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视阈下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留学生国际化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究

2021-05-06 03:03李尚冉
模具工业 2021年4期
关键词:控制工程成型国际化

杨 光,李尚冉

(1.天津理工大学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天津 300384;2.天津理工大学 语言文化学院,天津 300384)

0 引 言

来华留学生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化的重要标志和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国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必经之路[1]。伴随国家部委联合发布《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与《推进共建“一带一路”教育行动》,推动中国文化与世界文化的交流与对话,展现中国文化的独特魅力,大力鼓励并吸引海外学生来华学习与交流,全面落实“一带一路”教育合作成为当前我国教育行动中的重要任务。

近年来我国高等教育在新工科建设推进中先后形成了“复旦共识”、“天大行动”和“北京指南”[2],全力探索并构建领跑全球工程教育的中国教育模式,助推我国高等教育强国建设。教育建设效果良好并使我国高校愈发成为海外学生理想的留学之地。因此,进一步吸引和培养具有国际化视野的专业型高素质来华留学生是我国推动并形成全面对外开放新格局,推进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不可或缺的基本保障和核心资源。但目前我国高校在国际化教育平台建设、来华留学生人才培养体系创新、国际化师资队伍培养及跨文化背景下的专业性教育课程模块构建等方面还有待探索与提高[3]。现以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为例,探究来华留学生国际化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形成集专业培养、文化融合、素质教育为一体的课程体系,为培养具备国际竞争力、创新能力强、实践能力高的复合型新工科国际化人才提供理论参考。

1 “一带一路”与“新工科”背景下的国际化教育平台建设

“一带一路”的有效开展为我国对外开放、加强国际间教育的交流与合作提供了广阔的实施空间,“新工科”的不断深入对我国高等教育质量的国际化认可度提升和人才培养高地建设提供了方向指引,“一带一路”与“新工科”的双重作用,将对我国工程领域的高等教育及其国际化建设产生深远影响,将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做出积极贡献[4]。面向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和国际社会需求,为世界各国培养高质量的国际化创新型人才,我国来华留学生教育平台建设应遵循以下3个原则。

(1)精准服务于国家战略。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世界格局加速变化,我国正面临机遇与风险共存的复杂多变的世界发展环境。在此背景下,推动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是我国经济、科技、教育等体系系统性深层次变革的共同目标。我国具有全球最完整、规模最大的工业体系和强大的生产能力,拥有1亿多市场主体和1.7亿左右高素质人才以及超大规模的内需市场,正处于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的快速发展阶段。

为有效实现“双循环”目标,要大力推进科技创新,加快推进数字经济、智能制造、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来华留学生教育首先要满足这些工业领域对人才的需求,培养大批工程领域的高素质国际化创新型人才。近年来,我国每年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提供10 000个政府奖学金名额,高校在未来的留学生教育工作中应将留学生招生工作向机械、材料、电子、计算机等专业政策性倾斜,大力倡导设立科技性基金,探索搭建基于国际组织的招生渠道,保证每年可培养占留学生培养规模60%以上的工程领域人才,提高我国高等工程教育的国际化水平和影响力,有力推进高等院校的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通过“引进来”与“走出去”相互促进的结合方式,推动我国高等工程教育迈入世界顶级梯队。

(2)提高来华留学生教育质量。以培养高水平的来华留学生为产出导向,以不断促进来华留学生教育质量的递进式、跨越式提升为目标是来华留学生教育内涵式发展的关键[5]。目前,我国来华留学生教育整体质量与国际标准、国家要求社会期望之间还存在差距。精准、系统化制定来华留学生人才培养目标应明确各专业来华留学生培养质量内涵,使跨文化背景下的来华留学生高等教育涵盖培养过程的各个要素和环节,保障来华留学生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的不断完善和教育质量的整体提升。

以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为例,结合其专业特点,高等院校应积极拓展海外渠道,扩大该专业的境外宣传力度;调研发达国家的工程制造业和相关企业的人才需求,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交流合作;大力开展国内外合作办学和科学研究,以建立鲁班工坊、科研工作站、“2+2”或“3+1”等人才联合培养模式,与国外高校建立教学、科研、人才培养的三位一体合作关系;积极提高我国高校负责来华留学生招生工作的管理人员国际化程度,聚力构建高等工程教育信息及学术资源的国际交流合作平台。

(3)不断提升国际认可度。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是国际通行的工程教育质量保障制度[6],我国高校在推进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进程中要关注来华留学生的专业培养需求和质量,使工程教育专业的来华留学生毕业生达到行业认可的既定质量标准要求,呼应国际互认和工程师资格国际互认,也是我国来华留学生高等教育面向国际社会的宣示和承诺,从而提高我国高等工程教育在国际社会上的透明度和兼容性,提高我国高等学校对潜在国际生源群体的吸引力。

2 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的国际化师资队伍建设

培养高素质的来华留学生创新型人才需要具有夯实的专业理论基础、丰富的实践经历、良好的外语表达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的高素质教师团队,因此良好的师资队伍是高等专业人才培养的最基础保障[7]。

高校应以“引培并举,重在培养”为原则,以“育文化、育学术、育视野、育实践”的综合性育人理念为导向,针对传统工程理论教学中的创新能力培养体系不完善、导师团队建设不合理、工程实践创新培养方法经验化等问题,搭建“阶段贯通、内容贯通、学教贯通”的三贯通培养模式,以愉悦的工作环境和满意的工作待遇吸引海外高层次人才回国任教,同时鼓励国内教师赴海外高水平院校进修学习,不断加强国内外相近研究院所的合作力度,充分挖掘国内外工程实践资源,不断构建具有工程背景和丰富实践经验的“学术导师+留管+企业+国际”的复合型教师团队,构建“学教贯通”和“引陪贯通”相结合的闭环实践教学方法,实现高等工程教育领域的高素质来华留学生创新型人才的培养目标。

同时,着力培养国内工程领域教师的国际化教学能力,组织专业教师参加来华留学生教育的国际化教学提升培训,学习国内外前沿的跨文化专业教学方法,全面提升教师的跨文化教学能力;邀请国内外具有国际留学生教学和工程实践经验的复合型专家来校开展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领域的学术交流和国际化教学讨论互动,相互交流经验取长补短,逐步提高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的国际化师资队伍建设水平。

3 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来华留学生培养体系

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来华留学生培养体系如图1所示,以“学生中心、产出导向、持续改进”为宗旨,体现“全员性、全过程、全方位、多方式”的全面质量管理理念,实现来华留学生教育中的质量管理全覆盖。“学生中心”即在教学活动中要以来华留学生的跨文化群体特点制定合理有效地培养制度和方案;“产出导向”即通过实现教学活动的各个环节和要求,使来华留学生达到具备工程领域专业知识的国际化人才培养目标;“持续改进”即建立教育活动评价体系,形成运用评价结果进行教育质量改进的持续循环机制。

图1 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来华留学生培养体系

(1)“1+1+2”来华留学生培养模式。第一学年:根据来华留学生趋同培养的要求,按照理工、经管类、人文社科三大类进行编班,按大类进专业汉语补习、基本数理理论和工程理论学习。通过大类培养、集中管理,有利于解决来华留学生的文化休克现象,为后续进入专业学习奠定语言基础。

第二学年:根据专业人数,结合专业院系实际情况对来华留学生单独编班或插入同年级、同专业的中国学生班学习专业基本理论。除思政、英语、体育等课程外,保持来华留学生培养方案中的课程设置、学分设置、修读要求等与中国学生培养方案相同,保证专业培养目标的一致性。

第三至第四学年:根据来华留学生的求职意向,突出宽口径、应用性、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模式,培养具备国际视野、较强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能胜任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的研究、设计、生产制造和管理工作的国际应用型高级专业人才。

(2)全英文授课。为满足来华留学生的语言和专业需求,进一步提高工程领域的国际化人才培养质量,精选专业内优质课程,开设高水平的英文授课课程,构建学科基础课《材料科学基础》、专业必修课《工程材料前沿》、专业选修课《专业英语》等多层次的全英文授课群。

(3)建立面向企业的协同化培养机制。充分发挥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学科优势,抢抓“双循环”、“中国制造2025”等国家战略,主动对接天锻压力机有限公司、天津汽车模具股份有限公司、天津力神电池股份有限公司等高端装备、汽车、新能源等工业产业,结合企业工程出口和国际贸易需求,建立“政府-学校-企业”协同化人才培养机制,为智能科技、新能源、新材料等新兴产业服务,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培养高层次国际化工程技术人才。

(4)拓展第二课堂实践基地,开展多元文化活动。校外实践基地是对来华留学生进行工程教育和文化熏陶的重要渠道。学校应充分挖掘各类资源,不断拓展校外专业与文化实践平台。在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阶段,可将来华留学生派驻到当地实体工程企业进行短期实习,搭建来华留学生企业实践考察平台,提升来华留学生专业认知与实践能力。同时,为进一步促进来华留学生的文化适应,讲好“中国故事”,可定期组织来华留学生参观博物馆、文化街、文化坊,在校内举办“中外文化节”,营造文化育人的良好氛围,提升学校国际影响力。

4 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的课程模块建设

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来华留学生不仅要掌握材料加工领域的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能自主进行材料加工方面的研究、设计、开发与评价,解决材料加工领域的工程实际问题,而且能熟练运用汉语进行专业术语表达与文字撰写,具备跨文化交际沟通能力[10]。因此,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国际教育)专业课程模块(见图2)应涵盖六大组成部分:汉语言类、数理基础、工程实践基础、电子信息基础、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理论与工程实践(含毕业设计)等。

图2 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国际教育)专业的课程模块体系

留学生来华学习前应在本国进行初级汉语学习或在中国接受汉语预科教育,并通过汉语水平四级考试。同时以开展中国书法、太极拳等文化体验活动和文化实践基地考察活动为主要路径,进一步增加来华留学生的归属感和扩大跨文化交际能力。以“趋同管理、适当帮扶”为准绳,在数学、电子信息、工程实践和专业知识等方面加强对来华留学生的学业指导,使其通过在跨文化背景下的专业学习能够解决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领域复杂工程问题,可对工程领域的专业问题进行识别和提炼、定义和表达、分析和实证并能获得有效结论。

该模块体系以培养“主动适应和引领新经济”的工程领域高素质来华留学生人才为目标,立足理工科院校的办学优势特色,从“专业基础、创新实践、语言能力、综合素养”4个方面精准呼应新经济对国际工程领域人才的新要求,注重“交叉与前沿”,突出学生跨界整合能力培养,对应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国际教育)专业的培养目标、毕业要求和课程体系的支撑关系,构建起“新工科”背景下的国家化人才四维培养新体系。

5 结束语

在“一带一路”、“新工科”与“中国制造2025”的多重政策推动下,以深化工程教育革新,推动高等教育对新时代工科高素质人才培养(含来华留学生)的改革为路径,以适应“双循环”新形势经济发展和市场需求的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来华留学生国际化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正在积极的探索中。

结合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来华国际留学生培养特点进行积极探索,通过全方位搭建来华留学生教育建设平台,加强适应国际化教学的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优化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来华留学生人才培养模式,构建创新应用型人才教育共同体,大力推进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教育国际化,推动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高校之间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文化交流等方面的深入合作,培养一批精于工程理论的知华友华的高素质来华留学生,提升我国的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教育国际影响力。

猜你喜欢
控制工程成型国际化
聚焦港口国际化
应用型本科院校机械控制工程实验教学改革实践探索
热成型零件点焊对碰撞的影响
中国国际金属成型展览会
西安某广场基坑支护及地下水控制工程施工方案研究
探索耐火材料成型制品模具材质的运用
欧空局控制工程标准和手册简析
人民币国际化十年纪
中国个体防护产业国际化展望
借蛋还鸡,一方茶园的成型——办事情,得有路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