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融合趋势 推动创新发展

2021-05-04 09:08谷江曼霍源江
传媒 2021年6期
关键词:中心融合建设

谷江曼 霍源江

网络和数字技术裂变式发展,带来媒体格局的深刻调整和舆论生态的重大变化。2013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提出,要“加快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2014年8月,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四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为落实中央精神,人民日报社于2014年3月成立人民日报媒体技术公司,加速推进媒体融合发展,力求在新传播格局中提升主流媒体的舆论引导能力。

七年来,人民日报媒体技术公司紧跟党中央关于媒体融合战略部署,把握中央政策要点及行业发展趋势,积极投身媒体融合发展实践。从规划建设人民日报全媒体新闻平台(“中央厨房”)到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再到建设各地媒体“中央厨房”和县级融媒体中心,人民日报媒体技术公司始终坚持创新与实际业务相结合,不断探索融媒发展新模式、新技术,为推动媒体融合发展做出贡献。

规划建设人民日报全媒体新闻平台,创新全媒体工作机制

作为新一代内容生产、传播和运营体系,人民日报全媒体新闻平台是人民日报社“策、采、编、发”的大脑和神经中枢,也是报社推进媒体融合发展的核心平台。人民日报媒体技术公司成立后,将建好人民日报全媒体新闻平台作为首要任务。

人民日报全媒体新闻平台由空间平台、业务平台、技术平台组成。空间平台即全媒体新闻大厅,是人民日报社深度融合的协调指挥中枢、创新生产平台,已成为全国性的融合示范交流基地。业务平台是一套新的业务流程和运行机制,在组织架构上打通和整合“报、网、端、微”的采访、编辑和技术力量,实现融合策划、融合采集、融合加工、融合传播。技术平台围绕宣传指挥调度、融媒体中心、移动传播服务三大业务线,研发了十余种技术产品体系,覆盖新闻线索采集、素材加工、产品投放、效果评估等新闻生产全流程,构建了稳定、有效、统一的运维体系,有效提升了全媒体新闻生产力。人民日报全媒体新闻平台充分发挥不同媒介的优势,实现个性化新闻生产,满足新闻产品的个性化需求。

2016年10月,人民日报全媒体新闻平台启动“融媒体工作室”计划,鼓励报社优秀采编人员按照“兴趣化组合、项目制施工”,围绕某个特定领域进行融媒体产品的策划、生产。截至2021年3月,融媒体工作室已成立近50个,覆盖时政、财经、军事、国际、教育、健康等领域,很多工作室形成了自己的品牌个性,比如,学习小组、侠客岛、麻辣财经、学习大国、一本政经、金台点兵等融媒体工作室。全媒体新闻平台极大解放了编辑、记者的内容生产力,他们不断创新表达,生产出一批有思想有温度有品质的新闻产品。

建设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推进媒体行业融合

2017年年初,人民日报社在全媒体新闻平台(“中央厨房”)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果的基础上,提出建设“面向全国党报的公共厨房”,即“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如果说,“中央厨房”要解决媒体集团内部融合问题,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以下简称“全国党媒平台”)则要推进媒体行业融合。

全国党媒平台于2017年8月19日正式启动。平台的建设内容可以概括为“百端千室一后台”,即以人民日报全媒体新闻平台为基础,与全国各级各类媒体,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的新闻宣传部门携手合作,联通数百个客户端,孵化上千个融媒体工作室,在保持各类端口后台独立运营的前提下,打造一个共享的技术后台,从而构建起面向全国党媒的人才共享、内容共享、技术共享、渠道共享、盈利模式紧密协作的公共平台。截至2021年3月,党媒平台已与近350家入驻单位签订了合作协议,并在渠道和内容上逐步完成数据互通。

内容共享,丰富地方党媒内容供给。全国党媒平台通过联合中央媒体和地方党媒,共同打造拥有海量信息的“内容池”。平台上的媒体之间可以自由选取对方内容,将各家党媒的“私房菜”汇成“满汉全席”,再将“满汉全席”输送给各家,为各家媒体输血,促进新闻产品朝着“准、新、深、快”的方向发展,推动媒体行业互惠共赢。截至2021年3月,全国党媒平台内容池已聚合入驻单位稿件5200万余篇次,累计各类融媒内容维度标签数据超过27亿。

技术赋能,“零基础”变身“十八般武艺”。全国党媒平台免费为合作伙伴提供内容的智能分发技术,依托后台的运营分析与推荐系统,采取“机器算法+人工筛选”方式,将平台海量内容池的内容个性化地分发到党端的每个用户,改善党媒传播矩阵的用户体验。此外,全国党媒平台还可为合作伙伴提供H5制作工具、VR/AR、无人机、人工智能等全方位技术支撑,降低驾驭新技术的门槛。全国党媒平台还针对短视频、5G通信、智慧媒体等媒体技术领域进行建设规划,在拓宽网络全渠道、加强地方媒体平台级联动、提供融媒体中心技术支持等方面发力,为入驻党媒持续赋能。

活动联动,聚合党媒传播影响力。全国党媒平台打破报业与广电、Web端与移动端的边界,突破集团单位的界限,与全国党媒联动形成合力,共同打造精品栏目、发起联动活动。将媒体变“单打独斗”为“组合拳”,在加强行业内部交流的同时,扩大党媒传播的覆盖面和影响力。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际,全国党媒平台推出的“我家住在解放路”大型联动活动,联动70个城市的107家媒体,形成以“中心城市+一线城市”为核心的传播声量覆盖网,全国200多个地级市或地区的网友参与打卡活动。新浪微博话题阅读量超3.2亿,113万网友参与互动。此外,全国党媒平台还探索“媒体+”路径,与其他行业、领域互通互融、协同发力。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期间,推出了“抗击疫情一线媒体人保障计划”,为疫情防控贡献力量。

建设各级融媒体中心,赋能传统媒体转型

基于人民日报社融合实践以及对融媒体机制建设的理解与研判,人民日报媒体技术公司将业务拓展到服务各地融媒体中心建设。截至2021年3月,人民日报媒体技术公司承建的獨立建设区县级融媒体平台和各省市级平台覆盖的市县级融媒体中心总数超过300家。

助力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打造多个特色样板工程。人民日报媒体技术公司支持建设多个优秀县级融媒体中心,已形成一揽子解决方案,可围绕区域宣传重点,打造“资源集约、结构合理、差异发展、协同高效”的融媒体中心发展体系,有效推动县级融媒体中心内部融合、县域融合和运营能力的提升。由人民日报媒体技术公司承建的北京市延庆区融媒体中心,作为全国首家“广电+报业”模式的融媒体中心,入选国家广电总局优秀案例和国家广播电视总局《电视指南》杂志、传媒内参评选的2019“指尖融媒榜”最具影响力县级融媒中心;北京市顺义区融媒体中心以开放、共享和服务的理念,融合主流宣传平台、驻区社会媒体及自媒体,实现信源、内容、人员、渠道的外延发展,构建了“策采编发评用”的全新业务模式,实现了区域宣传的“大合唱”。被评为“2017-2018年度中国十佳融媒体中心”的太仓市融媒体中心,以服务转型推动媒体转型,通过党媒独特的影响力、权威性,让主业引领副业,副业反哺主业,形成良性的融合发展闭环,给全国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带来有益启示。

同时,结合对中央政策的深入理解和媒体融合实践经验,人民日报媒体技术公司创新性提出“统筹规划县级融媒体中心、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双中心建设”理念,率先在人民日报社扶贫县——滦平县进行样板建设,通过双中心业务联动、资源整合、渠道共享,探索出一条落实中央要求,助力地方政府治理、做好群众服务的新道路。

创新探索融媒体云平台建设,推动区域媒体融合纵深发展。2019年1月,中宣部和国家广电总局联合发布《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规范》《县级融媒体中心省级技术平台规范要求》,为县级融媒体中心省级技术平台规范要求规定了操作指南和建设规范。此时,全国至少一半以上的省份建设了融媒体省级平台,媒体融合进程进入快车道。遵循中宣部、国家广电总局相关要求,人民日报媒体技术公司也积极探索省市级融媒体云平台的建设思路,以平台化的业务模式赋能区域内的区县级融媒体中心,切实推动全省(市)的媒体融合向纵深发展。截至2021年3月,人民日报媒体技术公司已参与建设的甘肃省级云平台(新甘肃云)、陕西省新媒体一地一端管理运营平台、河北省冀云·融媒体平台、广州市(区)融媒体云平台等均已初显成效,获得主管部门和业界的普遍认可。

“新甘肃云”县级融媒体中心省级技术平台。“新甘肃云”是甘肃省县级融媒体中心唯一的省级技术平台,于今年1月被国家新闻出版署评定为“2020年中国报业深度融合发展创新案例”。它以“平台统一、技术统一、数据统一、资源共享”为目标,以移动互联网技术、云計算及大数据为支撑,以“云”端统一供给“中央厨房”、传播平台、大数据平台为保障,贯通省、市(州)、县(市)三级,实现用户、技术、数据、传播平台的互联互通,打造“全省一张网”。 “新甘肃云”的建设模式不仅降低了县级融媒体中心的建设成本、提高了建设速度、保障了技术运维,全面助推全省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还实现了全平台发布内容的可管可控,切实保证了县级融媒体中心的正确导向和传播效果。

陕西省新媒体一地一端管理运营平台。坚持“移动优先”原则,按照“一地一端”“分级运营”“统一后台”的布局,陕西省联合人民日报媒体技术公司为108个区县打造了以新闻传媒业务为核心, 以无界阅读、智慧服务为重点的“爱系列”新闻客户端。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期间,陕西省级融媒体平台发挥平台省内全媒体接入、全媒介传播优势,迅速建立起省市县三级媒体高效联动的工作机制。陕西杨凌、咸阳秦都、汉中汉台、延安富县等地融媒体中心极大地提升了融媒体平台在当地的影响力,成为受群众追捧喜爱的本地化“新闻+政务+服务”综合应用平台。陕西省融媒体技术平台也获得高度认可,被中宣部作为六种融媒体建设典型模式之一面向全国推介。

河北省冀云·融媒体平台。冀云·融媒体平台是在河北省级层面建立的融媒体中心技术服务云设施,为全省各级融媒体中心建设定制化的以“中央厨房”为核心的应用系统,实现一次采集、多种生成、多端发布、立体传播,构建新闻+政务+服务平台;建设冀云总端,针对各市县特色打造“一地一端”。冀云同时支撑河北省160多个区县融媒体中心业务,通过共享联动、宣传指挥调度等功能,创新性实现了省级媒体与区县融媒中心的多维联动;打造正能量短视频平台,让百姓广泛参与;支持一键向全省客户端发稿、删稿;提供政务、民生一站式服务;成功应对疫情期间千万级直播用户瞬间并发量。同时,整合省域媒体资源、社会资源、民生资源等,助力地方治理。2019年,冀云平台荣获中国报业媒体融合、信息化和网络安全项目特别奖;2020年年初,被评为国家广电总局“媒体融合成长项目”。

广州市(区)融媒体云平台。由人民日报媒体技术公司提供全程技术研发的广州市(区)融媒体云平台,在技术建设方面采用SaaS架构,实现了一次建设,各区融媒平台入驻使用的模式,可充分发挥市级媒体在业务、技术、内容、渠道和人才等方面的优势,帮助各区融媒体中心实现重大新闻的统一管理、同步发布和舆论引导,同时通过集约化建设也节省了大量的技术投入。此外,平台还与街道宣传服务平台“微社区e家通”深入合作,建立了贯穿市区街道三级的宣传体系,内置多种社区民生服务,为居民生活、服务提供便利,打通基层新闻宣传与垂直服务的“最后一公里”。

自广州市(区)融媒体上线以来,在抗击疫情、复工复产、脱贫攻坚、全国两会等重点宣传报道领域,推出融媒报道16万篇,总访问量超24亿,制作出一批新媒体爆款产品。2021年1月,广州市(区)融媒体云平台被国家新闻出版署评定为“2020年中国报业深度融合发展创新案例”。

探索多元融合发展路径,打造综合性融合服务体系

人民日报媒体技术公司承办的人民日报媒体融合发展论坛,已成为规格高、规模大、专业性强的媒体融合发展研讨活动;连续六年发布的《中国媒体融合发展年度报告》,探讨媒体融合现状、问题与发展趋势,已成为业界权威;成立“中央厨房融媒体学院”,为政府和企事业单位培训了大批融媒型人才;发起多次案例征集评选活动;探索政论主题内容的影视化表达,推出《习近平用典》政论微视频等多部高质作品。

拓宽媒体融合发展领域。与大型国企、主流互联网企业、新兴行业代表构建多元化的合作体系;探索“媒体+产业”携手发展的融合新模式,牵头与招商局蛇口工业区共同发起成立中国新产业联盟,以“央媒+央企”为龙头,促进媒体与各业态的跨界融合;成立宋庆龄基金会—人民日报媒体公益基金,创新探索“党媒+群团+企业”融合协作新模式;联合策划发起20余场大型联动活动,相关联动入驻单位超百家。探索资本盈利模式,2016年联合招商局资本设立了招商金台资本管理有限责任公司,管理的深圳市伊敦传媒投资基金,主要关注股权投资类项目,为推进媒体融合搭建了资本平台。

近年来,人民日报媒体技术公司顺应媒体融合发展趋势,不断改革创新,从承接媒体融合重要项目向市场拓展转型,从技术服务向运营服务转型,业务领域由媒体拓展到跨媒体,完善升级产品线,做长产业价值链,不断提高服务能力。在融媒体中心建设中,夯实技术支撑,强化移动端运营,推动形成从单体效用到规模效用的聚合效应。

中央为媒体深度融合发展指明了方向,“十四五”规划也对媒体深度融合、全媒体传播、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作出重要部署。人民日报媒体技术公司将牢牢坚持正确政治方向和舆论导向,紧跟技术发展前沿,发挥融合平台优势,继续做好融媒体中心项目,为推动媒体深度融合发展持续努力。

作者单位 人民日报媒体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编辑:左志新】

猜你喜欢
中心融合建设
“五学”融合:实现学习迁移
刚柔并济
寒露
破次元
融椅
保障房建设更快了
熔岩灯
磁悬浮初探
先定中心后搭配
站在世界中心感受 Thinkpad T400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