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地理探测器法的广西旅游经济发展差异影响因素探究

2021-04-28 07:53张梦瑶吴忠军
北部湾大学学报 2021年4期
关键词:分异泰尔入境

张梦瑶, 吴忠军

(桂林理工大学 旅游与风景园林学院, 广西 桂林 541000)

0 引言

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是经济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的现象[1],由于各地区旅游资源禀赋不同,交通通达度、区位经济发展水平、基础设施等条件有区别,旅游经济发展会产生差异。认识旅游经济发展水平存在的空间差异,有利于优化旅游资源和生产要素的空间布局,帮助政府更好地制定旅游发展政策,促进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2]。

国外学者对旅游收入差异及影响因素的研究大约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大多运用统计模型分析静态或动态的面板数据,探究旅游市场的时空结构、演变趋势及影响因素。国内学者对旅游收入差异及影响因素的研究始于20世纪90年代末期,研究方法主要是利用标准差、基尼系数、变异系数、泰尔指数等分析旅游收入差异随时间的演变过程和空间差异结构组成[3-5];研究对象既有针对全国性旅游收入的,也有针对省级旅游收入的,如安徽、浙江、东北三省等[6-8]。

广西依托秀丽的自然风光和独特的民族风情,成为入境旅游和国内游的重要旅游目的地。2019年全区接待国内外游客共8.76亿人次,同比增长28.2%,实现旅游总消费10 241.44亿元,同比增长34.4%,旅游业对广西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越来越明显,但全区旅游经济收入不平衡现象明显,制约了广西区域旅游经济发展水平的进一步优化。因此,认识并研究广西区域旅游经济发展的差异,对促进广西区域旅游经济的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广西14个地级市为研究单元,按照地理及行政区划的方法,将广西的14个地级市分为桂北地区(桂林、柳州、来宾)、桂东地区(梧州、贺州、玉林、贵港)、桂南地区(南宁、崇左、北海、钦州、防城港)、桂西地区(百色、河池)共4个地带。

1 数据来源与研究方法

1.1 数据来源

借鉴已有研究成果可知,国内旅游收入和入境旅游外汇收入更能确切地反映一个地区旅游经济发展水平,因此本研究采用国内旅游收入、入境旅游外汇收入和区域人口数作为分析计算的基础数据[3-8]。所需研究数据均来源于2010—2019年的《广西年鉴》和《广西统计年鉴》。

1.2 研究方法

笔者运用标准差、变异系数、旅游经济发展水平梯度和泰尔指数对广西旅游经济的时空差异特征和演变趋势进行分析[9],并对影响因子进行探究。由于标准差和变异系数运用范围广,计算公式被大众所熟知,在此不做赘述。

(1)旅游经济发展水平梯度。旅游经济发展水平梯度由区域国内旅游收入、入境旅游收入与区域国内、入境旅游收入平均值的比值来反映,表示区域旅游经济发展的水平,计算公式为:

(2)泰尔指数。泰尔指数又称为泰尔熵标准,是衡量区域差异的一个重要指标,泰尔指数越大,表示区域经济差异越大。笔者运用泰尔指数可加分解性,从广西旅游经济的区域内及区域间差异两个方面,定量测算广西旅游经济的区域差异。

地带内地级市间旅游经济差异的泰尔指数Tpi为:

(1)

地带间旅游经济差异的泰尔指数Tbr为:

(2)

全区地级市间旅游经济差异(总差异)的泰尔指数Tp为:

(3)

式1~3中,Yij和Nij分别为i地带中的j地级市国内旅游收入和人口数;Yi和Ni分别为i地带国内旅游收入和人口数;Y和N分别为广西壮族自治区国内旅游收入和人口数。

全区地级市间旅游经济差异的泰尔指数Tp可以分解为地带内(Twr)和地带间(Tbr)的差异之和,即

(3)地理探测器。地理探测器是由王劲峰[11]团队编制的一种探测空间分异性并揭示其背后驱动因子的新型统计学方法,具有无需假设的特点。地理探测器分为因子探测器、风险探测器、交互探测器和生态探测器。笔者主要运用因子探测器和交互探测器对影响旅游经济空间分异的因子进行探测,并探讨因子交互对旅游经济空间分异的影响。地理探测器模型如下:

(4)

式中,q是影响因子对旅游空间分异的解释力,取值范围是[0,1],q的大小表示影响因子对旅游空间分异的解释力大小;n为样本容量,n=14;σ2是整个区域旅游空间分异的离散差。

2 广西区域旅游经济发展差异的时空格局演变分析

2.1 区域旅游经济差异的总体演变特征

2009年,广西提出打造千亿元产业的发展规划,旅游业作为广西经济发展的重点,也是规划内容之一。千亿元产业发展规划的制定,促进了广西旅游业的快速发展,使广西国内旅游收入、入境旅游外汇收入持续增长,旅游业对地区生产总值的贡献率不断增加,因此,本文选取2009—2018年为研究时段。

2009—2018年,广西全区旅游收入呈现出标准差持续增大、变异系数逐渐缩小的趋势(见60页图1),但总体来说,区域旅游经济差异仍很大,入境旅游外汇收入差异更为明显。从国内旅游收入看,2018年的标准差较2009年的增长了约8倍,地区间的旅游经济发展差异日趋明显;变异系数一直保持在1以下,且在持续降低,反映了广西区域间旅游经济差异在逐渐缩小。从入境旅游外汇收入来看,2018年的标准差是2009年的1.5倍,表明其绝对差异明显且日趋扩大;变异系数虽然逐渐减小,但都大于1,说明广西各地级市入境旅游发展不均衡现象严重。

图1 2009—2018年广西旅游收入的标准差与变异系数

2.2 地带内、地带间差异演变特征

从图2(a)可知,国内旅游经济总差异在2009—2014年总体呈上升趋势,2015年总差异骤减,2016—2018年,总差异基本持平。地带内差异在逐步递减,说明桂北、桂南、桂东、桂西各地级市间的旅游经济发展水平逐渐趋于平衡;地带间的差异波动较大,发展趋势为先增加后递减,2015年泰尔指数为负数,表明广西旅游经济增长速度落后于人口增长速度。从地带内和地带间对总差异的贡献率来看(见61页表1),地带内的贡献率都高于地带间的贡献率,说明地带内的差异是造成总体差异的主要原因。

从图2(b)可知,入境旅游经济十年间总体差异虽在缩小,但泰尔指数波动很大,在2015年和2016年两年中,经历了骤跌和急剧上升阶段。地带内差异基本保持平稳,有略微下降趋势,但2016年出现了波峰,所以地带间的差异增长趋势和总体差异保持一致。由于入境旅游极易受旅游政策和国际关系的影响,使得入境旅游经济相较于国内旅游经济更为敏感。广西桂南作为中国广西与东盟国家地理位置最接近的地区,因旅行交通费用低,交通时长短,成为东盟国家来华旅游的优先选择。从地带内和地带间对总差异的贡献率来看(见表1),地带内和地带间对总差异的贡献率相差不大,但大多数年份地带内对总差异的贡献率要略大一些,值得注意的是这二者的差距正在缩小,可以看出地带内和地带间的差异都对总差异产生影响。

图2 2009—2018年广西地带间差异、地带内差异、总差异演变情况

表1 2009—2018年广西区域旅游经济地带间和地带内的泰尔指数及贡献率

2.3 地带内差异演变特征

2.3.1 地带内国内旅游经济差异

2009—2018年地带内差异从0.11下降到0.05,总体呈现缓慢下降的趋势,2009—2011年、2014—2018年这两个阶段下降速度快。2009—2011年的地带内差异下降速度快主要是由于桂北、桂南和桂西3个地区的内部差异引起的,2014—2018年的差异下降速度快主要是受桂北内部差异的影响。

从62页图3(a)地带内地级市间差异变化来看,桂南的旅游经济差异最大,桂西的旅游经济差异最小。桂南的旅游经济差异在十年内逐渐缩小,缩小速度为广西4个地带中最快的,地带内地级市间旅游经济差异的泰尔指数从0.15降低到0.06,从侧面反映出桂南在这十年间旅游发展逐渐趋于平衡,各市间的差异在不断缩小。桂北的旅游差异呈波动式下降,2009—2013年桂北的旅游差异水平下降速度较快,2016年桂北旅游差异水平达到最小值,在此之后,有逐渐上涨的趋势。桂东旅游水平差异在2009—2015年基本保持稳定,随后下降速度较快,2017年是该地区旅游水平差异最小的1年。

2.3.2 地带内入境旅游经济差异

2009—2018年地带内差异从0.49下降到0.40,总体呈现缓慢下降的趋势,2016年为特殊年份,地带内差异出现了急速增长,这一现象主要是由桂南内部差异引起的。中国—东盟博览会的举办,掀起了东盟国家人们到广西旅游的热潮,南宁市作为广西的省会,同时也是中国—东盟博览会的举办城市,到南宁的外国游客激增,造成地区内部差异猛增。

从图3(b)地带内地级市间差异变化来看,桂北是地带内地级市间差异最大的地区,每年差异值都在0.5以上,说明该地区的入境旅游市场发展不平衡。桂西是差异最小的地区,差异值接近于0,该地区内入境旅游市场较为均衡。桂南地区的差异在逐渐缩小,2016年为其“极值”,整体趋势呈现“倒V”型。桂东地区的入境旅游差异基本保持稳定,2013年该地区的旅游差异水平为最小值。

图3 2009—2018年广西四大地带各市间的差异演变

2.4 区域旅游经济发展差异的时空格局演变

以旅游经济发展水平梯度值表示区域旅游经济发展水平等级,对广西区域旅游经济发展差异的时空格局演变进行分析。从国内旅游经济情况(见表2)来看,国内旅游经济落后型城市数量减少而欠发达型数量增加,但“双核心”明显,南宁和桂林两市旅游经济发展属高度发达型,超出广西全区旅游经济发展水平。2009—2018年,广西全区旅游经济落后型城市数量占地级市比重从28.57%下降到14.28%,而欠发达型城市数量则从42.85%上涨到57.14%,但旅游经济发达型城市数量并没有变化,数量依然是0。从较发达型到高度发达型,中间断层现象严重,说明广西旅游经济发展不平衡现象仍十分明显。虽然近几年旅游基础设施日趋完善,交通网络日益发达,旅游资源得到合理开发和利用,广西全区各地旅游经济均有所发展,但桂林、南宁在全省旅游发展中的龙头地位并未受到影响,其他地区与之差距仍然很大,旅游经济之间也存在巨大差距,存在明显的“磁场效应”。

表2 2009、2013和2018年广西国内、入境旅游经济发展水平梯度值

从入境旅游经济情况(见表2)来看,入境旅游经济的发展远落后于国内旅游经济的发展。从入境旅游经济情况看,桂林市的发展水平最好,属于高度发达型,是广西全区的入境核心城市。在全区14个地级市中,有64.28%的地级市属于落后型发展水平,由此可见广西整个入境旅游经济发展十分不平衡,除了桂林、南宁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其余城市入境旅游对经济的带动作用并不大,且落后型城市入境旅游发展水平上升趋势并不明显。入境旅游市场两极分化严重,桂林作为国际知名旅游胜地,入境旅游发展态势一直很好;南宁是广西的省会城市,因政治因素和政策导向,近几年入境旅游市场逐渐扩大,吸引了国外游客的来访。这两个城市入境旅游的发展加大了其与广西其他地级市入境旅游经济发展的差异。

3 广西区域旅游经济空间分异影响因素分析

3.1 旅游经济空间分异影响因素指标体系

为进一步分析影响旅游分异的影响因素,综合现有研究成果[12-15],并考虑数据的可获得性,选取了以下7个指标来构建旅游经济空间分异影响因素评价表(见表3)。

表3 旅游经济空间分异影响因素评价表

3.2 旅游经济空间分异影响因子单一分析

运用地理探测器模型分别对2009、2013和2018年的影响因子进行因子探测,选取排名前三的影响因子,探测分析结果如表4所示。

表4 旅游经济空间分异因子探测的前三位影响因子

由表4可以看出,旅行社数量、普通高等学校在校学生人数和4A及以上旅游景区数量对旅游经济空间分异影响作用最大。旅行社的数量决定了旅游市场上旅游产品的种类和数量,并与当地旅游接待能力密切相关,且能够将交通、酒店、景点等零散的服务汇集到一起,方便旅游者的游览活动,因此旅行社数量对旅游经济的空间分异有重要影响。普通高等学校在校人数能够体现旅游目的地的人力资源状况,能为目的地旅游的发展提供高素质劳动力,为旅游产品和项目的创新提供可能性,是目的地旅游实现高质量发展的保障。旅游资源是旅游活动得以开展的基础和旅游活动的客体,4A及以上旅游景区代表区域内高质量的旅游资源,是吸引游客到访的重要吸引物。

入境旅游经济空间分异探测结果与国内旅游经济空间分异结果有些许不同。星级饭店数量在空间分异中的作用更为突出,且q值逐渐变大,对入境旅游空间分异的解释力越来越大。这主要是因为进行入境旅游活动时,出于安全考虑,加上对住宿环境的舒适性和便利性的要求较高,外国游客更倾向于选择星级饭店作为住宿单位。星级饭店员工多经过专业的岗前培训,且员工学历比民宿或其他住宿单位的从业人员高,在服务和沟通上更具优势,能给入境游客更好的旅游体验。

3.3 旅游经济空间分异影响因子交互探测分析

将影响因子进行交互探测,形成了21项交互结果。探测结果显示,影响因子交互后多数q值大于0.9,表明任意两因子交互对旅游经济空间分异的解释力远大于单一因子的解释力。交互后产生双因子增强和非线性增强两种效应,但不存在影响因子独立作用和减弱的情况。影响因子交互探测结果表明,旅游经济空间分异受多种因素的共同制约,“1+1>2”效应对旅游业发展的作用更为突出,而且空间分异结果与地区影响因子密切相关。表5列出了2009、2013和2018年旅游空间经济分异影响因子交互探测排名前6位的探测结果。

表5 2009、2013和2018年旅游经济空间分异影响因子交互探测排名前6位的探测结果

2009年国内交互探测值最大值为0.999 1,排名前6位的交互探测值均为双因子增强;入境交互值最大值为0.999 9,排名前6位的交互结果双因子增强和非线性增强各占一半。2013年国内交互值最大为1,排名前六位的交互结果5项为双因子增强;入境交互值最大为1,排名前6位的交互结果4项为非线性增强。2018年国内交互值最大值为0.999 6,排名前6位的交互结果双因子增强和非线性增强各占一半;入境交互值最大值为0.998 5,排名前6位的交互结果双因子增强和非线性增强各占一半。

其中,典型因子为公路密度(X3)这一指标,其对旅游经济空间分异的解释力很小(历年q值均小于0.3),但分别与人均地区生产总值、第三产业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4A及以上旅游景区数量等因子交互后,q值有了明显增大,甚至达到1,表现了极强的解释力,说明公路密度与其余因子之间存在密切联系。政府应在发展公路等公共交通的基础上再对其他因子进行加强,这样能极大地减少地区间旅游经济空间分布的不均衡现象,缩小地区间旅游经济的发展差异。

4 研究结论与建议

4.1 结论

(1)2009—2018年,广西旅游经济呈现标准差持续增大、变异系数逐渐缩小的趋势。旅游经济地带内差异总体呈波动下降态势,桂北、桂南和桂西内部差异变化是造成国内旅游经济地带内差异变化的主要原因;桂南内部差异变化是造成入境旅游经济地带内差异变化的主要原因。旅游经济总差异的变化主要由地带内差异造成,其地带内差异对总差异变化的贡献率高于50%。

(2)国内旅游经济“双核心”明显,各市旅游经济发展存在巨大差距,表现为明显的“磁场效应”,但呈现旅游经济趋于均衡化发展的态势。入境旅游经济发展的“极化”效应显著,发展不均衡现象并没有很大改善。

(3)运用地理探测器发现,旅行社数量、普通高等学校在校学生人数、4A级(含)以上的旅游景区数量这3个因素对旅游经济空间分异影响作用最大;因子间的交互作用对空间分异的影响大于单一因子的影响;公路密度影响因子与其他因子交互后能较好地缩小地区间的旅游经济差异。

4.2 建议

第一,加强各城市间的旅游协作,在通力合作中促进旅游经济持续增长。通过多样化路径加强各个城市之间的旅游联系,弥补自身在旅游业发展中的不足,促进辐射能力强的城市带动周边城市的旅游发展,以缩小旅游经济差异,实现旅游经济均衡发展。

第二,优化旅游资源开发与应用,提升旅游景区质量。景区数量,尤其是优质景区数量是衡量地区旅游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截至2018年,广西共有5A级旅游景区6个、4A级214个,共占全区旅游景区数量的43.39%。在今后的发展中应加快4A级(含)以上旅游景区的创建,提高景区的旅游吸引力,提升全区的旅游知名度。

第三,加大公路交通覆盖率,加强各市间的交通衔接。构建以南宁、桂林为中心的辐射性交通网络,提高其与各市和重要旅游县相连接的公路覆盖率。在公路、铁路、民航三大主要交通系统之间形成无缝对接,促进快速换乘,实现快速高效的立体交通设施的构建。

猜你喜欢
分异泰尔入境
陕西关中农业现代化时空分异特征
阆中市撂荒耕地的空间格局分异特征探析
百忍寺
百忍寺
成都黄龙溪景区旅游环境舒适度评价及其时空分异
中华人民共和国出境入境管理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出境入境管理法
中国星级酒店的旅游经济效应分异研究
幽默救命
警查證截獲非法再入境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