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内科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临床健康管理效果评估

2021-04-21 09:44唐似锦
中国卫生产业 2021年35期
关键词:神经内科医务人员缺血性

唐似锦

湖南常德石门县人民医院神经内科,湖南常德 415300

缺血性脑卒中是神经内科常见病,主要指由于颅内或颈部大动脉粥样硬化引起的局部脑组织缺血性坏死或软化的情况[1-2],患者患病后一般表现为感觉异常、肢体麻木、头晕、黑曚等症状,随病情缓慢进展,晚期可并发脑疝,形成脑死亡,危及患者生命[3-5]。临床中治疗此疾病以改善脑循环、保护脑组织、降低颅内压为原则,方法有病因治疗、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等,各有不同的治疗效果[6-7]。但多种因素可对治疗效果有影响,故需要采取合适的管理方式进行管控,帮助患者规避风险因素,保障患者病情稳定恢复[8-9]。基于此,该次研究选取2020年9月—2021年9月之间该院神经内科工作的医务人员44名,对神经内科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临床健康管理效果进行评估探讨,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该院神经内科工作的医务人员44名展开分析,按照随机信封分组法对其进行分组,即参比组(n=22)和研究组(n=22)。参比组22名:男13名,女9名;年龄25~43岁,平均(34.05±1.65)岁;文化程度:大专文化程度、本科及以上文化程度分别有8名、14名。研究组22名:男12名,女10名;年龄26~42岁,平均(33.99±1.68)岁;文化程度:大专文化程度、本科及以上文化程度分别有7名、15名。两组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抽取该院神经内科收治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00例展开分析,按照随机信封分组法对其进行分组,即参比组(n=50)和研究组(n=50),分别由两组医务人员进行服务。参比组50例:男29例,女21例;年龄52~84岁,平均(68.08±1.42)岁。研究组50例:男27例,女23例;年龄53~83岁,平均(67.94±1.46)岁。两组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参比组22名医务人员应用基础方式管理,主要包括管理相关资料,管理病房环境,管理诊治服务操作,管理注意事项等。

研究组22名医务人员应用临床健康管理。具体如下:①成立临床健康管理小组。由该院神经内科专业能力强、工作经验丰富、对话交谈能力好的医务人员组成,均需要学习缺血性脑卒中相关知识,展开健康管理技巧培训,经过专业考核合格后方可为患者进行服务,提升管理服务质量。②完善管理规章制度。组员需要对以往神经内科缺血性脑卒中管理不良事件进行回顾分析,总结具体影响因素,制定防控措施并将其编入神经内科规章制度内,便于医务人员进行管理服务时进行参考,保障管理效果。③展开管理服务。对病情进行管理,组员需要密切监控患者生命体征,评估病情状况,合理调整治疗和护理方案,保障病情稳定恢复。对用药进行管理,组员需要讲述药物相关知识,丰富相关认知,介绍药物用药方案,严格按照医嘱给药,减少患者私自更改药量或停药的情况,保障治疗安全性。对危险因素进行管理,组员应与家属协商,保障患者有人陪伴,增加床旁护栏高度,降低坠床风险;每日进行四肢活动,展开肌肉按摩,改善关节活动度,恢复血液循环,降低深静脉血栓风险;定时更换体位,减轻局部受压,降低压力性损伤风险。④评价管理效果。组员需要定期对管理服务进行评价,了解管理效果,及时发现不足之处,制订改进策略,不断提升管理服务质量。

1.3 观察指标

①缺血性脑卒中相关知识了解程度:包括缺血性脑卒中疾病知识、缺血性脑卒中护理知识了解程度等,评估工具为该次研究自拟评分标准,分值0~100分,分值越高表示缺血性脑卒中相关知识了解程度越好。

②工作能力:包括对话交谈能力、应急处理能力、护理服务能力、安全防控能力等,评估工具为该次研究自拟评分标准,分值0~25分,分值越高表示工作能力越好。

③管理满意度:对两组负责的患者进行满意度评估,评估工具为该次研究自拟调查问卷,分值在90~100分表示对管理服务很满意,分值在70~89分表示对管理服务较满意,分值在0~69分表示对管理服务不满意。管理满意度=(很满意人数+较满意人数)/总人数×100.00%。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23.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用(±s)表示,组间差异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n(%)]表示,组间差异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医务人员缺血性脑卒中相关知识了解程度对比

研究组医务人员管理后的缺血性脑卒中相关知识了解程度好于参比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医务人员缺血性脑卒中相关知识了解程度对比[(±s),分]

表1 两组医务人员缺血性脑卒中相关知识了解程度对比[(±s),分]

组别缺血性脑卒中疾病知识 缺血性脑卒中护理知识研究组(n=22)参比组(n=22)t值P值95.78±3.52 91.64±4.39 3.450 0.001 95.81±3.55 91.66±4.42 3.433 0.001

2.2 两组医务人员工作能力对比

研究组医务人员管理后的工作能力强于参比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医务人员工作能力对比[(±s),分]

表2 两组医务人员工作能力对比[(±s),分]

组别对话交谈能力应急处理能力护理服务能力 安全防控能力研究组(n=22)参比组(n=22)t值P值23.25±1.18 20.95±2.43 3.993<0.001 23.27±1.21 20.99±2.45 2.913<0.001 23.28±1.24 21.06±2.49 3.743<0.001 23.31±1.27 21.08±2.51 3.718<0.001

2.3 两组患者的管理满意度对比

研究组医务人员负责患者管理后的管理满意度高于参比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管理满意度对比[n(%)]

3 讨论

缺血性脑卒中属于神经内科诊治范畴[10],流行病学显示,此疾病属于脑血管病最常见的一种类型,具有高致残率、高致死率的特点,无性别差异,以中老年患者多见[11-13]。典型症状有偏瘫、失语、共济失调、头痛、呕吐、昏迷等,降低患者生活质量[14-16]。在治疗的同时展开科学的管理方式能够有效保障治疗效果,促进患者恢复健康。基础方式管理虽有一定效果,但不是十分理想。而临床健康管理是一种理想的管理方式,主要通过成立临床健康管理小组,学习缺血性脑卒中相关知识,展开健康管理技巧培训,提升组员专业素养,保障管理质量。通过分析以往神经内科缺血性脑卒中管理不良事件,根据具体影响因素制定防控措施,完善管理规章制度,为医务人员工作提供参考。通过展开管理服务,包括对病情进行管理,对用药进行管理,对危险因素进行管理等内容,有效监控患者病情,提高用药安全性,规避风险因素,保障患者病情稳定恢复。通过评价管理效果,及时查缺补漏,提升管理服务质量[17-20]。经过上述一系列管理,有效提升医务人员专业认知,增强医务人员工作能力,更好地为患者进行管理工作,保障管理服务质量,管理价值较高。

该研究结果表明,研究组医务人员管理后的缺血性脑卒中疾病知识了解程度为(95.78±3.52)分、缺血性脑卒中护理知识了解程度为(95.81±3.55)分均好于参比组,说明应用临床健康管理能够丰富医务人员缺血性脑卒中疾病知识,提高缺血性脑卒中护理认知,以便更好地为患者进行管理服务。研究组医务人员管理后的对话交谈能力为(23.25±1.18)分、应急处理能力为(23.27±1.21)分、护理服务能力为(23.28±1.24)分、安全防控能力为(23.31±1.27)分均强于参比组,说明应用临床健康管理能够锻炼医务人员对话交谈能力和应急处理能力,有助于增加患者信任感,构建良好医患关系,同时也可提升护理服务能力和安全防控能力,规避风险因素,提升管理安全性。研究组医务人员负责患者管理后的管理满意度为98.00%高于参比组的84.00%,说明应用临床健康管理能够提升管理服务质量,且已经获得患者的普遍认可。

综上所述,对神经内科工作的医务人员使用临床健康管理的效果更好,能够提升医务人员认知水平,锻炼医务人员工作能力,提高管理满意度,值得应用。

猜你喜欢
神经内科医务人员缺血性
BOPPPS教学模式在全科住院医师神经内科临床教学中的应用
系统护理干预在神经内科对脑卒中护理中的应用探讨
浅议医疗纠纷中对医务人员的法律保护
抗疫中殉职的医务人员
缺血性二尖瓣反流的研究进展
针灸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应用
QCC在预防神经内科住院患者跌倒与坠床的应用
缺血性脑卒中恢复期的中蒙医康复治疗
内皮祖细胞在缺血性脑卒中诊治中的研究进展
提升医务人员职业幸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