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林防火措施在森林资源管理及保护中的运用

2021-04-29 09:36赵立刚
科技创新导报 2021年35期
关键词:森林管护护林防火

赵立刚

摘要:森林火灾事故的频发会使森林资源遭受严重损害,不仅会损失大量的树木,也会导致林区内生物物种的多样性受到影响,还会降低碳存储量,不利于生态平衡的保持。面对高难度的森林防火工作,需要从日常管护入手,通过防火措施的合理应用、及时的灭火扑救,有效降低火灾事故发生率,减少火灾所产生的危害。为此,本文从导致森林火灾发生的主要因素分析入手,简要介绍了护林防火技术,而后针对森林资源管理中护林防火措施的具体应用展开了探讨。

关键词:森林管护  护林防火  火灾扑救  防火技术

Application of Forest Protection and Fire Prevention Measures in Forest Resource Management and Protection

ZHAO Ligang

(Bayan Longquan Forest Farm, Bayan, Heilongjiang Province,151809 China)

Abstract: The frequent occurrence of forest fire accidents will cause serious damage to forest resources, which will not only lose a large number of trees, but also affect the diversity of biological species in the forest area, but also reduce carbon storage, which is not conducive to the maintenance of ecological balance. Facing the difficult forest fire prevention work, we need to start with daily management and protection, effectively reduce the incidence of fire accidents and reduce the harm caused by fire through the rational application of fire prevention measures and timely fire fighting. Forest protection and fire prevention technology is an important technology to ensure the safety of forest resources and improve the quality of ecological environment.Therefore, starting with the analysis of the main factors leading to forest fire, this paper briefly introduces the forest protection and fire prevention technology, and then discusses the specific application of forest protection and fire prevention measures in forest resource management.

Key Words: Forest management and protection; Forest protection and fire prevention; Fire fighting; Fire prevention technology

全新的社會发展形势下,民众思想意识逐步提升,关注重点由基本的生活问题转向了环境问题。森林资源是我国重要的自然资源之一,合理管护森林资源是森林管理部门的重要任务。做好森林资源管理工作,既可满足民众的木材产品需求,同时也可通过森林资源空气净化作用、防风固沙作用、水土保持作用、灾害抵御作用的发挥,保障民众生活稳定及社会秩序和谐,同时也可促进森林资源平稳与可持续发展。作为森林资源管理重点的护林防火工作,需要通过护林防火措施的科学应用,有效预防与控制火灾的发生,从而保障森林资源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

1 导致森林火灾发生的主要因素

1.1自然因素

位于我国内陆地区的林区,夏季时节气候具有干燥性与高温性的特点,并且草木植被的易燃性较强。雷雨天气下,闪电降落地面会导致电火花产生,电火花带来的高温会引起草木燃烧,且因森林内易燃的草木众多,火情会在极短的时间内大范围扩散。同时,一些山区常会出现山体滑坡或岩石坍塌事故,因岩石摩擦而出现的火花也会引燃干燥的草木,从而增大森林火灾的发生率。

1.2人为因素

自然资源的开发需要依托于人这一主体,但同时人类的生产活动也会加剧对自然资源的破坏。通过统计分析森林火灾发生原因发现,人为因素导致的森林火灾占据比重最高,人们生产生活中因野炊、吸烟所产生的火花均可能会引发严重的森林火灾。除此之外,人为恶意纵火也是森林火灾的主要诱发原因。

2 森林资源管理中常用的防火技术

2.1火灾预测预报技术

此技术是指通过监测收集森林区域的风力大小、降雨等情况预测分析火灾发生的概率,从而在火灾尚未发生但发生率高时及时发出预警预报,森林防护部门或人员可依据报警提示及时预防与消除火灾隐患,从而降低火灾发生率,将火灾导致的森林资源损失降至最低。预测与预报技术是基于通信技术、互联网技术研发而成的,此技术的应用,可有效提升森林防火部门对森林火灾的预防与应对能力。

2.2防火墙隔离技术

此方法是指通过设置防火沟、防火林带等阻隔措施防止火灾发生时蔓延至其他区域,从而有效降低火灾所产生的危害。防火墙隔离技术的应用具备严格的应用要求,需要掌握森林区域的风速及温度,了解燃烧物的水分含量及用火时间。同时还要定期维护防火线周边的植物,此技术应用时易引发水土流失问题。可通过设置防火沟抑制地下火扩散,也可通过阔叶林等高防火能力的林木栽种设置天然防火林带,以减少地面火的蔓延。防火隔离技术的应用要把握因地制宜原则,从而确保此项防火技术的优势可得到充分发挥。

2.3火災监测技术

人为因素导致的火灾发生之前常会存在一定的预兆,因此火灾监测技术便应运而生,可精准、持续监测森林火灾发生情况。依托于无人机技术、地面巡逻等多种方式收集监测数据,从而及时发现与控制火情,能够通过森林资源管理能力、火灾监测水平的提升,及时应对与消除火情,尽可能降低火灾导致的森林资源损失。

2.4火灾扑救技术

火灾扑救是控制火势蔓延的重要举措。现阶段,我国科技不断发展,研发出了多种火灾扑救设备、火灾指挥与调度设施,同时也可应用化学药剂扑灭火情。如可利用浓度为25%左右的硫酸铵、磷酸二氢胺等森林灭火剂灭火,还可应用航空灭火、清除林区可燃物等方式确保火灾能够及时被扑灭。在健全的火灾扑救方案制定基础上,利用先进的火灾扑救设备、适合的火灾扑救方式快捷、高效地完成火情控制。

3 森林资源管理与保护中护林防火措施的具体应用策略

3.1健全综合防控体系、构建完善的火灾预警机制

3.1.1全面勘察、做好隔离

森林资源管理工作开展之前,林业人员需要做足前期准备,详细勘察林区所在地的地质情况、气候条件,了解自然环境,分析森林面积,在重要区域设置防火带,并于日常巡逻工作开展的过程中,将防火带周边的所有干燥草木全面清除干净,从而通过防火隔离带作用的有效发挥阻断火灾外延扩散。

3.1.2了解防火需求、合理配置森林资源

林业人员应对林区的防火需求进行分析,并以此为依据调节与优化森林资源,增加防火树种的栽种量。同时也可采取交叉栽种不同树种的方法,增强森林资源自身对火灾的抵御能力。除此之外,森林管护部门还应派遣护林员定期巡查林区,利用无人机遥感技术、GIS技术等建立一个全面的火灾监测、火势预测以及火速计算模型,并根据模拟得出的结果优化树木栽种方案,通过合理的树种规划有效提升森林资源管理中的防火护林效果。

3.1.3加强气象监测、健全防火预警机制

森林资源管护过程中,林业管理人员需要重视防火预警机制的构建,应在树木节点处安装防火监测、传感器等装置,利用太阳能气象观测仪等设备动态化监测林区的温度及湿度,并派遣人员负责定期检修维护各类装置及设备,从而精准收集气象数据,增强观测数据的精准性,并以此为基础促进防火预警机制的科学构建。

3.1.4加大防火资金投入、完善建设防火设施

森林管理部门需要在林区灭火设备购进方面给予充足的资金支持,还要建立化学灭火站,根据林区位置、综合交通情况在适宜区域设置灭火站或瞭望台,建设通信台,并确保各个站点之间距离的合理设置。通过这些防火基础设施的完善,确保火灾发生时可快速响应,实现高效率的灭火扑救工作。如林业单位可设立森林防火基金,购置林业预警系统、通信系统,24h不间断监测森林火灾,针对清明等火灾高发节点展开重点监测,进而可有效监测、响应与控制火情。

3.2 结合应用多种防火隔离技术、提高植被覆盖率

3.2.1合理选用防火隔离技术

林地内的带状空地,可采用设置防火线的方式阻隔火势,防火线设置宽度通常以40m为宜。还可深翻地带状空地之后,设置生土带或防火沟,设置宽度应介于1m至2m之间,并可将厚度为0.4m左右的腐殖层铺于生土带上或防火沟底,以此防止火情在地下及地上之间扩散。混合栽种乔灌木,增大森林的郁闭度,结合树种抗火物性构建防火林带。同时,还要依托于瞭望台实时监测火灾发生地、了解火势变化情况,并及时向防火指挥中心汇报火速等相关信息,确保火灾扑救工作的合理调度。此外,还应结合森林经营需求建筑林道,以此作为隔离带防止火情扩散,也可为灭火救灾人员提供通行及物资输送通道[1-2]

3.2.2开展植树造林工程

森林管理部门需要大力推广植树造林工程,重点针对林区内部空旷区域建设人造林,进而使森林资源覆盖率得到显著提升,通过小气候区的合理构建、促进空气湿度增加,如此可有效降低林区内部干燥草木等易燃物的数量,同时也可通过树林密度的增加降低风速,进而降低火势扩散速度,为火灾扑救提供更加充足的时间及便利条件,有效强化对森林资源的保护效果[3-4]

3.3利用现代化通信技术、构建防火通信网络体系

现阶段,森林资源管护方面已逐步应用了卫星遥感、GIS等多种新型技术,可在这些技术的支持下,与气象、宣传等部门联合构建防火通信网络体系,以便能够及时传送林区的温度、湿度以及风速等基本信息,进而合理确定单位时间内的火线等级,如此便可编制出更加科学、有效的森林火灾处理方案。森林火线有多个级别,火灾发生率较低时,可将其火线等级设定为I级与Ⅱ级,若是火灾发生率较高,则需设置为V级;中等火灾发生率,则为III级或IV级。针对V级火线,应针对性做好应急准备。森林防火通信网络体系包含多个网络结构,如超短波通信网、计算机网、卫生通信网等,重点林区需要设置超短波通信网,应确保该网络的信号覆盖达到95%以上,可与下级固定基地台实现及时通信,从而有效完成防火指挥,快速完成火灾扑救[5-6]

3.4引入多元化灭火方式、实现高效火灾扑救

3.4.1地面火处理方式

火情发生于地面时,可利用人工方式扑救,如可应用枝条扑打或用土覆盖火苗等方式控制火情,也可在地面火发生区域的火头蔓延前方采用生土、化学药罐等设置临时隔离带,有效防止火势蔓延。火势较强的地面火处理时,可应用迎面火烧法,即在现有防火隔离带的基础上,迎着火头蔓延方向点火,从而通过隔离带作用发挥调整火头方向,两个火头会合后地面火便可自然性熄灭。

3.4.2地下火处理方式

挖沟封锁法是地下火处理的主要方式,可挖掘防火沟,结合地下火蔓延情况,根据火速选择适合的防火沟设置位置,沟宽应以1m为宜,沟深不可低于地下水层,在防火沟的阻隔下可有效控制火势扩散。

3.4.3树冠火处理

处理树冠火时,既可应用迎面火烧法,也可利用防火隔带设置法。设置防火隔离带时,隔离带宽度应与树高相等,或比之高出50%,若火情严重,也可设置生土带,以加快树冠火的扑灭速度。

4结语

在我国经济发展中,作为支柱型产业的林业产业总产值高达7亿元左右。林业工作者应在退耕还林等政策成果巩固的基础之上,通过加强防火护林力度,建立专业化的火灾扑救控制团队,通过健全综合防控体系、构建完善的火灾预警机制、结合应用多种防火隔离技术、提高植被覆盖率、利用现代化通信技术、构建防火通信网络体系、引入多元化灭火方式、实现高效火灾扑救等多项措施的应用,在密切巡查、有效监测、及时预防、合理指挥、快速响应的基础上促进护林防火成效的提升,从而强化森林资源管理及保护效果。

参考文献

[1]唐孟玲.广西黄冕林场高保护价值森林判定及其经营策略探究[D].南宁:广西大学,2020.

[2]王双龙.加强森林抚育提高森林经营水平的幾点思考[J].农业开发与装备,2021(5):235-236.

[3]方永康.护林防火技术在森林资源管理及保护中的应用[J].现代园艺,2018(10):230-231.

[4]何志源.浅析护林防火措施在森林资源管理及保护中的运用[J].南方农业,2018,12(15):112,114.

[5]杨峥.加强森林抚育提高森林经营水平之浅见[J].农村科学实验,2021(23):116-117.

[6]陈威旭.重庆市森林公园生态文化教育体系构建及发展对策研究[D].重庆:重庆大学,2019.

猜你喜欢
森林管护护林防火
基层林业护林防火工作策略分析
新形式下护林防火工作探讨
镌刻在兴安岭上的绿色誓言——内蒙古大兴安岭于海俊护林防火案例
基于新形势下如何做好护林防火工作
论兰坪县森林资源保护
浅谈森林管护工作常见问题及解决措施
生态护林员在精准扶贫中的管理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