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功能保留颈清扫术对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短期复发及颈部皮肤麻木情况的影响

2021-04-24 11:05岳海军
中国疗养医学 2021年5期
关键词:甲状腺癌复发率分化

岳海军

外科手术为目前临床治疗分化型甲状腺癌的常用方式,传统改良颈清扫术为既往临床治疗该疾病的常用方式,可有效切除恶性病灶,并对淋巴结进行全面清扫,虽具有一定效果,但该手术术中对周围组织切除量较大,术后易引发一系列并发症,影响患者预后[1]。随着手术技术的不断发展与完善,多功能保留颈清扫术被逐渐应用于分化型甲状腺癌治疗中,该手术方式在切除恶性病灶的同时,尽可能地保留患者颈外静脉以及颈丛锁骨上神经,有利于促进患者术后各项功能恢复,但目前临床相关研究较少[2-3]。鉴于此,本研究将探讨多功能保留颈清扫术对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短期复发及颈部皮肤麻木情况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收集2018年5月至2019年8月于我院接受手术治疗并完成随访的83例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临床资料,将采用传统改良颈清扫术的40例患者纳入对照组,将采用多功能保留颈清扫术的43例患者纳入观察组。对照组男11例,女29例;年龄46~68岁,平均年龄(57.19±2.16)岁;体质量38~82 kg,平均体质量(60.41±4.20)kg;病理分型:乳头状癌23例,滤泡状癌17例。观察组男12例,女31例;年龄45~69岁,平均年龄(57.22±2.20)岁;体质量38 ~83 kg,平均体质量(60.39±4.18)kg;病理分型:乳头状癌24例,滤泡状癌19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对比性。

1.2 入选标准 纳入标准:符合《现代肿瘤学》[4]中分化型甲状腺癌诊断标准;均经手术病理诊断确诊;无手术禁忌证;所有患者临床资料均由濮阳市第三人民医院妥善保管。排除标准:甲状腺结节手术史;合并其他恶性肿瘤;合并全身感染性、血液系统疾病;合并脑、肝、肺等重要器官功能性障碍。

1.3 方法

1.3.1 对照组 采用传统改良颈清扫术,具体手术方法如下:术前,患者需禁水、禁食8 h以上,手术开始前,指导患者取仰卧位,并采用软枕将患者肩部垫高,使患者颈部完全暴露,全麻后,手术开始,在患者颈部低领位取一长约10 cm左右弧形切口,采用高频电刀,对颈部皮肤、肌肉等组织依次切开,完成后,首先将可疑结节及周围腺叶组织进行切除,对切除组织行冰冻病理检查,确诊为分化型甲状腺癌后,再予以甲状腺全切,完成后,扩大皮瓣范围,对患者中央区、颈淋巴结等部位进行全面清扫,完成后,行创面清洗,观察无明显出血点后,放置引流管,依次缝合切口,手术结束。

1.3.2 观察组 采用多功能保留颈清扫术:术前,患者需禁水、禁食8 h以上,手术开始前,指导患者取仰卧位,并采用软枕将患者肩部垫高,使患者颈部完全暴露,全麻后,手术开始,在患者颈部低领位取一长约10 cm左右弧形切口,采用高频电刀,对颈部皮肤、肌肉等组织依次切开,完成后,首先将可疑结节及周围腺叶组织进行切除,对切除组织行冰冻病理检查,确诊为分化型甲状腺癌后,进行甲状腺全切,在操作过程中需注意完整地保留颈外静脉以及颈丛锁骨上神经,完成后,从切开颈动脉鞘位置处,对颈内静脉进行分离,然后按照从上至下、由内向外的顺序进行淋巴结清扫,完成后,行创面清洗,观察无明显出血点后,放置引流管,依次缝合切口,手术结束。

1.4 评价指标 ①手术相关指标:记录两组手术总用时、术中失血量及总住院时间。②颈部皮肤麻木情况:参照皮肤感觉测试评分标准[5]评估两组患者手术3个月后颈部皮肤麻木情况,该评分标准共计分为S0、S1、S2、S3、S3+、S4六个级别,其中优:S3+、S4;良:S3;中:S2;差:S0、S1。③短期复发率:分别对两组患者进行为期1年的随访,其中无失访人员,记录患者1年内复发情况。④并发症:记录两组面部水肿、抬肩困难、颈淋巴漏等并发生症发生情况。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3.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以(±s)表示,组间用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用率表示,采用χ2检验,等级采用秩和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手术相关指标比较 观察组手术总用时长于对照组,术中失血量、总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01)。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手术相关指标比较(±s)

表1 两组患者手术相关指标比较(±s)

?组别 例数 手术总用时/min 术中失血量/mL 总住院时间/d观察组 43 149.23±16.78 60.81±10.54 5.10±1.24对照组 40 116.54±12.38 73.20±10.64 7.03±1.33 t值 10.378 5.327 6.842 P值 <0.001 <0.001 <0.001

2.2 两组患者颈部皮肤麻木情况比较 观察组颈部皮肤感觉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01)。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颈部皮肤麻木情况比较[n(%)]

2.3 两组患者短期复发率比较 随访1年,观察组有2例复发,短期总复发率为4.65%(2/43),对照组有6例复发,短期总复发率为15.00%(6/40);组间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499,P=0.110)。

2.4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面部水肿发生1例、抬肩困难发生1例、颈淋巴漏发生1例,总发生率为6.98%(3/43);对照组面部水肿发生3例、抬肩困难发生2例、颈淋巴漏发生1例,总发生率为15.00%(6/40);组间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675,P=0.240)。

3 讨论

分化型甲状腺癌为临床甲状腺癌的常见类型,其中主要包含乳头状癌与滤泡状癌两种,具有较高的发病率,目前病因不清,多认为与日常不良饮食、遗传等因素有关,患者早期临床无明显表现,多于体检中发现,如不及时治疗,可导致恶性细胞侵袭多个重要脏器,对患者生活及生命造成威胁[6-8]。目前临床治疗分化型甲状腺癌常采用手术方式,但各类手术方案较多,效果不一,因此,本研究旨在探寻一种更为优质的手术方案,应用于分化型甲状腺癌治疗中,以期延缓患者生存期。

传统改良颈清扫术为以往临床治疗分化型甲状腺癌常用的术式,虽具有一定效果,但该手术方式对患者颈部周围神经及组织破坏较大,术后易引发多种并发症,影响患者预后质量,临床具有一定局限[9-10]。本研究结果中提示,观察组手术总用时高于对照组,主要是由于多功能保留颈清扫术在切除甲状腺过程中,需尽量保留患者颈内静脉及周围神经,操作较为精细,从而延长手术时长。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术中失血量、总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颈部皮肤感觉情况优于对照组,且短期复发率及并发症发生率均略低于对照组,表明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采用多功能保留颈清扫术治疗效果确切。分析原因在于,多功能保留颈清扫术为目前临床治疗分化型甲状腺癌的常用术式,该手术方式在切除恶性病灶的同时,尽可能地保留患者颈外静脉、颈丛锁骨上神经等,可有效降低手术对病灶周围组织的伤害,从而有利于降低术中失血量[11-12]。同时,对患者颈内静脉的保留,可有效促进术后患者颈部连接面部的血流循环,维持术后面部营养的供应,从而有利于手术切口的恢复,可降低术后患者面部水肿等并发症的发生;而颈丛锁骨上神经分布位置多在颈根部位,深部常分布着众多的膈神经与臂丛神经,术中对颈丛锁骨上神经进行保留,可有效促进术后患者中斜角肌及肩胛提肌的感觉恢复,有利于避免术后颈部麻木、抬肩困难等情况发生[13-15]。此外,依据甲状腺的解剖学结构,颈外静脉、颈丛锁骨上神经多位于颈部后三角区域,肿瘤细胞一般很难侵袭至此,因此,临床对该位置进行保留,不仅可促进患者术后各项功能的恢复,还不会增加复发率,进一步提升临床价值。

综上所述,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采用多功能保留颈清扫术治疗效果显著,可有效缩减术中失血量,改善患者颈部皮肤感觉功能,并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与复发率,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猜你喜欢
甲状腺癌复发率分化
甲状腺癌“低位领”式与“L”型切口淋巴结清扫术的比较
桂枝茯苓汤加减治疗慢性盆腔炎的应用疗效和复发率分析
甲硝唑配合红外光治疗慢性宫颈炎的有效性及对复发率的影响
两次中美货币政策分化的比较及启示
分化型甲状腺癌碘治疗前停药后短期甲减状态下甲状腺功能与肾功能的相关性
重组人干扰素α-2b凝胶联合ALA-PDT治疗尖锐湿疣的疗效及复发率分析
Mir-222-3p 对中西医结合治疗甲状腺癌效果的影响
鲁政委:房地产同城市场初现分化
新兴市场货币:内部分化持续
睡眠质量差的女性甲状腺癌风险高四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