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制性补液在急诊创伤性休克中的应用效果

2021-04-23 20:05周江帆王平管震
中国典型病例大全 2021年3期
关键词:急诊临床疗效

周江帆 王平 管震

摘要:目的:探究限制性补液在急诊创伤性休克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择取我院急诊2019年10月至2020年10年期间收治的122例创伤性休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入院时间顺序编号后均分为两组,项目组患者接受限制性补液治疗,参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液体复苏,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项目组患者输液量低于参照组,(P<0.05);项目组死亡率低于参照组,(P<0.05)。结论:限制性补液在急诊创伤性休克中患者中应用效果好,可提高患者治愈率,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关键词:创伤性休克;急诊;限制性补液;临床疗效

【中图分类号】R7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026(2021)03-119-01

创伤性休克在临床中非常常见,患者受到外力创伤后,丢失大量血液,患者血容量急速下降,机体无法维持正常37℃体温,患者体温赤血下降,内环境稳态失去平衡发生急性酸中毒,不及时纠正患者以上症状,会让患者生命处在极度危险状态。针对患者血容量急速下降引发的一系列症状,补液治疗补充患者丢失的体液,让患者血压水平恢复正常,从而起到较好的疗效[1]。本文主要研究限制性补液治疗在急诊创伤性休克患者中应用效果,见下文: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随机择取我院急诊收治的122例创伤性休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选入标准:患者家属签署知情文件;患者临床资料完整。项目组:男性34例,女性27例,年龄为(15~68)岁,平均年龄为(32.95±7.63)岁,车祸56例,高空坠落3例,机械损伤2例;组:男性34例,女性27例,年龄为(15~68)岁,平均年龄为(32.95±7.63)岁,车祸55例,高空坠落3例,机械损伤3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使用基线比较法对比后,差异较小无统计学意义(P>0.05),符合RCT研究要求。本次研究通过伦理审核,下发有正式文件。

1.2方法

參照组接受常规液体复苏,补充足量液体,1h不叶亮1500-2000ml,平衡盐溶液为主,适量补充血浆,控制收缩压120mmHg以上。

项目组接受限制性液体复苏,平衡盐溶液和血浆少量多次补充,第1h补充量200--700ml,患者收缩压80-90mmHg,患者止血后再补充足量液体。

1.3观察指标

(1)记录两组患者补液量;(2)记录两组患者死亡率。

1.4统计学方法

SPSS19.0导入研究数据,P值低于0.05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平均输液量比较

表1,项目组患者平均输液量低于参照组,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两组患者死亡率比较

表2,项目组患者死亡率低于参照组,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经济发展带动交通行业蓬勃发展,各类交通意外事故发生率上升,临床上收治的创伤性休克患者大多是由于交通意外事故受伤,机械损伤和高空坠落伤引发的创伤性休克患者占比较少。人体发生创伤性休克时,由于遭遇严重外力,创伤处会产生剧烈疼痛,加上大量失血,微动脉循环障碍,凝血功能遭到破坏,血浆外渗,机体有效循环血液量已经不能维持机体功能正常运转需要,血液中交换血红细胞数值在不断下降,携带的氧气量不足以提供机体能量供应需求,组织细胞发生急性缺氧,进而导致人体发生代谢紊乱,各个脏器由于无法得到能量供应而“停工”。创伤性休克患者会经历三个病理阶段,休克代偿期、休克期和失代偿期,进入到失代偿期后已经为晚期病理阶段,此时患者病情严重,临床病死风险高,因此在休克代偿期接受治疗提高患者预后有积极意义[2]。急诊救治对于创伤性休克患者能够抢救成功至关重要,急诊救治中还包括院前急救,在院前急救当中,患者遭受创伤发生休克后10分钟属于关键性10分钟,把握住这10分钟实际,当患者发生心脏骤停,需要及时采取CPR复苏,维持患者心脏跳动,后续在急诊中把握黄金1小时抢救时机,将患者生存几率提升至最大[3]

本文中针对创伤性休克患者使用限制性液体复苏治疗方案,根据复苏平衡点恢复患者主要脏器血液供应,让患者主要脏器在最低血液灌注下运转,让机体代偿机制充分发挥作用,内环境稳态恢复。限制性液体复苏限制液体输注量,主要脏器保持最低血液灌注,消耗的能量较少,因此患者需要尽快接受急诊手术治疗。创伤性出血患者在彻底止血之前,输入大量的液体,虽然恢复血容量,但是也会稀释血液,血液无法保持正常的凝血因子浓度,人体生成凝血因子的速度赶不上被稀释的速度,这时血液凝血功能遭到破坏,已经形成的凝血块会发生脱落,新的凝血块也很难形成,此时失血症状会加剧。应用早期限制性复苏可以有效降低出血量,这与保护人体凝血功能有关[4]。利用限制性液体复苏治疗创伤性休克,采取延迟复苏策略,患者虽然血压降低,但是此时可充分发挥机体的代偿机制,保护凝血功能从而减少出血,不刻意追求患者血压恢复至正常值,维持住脏器临界最低血液供应量即可,可结合患者精神状况、皮肤湿润度、每小时尿量、中心静脉压灵活维持低血压[5]。

综上所述,限制性液体复苏在急诊创伤性休克患者中应用对提升患者预后有积极意义,提倡在临床上推广与应用该种液体复苏治疗方案,用以挽救患者生命。

参考文献

[1]孙海中.限制性补液对急诊创伤性休克患者凝血功能及并发症的影响[J].西藏医药,2020,41(03):50-52.

[2]吴恋.限制性补液在急诊创伤性休克治疗中的应用价值研究[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20,7(39):12+16.

作者简介:周江帆(1968-8—),男,汉族,本科,云南昆明人,副高,研究方向:创伤,急救。

昆明市延安医院 云南昆明 650000

猜你喜欢
急诊临床疗效
急诊ERCP治疗老年人急性化脓性胆管炎的疗效观察
急性左心衰的急诊护理措施
急诊应用胺碘酮治疗冠心病快速心律失常临床分析
探讨氯吡格雷预防冠心病介入治疗心血管的临床疗效
131碘治疗甲亢患者的后期随访效果分析
枸橼酸咖啡因治疗早产儿原发性呼吸暂停临床分析
微创手术治疗胃溃疡42例临床分析
研究腹腔镜在早期卵巢癌分期手术中的临床应用
早期应用前列地尔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