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化非药物性护理干预对轻中度疼痛肿瘤患者心理状态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2021-04-24 01:25刘媛媛
中国医药导报 2021年8期
关键词:轻中度药物性疼痛

房 涛 马 丽 刘媛媛 丁 静▲

1.江苏省徐州仁慈医院护理部,江苏徐州 221009;2.江苏省徐州市中心医院肿瘤科,江苏徐州 221009;3.江苏省徐州仁慈医院急诊科,江苏徐州 221009

我国目前恶性肿瘤发病率趋于年轻化[1-2]。疼痛是肿瘤常见并发症,晚期肿瘤疼痛发生率高达60%~80%[3-4],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镇痛药物是缓解疼痛的有效方法,但其不良反应及成瘾性,也一定程度限制了在肿瘤患者中的应用[5]。非药物性护理干预以无创、舒适、患者易于接受等优势,在缓解癌性疼痛方面取得了较好的辅助效果,因此对于轻中度疼痛肿瘤患者,临床推荐非药物性干预[6],但相关文献报道较少。多元化非药物性护理干预即集合应用一系列已经临床证实有效的非药物性护理干预措施,将其应用于轻中度癌痛患者,以期提高镇痛效果。本研究旨在探讨多元化非药物性护理干预在青少年轻中度疼痛肿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8 年1 月—2019 年12 月江苏省徐州市仁慈医院和徐州市中心医院收治的住院轻中度疼痛肿瘤患者115 例,纳入标准:①符合相关肿瘤诊断标准,且经病理组织检测、实验室检查确诊;②数字疼痛分级法(NRS)疼痛评分[7]轻中度(0~6 分)患者;③年龄15~25 岁;④患者及主要照护者均可正常沟通。排除标准:①合并认知障碍的患者及主要照护者;②合并先心病、肢体畸形发育;③合并肝肾功能不全及其他神经系统疾病。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及家属均签署了知情同意书。根据住院时间分为观察组(2019 年1 月—6 月)59 例、对照组(2018 年1 月—12 月)56 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1.2 方法

两组均给予抗肿瘤药物治疗及常规护理干预,常规护理干预包括心理护理(患者与家属一般性心理疏导)、用药管理(按时按量用药)、饮食指导(指导患者多食用牛奶、鸡蛋、肉类等高热量、高维生素、易消化食物)、并发症预防(肿瘤药物可能出现的恶心、呕吐、脱发、贫血、食欲降低等)。观察组联合应用多元化非药物性护理干预。(1)健康教育:积极与患者及家属沟通,告知癌因性疼痛发病原因、危害、评估方法,了解掌握常见非药物性疼痛干预方法,如心理干预、音乐干预、松驰和意念干预、分散干预等,增强对患者疼痛非药物性的干预能力。(2)评估:干预前,采用Wong-Baker 面部表情疼痛分级量表评估患者疼痛程度,分析患者疼痛产生的主要原因、性格特征、疼痛耐受能力,制订个性化多元化非药物性护理干预方案。(3)非药物性护理:①意念暗示。选择患者喜欢的音乐,与患者一起聆听,引导患者将注意力集中于疼痛部位体会疼痛感觉,使用“疼痛很快会缓解”等积极语言给予躯体意念,想象疼痛逐渐消失的感觉。②分散注意力。围绕患者兴趣特点,采用绘画、读书、电子游戏、观看喜剧电视剧、综艺节目等形式,转移对疼痛的关注程度。③呼吸止痛。双口紧闭,仔细体会身体疼痛感,经鼻深吸一口气,再缓慢吐出气息(吸气与呼气时间相同)。15~20 min/次,2 次/d。④渐进性肌肉放松训练。患者取平卧位,嘱其集中思想,在护士引导下,依次放松手臂、头面部、躯干、腿脚,体会每块肌肉放松的感觉。10~15 min/次,2 次/d。⑤针刺疗法。选择疼痛部位3~5 个穴位,采用提插与捻转相合平补平泻法,得气后留针15~20 min,2 次/d。⑥艾灸疗法。使用艾灸烧灼、熏熨天脘、神厥、关元、腧穴、涌泉等穴位,5~10 min/穴,以皮肤出现微红灼热为宜。

表1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1.3 观察指标

①镇痛效果:干预前,干预2 周后,采用NRS[7]测评疼痛程度,以0~10 分表示,0 分无痛,10 分剧痛,1~3 分轻度疼痛,4~6 分中度疼痛,7~10 分重度疼痛。统计轻度、中度疼痛比例。②生活质量:干预前、干预2 周后,采用万崇华等[9]癌症生存质量核心量表中文版测评,选择躯体、情绪、认知、社会4 个功能进行比较,每项功能采用百分制表示,分值越高,生活质量越好。量表经检验,Cronbach’s α=0.864。③心理状态:干预前,干预2 周后,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8]测评焦虑、抑郁程度,两个量表均含20 条目,每个条目评分1~4 分。分值越高,焦虑、抑郁越严重。量表经检验,Cronbach’s α=0.875、Cronbach’s=0.912。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1.0 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采用例数和百分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 <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干预前后疼痛评分及分级比较

干预前,两组NRS 评分及分级比较(P >0.05);干预2 周后,两组NRS 评分明显低于干预前,轻度疼痛率明显高于干预前(P <0.01),观察组NRS 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轻度疼痛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1)。见表2。

表2 两组干预前后疼痛评分及分级比较

2.2 两组干预前后生活质量评分比较

干预前,两组生活质量评分比较(P >0.05);干预2 周后,两组生活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干预前(P <0.05 或P <0.01),观察组躯体功能、情感功能、社会功能、认知功能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1)。见表3。

2.3 两组干预前后SAS、SDS 评分比较

干预前,两组SAS、SDS 评分比较(P >0.05);干预2 周后,两组SAS、SDS 评分明显低于干预前(P <0.01),且干预组SAS、SDS 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 <0.01)。见表4。

表3 两组干预前后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分,)

表3 两组干预前后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分,)

注:t1、P1值两组干预前比较;t2、P2值两组干预2 周后比较

表4 两组干预前后SAS、SDS 评分比较(分,)

表4 两组干预前后SAS、SDS 评分比较(分,)

注:t1、P1值两组干预前比较;t2、P2值两组干预2 周后比较。SAS:焦虑自评量表;SDS:抑郁自评量表

3 讨论

三阶梯止痛疗法是WHO 癌症综合治疗规划4 个重点之一,目的在于减少癌痛患者痛苦体验[10-12]。但肿瘤患者耐受疼痛程度有限,易发生药物依赖及便秘等不良反应[13]。相关研究[14-15]表明,对肿瘤患者疼痛认知的馈乏、对止痛药物“成瘾”性的担忧,是肿瘤患者疼痛控制的主要障碍。非药物性干预是缓解肿瘤患者疼痛的有效辅助措施,相对于镇痛药物干预,具有风险低、操作简单的特点,是轻中度疼痛肿瘤患者首选干预方式[16]。非药物性干预方法很多,如认知行为疗法、音乐干预、意想干预、松驰训练、中医护理等。认知行为疗法通过矫正患者的思想与行为,寻找有效的对抗行为模式,能够理性对待癌性疼痛,缓解疼痛症状[17];中医针刺能刺激脑内内源性阿片肽释放,发挥镇痛效应[18];艾灸能温通气血、扶正祛邪,达成“通则不痛”的效果[19];渐进式肌肉放松训练旨在通过细心体验肌肉收缩、放松过程,消除身心紧张状态[20]。伊金莲等[21]研究报道,全面护理干预能有效缓解原发性肝癌患者疼痛程度。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NRS 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轻度疼痛率明显高于对照组,SAS、SDS 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提示多元化非药物性护理干预有助于缓解肿瘤患者疼痛程度及焦虑抑郁情绪。

生活质量是评价个体在生理功能、心理功能及社会功能等多方面满意程度的综合指标。持续癌性疼痛不仅带给患者严重躯体痛苦,而且会加重其焦虑、恐惧等负性情绪,并直接影响睡眠质量、学习及日常娱乐生活等生活质量[22]。临床实践证实,非药物性干预融合健康教育、心理干预、物理疗法、音乐疗法等手段,也增强了护士与患者的沟通频率,体现出人文关系的价值,易被患者所认同与接受,有助于提高镇痛效果[23-24]。而非药物性干预方法的综合管理与利用,在缓解疼痛程度、负性情绪的同时,也有助于改善患者生活质量[25-28]。结果显示,观察组躯体功能、情感功能、社会功能、认知功能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提示多元化非药物性护理干预有助于改善肿瘤患者生活质量。

综上所述,多元化非药物性护理干预应用于轻中度疼痛肿瘤患者中,能够有效缓解疼痛程度,矫正焦虑抑郁情绪,改善生活质量。

猜你喜欢
轻中度药物性疼痛
药物性肝损伤的诊治与分析
水杨酸联合果酸治疗轻中度痤疮的临床疗效观察
苏智军:药物性肝损伤的预防
傅青春:药物性肝损伤的防治
疼痛不简单
被慢性疼痛折磨的你,还要“忍”多久
骨疼丸致重度药物性肝损伤1例
疼在疼痛之外
疼痛也是病 有痛不能忍
丁螺环酮联合养血清脑颗粒治疗轻中度卒中后抑郁的效果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