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发生心力衰竭的相关因素和治疗方法

2021-04-23 20:05冉杰
中国典型病例大全 2021年3期
关键词: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治疗方法相关因素

冉杰

摘要:目的 探讨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发生心力衰竭的相关因素以及临床治疗方法。方法 选取于2019年9月至2019年12月被本院收治的240例诊断为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的患者作为本文的研究对象,其中有120例患者发生了心力衰竭,将发生心力衰竭的120例患者作为研究组,未发生心力衰竭的12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通过对两组患者的情况分析发现,有不良嗜好且年龄≥80岁、体重指数>25、病程≥10年且患有冠心病史、環境影响如雾霾较重等情况都会导致心力衰竭的发生,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年龄、体重、不良嗜好、病程、病史、环境等都是导致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发生心力衰竭的相关危险因素。在经过有针对性的一系列治疗措施后,120例发生心力衰竭的患者有110例患者有明显疗效且出院,另外有8例患者转院治疗,2例患者放弃治疗。结论 根据患者发生心力衰竭的不同相关因素以及患者的个人具体情况,有针对性的进行综合治疗,能够有效降低患者发生心力衰竭的几率,提高治疗效果,提高预后和患者的生活质量。

关键词: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心力衰竭;相关因素;治疗方法

【中图分类号】R54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026(2021)03-127-02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是心血管内科临床中常见的心脏疾病之一,据统计,近年来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的发病率正在逐年增加,现在已经成为器质性心脏疾病中发病率最高的一个类型[1]。肺源性心脏病主要是由于胸廓、肺或是肺动脉血管的慢性病变导致肺循环阻力增加,进而引起右心室的心肌肥大,从而引发心力衰竭。心力衰竭是老年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2]。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的诱因主要包括:慢性支气管炎、肺部相关疾病、肌营养不良、肺栓塞、肥胖伴肺通气不足、呼吸障碍等[3]。该病病情发展较快,若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将会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命健康,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临床上针对该病的治疗主要根据患者的具体发病原因及相关的影响因素来提出有针对性的治疗方案,从而保证治疗的有效性。近期有学者指出,心力衰竭的发生可能与患者年龄、病程及其他基础疾病有关,本文将对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发生心力衰竭的相关危险因素和对应的治疗方案进行研究。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于2019年9月至2019年12月被本院收治的240例诊断为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的患者作为本文的研究对象,其中有120例患者发生了心力衰竭,将发生心力衰竭的120例患者作为研究组,未发生心力衰竭的12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研究组中,男性65例,女性55例,年龄在49-84岁,病程1-20年,平均(11.02±1.01)年;对照组中男性61例,女性59例,年龄在51-82岁,病程1-16年,平均(10.82±1.30)年。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无明显差异P>0.05,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研究在患者及其家属知情同意下进行。

1.2 纳入和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符合《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的诊疗》[4]中相关诊断标准,患者在入院后均接受常规影像学及实验室检查,结合临床表现确诊。研究组需在此基础上同时符合《NICE慢性心力衰竭诊治指南》[5]中对心力衰竭的相关诊断标准。

排除标准:合并机体多器官功能障碍者;合并全身性疾病者;意识障碍,无法自主交流者;合并恶性肿瘤者以及配合度差的患者。

1.3 方法

1.3.1相关因素筛查 分析两组患者的诊疗过程,对可能引起心力衰竭的危险因素进行统计和分析,包括吸烟、酗酒等不良习惯,年龄、性别、病程、病史等,分析这些因素中两组差异较大的因素,把筛选出来的因素进行具体的分析,进一步了解慢性肺心病患者发生心力衰竭的因素。

1.3.2诊断方法 患者入院后均接受X线、心脏听诊、心电图、超声等检查,心电图检查结果为心电轴右偏,超声显示右心室血管增粗、右心房肥大等,且研究组患者存在明显的右心衰征象。

1.3.3治疗方法 针对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的治疗存在两种不同的情况,分别是急性发作期和缓解期的治疗,其中急性发作期的治疗重点在于保持患者呼吸道通畅,可采用机械通气、低流量吸氧等方法缓解缺氧状态,若缺氧得不到改善或疾病严重程度较高,可以采用气管插管的治疗方法,同时需对症采用相应抗生素进行预防感染的治疗。对于部分发生心律失常的患者需采用小剂量血管扩张剂和速效强心剂进行联合治疗,已达到快速控制心力衰竭状况、缓解病情的目的。

1.3.4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的一般情况,以及治疗前后的临床症状、年龄、性别、体重指数、有无不良嗜好、病史、病程等因素的差异。

1.3.5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发生心力衰竭的危险因素

通过单因素分析发现,年龄≥80岁,有吸烟、饮酒等不良嗜好、体重指数>25、病程≥10年、有冠心病的研究组患者发生心力衰竭的概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具体数据见表1,上述所提到的相关因素都是导致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发生心力衰竭的相关危险因素。

2.2 治疗情况 在经过诊断分析后,针对120例发生心力衰竭的患者进行了对症治疗,其中110例患者有明显疗效且出院,另外有8例患者转院治疗,2例患者放弃治疗。

3.讨论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是由于人体内肺动脉血管或肺组织等发生慢性疾病从而引起的肺组织结构和功能发生异常,进一步导致肺动脉压力增高、右心室肥大等,是常见的一种严重心脏病雷兵。该病的早期临床表现是咳嗽、喘息、活动后心悸、乏力气短等,随着病情的发展会进一步出现心功能衰竭和器官损害的现象,若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治疗,会对患者的生命安全产生极大的威胁,降低患者的预后和生活质量。

本文为明确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发生心力衰竭的相关危险因素选取了2019年9月至12月的24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析讨论后的结果表明,年龄、体重指数、病程长短、有无不良嗜好、有无冠心病等均是引起心力衰竭发生的危险因素。这一结果与本领域其他专家的研究结果相近[6]。年龄≥80岁是导致心力衰竭发生的原因之一,有研究表明,老年人免疫力普遍低下,抗病能力较弱,且机体反应能力差,疾病发生时的症状可能不明显,主要表现为痰多、呼吸加快、严重咳嗽等。老年人脏器功能衰退,且常合并有其他类型的基础疾病,治疗预后较差,死亡率高。随着年龄的增长,患者各系统疾病的患病率均升高,这是因为老年人机体功能退化导致的,若患者体重超过正常指数,则发生心脑血管疾病的概率就会明显增加,但也有部分患者由于长期服用药物进而引起胃肠道血运障碍,吸收能力下降,也会出现体重下降的现象。吸烟对肺部影响很大,有吸烟史的人患肺部疾病的几率很高。病程长也是引起患者发生心力衰竭的原因之一,患者长期处于肺动脉高压状态,加重了对肺部毛细血管的损伤,加上患者心肌缺氧,导致患者心肌收缩功能下降,从而引发了心力衰竭。在临床治疗时,不仅要根据患者的病情有针对性的进行对症治疗,還要注意改善患者肺通气以升高血氧浓度,纠正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紊乱的现象,同时应做好抗感染处理,预防感染。

综上所述,了解导致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发生心力衰竭的相关危险因素,有助于根据诱因预防和有针对性的制定治疗方案,能够有效降低肺心病患者发生心力衰竭的概率,提高患者的预后,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罗梅,蒋华.心脉隆注射液治疗老年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心力衰竭的临床研究[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3,11,(2):155-156.

[2]肖俊生.老年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心力衰竭的相关因素分析及临床诊治[J].临床肺科杂志,2014,19(3):518-250.

[3]任敬,刘小美.综合护理模式对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心力衰竭患者心肺功能和生活质量评分的影响及效果评价[J].河北医药,2017,39(13):2061-2063.

[4]崔炜,王忠耕.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的诊疗[J].中外健康文摘,2011,8(13):189-190.

[5]秦晓毅,卢新证.2010年NICE慢性心力衰竭诊治指南更新的解毒[J].心血管病学进展,2011,32(4):490-492.

[6]赵艺.老年肺源性心脏病高危死亡因素分析[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1,19(8):1346-1348.

绿春县人民医院 云南绿春 662599

猜你喜欢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治疗方法相关因素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冠心病患者的临床特点分析
剑杆织机设计与人机工程相关因素分析
心理咨询方法的国内适用性问题发现
细小病毒患犬病例的临床诊断与治疗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消化道出血临床治疗观察
硝普钠微量泵注射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心衰的临床观察和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