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科研院所开展农民教育培育的优势与作用

2021-04-20 20:25李建芬宋晓陈莉
安徽农业科学 2021年6期
关键词:农业科研单位优势作用

李建芬 宋晓 陈莉

摘要 以石家庄市农林科学研究院为例,重点分析了农业科研单位在农民教育培育中的科研基地优势、人才优势、科技服务优势,以及在新型职业农民队伍的培养、农业科研成果转化、农业技术推广、农民科技知识的更新等方面的作用。

关键词 农业科研单位;农民教育培育;优势;作用

Abstract Taking Shijiazhuang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and Forestry Science as an example to analyse the advantages of agriculture science institute on scientific research base,talent,technology service of farmer education.At the same time,the article explains the functions of those advantages in updating farmers technological knowledge,cultivating professional farmers,transforming agricultural scientific research, popularizing agricultral technology, and so on.

Key words Agricultral science institute;Farmer education and cultivation;Advantages;Effect

农业科研院所既是农业科技的创新研发基地和科研成果产出转化单位,又是农业科技推广服务机构[1],其丰富的科技资源、多层次的科技平台、先进的农业实用技术、优秀的科研成果、数量众多的科技人才等在农民教育培育中的优势与作用日趋明显。农业科研院所的科研基地优势、专业人才优势、科技服务优势,为农民教育培育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笔者以石家庄市农林科学研究院为例,分析农业科研院所开展农民教育培育的优势与作用。

1 农业科研院所开展农民教育培育的优势

石家庄市农林科学研究院是一所综合性农业科研机构,主要承担小麦、玉米、棉花、大豆、蔬菜、果树、林木花卉、畜牧等种质资源创新、新品种选育、新技术研究推广及新型职业农民的教育培训、基层农技人员知识更新培训等任务。是农业农村部批准的首批全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示范基地之一,也是河北省新型职业农民实训基地。连续9年(2011—2019年)承担“河北省农村劳动力培训阳光工程培训”“河北省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和“农民素质教育”等项目。

1.1 科研基地优势

經多年的综合开发和建设,石家庄市农林科学研究院建有国家、省、市级科技平台46个,其中国家级科技创新平台16个、省级科技创新平台15个,拥有总价值1 268万元的科研仪器设备,设立了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和院士工作站,2015年被认定为国际科技合作基地。建有总面积超过200 hm2的高标准科研试验基地——“一园两场三站” [2](一园指河北赵县省级农业科技园区;二场指院部试验场、蔬菜所试验场;三站指马兰农场试验站、27军农场试验站、海南试验站),其中河北赵县省级农业科技园区总面积140 hm2,是农业高科技试验、培训、示范及展示的综合性科研培训基地,科研保障设施及试验仪器设备配套齐全;专家楼、综合实验楼、研发中心、培训中心、组培室共计6 200 m2,配备实验室、视频电教室、大小会议室、活动室及高标准客房和多功能餐厅,可同时提供200余人科研、培训、会议及食宿。园区建有种业化园区3.33 hm2、农产品加工区3.33 hm2、畜牧科研示范区5.00 hm2、经济作物试验示范区30 hm2、小麦育种试验区20 hm2、玉米育种试验区8.00 hm2、优质新品种试验区 6.67 hm2、节水农业高效试验示范区6.67 hm2、农业技术集成研究示范区33.33 hm2、设施农业技术示范区8.00 hm2。这些集科研、展示、推广、培训为一体的高标准科研试验示范平台,为农业科学研究、试验示范、人才培养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为各种类型农民教育培育提供教学、食宿、参观考察、实训的场所和条件,满足不同类型、不同专业、不同岗位的农业类教育培训需要。

1.2 专业人才优势

石家庄市农林科学研究院作为综合性农业科研单位,专业人才较多、学科门类齐全、学科优势明显,为农民教育提供了强大的讲师队伍和专业技术支持。石家庄市农林科学研究院现有干部职工214名,其中专业技术人员162名,正高级职称29名,副高级职称42名,博士14名,硕士26名;国家中青年突出贡献专家2名,国务院特别津贴专家9名,河北省高端人才2名,河北省省管优秀专家7名,省特贴专家5名,市级专家43名,国家产业技术体系岗位专家1名、试验站站长1名,河北省产业技术体系岗位专家3名、试验站站长3名。涉及小麦、玉米、棉花、大豆、蔬菜、果树、林木花卉、毛皮动物、肉羊养殖、农产品加工、农业信息等多个领域。上述专家组成了多层次、多结构、多学科的科研队伍,有着丰富的技术专长和推广经验,他们是研究院的智力资源,在农业科研育种、农技推广工作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3]。这种专业人才优势正是办好农民教育的前提和基础,通过农民教育培训,将他们储备的丰富知识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4],实现现代农业的转型升级。

作为一所地市级农业科研单位,石家庄市农林科学研究院大量的专业技术人才长期处于农业生产第一线,具备生产实践经验,熟悉并掌握本区域内农业生产特点和农业生产实际情况,能精准把握农业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及农民生产中的需求。在农民教育培训中能够很好地结合农业生产中实际问题组织现场教学,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教授技术,理论与生产实践相结合,更容易被农民接受与吸收,激发农民学习的兴趣,提高培训的实效性。使农民成长为助力于乡村振兴的复合型人才,加快形成与产业需求相对接、与农村发展相适应,具有较强示范带动作用的高素质农民队伍[5]。

1.3 科技服务优势

石家庄市农林科学研究院作为一家公益性农业科研院所,面向农村、农民提供新品种、新技术、新成果等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上与国家、省级农业科研院所相衔接,下与基层农技术推广机构相衔接,在成果转化和科技服务上能够实现与农业、农村、农民的“零距离”对接;通过建立科技示范基地、科技特派员、科技现场观摩会、科技下乡、技术培训班、公益性网站、 科技服务热线等活动,实现了农业科研成果直接到田间地头的“零距离”转化[6]。

石家庄市农林科学研究院明确“科技服务”作为重点工作之一,设立专门机构、组建专业团队,广泛开展科技服务工作。设有农业科技服务中心,负责组织、协调农业科技服务工作,创建成立了“石家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科技服务联盟”,面向石家庄市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农业合作社、农业科技公司、生产基地、农业园区、家庭农场、种养大户等),以项目实施、成果转化、专项服务和区域合作等形式,为石家庄市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供精准对接的科技服务。

石家庄市农林科学研究院依托所承担的科技项目、自主设立的科技服务专项以及“三区人才工程”,在赵县、藁城、鹿泉建设了3个科技示范村;建立“十、百、千亩”小麦、玉米、大豆、蔬菜等科技示范田57块、示范推广新品种18个、新技术31项,年应用面积达100万hm2,创社会效益1.5亿元;组织科技专家开设“空中课堂”“农业技术推广年”“五个一工程”“专家进村、科技入户”等一系列科技服务活动;首创了国内“新农村大喇叭”农业服务体系,作为农业科技服务的重要载体,已覆盖了石家庄17个县市(区)95%以上的行政村。

2 农业科研院所开展农民教育培育的作用

地市级农业科研单位是一级处于国家农业科研最基层、集应用性研究、开发性研究与服务性研究于一体的非盈利性科研机构[7],把农业科学研究与农业人才培养、技术服务、成果转化紧密结合起来,为现代农业的发展搞好技术支撑与技术服务。

2.1 有利于新型职业农民队伍的培养

充分利用农业科研院所的人才资源优势,能够持续不断地为农民培训“输血”,为乡村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队伍奠定良好基础,最终促使其转化成为一支可自行“造血”的乡村农技人才队伍[4]。

农业科研单位多渠道、多形式、全方位的科技服务优势,为开展农民教育培训提供了科技支持和基础保障,为农民构建起融传授知识、培养能力、提高素质为一体的、富有时代特征的多样化的长效人才培养模式[8],培育出了一支高素质的农民队伍,造就更多农业实用型人才。截至目前,累计培育各类新型职业农民2 921人,其中农业经理人100人,现代青年农场主400人,生产经营型新型职业农民571人,专业技能型新型职业农民1 850人。

2.2 有利于农业科研成果快速转化和农业技术迅速推广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学技术只有应用到农业生产中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农业科技成果作为科学技术的重要载体之一,其转化实施能有效加快农业发展、促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9]。自建院以来,石家庄市农林科学研究院取得科研成果420项,获奖195项次,其中国家级奖励10项次,省部级奖励75项次,有6项重大科技成果获得科技兴冀省长特别奖,育成122个农作物新品种通过省级以上审定,其中25个通过国审。通过开展农民教育培训,使这些新品种、新技术,能够在第一时间以最直观的形式展示给农民,使其切身感受到技术的先进程度、品种长势情况、抗性及产量等,激发他们主动接受新品种、新技术的意识[1],使科研成果和农业技术及时应用于农业生产中,达到快速转化和迅速推广;新品种在实际生产中的表现及新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效果也能第一时间反馈到农业科研院所,通过反馈信息,科研人员获得更多的一手的信息资料,了解农民的实际需求,调整科研攻关方向,为新品种优化、新技术改进提供依据,提升农业科研成果的创新性和实用性。

2.3 有利于农民科技知识的及时更新

石家庄市农林科学研究院利用承担的科技项目,举办培训讲座、观摩会、下乡指导等各种形式的科技服务活动,以农业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为载体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经营者、农业能手、农业生产大户、家庭农场经营者、涉农企业的管理者、农业生产基地管理者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头人进行知识更新培训;利用自有網站、微信群、订阅号、新农村大喇叭等现代化信息渠道发布农业科技、实用技术、科技致富等科技信息,使基层农技人员和农民能够第一时间接收农技知识,获取实用、及时的农业科技服务,使其农技知识体系得到及时更新。农民的科技知识更新,新技术、新模式、新品种的叠加,能大幅度提高农业的科技含量,提高科技对农业增长的贡献率[10],将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促进农业的高质量发展,实现农民增收、农业发展、农村经济繁荣。

参考文献

[1]葛立群,贾可,闫立萍.农业科研单位开展农技推广服务的优势与作用研究:以辽宁省农业科学院为例[J].农业经济,2019(9):28-29.

[2]董昌,薛岳虎.中国农业科学院培训中心培训基地落户石家庄[EB/OL].(2019-05-07)[2020-03-05].http:∥baijiahao.baidu.com/s?id=1632844319887039436.

猜你喜欢
农业科研单位优势作用
矮的优势
画与话
浅析基层农业科研单位固定资产管理
农业科研单位公务卡结算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农业科研单位人事档案管理常见问题分析及解决策略
试分析高中化学教学中概念图的应用策略
多媒体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谈谈朗读在文本解读中的作用
谈“五老”的五大特殊优势
第二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