发农业+教育+体验消费模式 结合区域和亲子活动产品特点,以及成本投入,明确特色定位,盘活区域资源,在产品线上增加传统乡村文化、民俗元素,采用民宿等形式增加游客与村民的互动,也可与周边自然环境结合设计互动产品,从游客年龄等方面细分市场,满足游客多元需求。不仅是靠销售产品盈利,更要用教育和体验的方式吸引游客、链接游客,以亲子、儿童为抓手,激活整体的家庭消费,提升游客忠诚度和黏性,带动农业相关服务业和产品链的发展,实现有效盈利。

4.2 借势而上,抓住政策红利 2015年10月,北京市教委启动实施了初中生到郊区进行“学农教育”项目。通过活动,培养学生的劳动兴趣,磨炼意志,开发创造力。这一举措一定程度上激发了消费者潜在需求,带动了乡村亲子休闲旅游发展。乡村亲子休闲旅游项目要抓住机遇,在产品设计上,除设置传统农业内容外,也要有诸如农业机器人、物联网、智能温室等现代农业技术和装备的科普,将通过“学农教育”获得的流量真正转化为价值。同时,也要抓住北京市建设美丽乡村及推动乡村休闲旅游提档升级等乡村振兴机遇,不断创新,加快发展步伐。

4.3 发挥涉农高校功能,为乡村亲子旅游发展提供人才和智力支撑

乡村振兴是一项系统性工程,不只是农村的事,更涉及包括教育在内的社会多方面因素。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涉农高校承担着满足科技支撑、人才培养和社会服务等需求的重要责任[9]。实现乡村亲子休闲旅游业的发展,出发点和落脚点都在于人,涉农高校特别是职业院校要打破固有的办学模式,在学历教育的基础上,围绕北京都市农业发展和乡村振兴战略的需要,针对新型职业农民开展各类培训及学历教育,同时发挥自身人才及资源优势,为北京乡村亲子休闲旅游提供强大人才和智力支撑。

4.3.1 开放多元化办学,坚持发展特色优势,为乡村亲子休闲旅游提供人才支撑。

(1)以行业企业需求为导向,强化专业内涵建设。一是在专业设置上,要依据乡村和行业企业发展需要,积极调整、优化、升级,推进专业设置与产业发展无缝对接;二是在人才培养上,要深化改革,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办学模式,注重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不断提升人才培养质量。重点要培养从事乡村旅游运营管理、农业科学技术创新等方面的乡村发展所需专业人才和适应未来社会竞争所需要的创造型、复合性高层次专业人才[10]。

(2)整合资源,培育一支新型职业农民队伍。2017年9月,中共中央 国务院印发《关于深化教育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提出“改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办学模式,大力增强职业教育服务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和民工职业技能提升的能力”;2018年9月,中共中央 国务院印发的《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再次强调全面建立职业农民制度,培养新一代爱农业、懂技术、善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2019年,教育部发布《高等学校乡村振兴科技创新行动计划(2018—2022年)》,据新华社报道,截至2019年6月,有30余所高校制定了服务乡村振兴工作方案,13所高校成立了乡村振兴学院[11]。新型职业农民扎根于农村,了解当地风土人情和历史民族文化,是发展现代农业和乡村亲子休闲旅游的主导力量。高校要以乡村振兴学院为平台,整合教育资源,强化创新驱动,开展新型职业农民学历提升工程,开设农村经营管理、农业装备应用技术等专业,系统规范地为京郊乡村亲子旅游培育新型职业农民人才,支撑北京乡村振兴和都市农业发展。

4.3.2 发挥院校优势,开展校企交流合作,为乡村亲子休闲旅游提供智力支撑。

(1)通过校企合作等形式开展多层次交流,实现互赢。一是校企双方可以在行业专业知识、农业科学技术等方面开展深层次交流,在项目运营上,以农业经济、旅游等专业知识为基础开展更为专业化的运作,在产品内容设计上,引入现代农业技术和装备,进一步拓宽产品线;二是各类硬件设施的共享利用,校企之间可以共享场地、设备设施等硬件资源;三是高校可以针对乡村亲子休闲旅游项目中的科普等教育环节提供教育教学方法层面的指导,使课程的设计和教学过程更加符合教育教学规律及游客需求,提升教育效果,真正达到教育的目的。

(2)发挥院校人才及科研资源等优势,服务社会。近年来,为全面落实乡村振兴战略,北京市启动了多项工作并取得了优异成绩。如北京市教委、市农委于2017年开始开展“校村联手”“精准帮扶”工作,实施“引智帮扶”工程,部分高校参与了乡镇(村)休闲观光农业与乡村旅游等项目的开发;2019年,北京市委农工委、市农业农村局启动了“千名干部科技人员进千村入万户”活动,解决村镇发展问题和农民实际困难。部分区县也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如昌平区委、区政府近年来推动的“一校带一镇街”工作。高校要继续保持创新动力,深度参与、点面结合、辐射带动,将高校科研成果和人才优势转化为推动乡村亲子旅游发展的新动能。

参考文献

[1]柯炳生.我国未来农业会是什么样?[J].江苏农村经济,2017(10):67.

[2]范子文.“十三五”时期北京市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研究[J].北京农业职业学院学报, 2016,30(5):5-16.

[3]张妍,方正.基于SWOT分析北京市亲子旅游市场[J].旅游纵览月刊,2016(22):167-168.

[4]北京市统计局,国家统计局北京调查總队.北京市201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EB/OL].(2020-03-02)[2020-08-08].http://www.beijing.gov.cn/zhengce/zhengcefagui/202003/t20200302_1673464.html.

[5]新华网.早知道·财讯热搜榜TOP10[EB/OL].(2020-08-03)[2020-08-08].http://www.xinhuanet.com/fortune/2020-08/03/c_1126316769.htm.

[6]北京市第三次全国农业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北京市统计局,国家统计局北京调查总队.北京市第三次全国农业普查主要数据公报(第六号) [EB/OL].(2018-02-05)[2020-08-08].http://www.sohu.com/a/220962820_161623.

[7]郑莹,何艳琳.亲子农庄的主题定位研究与开发启示[J].安徽农业科学,2018,46(32):109-111,122.

[8]刘为潍,乌恩.基于儿童年龄的亲子户外休闲及旅游行为差异研究[J].四川旅游学院学报,2016(1):37-39.

[9]郑宝东,周阿容,曾绍校,等.涉农高校服务乡村振兴战略的思考[J].中国高校科技,2018(23):7-9.

[10]刘天英.职业教育服务乡村旅游人才培养浅议[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6(12):132-133.

[11]新华社.我国已有13所高校成立乡村振兴学院[J].农村百事通,2019(16):24.

猜你喜欢
现状对策
诊错因 知对策
对策
面对新高考的选择、困惑及对策
关于职工队伍稳定的认识和对策
防治“老慢支”有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