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刺华佗夹脊穴联合康复训练对中风后痉挛型肢体功能障碍患者肢体功能的影响

2021-04-24 11:05赵娟娟
中国疗养医学 2021年5期
关键词:夹脊肌张力华佗

赵娟娟

中风是一种突发且进展迅速的脑缺血性或脑出血性的疾病。并且中风患者脑细胞、脑组织、神经功能受损,易使得患者出现肢体功能障碍,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1]。目前临床上对于中风后痉挛型肢体功能障碍患者常用康复训练促进肢体功能恢复,但是康复训练效果不佳,恢复时间较长[2]。针刺华佗夹脊穴通过对感觉神经的刺激,促进大脑皮质功能的重组,并且能够使得大脑皮层兴奋,从而促进肢体功能恢复[3]。本文为了分析中风后痉挛型肢体功能障碍患者应用针刺华佗夹脊穴联合康复训练的干预效果,随机选取2017年11月至2019年11月收治的142例中风后痉挛型肢体功能障碍患者进行研究。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遵循随机数字表将2017年11月至2019年11月收治的142例中风后痉挛型肢体功能障碍患者均分为康复训练组与中医结合组。入选标准:依据《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血管内治疗方法中国专家共识》中的诊断标准确诊为中风且并发痉挛型肢体功能障碍患者[4];发病时间<3个月;知情本次研究,在知情同意书上签字者。排除标准:不能够与医护人员进行有效沟通者;伴有严重心肝肺等疾病者;晕针患者;中途退出研究者。本次研究获得我院伦理委员会的认证。两组患者临床资料(如性别、年龄、病程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临床资料比较[n,(±s)]

表1 两组患者临床资料比较[n,(±s)]

组别 例数 性别(男/女) 平均年龄/岁 平均病程/月康复训练组 71 42/29 65.62±8.11 2.01±0.57中医结合组 71 41/30 65.65±8.15 2.02±0.60 χ2(t)值 0.029 0.022 0.102 P值 0.865 0.983 0.919

1.2 干预方法 康复训练组进行康复训练干预。具体内容包括①运动疗法:协助患者定时变换体位,取仰卧位和侧卧位交替,维持肢体功能位,2 h变换1次;由医护人员帮助患者进行抬腿,腿部和胳膊弯曲运动,并帮助患者活动腕关节、肘关节、踝关节和膝关节等,每个部位10组/d;逐渐指导患者进行握拳运动,坐位(教会患者坐位平衡训练,并利用床档进行坐起训练,待患者坐稳后将下肢下垂,作双下肢运动)、起立和步行训练。②作业训练:患者能够起立、步行训练后,每日进行作业活动训练,要求患者每次日步行训练6 min,3次/d。③推拿:适当按摩患侧肢体,动作轻柔,3~4次/d,20 min/次左右。共干预8周。

中医结合组在康复训练组基础上加用针刺华佗夹脊穴干预。患者俯卧后取华佗夹脊穴进行消毒后,在第1~5胸椎的各椎棘突下旁开0.5寸,利用1.5寸华佗牌毫针通过直刺进针1寸。然后平补平泻手法提插捻转行针后留针0.5 h,1 次/d,5次/周,共干预8周。

1.3 观察指标 ①临床疗效[4]:患者治疗后无肌张力增加,肢体活动正常判定为基本恢复;患者治疗后肌张力和肢体活动明显改善判定为进步;患者治疗后肌张力和肢体活动好转判定为好转;患者治疗后肌张力和肢体功能无变化或恶化判定为无效。总有效率=(基本恢复+进步+好转) 例数/总例数×100%。②肌张力[5]:利用改良Ashworth量表对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肌张力进行评分,其中0分代表无肌张力增加,肢体在整个活动范围无阻力;1分代表肌张力稍增加,肢体活动有稍微的阻力;2分代表肌张力稍增加,肢体活动有被“卡住”的感觉;3分代表肌张力轻度增加,肢体在整个活动范围阻力较大;4分代表肌张力中度增加,肢体被动活动时有阻力;5分代表张力重度增加,肢体僵硬,被动活动较困难。③肢体功能[6]:采用Fugl-Meyer量表(FMA)对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肢体功能进行评分,总分为100分,上下肢分别为66分和34分,评分越高说明肢体功能越好。④日常生活能力[7]:应用Barthel指数(BI)评价,分值范围为0~100分,评分与日常生活能力呈正相关性。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 21.0处理数据,计量数据应用(±s)表示,t检验,计数数据用率表示,给予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n(%)]

2.2 两组患者肌张力评分比较 干预前,两组肌张力评分相近(P>0.05)。干预后均显著下降,且相比康复训练组,中医结合组明显更低,差异具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01)。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肌张力评分比较(±s) 单位:分

表2 两组患者肌张力评分比较(±s) 单位:分

注:与干预前相比,*P<0.05。

?组别 例数 干预前 干预后康复训练组 71 2.57±0.25 1.38±0.14*中医结合组 71 2.61±0.26 0.94±0.09*t值 0.934 22.276 P值 0.352 <0.001

2.3 两组患者肢体功能评分比较 干预前,两组上、下肢及FMA总分相近(P>0.05)。干预后均显著上升,且相比康复训练组,中医结合组明显更高,差异具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01)。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肢体功能评分比较(±s) 单位:分

表3 两组患者肢体功能评分比较(±s) 单位:分

注:FMA=Fugl-Meyer量表;与干预前相比,*P<0.05。

组别 例数 上肢 下肢 FMA总分干预前 干预后 干预前 干预后 干预前 干预后康复训练组 71 27.11±2.71 35.28±3.53* 12.09±1.21 16.03±1.60* 39.20±3.92 51.31±5.13*中医结合组 71 27.04±2.70 45.11±4.51* 12.02±1.20 20.38±2.04* 39.06±3.91 65.49±6.55*t值 0.154 14.462 0.346 14.138 0.213 14.361 P值 0.878 <0.001 0.730 <0.001 0.832 <0.001

2.4 两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评分比较 干预前,两组BI评分相近(P>0.05)。干预后均显著上升,且相比康复训练组,中医结合组明显更高,差异具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01)。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评分比较(±s) 单位:分

表4 两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评分比较(±s) 单位:分

注:与干预前相比,*P<0.05。

组别 例数 干预前 干预后康复训练组 71 46.36±4.64 63.11±6.31*中医结合组 71 46.28±4.63 75.85±7.59*t值 0.103 10.876 P值 0.918 <0.001

3 讨论

中风后引起的肢体功能障碍称为偏瘫,患者往往丧失生活能力。目前临床上常用肢体康复训练进行干预,虽然一定程度上能够使得患者肢体功能恢复,改善生活质量,但是往往恢复程度有限[8]。随着中医的崛起,中医认为[9],中风后肢体功能障碍是由于机体中风后,正气衰弱、气血亏虚,受外界刺激后,体内气血运行失常所致,根源是气虚,核心是血瘀。

华佗夹脊穴具有强督脉、助膀胱、调理脏腑、疏通经络的作用。并且有研究报道,针刺华佗夹脊穴,一方面能够通过刺激感觉神经,传至大脑皮层,引起皮层兴奋,使高级中枢恢复对低级中枢的调控作用,促进肢体功能恢复;另一方面,能够改善脑部血液供应,释放神经递质,保护脑细胞,修复脑组织,改善上运动神经元的功能,使上运动神经元恢复对下运动神经元的调控作用,促进肢体功能恢复[10]。鉴于此,本文为了进一步分析中风后痉挛型肢体功能障碍患者应用针刺华佗夹脊穴联合康复训练的干预效果,随机选取2017年11月至2019年11月收治的142例中风后痉挛型肢体功能障碍患者进行研究。结果发现,中医结合组和康复训练组的总有效率为98.59%和87.3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这与郑爱军等[11]研究的针刺华佗夹脊穴改善脑卒中后肢体功能障碍的临床效果明显相一致。

维持身体各种姿势及正常运动的基础是肌张力。而针刺夹脊穴能够调节神经功能,进而干预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从而改善患者的肌张力。故本次研究发现,干预后,相比康复训练组,中医结合组肌张力评分明显更低,差异具有高度统计学意义。并且针刺华佗夹脊穴联合康复训练能够明显改善患者的肌张力,进而改善患者肢体功能,提高日常生活能力。故本次研究发现,干预后,相比康复训练组,中医结合组上肢、下肢、FMA总分及BI评分明显更高,差异具有高度统计学意义。

综上所述,应用针刺华佗夹脊穴联合康复训练对中风后痉挛型肢体功能障碍患者进行干预,明显改善患者肌张力和日常生活能力,提高肢体功能,值得广泛推广。

猜你喜欢
夹脊肌张力华佗
夹脊电针对脊髓损伤大鼠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及其受体的调节作用
中药熏蒸联合夹脊、督脉电针治疗脊髓损伤51例临床观察
华佗学医
华佗治病
别让肌张力障碍成为健康的“拦路虎”
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联合作业疗法对偏瘫型脑瘫患儿上肢功能的影响
小华佗拜师
影响脑卒中偏瘫患者日常生活能力恢复的相关因素分析
五禽戏
健身气功与“夹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