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心内科临床带教中临床路径式教学法的效果及对学生操作水平的影响

2021-04-21 09:45黄家雯郭穗萍
中国卫生产业 2021年35期
关键词:心内科实习生教学法

黄家雯,郭穗萍

暨南大学医学院附属广州市红十字会医院心血管内科,广东广州 510000

现阶段医院针对实习生的临床技能培养是重点任务之一,但教师在带教期间所采取的常规教学方法缺点明显,实习生的学习方向感较为模糊,综合实习效果往往不尽人意[1-2]。心内科临床实习是使学生成为医护人员的重要途径之一,在此期间进行实习的主要目的在于促进学生将理论知识与临床实践有机结合,保证理论知识能够学有所用。同时培养其扎实的医疗操作技能,认真负责的专业态度及高标准的心理素质水平,以促进实习生在临床实践过程中更好地掌握各类常见疾病的护理方法,进一步促进整体带教质量水平的提升[3-4]。基于此,该次研究选择2019年6月—2020年6月于该院心内科实习的实习生100名作为研究对象,分组开展不同的教学干预措施,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抽取100名于该院心内科实习的实习生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抽签法分为两组,各50名。对照组中男2名,女48名;年龄20~25岁,平均(22.57±1.36)岁。观察组中男3名,女47名;年龄19~24岁,平均(22.69±1.43)岁。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接受传统教学方法:为学生开展一对一带教模式,系统性讲解临床常见疾病的基础护理理论知识,以教师讲、学生听的方式为主。临床实践主要是由学生跟随带教老师查房为主,不单独看管具体的临床病例。

观察组接受临床路径式教学法:①建立临床路径教学小组:任命心内科教学干事为小组长,带教老师为组员,根据心内科常见疾病与实习教学大纲相关内容及新版治疗护理手册等,并结合医院心内科具体情况,将心内科常见疾病作为需要掌握的重点内容,制订具有心内科临床特色的临床路径实习表。以心内科常见疾病的理论要点、查体要点、问诊要点、护理原则、护理思路及出科考核等为主。②入科指导:学生入科后前2 d由带教老师带领学生进入科室参观,详细介绍心内科各项工作流程、规章制度、患者特点及操作规范等。教会学生如何正确书写病历表,同时为学生发放临床路径实习表,在学生领取实习表后组织学生及时掌握路径表各项内容,为学生讲解心内科常见疾病基本特点与知识内容。同时在教学期间加强对学生心理情绪的关注,及时了解实习生负面情绪产生的具体原因,为实习生提供基本的帮助与心理支持,减轻实习生负面情绪,保证其能以积极乐观的态度主动参与教学。③加强学生对患者跟踪护理的教学:学生完成前2 d的学习后,由带教组长为学生分配3张床位,并将学生分派给带教老师。针对每个病种的患者,每位学生护理人数在4例以上,且能在每次护理患者期间,通过临床路径相关知识进行健康教育并提供有效护理。同时带教老师对学生护理情况依照考核标准形式进行评价,并及时反馈学生的不足之处,帮助学生修正不足。在此阶段主要培养实习生临床基本护理技能,帮助学生普及医学护理相关常识性内容,持续教学3周。④查缺补漏:第4周开始鼓励实习生独立完成一系列护理操作内容,充分发挥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根据临床路径表完成对患者的入院接待、生命体征监测、健康教育宣讲、病历文书书写、病情观察等规范性护理流程。带教老师及时发现学生操作过程中的不足之处,并给予正确示范,从旁加强对学生的指导和引导。同时为实习生讲解重点护理对象和急性心肌梗死等特殊群体患者的护理与抢救工作具体内容和方法,及时补全实习生临床护理知识内容。⑤考核评价:在第4周完成实践教学后对学生进行出科考核,组织带教老师与学生集体进行讨论,学生可主动提出疑问与顾虑,由路径组小组长及带教老师详细解答各项问题,并帮助学生举一反三,随后加强对学生的考核评价,在讨论会上学生完成自主测评,并积极接受教师的考核评价。⑥教学监督:在整体实施临床路径教学期间,由教学干事与科室主任进行对整体实习过程的监督,在学生实习前发放实习路径表,由教学干事为学生及教师详细介绍临床路径表使用的具体注意事项及应用方法,并督促其规范正确使用临床路径表,并详细记录考核成绩等。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出科考核成绩、临床操作能力、教学效果评价及临床带教满意程度。

①对两组考核成绩的评价主要包括理论知识、临床实践、综合成绩3个方面,各项分值结果范围均在0~100分之间,得分越高表示实习生成绩越好。

②针对两组实习生的健康教育、病史询问、人文关怀、组织效能、病历书写、整体表现进行评价,各项均采用百分制评分,分值结果与100分越接近表示学生的临床操作能力越强。

③评价两组学生对教学效果的评价,主要包括教学方法能提高自学能力、提高基本技能、规范实习带教、提高临床思维与临床能力、促进规范化护理。

④采用自制满意程度评价问卷评估学生对教学模式的满意程度,得分范围在1~100分之间,从特别满意(>80分)、基本满意(60~79分)、不满意(<60分)3个方面进行评估。总满意度=(特别满意人数+基本满意人数)/总人数×100.00%。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24.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s)表示,组间差异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组间差异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实习生出科考核成绩对比

观察组实习生理论知识、临床实践、综合成绩得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实习生出科考核成绩对比[(±s),分]

表1 两组实习生出科考核成绩对比[(±s),分]

组别理论知识临床实践综合成绩观察组(n=50)对照组(n=50)t值P值93.42±6.13 88.67±6.59 3.731<0.001 94.57±5.41 89.96±7.18 3.625<0.001 94.36±4.92 90.65±5.37 3.601<0.001

2.2 两组实习生临床操作能力对比

观察组健康教育、病史询问、人文关怀、组织效能、病历书写、整体表现评分均较对照组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实习生临床操作能力对比[(±s),分]

表2 两组实习生临床操作能力对比[(±s),分]

组别健康教育病史询问人文关怀组织效能病历书写 整体表现观察组(n=50)对照组(n=50)t值P值94.78±3.27 86.32±4.54 10.691<0.001 93.95±4.18 87.94±3.91 7.424<0.001 94.14±3.96 86.74±4.82 8.388<0.001 92.74±3.58 85.48±3.76 9.888<0.001 91.46±3.52 85.06±4.29 8.155<0.001 93.61±4.87 86.97±5.12 6.644<0.001

2.3 两种实习生教学效果评价对比

观察组认为教学方法能提高自学能力、提高基本技能、规范实习带教、提高临床思维与临床能力、促进规范化护理的实习生人数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实习生教学效果评价对比[n(%)]

2.4 两组实习生临床带教满意程度对比

观察组实习生对临床带教措施的满意程度较对照组明显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实习生临床带教满意程度对比[n(%)]

3 讨论

心内科收治患者具有病情复杂、起病急、病情重、并发症多、进展迅速等特点,是治疗并保证心血管疾病患者身心健康的重要场所,因此对科室护理人员工作能力、专业素养的要求相对较高[5-6]。为进一步保障实习生在临床实习后具备心内科岗位胜任能力,承担作为医师的主要义务与职责,需积极提高临床实习质量水平,进一步促进实习生身份转变。而传统开展的带教方法,主要是以教师为主体,实习生被动接受的教学模式,在实际应用期间临床实践性较差,难以完成临床实习培养综合能力的最终目标,需要在心内科组织开展教学带教工作期间注重创新教学方法,积极改革临床实习模式,以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7-8]。

临床路径主要是指以群众医学为基础,将成本控制、预期治疗效果作为目的,制订有准确时间和严格顺序要求的标准化、程序化医疗计划,以进一步规范医疗服务行为,减少资源浪费和康复延迟情况,促进整体服务质量水平的不断提升。将临床路径理念与教学方法相结合,能在强化实施临床诊疗活动的同时,注重成本效益意识,将临床路径式教学方法作为一种教学工具引入临床实习教学中可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9-10]。该次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实习生理论知识(93.42±6.13)分、临床实践(94.57±5.41)分、综合成绩(94.36±4.92)分得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说明实施临床路径式教学方法能显著提高实习生的考核成绩。与可鸿雁[11]的研究结果相似,其研究中接受临床路径式教学法后学生的理论考核(89.35±5.12)分、操作考核(87.93±4.53)分、接诊能力考核(89.58±5.32)分成绩得分均高于传统教学方法的(81.15±5.54)分、(80.32±4.38)分、(82.31±6.48)分(P<0.05)。针对原因展开分析可知,实际应用临床路径式教学方法的期间,相比传统教学法,其能将学生作为实习教学的主体,根据所制订程序化、规范化、标准化的疾病诊疗计划,促进学生主动积极参与整体教学过程,将学生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12]。在活跃、有效的课堂氛围基础上,形成学生与学生互动,学生与教师互动的良好学习氛围,有效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充分体现了寓教于乐特征,显著提高了总体教学效果[13]。同时该次研究针对两组实习生的临床操作能力展开了对比,结果显示观察组健康教育(94.78±3.27)分、病史询问(93.95±4.18)分、人文关怀(94.14±3.96)分、组织效能(92.74±3.58)分、病历书写(91.46±3.52)分、整体表现(93.61±4.87)分评分均较对照组更高(P<0.05)。提示临床路径式教学法在提高实习生临床操作能力方面应用优势较传统教学方法显著。与魏博等[14]、周亚[15]的研究结果相似。分析原因可知,开展临床路径教学法,能有效培养实习生的综合能力水平,帮助实习生更容易学会并接受该类程序化、规范化、标准化的疾病护理方法,将急性心肌梗死、高血压病的心内科常见疾病进行临床路径标准化后,能促进学生更容易地掌握此类患者入院后需要完成的对应检查和基本护理内容,有效避免了由于工作繁重导致遗漏相关检查的情况,可有效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让学生掌握对患者的规范化护理流程,更好地为患者提供临床照护,进一步提高实习生的临床操作能力。

赵会芝[16]的研究提出,在心内科护理带教中开展临床路径式教学法能显著提高实习生的出科考试成绩,同时实践组的满意度(93.55%)较对照组明显更高(P<0.05),在开展临床路径式教学法后的应用效果明显好于传统带教模式,与该次研究结果相似。该文结果显示观察组实习生对临床带教措施的满意程度94.00%较对照组80.00%明显更高(P<0.05);且观察组认为教学方法能提高自学能力、提高基本技能、规范实习带教、提高临床思维与临床能力、促进规范化护理的实习生人数均高于对照组(P<0.05)。说明在开展临床路径式教学法后能显著提高学生对教学效果的正向评价与满意程度,提升总体教学效果。分析原因可知,在实际开展临床路径教学过程中,不仅能有效调动实习生学习积极性,还能更好地督促教师责任意识,帮助其积极更新知识储备,使其更加主动帮助实习生取得进步[17]。应用临床路径教学法极大程度地提升了带教老师的综合素养,促进教学相长,使学生的满意程度较以往显著提高,帮助实习生在有限的实习期限内取得最大进步,提高总体学习效率[18]。

综上所述,临床路径式教学法在心内科临床带教中应用能较好地提高实习生考核成绩,提升其临床操作能力水平,使实习生对教学模式的满意程度不断提高,具有较高的推广应用价值。

猜你喜欢
心内科实习生教学法
风险管理在心内科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儿科临床医学实习生与住院医师结对带教模式的探讨
心内科重症监护室患者心理特点及护理分析
对心内科新护士应用人性化带教模式的教学效果观察
批注式阅读教学法探究
实施“六步教学法”构建高中政治高效课堂
儿科实习生四诊能力的培养
开放引导式阅读教学法描述
因需施教在心内科临床带教中的观察体会
最牛实习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