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新绛县光村古民居建筑装饰研究

2021-04-22 08:36姚临涛
文物鉴定与鉴赏 2021年4期
关键词:古民居

姚临涛

摘 要:光村作为历史文化名村,其古民居建筑兼具山西民居的厚重和徽派建筑的精致,在建筑构件的使用上也独具特色,对光村古民居建筑装饰的分类研究可以为其保护和修缮提供纹样素材及建筑构件运用手法的借鉴,来保证光村古民居建筑整体风格的协调统一。

关键词:光村;古民居;装饰构件;装饰手法

1 光村的基本情况

新绛县古称“绛州”,位于山西省西南部,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拥有厚重的历史底蕴和鲜明的文化个性,光村就是其中的代表。光村隶属泽掌镇,距新绛县18千米,北靠姑射山,东邻襄汾县;所处地势较为平坦,整个村落轮廓呈方形,现存地面古建筑建造年代集中在唐代至清代。光村凭借其独特的晋商文化、宗族文化、风水文化、民俗文化入选国家住建部公布的第五批历史文化名村。

2 光村古民居现状

光村古民居以明清时期光村兴起的四大家族(赵家、蔺家、薛家、王家)的宅院为主,围绕各自的宗族祠堂组团而建,其选址体现了各姓氏宗族在光村的分布情况:赵家占据西北位置,蔺家、薛家、王家则分别占据东南、西南、东北方位①;这种布局形式被称为“晋商聚落”。为适应现代生活,光村古民居多进行了生活化改造,部分采取隔离保护的措施,故天花、藻井等室内装饰无法调查,所以笔者对建筑装饰的研究限定在外部建筑构件上。

3 光村古民居装饰

3.1 砖石部分

砖石部分的建筑构件主要有门头、柱础、影壁、屋脊、墙体、匾额、楹联等。

3.1.1 大门装饰

光村古民居的大门装饰主要集中于门头上,常见样式有双柱单开间和悬山式门厦。因光村巷道普遍狭窄,且部分宅主有在江南经商发迹的背景,所以有的院门颇具徽派风格,不像一般的晋商大院为屋宇式大门②。门头有木构和砖造之分,早前的木结构门头经不起多年的风吹雨淋,逐渐被经久耐用的砖造门头替代③;但砖造门头无法挑出墙面,只具有装饰功能。

履中书院的门头是光村有代表性的木结构门头,自院墙上伸出一面坡的屋顶遮挡在门上方,墙上伸出两个牛腿起到支撑作用,并附有雀替来装饰(图1)。除履中书院外,光村还有其他样式的木结构门头,比如将牛腿改为用垂花柱的样式,有的在横梁附以木雕,更显精致。砖造门头是在院门上方用砖雕装饰做出梁枋的式样,仅有装饰作用(图2)。在光村古民居中置于院落入口的阁楼建筑引人注目,在具有瞭望、防盗的实用功能的同时,还有“吉星高照”的风水效应,现仅存两座(图3)。

3.1.2 墙体

光村古民居的院墙高且长,用青磚构筑,厢房和倒座为单坡,兼具防护功能和美观。山墙常见马头墙,是封火山墙的一种,多见于徽州地区。光村蔺家祠堂的山墙造型就是马头墙式样。

3.1.3 柱础、门枕石

光村古民居中的柱础样式主要有覆盆式、圆鼓式、基座式、复合式(图4)。装饰内容以植物和动物纹样为主,植物纹样常见牡丹和莲荷、卷草纹,动物纹样常见传统文化中的神兽与瑞兽。薛家新院的正厅柱础在基础样式上进行了进一步演变,将柱础做成了花瓶的样式,极富新意(图5)。门枕石多用石料制作,由门内与门外两部分组成,门内一头用来承托大门的转轴,门外一头则起着平衡作用,门外一头因其位置显要,为装饰重点①。光村门枕石常见样式有石狮子、圆形石鼓、基座形;圆形石鼓和石狮子两种形式结合的样式也有出现(图6)。

3.1.4 影壁

影壁作为遮挡外部视线的墙壁,是人们进大门见到的第一道景观,在宅院中装饰地位的重要程度不言而喻②。光村古民居砖影壁的壁座部分常见须弥座的形式,壁身部分多见六角形的龟背纹或四边形拼合成平整的表面,辅助纹饰有莲荷、石榴、牡丹等植物纹样和蝙蝠、鱼纹等动物纹样。

3.1.5 屋脊

光村古民居均为砖瓦屋顶,屋脊上没有突起的装饰,在脊两端的正吻和脊上有些花纹和线脚装饰外,不做其他装饰。正脊上的砖雕花纹是通过在泥坯上雕出花纹进窑烧制成砖后,再在屋顶拼成长条的正脊来实现。装饰内容为植物的花朵与枝叶,以菊花纹样为主,相同的花饰左右相连成带状装饰。

3.1.6 匾额、楹联

光村匾额多见于院门上方,以砖石雕刻为主,与门楼相映生辉。有的匾额周边以各式植物、花卉来雕饰,内容反映了我国古代儒家所倡导的伦理道德观念,有积极的教化作用。

楹联用简练的文字表达了宅主的理念与祈求,彰显了宅主的气派与儒雅③。如薛家新院石雕楹联上书:“堂构宏开森石壁,门庭叠起霭云霞”,展现了薛家宅院的气派。现今光村一些民宅的门联也很有特色,除了在春节时张贴的春联外,另一幅固定楹联的内容会反映宅主的身份职业,如医生、理发师等,反映了光村居民对自身文化的认同与传承。

3.2 户牖装饰

古人把开在墙上的门称为“户”,墙上的窗则称为“牖”,也可叫墙窗①。光村古民居的大门多为两扇实木板门,无过多装饰,厢房的门为落地单格扇,窗户则多见直棂窗。光村古民居墙体较高,在厢房门窗上加装横披窗用来采光是常见做法。薛家新院厢房的中间的横披窗纹样用四角的辅助纹样烘托中央的主要纹样;两侧横披窗的纹样由正方、八角组成的有变化的格网,令人耳目一新。

光村古民居正厅的门多见六抹格扇,即除格心,裙板之外,上、中、下各有一块绦环板,格心上有木棂格网,裙板和绦环板上不见雕饰,简洁质朴。薛家新院正厅中央两扇格扇上方加装的帘架在起到固定作用的同时又能在夏季挂竹帘,在打开格扇起到透风降温作用的同时,又能防止蚊、蝇等小虫进入。冬季悬挂布门帘还能御寒保暖。帘架以“万”字纹作底,上覆五福捧寿纹,是光村古民居建筑构件的精品(图7)。

3.3 梁柱装饰

光村古民居突出梁、柱、檩的直接结合,所见立柱通常刷以清漆,不见其他装饰。梁柱装饰构件常见垂柱、花板、雀替等。

光村的垂柱常出现在屋檐下和木雕门楼的细部装饰中,垂柱柱头有四方、八角、花盆等样式,有很好的点缀效果。花板作为雕花构件常见柱上梁头花板、梁下花板。柱上梁头花板采用镂空透雕技法,以卷草纹及象征吉祥如意的花卉纹饰为主。梁下花板多用一块厚实的雕花木板来显示宅主财势,雕刻技法以高浮雕为主,主题纹饰为神圣、吉祥、寿喜等内容;辅助纹饰多见卷草纹及花卉纹饰。雀替在光村古民居很少出现在正面开间,而常见于木结构门头上。形式多呈扁形或等腰三角形,表面雕着卷草、花卉、狮子滚绣球等纹样。

4 光村古民居装饰手法

光村古民居装饰手法主要有形象比拟和谐音比拟。形象比拟常用于对动物和植物形象的塑造,狮子的形象常出现在门枕石上作为护门兽,象征着威武与力量。植物形象应用更为广泛且有更多演绎,如装饰构件中常见的莲、荷形象,不仅因为其形态之美,同时还有出淤泥而不染的象征意义。石榴、葡萄、菊花的形象都在光村作为常用纹饰出现。在谐音比拟的应用上常用与主题名称的同音字来表现。如瓶与“平”、莲与“连”、荷与“和”、鱼与“余”、狮与“事”等;此外,蝙蝠与“遍福”的谐音是动物中最具谐音比拟效果的,是人之所求②。

5 结语

在光村成为历史文化名村之前,光村古民居的装饰构件在文物贩子的频频光临下,已经急速消失。光村被评定为第五批中国历史文化名村后,同济大学对光村进行了实地调查、勘测,制定了保护发展的规划。但现今光村古民居并没有条件按照规划进行保护开发,只是修缮了几处保存较完整的古民居。

当前,国家对古民居的保护开发愈发重视,在这一背景下当地政府应正确处理保护与开发之间的关系,注重对光村现存古民居建筑装饰构件的登记保护,不能放任其散落流失;更不能浪费经费购置与光村古民居风格不契合的装饰构件来“装点”光村;或是建设仿古街来迎合市场,这些做法都是不可持续的。应在“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16字方针指导下,最大限度保护光村古民居本体,避免随意地拆除。残存的建筑构件能修补拼合的都应加以利用,保证建筑构件纹样取材于光村,有光村韵味。考虑到光村四大家族不同的发迹背景及建筑风格的差异,建筑构件在利用时应避免混用。同时,在对古民居的墙体梁架进行加固时,要避免对建筑外貌做大的改变,修缮保护应从光村古民居整体分布格局出发,有选择地复建部分宅院,展示光村作为“晋商聚落”的文化底蕴。

猜你喜欢
古民居
品味醉江南 追寻家文化
充分利用古民居开拓旅游资源和发展区域经济的思考
贫困村落古民居保护与旅游开发研究
浅论民居建筑保护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浅淡山西祁县乔家大院民居建筑中的石雕艺术
基于三维数据模型的河西走廊古民居历史再现
浅谈古民居建筑中的陈列布展
中国古民居旅游研究综述
古民居宅基地使用权流转的可行性分析
浅析雷州古民居防御性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