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迟脐带结扎对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发生的影响

2021-04-23 01:07张英剑杨淑萍冯珏利李正伟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1年2期
关键词:体重儿坏死性脐带

王 瑛,张英剑,杨淑萍,冯珏利,李正伟

1)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儿外科 河南洛阳 471000 2)洛阳市妇幼保健院妇产科 河南洛阳 471000

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是新生儿常见胃肠道疾病,其临床特征为肠道炎症、损伤、坏死,严重时可发生腹膜炎、肠穿孔[1]。既往研究[2]显示,其发病机制与早产、输血、肠道菌群紊乱等多种因素有关。脐带结扎是母胎分离的象征,脐带结扎时机是围生期的重要影响因素[3]。延迟脐带结扎是指在胎儿分娩30 s后进行脐带结扎[4]。传统认为分娩30 s内断脐能够降低产后出血风险,缩短胎盘滞留时间,但同时可能会降低新生儿血容量,引起并发症[5]。延迟脐带结扎能够增加新生儿血容量,减少新生儿贫血[6-7]。本研究选取267例新生儿,旨在探讨延迟脐带结扎对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发生的影响。

1 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收集2018年3月至2020年3月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儿外科收治的267例新生儿的资料。纳入标准:单胎妊娠,胎龄28~42周,临床一般资料完整。排除新生儿畸形,合并感染、溶血病,新生儿窒息,先天性肠道疾病,病情危重住院期间死亡,遗传代谢性疾病的患儿。267例中,男159例,女108例,其中早产52例、足月产175例、过期产40例;经影像学检查确诊为坏死性小肠结肠炎38例(结肠炎组),其余229例为对照组。本研究经该院伦理委员会同意,研究对象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1.2脐带结扎方法延迟脐带结扎组:出生60 s后结扎脐带,不挤压,新生儿身体位置明显低于产妇和胎盘位置(产床和接生台高度相差15 cm)。对照组:出生15 s后内结扎脐带,其他处理与延迟脐带结扎组相同。

1.3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治疗确诊为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后,患儿禁止入食并予胃肠减压,禁食时间按照患儿自身病情决定,一般8~12 d,病症较轻患儿禁食5~6 d。若腹胀消失、大便潜血转阴、临床表现好转,可恢复患儿饮食。当再出现腹胀呕吐症状时,再次进行禁食和胃肠减压,并及时应用静脉营养加强支持治疗以维持患儿内环境稳定,给予有效抗生素进行抗感染治疗等。

1.4观测指标

1.4.1 一般资料的收集 收集的产妇资料包括:喂养方式,妊娠期基础疾病(糖尿病、高血压),胎膜早破发生情况等。收集的新生儿资料包括:出生体重(≤1 500 g为极低体重儿),断脐方式,是否早产儿,是否先天性心脏病、高胆红素血症、败血症,益生菌使用情况,是否输血。

1.4.2 新生儿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血清C反应蛋白(CRP)水平检测 新生儿出生24 h内抽取静脉血5 mL于抗凝管中,3 500 r/min离心10 min,取上清,置于低温冰箱中冷藏待测。采用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美国贝克曼库尔特公司)测定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使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及配套试剂盒(BS-480)用免疫比浊法测定血清CRP水平,试剂盒购自深圳迈瑞生物医疗公司。白细胞计数≥20×109个/L为升高;血小板计数≤100×109个/L为降低;CRP水平≥7 mg/L为升高。

1.5统计学处理应用SPSS 21.0进行数据分析。两组新生儿发病日龄的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的t检验,其他指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发生的影响因素。检验水准α=0.05。

2 结果

2.1两组一般资料的比较见表1。结肠炎组极低体重儿、胎膜早破、输血、白细胞计数升高、血小板计数降低、CRP水平升高患儿比例均高于对照组,延迟脐带结扎、高胆红素血症、使用益生菌患儿比例低于对照组(P<0.05)。

表1 两组一般资料的比较

2.2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发生的影响因素根据表1结果和专业判断,选取延迟脐带结扎、极低体重儿、胎膜早破、高胆红素血症为自变量(否=0,是=1),以新生儿是否发生坏死性小肠结肠炎为因变量(否=0,是=1),采用逐步法进行logistic回归。设定α排除=0.10,α准入=0.05。结果(表2)显示,极低体重儿、胎膜早破是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发生的危险因素,延迟脐带结扎、高胆红素血症是保护因素。

表2 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发生的影响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3 讨论

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是由多种因素作用于新生儿胃肠道引起肠黏膜及血液功能发生改变,导致肠道菌群失调,损伤肠壁,最终引起缺血缺氧性坏死[8]。分析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发生的影响因素,对早期预防、治疗及改善预后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结果显示,极低体重儿、胎膜早破是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发生的危险因素,延迟脐带结扎、高胆红素血症是保护因素。

据相关研究[9]报道,新生儿体重越小,发生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风险越大,极低体重儿发病率为6%~7%。本研究结果也显示,极低体重儿是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发生的危险因素。低出生体重儿抵抗力低下,肠道发育不成熟,是引起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诱因之一。当低体重儿出现败血症或其他感染时可损伤肠道黏膜,引发病理改变;还能激活免疫细胞,产生细胞因子,促进白细胞聚集及炎症反应,最终导致坏死性小肠结肠炎。胎膜早破最主要的并发症是早产。早产儿肠道的屏障结构及功能均未成熟,肠道固有免疫的缺陷以及异常细菌的肠道内定植均可导致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发生。肠道菌群失调也是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发生的重要原因[10-11]。研究[12-13]表明母乳喂养和加强肠内营养可降低极低出生体重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发生率。胆红素能够抗氧化,清除因氧化物损害产生的血浆自由基,本研究结果显示,高胆红素血症能够减少小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发生。

胎儿娩出后,部分血液由胎盘输注给新生儿,称为胎盘输血。输血量越大,对胎儿向新生儿过渡的帮助越大。过早结扎脐带可能造成血液积聚于胎盘内,致胎盘剥离困难,可能增加母婴间输血,增加母婴血型不合带来的损伤风险。延迟脐带结扎可以增加胎盘输注,提高早产儿血容量,使重要的组织、器官血流灌注充分,防止因局部组织缺血、缺氧引起并发症发生;胎盘残留血量减少,胎盘剥离更容易,缩短第三产程,减少产妇产后出血量。延迟脐带结扎能够增加新生儿血容量,减少贫血发生率,增加胆红素生成[14]。国外多数研究[15-16]显示,延迟脐带结扎能够增加新生儿处周血血红细胞比容及血红蛋白水平。有研究[7,17]分析发现,延迟脐带结扎可增加造血干细胞,增强新生儿免疫力,减少输血风险和败血症的发生,进而降低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发生风险。延迟脐带结扎结合催产素可增加胎盘向胎儿的血液灌注量,有效预防新生儿贫血,降低脐带断端出血量,促进脐带创面愈合及自然脱落。

综上,延迟脐带结扎可以降低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发生风险,具体的断脐时机还需要进一步探讨。

猜你喜欢
体重儿坏死性脐带
深度水解蛋白配方奶配合早期微量喂养对极低出生体重儿营养支持的作用分析
低出生体重儿脐静脉置管的应用及护理措施探究
牛坏死性鼻炎的诊断和防治
用初乳进行口腔免疫护理对早产极低出生体重儿的影响
谷氨酰胺治疗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机制的研究进展
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并发肠穿孔的临床特点及预后分析
儿童坏死性肺炎46例临床分析
极低出生体重儿胃管喂养后采用空气冲管的临床效果
脐带先露与脐带脱垂对胎儿有影响吗
染毒的脐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