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2021-04-25 03:57张德明
教育界·A 2021年4期
关键词:阅读兴趣小学语文教学培养

张德明

【摘要】学生具有较强的阅读兴趣,有利于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对语文知识进行深刻理解与掌握。为确保开展高效的小学语文教学,教师需要重视学生阅读兴趣的培养,提高阅读质量,不断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更加有利于学生学习与掌握语文知识,进而提升学生语文学习的效果。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阅读兴趣;培养

现阶段,随着小学语文教学的发展,教师将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作为顺利开展小学语文教學的主要目标。学生在对文本内容进行阅读的过程中,不仅可以对文本中的生字词与语法知识进行掌握,而且可以对自身的文字积累与应用能力进行强化,从而体会语文学科的人文性特征。但是受传统的教学理念影响,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只是向学生传授语文知识,并没有发展学生的个性,严重影响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利于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因此,为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教师首先需要了解学生的兴趣所在,运用适当的方法引导学生阅读,确保学生的阅读兴趣得到激发,从而促使学生更好地学习与掌握语文知识,达到预期的小学语文教学效果。

一、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阅读兴趣的必要性

学生在对语文知识进行学习时,为确保深入理解文本内容,需要对文本内容进行积极阅读,使学习效果得到强化。学生通过阅读,能够发展自己的逻辑思维能力,提升学习效率,进而对文本语法与语句结构的基本用法进行掌握。同时,学生通过广泛阅读,可以提升自身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并且在阅读过程中能够对他人的表达习惯与方法进行模仿,不管是在书面表达方面还是在口语表达方面都能够获得一定的进步[1]。因此,学生如果具有较强的阅读兴趣,在学习中就可以事半功倍,达到良好的语文学习效果,对学生终身阅读习惯的养成有极大的帮助,陶冶学生良好的情操,使小学语文教学与新课改的要求相适应。

二、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阅读兴趣的现状

大部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受传统的教育理念所影响。教师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时,一般是通过认读生字词、领读、分析语句的方式,帮助学生对文本内容进行理解。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如果没有对培养学生阅读兴趣与语文教学之间的联系进行细致的学习理解,就不够重视学生阅读,不会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仅仅是在教学中要求学生对文本进行简单的阅读。小学语文教师如果没有较高的文化素养,无法深入挖掘与拓展文本内容,就不利于提高学生的文本理解能力,影响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并且,教师利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开展教学,导致小学语文教学严重缺少趣味性,使阅读过程十分枯燥乏味,会让学生越来越抵触阅读,极其不利于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此外,小学阶段的学生心理发展不够成熟,根本无法在阅读活动中长时间集中注意力,无法达到预期的阅读效果,从而导致阅读能力较弱。

三、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阅读兴趣的策略

(一)构建教学情境,充分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随着新课改的实施,小学语文教师为了对学生的道德情操与个性品质进行培养,需要转变自身的教学观念,根据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对教学方案进行科学合理的设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俗话说:“兴趣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学生只有具有较强的阅读兴趣,才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阅读中。

为提升小学语文教学的有效性,教师可以提出具体问题,引导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通过阅读找到答案,增强阅读的趣味性,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既能提升阅读能力,也能强化学习成果。小学生的注意力难集中,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构建场景,让学生分角色阅读,让所有学生感受到阅读的快乐,或者分组阅读,激发学生好胜心,调动学生阅读积极性,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阅读,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根据教学内容来分类,构建具有趣味性的教学情境,促使学生深入理解文章内容,感受作者想要表达的情感。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能够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积极思考,引发学生情感上的共鸣。并且学生在教学情境中能够逐步对文章内容进行理解,发挥主体作用,更加有利于对知识进行学习与掌握。教师在讲解文章时如果所使用的语言十分生动形象,就会增强课堂的趣味性,不断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使学生可以集中注意力进行阅读,进而充分感受阅读所带来的乐趣。

(二)强化渗透法指导,引导学生对阅读方法进行掌握

教师在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时,首先要让学生学习正确的阅读方法。学生只有掌握了正确的阅读方法,才能形成阅读意识,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从而提升学习能力。教师在对学生进行阅读方法的有效指导时,要结合自身的阅读经验与思维能力,为学生提供阅读的意见,帮助学生找到阅读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并一一举例解决问题,总结经验教训,举一反三,归纳出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2]。同时,教师需要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向学生逐渐渗透知识点,让学生慢慢了解抽象的文章内容,确保学生通过阅读可以更加深刻地理解文章内容。教师在向学生讲解文章时,需要引导学生根据文章的特点进行分类整理,用正确的方法来分析文章,确保学生可以根据文章的脉络理清阅读思路,促使学生对作者所表达的情感进行分析并用心感受,不但能提升学生的阅读兴趣,而且有利于促进学生日后阅读活动的开展。

(三)优化评价体系,对学生的阅读信心进行强化

教师作为学生的引导者,需要使用科学合理的教学评价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效果与学习能力进行评价,引导学生对自己的优缺点进行正视。但是大部分教师忽视了教学评价,严重影响了学生的阅读兴趣,使学生缺乏较强的阅读信心。为强化学生语文学习的信心,教师首先需要帮助学生养成阅读的习惯,在日常学习中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阅读。因此,教师需要坚持赏识教育的原则,对评价内容与方式进行优化,让学生了解阅读的重要性,促使学生逐渐重视阅读,更加有利于对学生的阅读兴趣进行培养。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自主阅读,在学生完成阅读任务之后,使用不同的评价方法对学生的阅读进行评价。如果学生对阅读文章具有兴趣,但是没有完成阅读任务,教师需要夸奖学生;如果学生对阅读文章不感兴趣,也没有完成阅读任务,教师则需要对学生的发展潜力进行肯定。这种评价方式能够强化学生的阅读信心,促使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进行自主阅读[3]。

(四)把握质疑契机,引导学生进行深层次的阅读

学生只有带着疑问进行阅读,才能够使阅读学习充满目的性。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阅读时,需要鼓励学生大胆质疑,确保学生可以进行深层次的阅读,主动寻找答案。為确保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能够合理地进行质疑,在学生阅读文章之前,教师可以对文章中涉及的问题进行科学的预设,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主动到文章中找答案。这样能够激发学生的阅读欲望,促使学生独立思考并解决阅读过程中所碰到的问题,从而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因此,学生在进行阅读时,可以通过主动质疑找答案的方式不断调动自己的阅读欲望,有利于深刻理解文章内容,学习文章的表达方式,提升语言表达能力。

(五)采用师生合作的方式,强化学生的阅读能力

为确保对学生的阅读兴趣进行激发,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与学生之间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并为学生营造一种良好的阅读氛围,不断强化学生的阅读能力。良好的阅读氛围能够使学生的身心处于放松的状态,缓解学生学习压力与负担,促使学生轻松愉悦地进行学习,不断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所以教师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需要结合实际情况与教学要求,对良好的阅读氛围进行构建。其次,教师需要积极对自身的教学观念进行更新,创新教学方式,促使阅读教学做到与时俱进,进而充分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使学生的阅读能力得到强化。

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给予学生相应的尊重,并结合学生的学习方式与个体差异,利用生动有趣的语言与宽松的态度,开展具有针对性的教学,满足学生的好奇心,促使学生的身心与个性都可以得到全面发展。例如教师在面对阅读能力一般的学生时,需要重点对学生的自信心进行培养,尽量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并在学生阅读遇到困难时,及时给予帮助,才能够避免学生对阅读产生厌烦的心理,从而形成良好的阅读能力。

四、结语

阅读是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的主要途径。一般教师只重视语文知识的传授,忽略了对学生阅读兴趣的培养,对学生的语文学习造成了不利的影响。为确保对学生的阅读兴趣进行培养,教师不仅需要构建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而且需要强化渗透法指导,引导学生对阅读方法进行掌握,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并优化评价体系,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阅读,不断强化学生的语文学习效果。

【参考文献】

李山平.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措施[A].广西写作学会教学研究专业委员会.2019年教学研究与教学写作创新论坛成果集汇编(二)[C].南宁:广西写作学会教学研究专业委员会,2019:490-492.

姜红梅.新时期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策略[A].中国智慧工程研究会智能学习与创新研究工作委员会.2019教育信息化与教育技术创新学术研讨会(贵阳会场)论文集[C].北京:中国智慧工程研究会智能学习与创新研究工作委员会,2019:721-723.

马天明.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策略[A].中国智慧工程研究会智能学习与创新研究工作委员会.2019教育信息化与教育技术创新学术研讨会(成都会场)论文集[C].北京:中国智慧工程研究会智能学习与创新研究工作委员会,2019:74-75.

猜你喜欢
阅读兴趣小学语文教学培养
兴趣引领,快乐阅读
探究如何培养学生语文阅读兴趣的策略
强化师生互动, 保持课堂活力
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小学语文教学要返璞归真
高中数学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浅析新形势下航空计量人才培养
多媒体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培养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策略研究
创新人才培养理论研究现状及未来研究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