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科康复护理在脊柱脊髓损伤伴不全瘫术后的应用研究

2021-04-23 20:05黄琼芳
中国典型病例大全 2021年3期
关键词:术后应用效果

黄琼芳

摘要:目的:研究骨科康复护理在脊柱脊髓损伤伴不全瘫术后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6月-2020年12月来我院骨科接受脊柱脊髓损伤伴不全瘫手术治疗的86例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用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3人。对照组患者术后行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施行骨科康复护理,分析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在接受了骨科康复护理后,其生活质量、心理状态等各项指标分数均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脊柱脊髓损伤伴不全瘫患者的术后护理采取骨科康复护理,可大幅改善患者的脊髓功能和生活质量等,护理效果良好,值得推广。

关键词:骨科康复护理;脊柱脊髓损伤伴不全瘫;术后;应用效果

【中图分类号】R47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026(2021)03-141-01

脊柱脊髓损伤常常发生在自然灾害、交通事故等意外事故中,通常临床表现为合并脊髓和神经根损伤等。脊柱脊髓损伤患者伤情严重复杂,且并发症多,甚至造成终生残废或危及生命。对于脊柱脊髓损伤伴不全瘫来说,手术治疗可以促进患者脊柱正常轴线的恢复,解除骨折块对脊髓的压迫现象,但许多患者术后易发生并发症,影响了预后。因此,采取科学的术后康复护理措施很有必要,本文对我院86例脊柱脊髓损伤伴不全瘫患者采取了术后骨科康复护理,最终取得了不错的效果,现总结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我院骨科2019年6月-2020年12月收治的86例接受脊柱脊髓损伤伴不全瘫手术治疗的患者纳入本次研究,将其划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43例,男性29例,女性14例,年龄19-68岁,平均年龄43.5岁;对照组43例,男性31例,女性12例,年龄20-68岁,平均年龄44.0岁。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自然信息均衡可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入院前进行X线片检查确诊为脊柱脊髓损伤不全瘫,均知晓本次治方案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2方法

对照组行常规脊柱脊髓损伤伴不全瘫术后护理,如指导患者进行常规的功能锻炼等。观察组在此基础上予以骨科康复护理,措施如下:

1.2.1制定康复方案

临床医生要对患者的病情恢复情况作全面评估,并与康复护理人员一起开展方案制定會议,根据患者的病情特点,为其制定合理的康复训练计划。

1.2.2康复训练

护理人员对患者瘫痪肢体进行按摩时,应遵循由近到远逐渐过渡的原则,针对迟缓性瘫痪患者,按摩时间不宜过长,适当加重按摩力度;针对痉挛性瘫痪患者,可适当延长按摩时间,减缓按摩力度。3次/天,20min/次。在训练过程中,护理人员应对患者的关节进行恰当的被动训练,此举目的是减少患者的关节挛缩、畸形等现象。

1.2.3仪器辅助康复训练

遵照医嘱,对患者采用中频脉冲电疗仪进行辅助治疗,将电极置于患者肱三头肌、腕背伸肌、股四头肌、胫前肌三角肌前束,强度为患者自觉局部肌肉有收缩感,20min/次,1次/天。若患者有膀胱功能障碍,护理人员可扶着患者身体略微前倾,让其快速呼吸3-5次,最后做1次深呼吸后屏住呼吸,向下做排尿动作,并用手指轻叩患者耻骨上方,以此促使逼尿肌收缩排尿。同时,护理人员要叮嘱家属每天对患者进行膀胱深部按摩,促进膀胱功能恢复。

1.3效果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患者的ADL评分、U-FMA 评分和SDS 评分。利用ADL生活质量评定表测评躯体生活自理和工具性日常生活能力,分越高,则生活质量越好;利用U-FMA 运动功能量表测评患者的运动功能,共33个项目,最高分值66分,得分越高,则运动功能越好;利用SDS 抑郁自评量表测评抑郁程度,总分100分,得分越高,则抑郁程度越重。

1.4 统计学分析

将数据录入SPSS21.0统计学软件分析,评分以均数±标准差为计量资料,对正态分布的数据进行t检验,对非正态分布的数据进行卡方检验。组间对比p<0.05差异性存在,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由表1可知,观察组患者在应用了术后骨科康复护理干预后,其ADL评分、U-FMA 评分均高于对照组患者,且SDS评分更低,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脊柱脊髓损伤伴不全瘫近年来发生率越来越高,脊柱脊髓损伤会导致损伤节段以下肢体严重的功能障碍,运动、反射、感觉会完全消失,给患者本人带来身心双重的严重损害,还会给家庭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当前最常见的脊柱脊髓损伤伴不全瘫治疗手段是手术治疗,其针对性强、见效快,患者易于接受,但是手术治疗的明显缺点就是患者可能会出现术后并发症,并且手术须采取麻醉,属于有创性治疗,这些客观因素都给患者的术后恢复带来了一定的阻碍,因此,临床上为了改善这一现状,促进脊柱脊髓损伤伴不全瘫患者术后更快恢复,对一些护理方式展开了深入探究,发现康复护理对于脊柱脊髓损伤伴不全瘫患者的术后恢复发挥了重要作用。骨科康复护理是指护理人员通过医学、职业、教育等措施,根据患者的病情,对其采取康复训练,以最大程度减轻其自身致残因素,提高其生活自理能力的一种护理手段,功能康复是骨科康复护理的目的。此次研究中,对86例脊柱脊髓损伤伴不全瘫患者采取了两种不同的术后护理手段,最终研究结果显示,施行了骨科康复护理的观察组患者的ADL评分、U-FMA 评分均高于施行常规术后护理的对照组患者,且SDS评分更低,护理效果更好,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这种骨科康复护理手段可以有效提高脊柱脊髓损伤伴不全瘫患者的预后,可以帮助患者提升术后的生活质量,促进患者的脊髓功能更快恢复,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周佳莉.骨科康复护理在脊柱脊髓损伤伴不全瘫术后的应用研究[J].健康必读,2021,(2):159.

[2]魏然然.骨科康复护理在脊柱脊髓损伤术后的应用分析[J].饮食保健,2020,7(9):185-186.

云南省普洱市人民医院

猜你喜欢
术后应用效果
体验式教学法在小学品德与生活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任务驱动教学法在C 语言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手术中个性化心理护理在原发性青光眼患者中的应用
健脾扶正汤在晚期胃癌治疗中的应用
化疗联合CIK细胞治疗卵巢癌的临床观察
低分子肝素钙预防老年髋部骨折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效果
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治疗四肢创伤复杂创面的临床应用分析
浅析重型颅脑外伤患者术后的ICU临床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