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思政”理念下实验室安全教育体系的构建与实践

2021-05-06 14:35罗敏蓉张静卢丽娟
关键词:课程思政

罗敏蓉 张静 卢丽娟

摘    要:基于课程思政理念, 作者建立了一套集课程教学、准入培训、新技术与新媒体应用及文化熏陶为一体的安全教育体系,并融入生命教育、环保教育、安全教育、规则教育、科学精神与学术道德、社会责任感以及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等思政元素。该体系的构建与实践更好地发挥了实验室的育人功能,提升了实验室的安全管理能力和服务水平。

关键词:课程思政;实验室安全教育;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课程思政是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重要方向,已成为当前振兴高校教育与提高人才培养能力的重要着力点[1]。作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深化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全国教育大会会议精神的重要举措,各高校不断强化“课程思政”的创新性与实效性,从而将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内涵融贯到教育教学的全过程中,进一步强化了新时代教学改革的政治性与引领性等特点。

实验室作为高校开展实验教学、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的重要基地,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重要平台,也是新时代开展劳动教育的科研训练场所,同样担负着思想政治教育的职责与使命。在实验室发挥课程思政效果,体现着将价值塑造、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三者融为一体的理念:要将思想解惑与实验教学结合起来,从而使实验室的关注视角从纯粹的实践技术拓展向学生自身的综合素质全面发展进行迁移;要将政治统领与学生人格养成结合起来,因时、因事、因势对学生采取差异性和连贯性教育培养的思维方法,避免一味强调技术的纯粹性,从而忽视培养实验技术人员自身道德品质的缺陷;要将人文关怀与科学理性结合起来,在强调科学理性的同时,也要重视对人文价值的培养与塑造,从而使学生形成宏阔的价值追求和人生境界;要将责任担当与创新研究结合起来,从而将学生的科学创新研究纳入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和人民幸福的宽广格局中。从本质上看,将课程思政导入实验室教育体系中,就是要在实验教育中处理好学生培养的“显性与隐性”“长期性与阶段性”“个体性与全面性”等关系,为青年学生在“拔节孕穗期”开展科学研究提供正确的价值“养分”。

随着高校实验室建设规模的不断扩展以及国际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实验室的安全管理压力也在不断增大,对所有实验室学习、工作的人员进行实验室安全教育与培训势在必行[2]。新时期,在育人与安全保障的双重责任下,构建合理有效的实验室安全教育体系,切实增强实验室安全管理的能力和水平,对于培养当代高素质人才、打造安全和谐的高校实验室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一、“课程思政”理念下实验室安全教育体系的构建

课程思政实质上是一种课程观,不是增开一门课,也不是增设一项活动,而是将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融入课程教学和改革的各环节、各方面,实现立德树人、润物无声[3]。只有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与知识体系教育的有机统一,将知识教育同价值观教育、能力教育结合起来,才能真正地在大学里培养出合格的专业人才[4]。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国家级园艺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下文简称“中心”)成立于2012年,由教学实验中心、园艺科学研究中心和试验示范基地三个平台构成,分别承担本科生实验教学、研究生实验教学与大型仪器设备共享、专业技术综合实习实践等任务。在课程思政理念指导下,为兼顾实效性和可操作性,中心对实验室安全教育体系进行了全面梳理和改革,通过教育内容的不断完善、教育手段的不断丰富和教育渠道的不断拓展,建立了一套集课程教学、准入培训、新技术与新媒体应用及文化熏陶为一体的安全教育体系,并将生命教育、环保教育、安全教育、规则教育、科学精神与学术道德教育、社会责任感以及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等思政元素有机融入。培训人员涵盖了全体本科生、研究生和教职工;培训的时间节点从进入实验室前延续到进入实验室后,并针对寒暑假实验专门进行培训,保证了培训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培训内容与形式推陈出新、与时俱进,使得该体系具有开放性和可持续性。

二、“课程思政”理念下实验室安全教育的实践

(一)课程教学

现阶段,课堂依然是教学的主阵地,面向研究生和本科生开设实验室安全的相关课程、设置实验室安全课程学分是高校实验室安全教育深化与拓展中较为有效的教育形式之一[5]。中心面向本科生开设了“仪器操作技能”选修课,面向研究生开设了“精密仪器操作技术”和“实验室安全技术”选修课,将课程育人作为主渠道,系统性地开展了实验室安全教育。

教学中结合实验室管理经验,利用实验室安全事故的典型案例,让学生了解生命的脆弱、感悟生命的珍贵;通过对实验室废弃物回收流程以及国内外环境污染真实案例的讲述,让环保意识扎根于每个学生心底;通过对实验室规章制度的介绍以及违反规则严重后果的讲解,让学生深刻领悟遵守规则的重要性;通过对实验设计、材料处理、仪器操作、數据分析以及结果验证的讲解示范与规范要求,督促大家养成严谨求实、潜心钻研的治学态度;通过生物技术与粮食安全、人类健康和生态平衡的讨论,引导大家以高度的社会责任感来对待自己的专业和科学研究;通过开展消防演练、紧急逃生演练、心肺复苏术等实践教学活动,帮助学生掌握基本的逃生与急救技能,提升其对生命的认知和敬畏。

健全的教育不仅包括对知识的学习,还应该注意对学生的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6],这也是课程思政的必然要求。在谈到实验室消防安全时应该给学生指出,我们不仅需要管好实验室里的水火与电气,同时还需要管好人生的“水火与电气”,做到“实验不放水,科研不作假;灭掉心中的火,学会处理焦虑和压力;每天充好电,精力充沛作实验;如果实验不顺利,记得给自己打打气”。此外,教学中应结合实验操作或试剂中蕴含的人生哲理与学生们互动交流,如“萃取结束需要打开活塞释放压力,否则容易发生爆炸,人也是如此”“过滤——留下愉快的,滤去不愉快的,如果我们不幸‘穿滤,怎么办呢?再来一次吧”“有时情况并非像想得那么糟,也许只是苯宝宝多氯(虑)了”,等。用此类结合专业知识又诙谐幽默的语言进行思想引导,培育学生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健康心态,让实验室安全教育平添几分温暖。

(二)准入培训

通过系统的实验室安全教育培训,辅以实验室安全准入制度,能够有效地提升师生的安全素质,保障实验室的安全[7]。中心建立了严格的实验室准入制度,并通过准入培训、在线考试、签订“实验室安全责任书”以及门禁授权等方式实施。寒暑假期间需要开展实验的师生,需要参加指定的安全教育及培训活动。活动依托“实验室安全教育周”来开展,主题鲜明、形式多样,包括实验室安全承诺与宣誓、专题讲座、安全竞赛、实验室安全知识有奖问答、实验室安全游园活动等。在教育培训过程中,操作培训应注重实用性,教育活动应注重仪式感和内心的情感体验,从而做到让学生学有所获、学有所感、学有所悟。

(三)新技术与新媒体的应用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了传统优势与现代信息技术相结合对于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性,要求灵活运用新媒体技术,将新时代的信息技术与思想政治工作中的一些传统优势完美融合在一起,以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吸引力和时代感[8]。

在信息时代背景下,中心紧跟时代发展趋势,注重新技术的应用,创建了智能化实验室教育教学平台。中心使用二维码技术创建完成了“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仪器设备及试剂信息识别系统”,让师生可以随时随地查阅仪器设备和试剂相关资料。识别系统的运行有助于师生更加规范地使用仪器和试剂,也有助于他们更加自信和从容地完成实验。结合专业特色,中心还创建完成了“园艺实验室安全在线学习考试系统”,其内容不仅包括实验室安全知识与技能学习,还特别加入了安全价值观念、安全习惯养成、安全文化伦理等题型,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实验室安全素养和人文素养。

智能化实验室教育教学平台的创建是中心的重要特色之一,有了该平台的支撑,中心将传统教学方式与现代信息技术相结合,将线下教育与线上教育同时展开,推动了实验室的安全教育工作。安全知识与技能通过课堂面授来进行,知识巩固与考核通过在线系统来完成,仪器操作与规范通过教师现场来示范,操作视频与回放通过信息识别系统来查看。

在新媒体快速发展并对大学生群体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产生巨大影响的今天,中心充分将校园网、微信、QQ等新媒体运用到实验室安全教育中来,将新媒体作为实验室安全教育与宣传的重要阵地。倡导“不会操作,欢迎来咨询;学习心得,欢迎来分享;新技术新方法,欢迎来炫耀;活动通知,欢迎来查看”。此外,还倡导“好人好事,大家伸手点赞;违规操作,大家监督评判;错误言论,大家制止扩散”。在这样的理念和氛围下,新媒体不仅是师生信息交流的平台,还成为了大家情感联系的家园和实验室正能量传播的窗口。

(四)文化熏陶

一流的实验室文化环境是开展实验教学和科学研究的重要保障,是培养求真务实、开拓创新精神的土壤[9]。中心努力培育和传播具有自身特色的实验室文化,强调以文化人、以文育人,通过各类安全培训活动的开展,营造良好的实验室安全文化氛围,提升师生的综合安全素养。

在实验室的日常管理中,通过建立“进出实验室登记”“仪器使用登记”等实验室记录文化,培养师生良好的安全习惯和高度的责任意识。以“实验室安全教育周”活动为抓手,开展主题鲜明的培训教育活动,并以橱窗、海报、展板、安全手册、定制版实验记录本、新媒体推送等为载体全方位进行宣传与展示。

文化熏陶力求从大处着眼,从小处着手,将实验室安全潜移默化地渗透到师生的工作和学习中去。如,中心对师生随身携带的实验记录本进行了设计和创新,完成定制版实验记录本,扉页附有学生实验守则、学校校训及本学期校历;尾页及附录附有实验室急救处置小常识、常用安全标识、实验室安全管理实施细则、仪器设备及试剂信息识别系统和实验室安全相关网站的二维码;页脚附实验室安全相关知识并辅以插图,并向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园艺学院教师和研究生免费发放。

中心还将传统文化与时代精神融入到实验室的安全教育中来,润物无声地给学生以人生启迪和精神力量。如,在教育活动中以唐代诗人杜荀鹤的哲理诗《泾溪》来增强学生的安全意识:“泾溪石险人兢慎,终岁不闻倾覆人。却是平流无石处,时时闻说有沉沦。”告诉学生在实验室里作实验就如同摸着石头过河,若不想成为那个“失足落水”之人,那就需要时时小心、处处谨慎,怀揣一颗“安全防范”之心。春暖花开,学生在试验示范站采集花粉进行杂交和育种实验时,和他们分享《长歌行(汉乐府)》:“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告诉学生:“风华正茂的你们,有如这春天里的菜园和阳光下的朝露,熠熠生辉。生命可贵,岁月静好,青春飞扬,我们哪有理由不去敬畏、珍惜、奋斗呢?”

三、结论

习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笔者通过充分发掘和运用实验室安全知识领域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主动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和人文关怀融入到教育教学中去,使实验室安全知识内涵更加丰富,教育手段更富情趣,能力培养更加务实,把实验室安全知识领域的“真”融入“善与美”。

课程思政理念下的安全教育体系,摒弃了单一的课堂讲授或安全讲座的形式,摒弃了单向的知识或技能灌输,将知识技能、活动参与和情感体验相结合,让实验室安全的学习变得更有深度;将人文关怀与心理疏导相结合,让知识技能、规章制度不再冰冷生硬、令人抗拒,让实验室安全的学习变得更有温度;将传统教学方式与新技术、新媒体相结合,让科技为实验室安全教育注入新的活力和动力,让实验室安全的学习变得更有效率和吸引力;将制度约束与文化熏陶相结合,用传统文化与时代精神滋养心灵、引领价值,让实验室安全的学习变得更有高度。该体系的构建与实践更好地发挥了实验室的育人功能,同时也提升了中心的安全管理能力和服务水平。

参考文献:

[1]伍醒,顾建民.“课程思政”理念的历史逻辑、制度诉求与行动路向[J].大学教育科学,2019(3).

[2]熊顺子,彭华,刘金生,等.高校院系实验室安全教育与演练体系探究[J].验室研究与探索,2018(12).

[3]高德毅,宗爱东.从思政课程到课程思政:从战略高度构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体系[J].中国高等教育,2017(1).

[4]冯静,李侃侃,罗西子.“园林艺术”教学改革与课程思政协同建设研究[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20(3).

[5]赵庆双,王臻,闻星火,等.实验室安全课网上学习与考试系统的开发与应用[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9(1).

[6]鄢显俊,周伟.高校思政课教育实验研究——大学生喜欢什么样的思政课[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6:85.

[7]冯涛,杨韬.加强高校实验室安全工作的几点思考[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7(2).

[8]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议上强调:把思想政 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 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N].人民日报,2016-12-09.

[9]柯红岩,张捷,金仁东.“双一流”建设背景下高校实验室文化建设[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9(3).

猜你喜欢
课程思政
高校思政课程的现状与改革措施研究
“专企融合”模式下的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创新研究
基于OBE理念的航空医学课程思政教育改革探讨
课程思政理念下英汉口译教学改革
学好质量管理,锻造品质人生
发挥专业特色 实施“课程思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