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农户满意度的农地流转经营模式评价

2021-04-27 07:22向道艳宋晓丽陈海贝
河南农业大学学报 2021年2期
关键词:农地农户满意度

向道艳,宋晓丽,陈海贝

(1.海南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海南 海口 570228;2.西南大学资源环境学院,重庆 400715)

2014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引导农村土地经营权有序流转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的意见》。2018年修订的《农村土地承包法》将“三权分置”上升为法律规定。在此背景下,农户将农地流转给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进行规模经营必将迎来新的高潮。

农地流转是规模经营的前提与基础,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是我国现代农业发展的必经之路[1-3]。研究表明,家庭人口数、家庭非农收入、人均土地面积、农地资源禀赋等因素影响着农户流转与规模经营的意愿[4-6]。三权分置的制度创新为农地流转和规模经营提供了有力保障[7-9]。随着国家政策的引导,家庭农场、农业企业等成为规模经营的主体[10-12],农地流转后也出现了一些“非农化”经营的问题[13-15],但也取得了初步的成效。大量研究采用计量Logistic模型[16]、二元Probit模型[17]、结构方程模型[18]、模糊综合评价法[19],随机前沿生产函数法[20]等定量为主的方法对经营效益或效率等进行了评价。

农户满意度最早用于对公共政策、公共产品与服务的评价[21-22],后来逐渐被用于土地整治项目、土地征收补偿等问题[23-24]。近年来也有学者提出基于农户满意度评估农地转出绩效[25]。新公共管理理论认为公共政策绩效评估的实质是以“公众满意度导向”为核心理念对公共政策执行效果的评估,政府提供公共产品与服务的效率取决于公众的满意度[26]。农户满意度成为衡量农地流转成效的重要标准、新的视角。

综上,继“是否要流转”这一议题之后,“流转后的规模经营成效”成为目前学界关注的热点,但由于研究侧重点的不同,众多学者将农地流转与规模经营分割开来研究,而且更多关注规模经营者视角下农地流转或规模经营的客观效益或效率,对基于承包方即农户视角下的主观满意度研究甚少。本研究考虑到农地流转与规模经营的关联机制、互锁效应,尤其是农地流转对规模经营成效的影响,将农地流转与规模经营置于同一分析框架下,构建农户满意度评价指标体系,就农户对于农地流转的满意度和规模经营的满意度进行单项评价与综合评价,并对不同模式的农户满意度进行比较分析。研究中采用问卷调查、加权求和法及李克特量表测量法,用以解决指标值、指标值量化、评价分值计算及等级划分等定量问题。该研究一方面为农地流转经营模式的评价提供了新的评价指标框架,以及简单易于操作的定量评价方法,另一方面也为当地政府出台具有联动效应的农地流转与规模经营政策提供重要参考。

1 研究方法与样本特征

1.1 研究方法

CSI评价法即顾客满意度调查评价法(Customer Satisfaction Investigation)是以顾客为中心构建评价体系来调查其满意程度。农户是农地流转经营的主要参与者和受益者,本研究建构农地流转经营农户满意度评价指标体系,通过问卷调查其满意程度。同时借鉴李克特量表测量法,将满意程度分为非常满意、比较满意、一般、不太满意、很不满意5个等级,分别赋值为5、4、3、2、1。通过加权求和法计算得出最终的满意度值。计算公式如下:

(1)

(2)

式中:P为农户对农地流转经营满意度值,Pj为样本农户对于第j项评价指标的满意度平均值,kij为第i个样本农户第j项指标的满意度值,n为调查有效农户总数,m指评价指标总数,Wj为该项指标的权重。由于各个指标的重要性程度的排序差别不大,因此本研究中视为等权重。

1.2 样本特征

本研究数据来自问卷调查,问卷调查的对象为有承包权的农户。共发放问卷600份,除去无效问卷剩余568份,问卷有效率为94.67%。为了尽量减少偏差,事前对发放问卷的人员进行了培训,正式调查采用网络问卷填答与收集,问卷数据收集于2020年2—3月完成。对回收的568份有效样本的描述性统计见下表1。

表1 样本基本情况表Table 1 The table of basic information of samples

从调查的情况看,样本户男性占53.5%,与农村男女比例相近。样本户的年龄主要分布为36~54岁,文化程度基本在高中及以下,其中约有57.7%为初中文化。关于家庭信息,50.2%农户的家庭劳动力数为3人及以下;同时发现大多农户家存在非农就业,有33.6%的农户家的非农业收入为家庭主要收入来源;48.6%的家庭农业年收入在5 000元以下。综上所述,样本基本符合目前农户现实情况。

同时调查发现,参与流转的农户占总样本比例约为33.0%,主要以出租(转包)的方式流转,价格在每年7 500~15 000元·hm-2。规模经营的主体主要为种养大户、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社、农业企业等。

2 指标体系的构建及结果分析

2.1 满意度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指标体系构建是评价的关键。学者大多从社会、经济、生态3方面构建指标体系。其中,刘莉君[27]从经济和社会3个方面选取了16个指标进行评价,夏玉莲[28]、程飞[29]从经济、社会、生态3个方面予以评价。甘臣林[30]基于FSI模型进行满意度评价。本研究在借鉴前人成果的基础上,考虑到农地流转对规模经营效益的影响,指标体系增设了流转环节的相关因素,按照变量间的逻辑关系,形成“2+5+14”层级指标框架,其中,一级指标分为农地流转满意度、规模经营满意度,其下二级指标分别设置为政策支持与组织工作的满意度与经济、社会、生态方面的满意度,具体指标体系如下表2。

表2 基于农户满意度的农地流转经营模式评价指标体系Table 2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of agricultural land transfer and scale management mode based on farmers’ satisfaction

2.2 农地流转经营满意度评价结果

根据调查问卷统计得到各项指标的满意度指数,依据前述方法中公式(1)计算得出各项指标的满意度值,如表3;各指标满意度值总排序见图1。根据公式(2),得出各层级农地流转经营满意度值见表4。

表4 各层级农地流转经营满意度值Table 4 Satisfaction value of agricultural land transfer and scale management at different levels

图1 单项农地流转经营满意度指标值分布图Fig.1 Distribution diagram of satisfaction index value of single agricultural land transfer and scale management

表3 各项农地流转经营评价指标的满意度值Table 3 Satisfaction value of evaluation indexes of agricultural land transfer and scale management mode

根据等间距法,将满意度水平划分为“优秀、良好、一般、较差”4个等级,评判标准见表5。

表5 农地流转经营满意度评判标准Table 5 Satisfaction evaluation criteria of agricultural land transfer and scale management

将目标层、逻辑层、准则层的满意度值(表4)与满意度评判标准(表5)进行对照发现,目标层农地流转经营满意度、逻辑层农地流转满意度与规模经营满意度、准则层经济社会及生态效益满意度,均处于“良好”水平,但还有提升的空间。

农地流转满意度中,将政策支持、组织工作的满意度值(表4)以及指标层涉及到的C1~C5进行排序对比(图1)可以进一步发现,政策支持满意度(3.38)<组织工作满意度(3.46),而且咨询指导与纠纷处理的满意度C4(3.36)、流转与规模经营配套政策宣传的满意度C2(3.32)分值相对较低。究其原因,一方面是由于基层政府相关工作人员较少,对农村土地流转和规模经营知识掌握不够,农地流转交易和纠纷仲裁组织发展不成熟,同时缺乏对相关政策的落地宣传,无法有效指导农户进行流转,在农户权益受到侵害时,未能及时处理;另一方面农户因文化水平对政策感知度较低,存在权益认识不清、政策认知不明的情况。这些会明显降低农户对政策合理性和政府组织工作的满意度。

规模经营满意度中,满意度值排序为:经济效益(3.41)<社会效益(3.51)<生态效益(3.63),其中流转经营后家庭经济收入水平的满意度C7(3.26)、流转经营后家庭生活福利保障的满意度C11(3.37)、流转经营后农地质量变化的满意度C13(3.48)分值相对较低。究其原因,在实地调研中了解到,部分农户对于种植土地的经济收益并不满意,选择了将农地流转出去,但平均流转费用在每年7 500~15 000元·hm-2,对农户来说收益较低,流转后农户失去了种地的生活来源,存在无地可种、经济收益不足以满足家庭开销的情况。同时规模经营中的就业岗位有限,多数流转土地的农户为了生计还得外出打工,农户的生计不能得到完全的保障。另外,农业企业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往往因为租期较短、资金有限以及营利目的等原因,不愿意将资金用于改善农地的土壤等自然条件上,农地质量没有因为规模经营而得到改善。在国家严格的耕地保护政策以及生态保护政策管制下农地质量也没有造成较严重地破坏。因此,农户与自己预期相比,生态满意度还是比较高的。

2.3 不同模式下的农户满意度比较分析

目前规模经营存在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专业大户)、农业企业等不同模式,农户对其满意度情况如表6。

表6 不同规模经营模式的满意度值Table 6 Satisfaction value of different scale management models

总体上3种流转经营模式的满意度水平为“良好”,得到了农户的支持与肯定。其中专业合作社模式(3.69)>家庭农场(专业大户)模式(3.66)>农业企业模式(3.47)。

专业合作社是自愿联合、民主管理的一种互助性的经济组织,农户对其评价最高。究其原因,一方面,专业合作社与农户有较为一致的利益关系。农民将承包土地的使用权入股到专业合作社,由合作社发展规模经营,一般在年底按股或按交易额度分红,合作社社员们共享利益、共担风险。另一方面,专业合作社降低了农户的耕种成本。这种抱团发展的模式,一定程度上集聚了农业机械和技术等,完善了农地基础设施,提高了农业规模生产的可能性。同时合作社还是农户进入市场的重要中介,拥有促进和组织农户进入市场的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农户参与农地流转经营的主动性和意愿。

家庭农场和专业大户都是规模经营的主要模式。农户对于这2种模式的评价较高,究其原因,由于运行机制和流转主体结构较为简单,成员之间信任度高,通过当地农户经营管理,流转灵活、招收人员便捷迅速,主体间矛盾较少。但由于受农户投资和流转意愿较大,这2种模式规模化程度不高,生产产品较为单一。大部分农户缺乏长期规划,缺乏大量投资资金,所以田块零散现象较其他模式更为凸显,不利于机械化作业,也会造成运输农产品和管理负担加重,增加成本。

农业企业流转农地规模较大,给农村带来了新的产业发展。但其满意度最低,究其原因,一是由于农业企业与农户的利益立场不同,地位不对等。农业企业以盈利为目的,前期在整理农地和规划期间投入较大,资金回收链长,短期内不能大幅度带动农户利益的增收。二是农户对农业企业的排外心理,导致推广难度大。由于农业企业是外来的经营主体,对农业企业要求高,需要和村集体与农户联系紧密,村集体在农业企业和农户中间承担中介的角色。且农户的流转费用并不高,流转后少部分能在企业就业,大部分农户还是失去了所依赖的土地,导致农户在就业和增收中处于一个劣势的位置。

3 结论与建议

本研究基于农户满意度,基于农地流转和规模经营2个环节,建立了一套评价指标体系,运用568份农户问卷调查数据,整体上测度了农户对于农地流转与规模经营的满意度,对不同模式的满意度进行了比较分析,研究发现:总体上农户满意度属于“良好”水平,其中生态效益满意度最高,这充分说明了农地流转与规模经营活动整体上正朝着好的方向发展,不仅有利于保障农户权益,而且有利于国家生态文明建设。但同时也存在不容忽视的一些问题,需要进一步解决。如,流转政策的宣传及流转纠纷的解决,流转后农户受益程度及社会福利保障、农地质量的改善。为此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丰富政策宣传方式,加强基层指导与纠纷处理工作。除了传统宣传形式,可以制作简单易懂的政策及案例讲解的宣传图、视频,通过电视、村宣传栏、微信群等途径向农户普及宣传,让文化程度不高的农户也能了解政策。同时,基层组织需引进专业技术人才,促进流转程序、合同签订的合法化和合理化,建立和完善流转纠纷仲裁机制,及时处理流转纠纷,保障农户利益。

(2)引导规模经营主体发挥对小农户的带动作用。地方政府应明确不同模式的功能定位并出台相应的扶持政策,以促进不同模式的协同发展。此外,还可探索“企业+合作社+农户”“企业+基地+农户”,强化农业的观光旅游、科研教育、生态文化等功能,通过多样化的方式形成经营主体与农户的联结机制,提高农户参与流转、参与经营的积极性,拓宽农民的收益途径。

(3)建立健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促进农户技能提升与就地就业。加快流转费用标准制定,加强农村劳动力失业保险、养老保险、最低生活保障等基本社会保障。同时,加强农户的劳动技能培训,如农技培训班、生产经营培训班、经营组织的入职培训,鼓励规模经营组织将就业岗位留给失地农户,从而减少劳动力外出,实现就地就业。

(4)逐步改善农业规模生产条件,形成示范效应。在自筹资金与政策配套资金的支持下,引进灌溉设施等现代农业机械,促进农地现代化经营,通过集约化、现代化经营提高农业经济收益,增值收益余额用于改善地力从而形成良性循环,并充分发挥成功案例的示范效应。

猜你喜欢
农地农户满意度
农地规模经营法律规制的理论阐释与制度重构
家庭非农收入、养老保障与农地流转参与
——基于农地福利保障调节效应的分析
农户存粮,不必大惊小怪
可食用香水玫瑰成农户致富新选择
让更多小农户对接电商大市场
16城市公共服务满意度排行
明天村里调查满意度
农村土地流转问题及对策研究
贫困地区农户的多维贫困测量
贫困地区农户的多维贫困测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