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贵州三都水各大寨卯节铜鼓音乐

2021-04-24 07:53袁海娇潘丽
艺术品鉴 2021年3期
关键词:鼓乐大寨水族

袁海娇 潘丽

铜鼓是水族民间乐器之王,从古时的神器到近现代的礼器、乐器等身份变化深刻体现对精神文化更高的追求。铜鼓在水族被广泛应用于民族节日中,水各大寨传统民族节日的卯节,此地铜鼓表演展现得淋漓尽致。

铜鼓作乐器属性是近代以来逐渐得到学术界专家和学者的研究。如颜云、赵凌从吊唁仪式下考察铜鼓乐,认为铜鼓及铜鼓乐是生者与亡灵沟通的媒介[1];刘剑讲述水族“控拟”吊唁仪式中,铜鼓声具有上通天神、下通海龙的神力[2]。赵凌调查水族端节演奏的铜鼓乐,认为水族铜鼓的历史传说、社会习俗及个人对铜鼓音乐的体验构成了水族端节铜鼓音乐文化的立体式架构[3]。赵凌从水族名称的渊源、铜鼓形制特征及铜鼓乐、端节铜鼓音乐演奏中的价值体系和社会关系三个方面对三都水族铜鼓音乐进行考察和分析[4]。从上可看出,主要在吊唁仪式和民族节日“端节”场合下,研究铜鼓音乐节奏、民俗文化行为等。而水族另一重大民族节日“卯节”中的铜鼓乐相关文章还未见。本文以三都县九阡社区水各大寨卯节为调查对象,对铜鼓乐演奏的节奏型特征、曲目结构特点等方面进行浅谈。

一、水族东方情人节——卯节

水各村位于贵州省黔南州三都县九阡社区西面,距三都县城60 公里,距九阡社区政府驻地4 公里,水各辖10 个自然寨,水各大寨为最大一个自然寨。

卯节水语叫“借卯”,被水族称为“东方情人节”。水族过卯时间在水历的九、十月间(农历五、六月)逢卯日举行(丁卯除外)。过卯节地区,主要分布在龙江上游即今天荔波县玉屏、水利、茂兰和三都县的九阡、周覃等乡镇的水族村寨[5]。卯节按分批过,一般分四批。过卯地区先后,水族民歌这样唱到:“第一卯,水利的卯;第二卯,洞坨的卯;第三卯,水扒、水浦的卯;第四卯,九阡的卯。九阡宽,吃卯在后。”三都县第四卯的九阡卯最为隆重,民俗风俗习惯保存最为完整,每年当地吸引众多海内外游客和学者前来观看和调查。卯坡上青年男女情歌对唱的歌声此起彼伏,村寨各地场合的演奏铜鼓乐曲响亮全寨。铜鼓成卯节民俗文化中重要的音乐活动体裁。

二、水各大寨卯节铜鼓音乐

水各大寨是水族地区铜鼓藏量集聚地之一,且有些家庭成员以高超技艺制作大皮鼓、木槌等工具,买卖与其它爱好者。每年卯节当天,铜鼓的身影现于不同地点表演。如室内家庭大堂里,铜鼓声迎来四方的亲戚好友,表现家人出热情好客;室外的大寨,寨口路两旁的铜鼓伴迎酒歌演奏,欢迎五湖四海的嘉宾、游客等;卯坡上的铜鼓乐,声系情谊,吸引着青年男女去寻意中人。

(一)寨口迎客

卯节当天早上在大寨门口举行开幕仪式,青年男女穿着水族盛装,手拿著名九阡酒,排成半圆队形。铜鼓和大皮鼓摆在她们前两侧,姑娘们唱着朗朗上口的敬酒歌,铜鼓伴着悦耳的歌声,奏击轰轰烈烈铜鼓乐,表达出轰烈迎客的热情。每唱一首敬酒歌,代表着远方客人的到来。铜鼓演奏即兴性强,除本寨专业人员外,外来的铜鼓爱好者可跟他们学习,不管男女老少,以热情耐心教学,实为珍贵。寨口迎客的接持续到午饭之前。

1.演奏方式

大寨门口两面铜鼓摆在青年男女的前方50 米处,路两旁各一面铜鼓和大皮鼓,铜鼓演奏随歌声而伴,寨口右边大皮鼓鼓点是整个合奏和声主力,也是整个铜鼓合奏表演核心。远在他方十里,未见其鼓,可先听闻其声。

2.音乐节奏特点

铜鼓随歌声演奏,演出鼓点节奏时而激情活跃、时而慷锵有力、时而快速急促。与大皮鼓产生强烈的共鸣。两个节奏型都突出强拍的重要性。主要以一小节四拍为主,节奏型1 在第二拍休止,强调铜鼓回音;节奏型2 在节奏型1 前拍不变情况,在第二拍加花形成。木桶回音接铜鼓声而出,永远在铜鼓节奏相差而响出。木槌以每拍敲击两次保持不变。大皮鼓鼓点以偶拍数后半拍休止为主,节奏型2 主要以节奏型1 后四拍鼓点延长时值鼓点。如谱例1:

(二)家里迎友

水各大寨有些家庭有两面甚至更多铜鼓,有贡献于村寨门口迎客、有在自家表演等等。家里各方亲朋好友上前敲击,氛围热闹非凡、和睦友爱。家里对铜鼓的演奏时间到节日结束为止。

1.演奏方式

室内铜鼓演奏一般放于大堂中央或有大梁柱下面,用绳子系铜鼓两耳接上横梁,根据自家有无大皮鼓,加入大皮鼓合奏。主要以一面铜鼓加木桶演奏为主,共鸣桶演奏者放在铜鼓空腹内随它节奏抽动。

2.音乐节奏特点

室内单人演奏铜鼓节奏变化少、平稳单调。音乐节律平稳、朴实。基本节奏型以以下两种形式为主。一小节两拍或四拍为主,连续两拍奏击或每拍敲击一次,强拍、重拍、弱拍等因鼓点节奏而击。左手木槌演奏自始至终保持每拍敲击两次。木桶加入使整个合奏和声效果增强,木桶回音节奏和铜鼓恰恰相反。大皮鼓因铜鼓鼓点节奏改变而改变。如谱例3:

(三)卯破迎情

水族民歌中常唱到:“敲鼓过端好赛马,敲鼓过卯好唱歌”。描述卯破上铜鼓的演奏,更好烘托青年男女对歌情意表达。卯破在水歌大寨左旁一百米的小山坡,人们赶卯破时间午饭后陆续开始。坡上青年男女找到心仪对象便开始迎歌对唱,铜鼓在不远处演奏衬托气氛,柔和抒情的鼓点使青年人的情感表达更加浓烈和直接。卯破迎情对唱直至傍晚天黑前渐渐散去。

1.演奏方式

坡上共两面铜鼓,不使用大皮鼓,一面在人数聚集的山顶,一面是面对大寨方向的半山腰上,凸显铜鼓为民歌而伴。铜鼓放在小凉亭的中央,便于人们演奏,温柔明亮的鼓点传达四方。半山腰的铜鼓演奏,鼓点简易轻松柔和,侧重点突出动美的歌声。铜鼓演奏者在卯坡上不断变换着,只要有会演奏都可前去表现自己的才能,吸引着异性的眼光,演奏后邀约至旁对唱情歌。

2.音乐节奏特点

铜鼓表演以人声情歌对唱为主,以缓慢悠扬的铜鼓乐为陪衬,青年男女能大胆表露出情感心声。铜鼓演奏平稳而缓慢。小节数鼓点简易,节奏变化小,休止时值长。两个节奏型主要以四拍为一小节,第一小节是重拍奏击一次,休止留给歌声对唱,给民歌做伴奏鼓点。节奏型2 的第二小节是在节奏型1 的基础上重拍奏击一次,鼓点平稳抒情,体现个人对歌结束后,歌唱队伍内最后的和声合唱部分。节奏型1 休止时长,主要在歌唱最后个人自由发挥即兴部分;如谱例4:

三、结语

通过查阅文献资料、进入当地调查,参与观察和采访进行分析与阐释来探寻水各卯节铜鼓音乐、卯节不同场合的铜鼓演奏差异,对水各大寨铜鼓音乐文化的地方性知识有了初步的认识。还更需要关注铜鼓演奏在当地卯节发展过程的变迁,这些问题有利于调查研究看整个水族地区铜鼓音乐文化发展联系和区别,提供比较研究的资源。

猜你喜欢
鼓乐大寨水族
西安鼓乐套词研究
水族敬酒歌
浅议水族文化的发展现状
西安鼓乐亟待“交响”
鼓乐活动中德艺融合教育的实践探索
上帝的水族馆
过去的苹果
水族动物
郭凤莲:昔日“铁姑娘”带领大家共同致富
大寨精神新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