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针疗法联合解毒方治疗中、重度寻常痤疮疗效观察

2021-04-23 14:50胡凤鸣丁世伟王鹏戴品甘金林熊佳玫张岩张晨芳江西省皮肤病专科医院南昌330001
江西中医药 2021年4期
关键词:火针痤疮皮损

★胡凤鸣 丁世伟 王鹏 戴品 甘金林 熊佳玫 张岩 张晨芳(江西省皮肤病专科医院 南昌330001)

寻常痤疮是皮肤科常见的以毛囊皮脂腺复发性炎性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疾病。发病以青年人为主,皮损主要好发于面颈及胸背部,表现为粉刺、丘疹、脓疱,以及结节、囊肿等。其中,中、重度寻常痤疮皮损较为严重,愈后易出现增生性或萎缩性瘢痕,严重影响患者身心健康。因此,快速、有效地治疗方法对改善患者病情、提升生活质量有重要意义。我科于2016年4月—2020年8月期间采用火针疗法联合解毒方治疗中、重度寻常痤疮,并与服用异维A酸胶丸对照,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32例患者均来自江西省皮肤病专科医院皮肤内科门诊,按照就诊顺序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68例,对照组64例。观察组因不耐受火针疼痛而拒绝进一步治疗者5例,随访脱落2例;对照组随访脱落8例;故完成治疗者观察组61例,对照组56例。其中,观察组男29例,女32例;平均年龄为(21.3±1.8)岁;平均病程(2.2±0.8)年。对照组男30例,女26例;平均年龄(22.2±2.1)岁;平均病程(2.5±1.1)年。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不显著(均P>0.05),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西医诊断标准:参照赵辨著《临床皮肤病学》中寻常痤疮的诊断标准[1]:皮疹主要发于面、颈、胸背等部位,表现为白头粉刺、黑头粉刺、炎性丘疹、脓疱及结节、囊肿、瘢痕等,病程较长,易复发。中医诊断标准:按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1994年颁布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寻常性痤疮的诊断标准[2]。病情严重度分级标准:采用痤疮国际改良分级法[1]。

1.3 纳入标准 (1)符合中、重度痤疮诊断标准;(2)舌质红,苔黄或腻,脉滑数或弦滑;(3)年龄>18周岁,性别不限;(4)近半月内未系统服用过痤疮治疗相关药物;(5)签署相关知情同意书。

1.4 排除标准 (1)患有易影响结果判断的其他皮肤疾病;(2)患有如肝肾功能不全、糖尿病等其他慢性系统性疾病者;(3)妊娠期及哺乳期妇女;(4)伴有神经及精神系统疾病、恶性肿瘤等不宜入组的其他疾病;(5)如已知对治疗药物过敏的患者。

1.5 剔除标准 (1)患者依从性差,擅自更改治疗方案或使用其他可能影响结果判断的药物;(2)试验中不明原因自行退出或非因治疗不良反应退出者;(3)患者因其他非试验因素导致的疗效或安全性无法判断的情况出现。

1.6 治疗方法

1.6.1 观察组 采用火针疗法联合内服解毒方治疗。(1)火针疗法:取穴:阿是穴(即皮损部位)。其中,粉刺、丘疹、脓疱处直取顶部中央,而结节、囊肿则取顶部及近基底部。针具:一次性毫针(针体规格:0.3 mm×40 mm;生产企业:苏州医疗用品厂有限公司;批准文号:苏食药监械(准)字2012第2270864号)。操作前需详细告知患者相关注意事项,尤其在第一次治疗前重点告知其在治疗过程中如出现疼痛不耐受的情况需及时告知,切勿剧烈活动,否则易影响操作安全。操作时嘱患者充分暴露治疗区域,评估皮损情况,确定好相应的进针方案。予碘伏常规消毒后,左手持酒精灯,右手持一次性毫针针柄处,将针尖置于外焰上方(范围至针体下1/4处),见烧针区域发红,则迅速垂直刺入进针点,把握“稳、快、准”的原则,再旋即出针,不可留针或滞针。其中,刺入囊肿时有落空感即可出针;在结节处进针点不宜过密集,尽量避免反复从同一进针点刺入。最后,用棉签轻挤皮损基底部,使脓血、脂栓等内容物从顶部清除,但不可强行挤压,以免炎症扩散。治疗后注意皮损处压迫止血,并告知患者24小时内治疗区域保持局部干燥、清洁,第2天针刺部位开始结痂,痂壳一般5~7天左右自行脱落,但不可自行剥离。周期:每周治疗1次,共4次。(2)内服解毒方,组方如下:金银花15 g、连翘15 g、黄柏12 g、黄芩9 g、赤芍10 g、白花蛇舌草 12 g、天花粉10 g、薏苡仁20 g、甘草6 g等,每天1剂,分2次顿服,连服30天。

1.6.2 对照组 异维A酸胶丸(生产企业:哈尔滨大中制药有限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19994006),用法:每天早晚各一次,每次10 mg,随餐服,连服30天。

1.6.3 基础治疗 观察组和对照组均外用异维A酸红霉素凝胶(生产企业:武汉中联集团四药药业有限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0080404),每晚外涂1次,连续外涂30天。

1.6.4 疗程和观察时点 两组疗程均为30天,在相应的观察时点(0天,15天,30天)分别填写CRF表。

1.7 疗效指标

1.7.1 皮损积分标准及疗效指数 根据痤疮疗效评分表,分别统计治疗前后皮损改善情况,计算疗效指数,判断临床疗效。见表1。

表1 国际改良痤疮分级法 个

1.7.2 疗效评价标准 疗效指数在90 %~100 %则判为临床治愈;51 %~89 %则判为显效;20 %~50 %则判为好转;<20 %则判为无效;各组的有效率=(临床治愈人数+显效人数)/组内人数×100 %。

1.7.3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23.0统计软件统计分析。各组计量资料前后比较采取配对t检验,组间各指标比较采取成组t检验;组间计数资料构成比比较采取卡方检验,以P<0.05为标准,判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前后皮损积分 两组病例在治疗前皮损积分经成组t检验比较(P>0.05),具有可比性;两组组内比较可见,治疗前分别与各自组内治疗后第2周、第4周积分比较,皮损改善情况有显著差异(均P<0.001);而两组组间比较可见,在治疗第2周时,观察组的皮损改善情况就开始有明显的差异(P<0.001),至第4周结束时,其差异仍显著(P<0.001),说明观察组不仅在皮损的最终改善方面具有优势,而且在治疗起效时间方面也较对照组提前。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皮损积分比较() 分

表2 两组患者皮损积分比较() 分

注:与治疗前比较,均△P<0.001;与对照组比较,#P<0.001。

?

2.2 疗效比较 观察组总有效率达78.7 %,对照组总有效率为51.8 %。在疗效比较方面,通过卡方检验得出,χ2=4.51,P<0.005,可见两组在疗效方面存在显著差异,进一步说明观察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 例

2.3 安全性结果观察 观察组有5例患者每次在口服中药后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大便溏稀,但无明显腹痛等不适,故未做特殊处理,4周停药后均已自行恢复;对照组在4周后出现肝功能明显异常者(ALT或AST>80 U/L)共计6例,均予口服复方甘草酸苷片,每日3次,每次50 mg,并在半月后复查全部恢复正常。

3 讨论

寻常痤疮是皮肤科临床上常见的损容性疾病,本病易反复发作,对患者身心健康有着不同程度的影响。西医认为本病主要与皮脂腺分泌异常、性激素水平失衡、感染、内分泌障碍及免疫等多种因素相关[2]。治疗方面以减少皮脂分泌、抗感染及调节激素水平等手段为主,但对中、重度痤疮的病情快速控制及减少复发方面仍为皮肤科临床中较为棘手的挑战。

中医学认为本病属“肺风粉刺”范畴,其主要病机为风热客于肺经,肺主皮毛,肌肤络气受阻,与气血相搏而发,日久者化热熏蒸,生痰生瘀,痰瘀互结而致;或因平素嗜食肥甘,胃肠积热,表里经传,湿热之邪循经阻于肌肤所致[3]。故中医对于本病重者治疗遵循“清热解毒、利湿排脓、祛瘀生新”的原则,而本课题所采用的火针疗法联合中药解毒方正是对该治法的延伸与发展。

火针疗法,最早起源于《灵枢》中“九针”之一的“大针”,是通过针具在烧红后刺入特定穴位达到温通经络、散寒除湿、活血消癥的作用。近几十年来,各医家对于火针疗法治病机制及其临床应用的研究甚多,尤其在皮肤病的治疗中,延伸了火针治疗的操作手法及适应症。其中,火针对中重度痤疮的治疗具有独特的优势。本疗法在于借助火针的“开门祛邪”作用,将皮损处的“热”“瘀”等有形实邪引出,即“给邪以出路”;并通过操作过程中的热灼刺激和针刺作用,使病灶处皮损逐渐坏死、脱落,从而起到软坚散结、祛瘀生新的作用[4]。另外,针对结节、囊肿型痤疮,通过局部的反复烧针及“速刺疾出”的操作手法,可极大激发经络气血的运行,并温振机体阳气,从而鼓邪外出[5]。因此,火针疗法具备“泻实”与“补虚”的两大优势,最终达到排脓祛腐生肌之功效。在临床实验研究方面进一步证实了火针的热力刺激可使该皮损部位的毛细血管扩张,血浆从血管壁渗出,从而刺激机体增强对局部皮损的修复能力[6]。张丽蕊等[7]在动物实验研究中发现火针治疗可激发机体释放VEGF等多种生长因子,通过自身的调节机制,加速受损创面的愈合与恢复。

在中药内服方面,本病辨证离不开“肺、胃”二经,其中,重者多从“热、毒、湿、瘀”等病理因素着手。故本课题组所使用的主方为“解毒方”,顾名思义具有清热解毒、散结消肿、利湿排脓的功效。该组方由经典古方银翘散合普济消毒饮化裁而来。方中以金银花、连翘既可疏散风热,又可兼清里热,同为君药;黄柏、黄芩、赤芍、白花蛇舌草以清三焦之火、利湿通淋,使邪有去处,共为臣药;天花粉、薏苡仁以助君臣药以加强清热排脓、消肿散结之功,故为佐药;甘草调和诸药为使药。其中,方中白花蛇舌草现代研究表明该药具有直接抑制痤疮丙酸杆菌增殖的作用,并通过刺激网状内皮细胞增生,增强机体免疫细胞的吞噬作用,减轻皮损处炎症刺激反应;同时该药具有调控皮脂分泌作用,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减少疾病的复发[8]。综合来说,本方可作为寻常痤疮治疗的基础方,依据患者的体质状态、皮损构成及严重程度不同,利用整体辨证与皮损辨证相结合的思路,进行随症加减,可取得满意的疗效。

火针疗法联合中药解毒方对中、重度痤疮的治疗相对传统治疗而言有着明显的疗效优势。一方面针对结节、囊肿等顽固性皮损,该方案可明显加快其消退,缩短患者的整体治疗时间,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并减轻患者经济负担;另一方面在延缓病情的复发方面也有一定的优势,但本研究因受观察时间的限制,尚缺乏更多临床证据,这也将是本课题组后续进一步研究的方向。另外,少部分患者对火针治疗过程中疼痛的不耐受也是目前火针临床应用中的一大难点,后续在针体的改良或治疗操作中的镇痛手段上还有更多研究的空间。

经过我科临床研究表明,火针疗法联合解毒方治疗中、重度痤疮疗效确切,可明显缩短治疗疗程,且副作用相对较少,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

猜你喜欢
火针痤疮皮损
神奇的火针疗法
火针经筋点刺配合针刺治疗Megie综合征验案1则
中医火针联合沙利度胺治疗结节性痒疹78例临床观察
三子汤配合放血疗法治疗痤疮病150例
寻常型鱼鳞病患者皮损中间丝聚合蛋白及其基因的改变
消风清热散治疗面部痤疮69例
痤疮的中医药治疗
面部肉芽肿1例并文献复习
针刺联合拔罐治疗痤疮50例
火针加火罐疗法治疗类风湿关节炎浅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