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层次分组多样化讨论式教学在口腔颌面外科规范化培训教学中的应用

2021-04-21 09:45王蓉
中国卫生产业 2021年35期
关键词:颌面规范化外科

王蓉

山东大学口腔医院口腔颌面外科,山东济南 250012

口腔颌面外科规范化培训对临床思维以及动手能力的要求较高,因此需要规范化培训学生(以下简称“学生”)具有较好的临床思维能力、实际动手能力以及团队协作精神[1]。现今口腔颌面外科现阶段规范化培训学员的层次及来源不同,有科研博士毕业后参加规培人员、单位工作2年以上委培参加规培人员,本科毕业后参加规培人员,本单位职工参加规培人员,不同背景经历规培学员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水平,临床操作技能水平,以及学习科研能力参差不齐,为进一步提高口腔颌面外科的教学效果,针对口腔颌面外科规范化培训学生采取分层次分组多样化讨论式教学模式。如何有效开展对口腔颌面外科规范化培训学生的带教工作,缩小不同层次来源学生之间的差距就显得格外重要[2]。带教教师表示,针对不同层次及教学阶段的学生采用分层次分组多样化讨论式教学,并在此基础上与多种教学方式相结合,可以有效提升口腔颌面外科学的临床教学质量[3]。分层次分组讨论式教学以学生为主体,其强调组内讨论,通过制订教学目标以及预先的设计及组织,启发不同层次来源的学生对问题的不同见解,使学生从被动学习转化为主动探寻知识,培养学生对待问题的独立思考能力以及创新精神[4]。该文选取该院2019年7月—2021年7月在该院实习的100名学生作为研究对象,探究多样化讨论式教学在提高口腔颌面外科规范化培训教学质量的作用,并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现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取该院口腔颌面外科规范化培训学生100名作为研究对象,2019年7月—2020年7月在该院口腔颌面外科规范化培训学生50名作为对照组(n=50),2020年8月—2021年8月在该院口腔颌面外科规范化培训学生50名作为观察组(n=50)。纳入标准:①意识清醒、智力正常,可顺利完成该次实习任务;②口腔医学专业毕业并取得学士学位;③已经过医院层次的统一培训,了解并掌握了医院的规章制度及轮转安排。两组学生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表1 两组学生一般资料比较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带教模式,具体为:主要以教师一对一临床带教为核心的传统带教模式。学生跟随带教老师参与科室的临床学习工作。带教老师授课进度、带教任务的制订则依据规范化培训大纲要求,实际带教期间,根据进度表向学生传授知识。以总结归纳、床边带教作为主要教学内容;学生示教、听讲后,课后自主巩固学习。

观察组采用分层次分组多样化讨论式教学,将50名采取5名/组的形式分组,每组均包含:1年以上临床工作经验者、专业学位研究生、本科应届毕业生3个层次及来源的规范化培训成员。分组后组内涵盖不同层次生源并跟随带教老师参与科室的临床学习工作。带教老师在教学中引导学生结合临床中的实际案例及临床操作,开展每周2次的组内多方面讨论,让不同层次生源的规培学生在临床、理论,及操作练习教学中发表自己不同的观点并相互给与组内成员意见及帮助。在讨论的过程中,带教老师可以走到学生中间了解其讨论的过程以及讨论的答案,加强与学生的沟通,通过语言肯定来鼓励不同层次学生积极参与讨论互动。带教老师同时可以配合以问题为中心的讨论方式对规范化培训学员进行讲授。口腔颌面外科教学中理论授课的内容相对抽象,学习过程中容易出现概念混淆以及定义模糊等问题,因此相较于理论教学,口腔颌面外科教学更注重实践教学。因此,学生在规范化培训阶段主要通过临床典型病例,加深学生对专业知识的理解,组内讨论学习可以应用以问题为中心的讨论式教学。讨论前带教老师认真筛选具有代表性以及讨论性的教学内容,要求学生在讨论前预习相关知识点,并将学生以5名/组分为一个小组,要求每个学习小组都具备协作性以及互助性。在小组讨论后,由1名学生对病例进行汇报,其他4名成员进行补充。讨论完毕后,由带教老师分析鉴别诊断的要点,并将讨论的问题进行适当的扩展,将所学的知识系统化。采用以学生为主题的针对性讨论:口腔颌面外科规范化培训需要掌握的临床病种较多,临床操作机会较少的特点,在临床学习过程中学生将会遇到各式各样的问题,因此,每周2次的组内多样化讨论中,将在临床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展开讨论,并进行相互之间地操作练习,由学生提出相关问题,然后集体讨论如何对临床及操作中遇到的问题进行改进,通过组内多样化讨论进一步加深了对不同病种的理解掌握,提高了临床操作水平。

1.3 观察指标

①MINI-CEX评价表[5]:在学生完成口腔颌面外科培训出科时,两组均采用MINI-CEX评价表对学生的临床基础知识及临床思维进行综合评分,满分为100分,由5位带教老师进行匿名打分,取平均分反映学生的理论知识。

②DOPS评价表[6]:在学生完成口腔颌面外科培训出科时,两组均采用DOPS评价表对学生的操作水平进行打分,满分为100分,由5位带教老师进行匿名打分,取平均分反映学生的技能操作。

③满意度情况:对带教老师满意度进行评价,制订满意度调查表。将满意度分为“不满意、满意、非常满意”3种评价,采用匿名填写的方式,反馈问卷,实发100份,回收100份,回收率100%。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22.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经检验符合正态分布,采用(±s)表示,组间差异比较进行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组间差异进行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实习学生理论知识及操作技能成绩比较

教学前,两组学生理论知识及操作技能成绩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教学后,观察组理论成绩平均分、技能操作分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实习学生理论知识及技能操作成绩比较[(±s),分]

表2 两组实习学生理论知识及技能操作成绩比较[(±s),分]

组别教学前 教学后理论知识技能操作理论知识 技能操作对照组(n=50)观察组(n=50)t值P值76.36±6.89 76.52±6.54 0.119 0.905 78.63±6.42 78.69±6.57 0.046 0.963 85.13±2.36 97.12±2.45 24.92<0.001 91.45±3.45 97.43±3.79 8.251<0.001

2.2 两组实习学生带教模式满意度比较

对照组实习学生满意度为70.0%,观察组实习学生满意度为94.0%,观察组满意度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实习学生对带教模式满意度比较

3 讨论

口腔颌面部疾病常影响患者的容貌、语言、进食等功能,因此患者对临床医师的诊疗能力以及诊疗效果等要求较高[7]。口腔颌面外科规范化培训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不言而喻,口腔颌面外科规范化培训要求学生需要在短时间内完成对患者病史的采集、临床体检以及对疾病的初步诊断,还需要与患者沟通并获得知情同意,最后完成对患者的治疗[7]。这需要学生拥有扎实的理论知识与熟练的操作技能,也需要花费相当长的时间进行培训及积累经验,增加了学生在学习中的困难和压力[8]。口腔颌面外科疾病通常需要经过外科操作手段来达到治疗的目的,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对技术性的要求较高,具有复杂性、有创性、不可逆转性等特点[9]。若在操作过程中出现失误,可能会给患者的美观、咀嚼及心理造成严重的伤害及损失,这就增加了口腔颌面外科诊疗中的风险性,需要学生把理论知识和临床实践深度结合,需要学生具有临床思维能力和独立诊治口腔颌面部常见疾病的实践能力,也需要学生在实习过程中花费更多的时间来学习和掌握相关内容[10-11]。因此,作为口腔颌面外科临床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口腔颌面外科临床教学质量的提高一直是口腔医学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12]。分层次分组多样化讨论式教学以学生为主体,通过在预先的设计与组织下,启发学生对问题的见解,培养学生对问题的独立思考能力以及创新精神,使学生在被动学习的状态下转化为主动探寻知识[13]。该文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理论成绩平均分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提示分层次分组多样化讨论式可有效提高规范化培训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

常规教学方法较为枯燥,主要是通过指导学生进行反复背诵以及强迫记忆进而实现教学目的,然而学生在临床实践工作时仍然缺乏良好的判断能力以及应对能够力,且带教老师与学生的沟通交流较少,导致临床学习效果较差[14]。分层次分组讨论式教学采用“多样化”的讨论形式,以问题为中心的讨论方式以及以学生为主题的针对性讨论方式进行授课,通过加强不同层次来源学生的沟通与碰撞互补,使学生积极参与互动互助,增加和谐的气氛,并将讨论的问题进行适当的扩展,将所学的知识系统化;每周将在临床操作中遇到的问题进行组内对比并进一步讨论改进,使学生能够更加直观地了解自身问题所在,加深学生对临床问题的理解并找出解决方案[15-16]。该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实际操作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提示多样化讨论式可有效提高学生对操作技能的掌握。

近些年来,多样化讨论式教学在国内外医学生实习教学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多样化讨论式教学法强调的是以学生为主体,围绕问题展开讨论的导向式带教模式,不仅在原有的基础上提高了学生的理论知识和操作能力,还能让实习学生尽快适应全新的工作环境[17-18]。该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学生满意度为94.0%,显著高于对照组学生的满意度(70.0%)(P<0.05),提示相较于常规教学,学生对分层次分组多样化讨论式教学模式更为满意,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

综上所述,分层次分组多样化讨论式教学可显著提升口腔颌面外科规范化培训学生对理论知识与操作技能的掌握程度,提高临床思维能力,并提高教学效果、教学满意度以及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分层次分组多样化讨论式教学可以有效缩小口腔颌面外科规范化培训学生因不同层次及来源之间引起的理论知识,临床思维及操作水平的差距。分层次分组多样化讨论式教学适合应用于现阶段的规范化培训教学。

猜你喜欢
颌面规范化外科
肩肘外科进展与展望
3例肺动静脉瘘的外科治疗
价格认定的规范化之路
郑建金:颌面外科专家的日常
颌面软组织创伤160例急诊整形修复的护理观察
坚固内固定术联合牵引在颌面骨多发性骨折中的应用
狂犬病Ⅲ级暴露规范化预防处置实践
扁平足的外科治疗进展
高血压病中医规范化管理模式思考
哪些胰腺“病变”不需要外科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