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交手术与孙氏手术治疗A型夹层临床疗效的Meta分析

2021-05-06 15:52陈白浪黄志勇张莉
中国医学创新 2021年1期
关键词:Meta分析

陈白浪 黄志勇 张莉

【摘要】 目的:探讨杂交手术与孙氏手术治疗A型夹层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美国国家医学图书馆(PubMed)、Cochrane图书馆(CL)、生物医学与药理文摘数据库(EMBASE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及万方数据库,以“杂交手术、孙氏手术、A型夹层”为检索词,检索范围为建库至2020年2月,采用STATE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1篇文献报道,2 363例患者。Meta分析显示,2种手术方式在死亡率、ICU住院时间、肾相关并发症发生率方面相当(P>0.05),杂交手术组在手术时间、体外循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肺部、神经系统并发症发生率方面小于孙氏手术(P<0.05)。结论:杂交手术较孙氏手术能够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后并发症,更加减轻了患者经济负担。由于大部分文献在患者选择上存在一定的偏倚(杂交手术患者年龄更大,合并症更多),杂交手术能否提高患者生存率还需要以后更多随机对照研究证实。

【关键词】 杂交手术 Meta分析 孙氏手术

Meta-analysis of Clinical Efficacy of Hybrid Surgery and Suns Surgery in the Treatment of Type A Dissection/CHEN Bailang, HUANG Zhiyong, ZHANG Li. //Medical Innovation of China, 2021, 18(01): -132

[Abstract] Objective: To systematically assess the clinical efficacy and safety of hybrid surgery and Suns surgery in the treatment of type A dissection.Method: The PubMed, Embase, Cochrane library, CNKI, Wanfang were retrieved by computer. The valid data was selected and compared using STATE 12.0 software.Result: A total of 11 articles were included, with a total of 2 363 patients. Meta-analysis showed that compared with Suns group, operation time, extracorporeal circulation time, postoperative time, lung, neurological complications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in Hybrid group (P<0.05). There were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Mortality rate, ICU time, and renal dialysis rate between the two groups(P>0.05). Conclusion: Hybrid surgery has many advantages compare with Sun's surgery. Since most of the literature has a certain bias in patient selection (hybrid surgery patients are older and have more comorbidities), whether hybrid surgery can improve patient survival needs more randomized controlled studies in the future.

[Key words] Hybrid surgery Meta-analysis Suns surgery

First-authors address: The Seventh Affiliated Hospital, Sun Yat-sen University, Shenzhen 518000, China

doi:10.3969/j.issn.1674-4985.2021.01.032

对于主动脉A型夹层的患者,目前我国应用较多的以孙氏手术为代表,利用远端象鼻支架技术,能够更加广泛的消除远端夹层病变。不仅如此,还为二期手术封闭远端夹层提供锚定区,方便二期手术的进行[1]。然而孙氏手术仍然不可避免需要深低温停循环,手术创伤大,并发症较多。新的技术,杂交手术的出现,通过去分支化,使分支血管转流,再置入人工血管支架,创伤及技术难度得到了大幅度降低,克服了深低温停循环及介入治疗近端锚定区不足的缺陷[2-3]。但在病变血管内放支架,易引发贴壁不牢,远期内漏的风险。本文收集相关文献对孙氏手术及杂交手术治疗A型夹层的疗效进行Meta分析,来评估两者治疗A型夹层的优劣,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文献 纳入标准:(1)研究类型:对照研究;(2)对象:所有患者术前经过主动脉CT血管造影(CT angiography,CTA)检查诊断为A型夹层;(3)干预措施:孙氏手术或去分支杂交手术治疗;(4)提供结局指标;(5)对同一单位或同一作者发表的仅采用最大样本量。排除标准:(1)重复发表者;(2)研究类型为非对照研究;(3)提供信息量不足者。

1.2 方法

1.2.1 文献检索 (1)文献均采用计算机检索。检索数据库包括:美国国家医学图书馆 (PubMed),Cochrane图书馆(CL),生物医学与药理文摘数据库(EMBASE数据库),中国知网(CNKI)、维普数据库(VIP)及万方数据库。(2)检索词:中文检索词为孙氏手术、杂交手术、A型夹层。孙氏手术英文检索词为:Suns operation,Suns procedure,Stented Elephant Trunk,Frozen elephant trunk。去分支杂交手术英文检索词为:hybrid aortic arch debraching procedure。A型夹层英文检索词为:Stanford type I dissection。夾层主题词Aneurysm, Dissecting。自由词为:Dissecting Aneurysm;Aneurysms, Dissecting;Dissecting Aneurysms;Dissection,Blood Vessel;Blood Vessel Dissection;Aortic Dissection;Aortic Dissections;Dissection, Aortic;Dissections, Aortic。(3)检索年限为建库至2020年2月。由2位独立研究人员分别筛选、确定纳入,如遇分歧通过讨论解决,必要时征求第三方意见决定文献是否纳入。

1.2.2 质量评价 纳入的文献均为病例对照研究,采用两人独立运用纽卡斯尔—渥太华量表进行文献质量评价[4],如有分歧由第三方进行评价后讨论决定,纳入文献是否存在发表偏倚采用漏斗图评估。

1.3 观察指标 (1)手术时间;(2)体外循环时间;(3)ICU时间;(4)术后住院时间;(5)死亡率;(6)二次开胸手术;(7)肺部相關并发症;(8)肾相关并发症;(9)神经系统并发症。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tate软件进行Meta分析,二分类变量采用相对危险度(odds ratio,OR)及其95%可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CI)表示,连续性变量用加权均数差(weighted mean difference,WMD)作为合并统计量,计算95%可信区间。首先评估纳入研究文献的异质性,当各研究具有一致性时(I2<50%)采用固定效应模型;当各研究存在异质性时(I2>50%)采用随机效应模型,并进一步采用亚组分析或敏感性分析对异质性的来源进行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文献检索 初筛获得635篇文献研究,最终纳入11篇文献[5-15],均为临床病例对照研究,共2 363例患者(杂交手术组488例,孙氏手术组1 875例)。文献检索过程见图1。纳入文献的一般情况及文献质量评价见表1。

2.2 Meta分析

2.2.1 手术时间 5篇文献[5,8-9,12-13]报道了杂交手术组(n=229)和孙氏手术组(n=1064)的手术时间,Meta分析森林图显示,异质性检验P>0.05,I2=18.1%,结果显示各项研究不存在异质性。杂交组的手术时间短于孙氏手术组[WMD=-0.42,95%CI(-0.63,-0.21),P<0.05]。见图2。

2.2.2 体外循环时间 8篇文献[5-6,8-9,11-12,14-15]报道了杂交手术组(n=403)和孙氏手术组(n=1 788)的手术时间,Meta分析森林图显示,异质性检验P>0.05,I2=38.0%,结果显示各项研究不存在显著异质性。采用固定效应模型。杂交组的体外循环时间短于孙氏手术组[WMD=-60.2,(95%CI:-65.77,-54.64),P<0.05]。见图3。

2.2.3 ICU住院时间 10篇文献[5-6,8-15]报道了杂交手术组(n=443)和孙氏手术组(n=1825)的手术时间,Meta分析森林图显示,异质性检验P<0.05,I2=99.5% ,结果显示各项研究存在异质性,采用随机效应模型。杂交组的ICU住院时间与孙氏手术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WMD=-1.35,95%CI(-2.85,0.16),P>0.05]。见图4。

2.2.4 术后住院时间 2篇文献[5-6]报道了杂交手术组(n=41)和孙氏手术组(n=90)的住院时间,Meta分析森林图显示,异质性检验P>0.05,I2=14.0%,结果显示各项研究无明显异质性。采用固定效应模型。杂交组的体外循环时间短于孙氏手术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WMD=-6.90,95%CI(-10.42,-3.39),P<0.05]。见图5。

2.2.5 死亡率 11篇文献[5-15]报道了两种手术后死亡率的情况,各研究结果有异质性(I2=68.4%,P<0.05),采用随机效应模型合并统计量。杂交手术组的二次手术与孙氏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R=1.17,95%CI(0.81,1.69),P>0.05],见图6a。敏感性分析发现林浩等[11]文献差异较大,去掉该文献后,结果无异质性(I2=0%,P>0.05),杂交手术组的二次手术与孙氏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R=0.66,95%CI(0.41,1.06),P>0.05],见图6b。杂交手术与孙氏手术患者选择上是否有差异分为两亚组进行分析,A组:孙氏手术组与杂交手术组患者选择无差异(图6c),敏感性分析结果无异质性(I2=0%,P>0.05),杂交手术组的二次手术与孙氏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R=0.44,95%CI(0.08,2.32),P>0.05]。B组:孙氏手术组与杂交手术组患者年龄更大(图6d),敏感性分析结果有异质性(I2=76.4%,P<0.05),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R=1.24,95%CI(0.85,1.82),P>0.05]。

2.2.6 二次开胸手术 8篇文献[5-9,11-13]报道了两种手术后二次开胸手术的情况。各研究结果无异质性(I2=0%,P>0.05),采用固定效应模型合并统计。杂交手术组的二次开胸手术率与孙氏组无统计学差异[OR=1.28,95%CI(0.77,2.13),P>0.05]。见图7。

2.2.7 肺部相关并发症 8篇文献[5-10,13,15]报道了两种手术后肺部相关并发症的情况。各研究结果无异质性(I2=0%,P>0.05),采用固定效应模型合并统计。杂交手术组的肺部并发症情况较孙氏组少,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0.56,95%CI(0.40,0.81),P<0.05]。见图8。

2.2.8 肾相关并发症 7篇文献[5,7,9,11-13,15]报道了两种手术后肾需要透析的情况,各研究结果无异质性(I2=0%,P>0.05),采用固定效应模型合并统计,杂交手术组的肾透析情况较孙氏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R=1.03,95%CI(0.70,1.51),P>0.05],见图9a。对于肾功能不全患者有3篇文献[5,9,11]报道,各研究结果无异质性(I2=0%,P>0.05),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R=0.89,95%CI(0.51,1.54),P>0.05],见图9b。

2.2.9 神经系统并发症 10篇文献[5-13,15]报道了两种手术后肾需要透析的情况。各研究结果无异质性(I2=0%,P>0.05),采用固定效应模型合并统计。杂交手术组的神经系统并发症较孙氏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0.57,95%CI(0.40,0.83),P<0.05]。见图10。

2.3 偏倚分析 对纳入文献神经系统并发症绘制漏斗图,未发现明显偏倚,见图11。

3 讨论

目前治疗主动脉A型夹层主要以孙氏手术作为标准手术,全弓置换加远端支架象鼻的方式,因再次手术率低等优势[16],被广泛用于临床,已成为治疗累及弓部的主动脉夹层的标准术式。由于其手术当中需要深低温停循环,手术时间长,手术创伤大、出血量大等缺点,使得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高。为了进一步减少手术创伤及手术时间,随着介入支架的发展,开始将开放手术与介入手术相结合,因此杂交手术得以出现。弓部去分支的方式联合介入腔内支架,大大缩短了手术时间及创伤。因此目前逐渐开始应用于A型夹层患者,由于此手术需要杂交手术室进行,因此限制了其发展。目前对于A型夹层患者,笔者选择杂交手术方式,还是继续应用较成熟的孙氏手术方式仍然存在很大的争议。

以往有研究认为孙氏手术死亡率较高,结果不理想,且孙氏手术排除了20%~40%的高龄或高危患者[17]。一项纳入了1279例行孙氏手术患者的研究显示,患者早期死亡率为9.2%,总体死亡率(≥1年)为13.0%[18],明显高于朱俊明等[19]研究结果。本研究收集的资料,大部分文献当中行杂交手术的患者,年龄较孙氏手术大,及术前合并症也较孙氏多,考虑到杂交手术危险因素较孙氏手术多,死亡率并没有明显差异,侧面反映出杂交手术的安全性。当然未来需要两者之间更多的随机对照研究,纳入同样的患者进行比较。

本研究表明,杂交手术的手术时间,体外循环时间均较孙氏手术少,提示虽然杂交手术需要先行去分支再介入两个步骤进行,对于有杂交手术室的大型医院,两个阶段可以同个手术室进行,且由于不需要全弓置换,不仅减少了过多的组织分离,还减少了缝合时间及止血时间,第二步支架的放置相对简单,因而可以大大缩短手术及体外循环时间。研究表明,体外循环时间延长是心脏手术后ICU住院时间延长及肺部感染率升高的独立危险因素[20]。本研究两者ICU住院时间纳入的文献异质性较大,结论不可靠,敏感性分析发现各个研究相互之间也存在较大异质性。考虑与不同医院之间的ICU及术后管理团队技术参差不齐有关,导致患者在术后出现较大差别的ICU住院时间。但在肺部并发症方面,杂交手术肺部相关并发症较孙氏手术少,可能与住院时间及体循环时间的减少降低了炎症因子释放有关。

神经系统并发症是主动脉夹层术后常见的并发症,致使术后住院时间延长及死亡率增高,严重影响患者预后。多项研究显示,杂交手术、孙氏手术术后神经系统并发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1-22]。本研究显示杂交手术神经系统并发症较孙氏手术更少,仅有2篇文献[5-6]报道了术后住院时间,提示杂交手术患者较孙氏手术患者术后恢复更快。与杂交手术患者创伤更小有很大的关系。在死亡率及二次手术开胸上无明显差异,考虑到孙氏手术虽然创伤大,但目前应用较杂交手术更为成熟,且孙氏手术较杂交手术能够更完全的解决病变血管问题,杂交手术虽然较孙氏手术减少创伤,但不可避免地存在残留病变血管,且存在支架、移位内漏等风险,各文献报道孙氏手术二次手术原因主要为出血,胸骨愈合延迟。提示孙氏手术虽然创伤大,但是在细心止血,术中包裹人工血管等操作下,术后大出血风险并没有较杂交手术高。因此两者在术后死亡率及二次手术开胸率上无明显差异。肾功能异常及肾透析方面两者无统计学差异。提示肾功能的损害主要因素可能与原发病有关,与手术风方式关系不大。

本篇Meta分析有一定局限性,首先,笔者纳入的文献以中国人发表的为主,地域及人群方面存在一定的偏倚。选择患者方面,杂交手术组选择患者年龄更大,合并症更多,存在选择偏倚,未来需要更多随机对照研究使结论更加可靠。纳入的病例对照试验为回顾性试验,相关数据不排除有重叠的可能,可能影响分析结果。另外,文献的研究年限有些年限较早,对手术的经验方面等都可能不一样,不同外科医生所做的手术疗效有可能也不一样,这些都会导致文献有异质性。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杂交技术治疗A型夹层在减少手术时间,減轻炎症因子释放及术后并发症等方面较孙氏手术具有一定的优势,从而能够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但杂交手术并没有降低患者死亡率。虽然杂交技术具有很多优势,但是该手术方式有严格的手术适应证,从临床经验来看,杂交技术有其局限性:(1)杂交手术需要健康的锚定区,对于广泛病变的患者不适用;(2)对于遗传性疾病,如马凡综合征,存在主动脉广泛病变可能,杂交手术往往也不适用。为了彻底解决患者病变血管,因此目前还是以孙氏手术应用较多,对于杂交手术主要用于年龄较大,合并症较多患者。杂交手术条件要求较高,需要杂交手术室,很多医院不具备,因此不利于推广。关于该方面的研究比较少,国内也只有少数心脏中心、大型三甲医院开展此项技术,故仍有许多需要提高的地方。随着支架的不断改进,新技术、新方法的出现,设备的日益更新,相信杂交技术的应用会越来越广。

参考文献

[1] Shrestha M,Fleissner F,Ius F,et al.Total aortic arch replacement with frozen elephant trunk in acute type A aortic dissections: are we pushing the limits too far?[J].Eur J Cardiothorac Surg, 2015, 47(2):361-366.

[2] Chung C,Fremed D,Han D,et al. Update on the use of abdominal and thoracic endografts for treating aortic aneurysms[J]. Expert Review of Medical Devices, 2016.

[3] Total aortic arch replacement: A comparative study of zone 0 hybrid arch exclusion versus traditional open repair[J]. The Journal of Thoracic and Cardiovascular Surgery, 2015, 150(6):1591-1600.

[4]吴泰相,刘关键,赵娜,等. 观察性研究系统评价/Meta-分析的方法[J]. 中国循证医学杂志, 2004, 4(5):337-341.

[5]董帅,鄢光华,刘瑞生,等.比较孙氏手术与去分支化杂交手术治疗急性Ⅰ型主动脉夹层的疗效[J].国际心血管病杂志,2019,46(3):159-163.

[6]赵应录,王玮璠,王炜等.两种术式治疗 Stanford A 型主动脉夹层的病例对照研究[J].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2019,26(7):664-669.

[7]程行东.去分支杂交手术与孙氏手术治疗StanfordA型主动脉夹层的疗效比较及术后并发症分析[D].郑州:郑州大学,2019.

[8] Mingjia Ma,Xin Feng,Jing Wang,et al.Acute Type I aortic dissection: a propensity-matched comparison of elephant trunk and arch debranching repairs[J].Interactive CardioVascular and Thoracic Surgery,2018,26(2):183-189.

[9] Liang Zhang,Cuntao Yu,Xiubin Yang,et al.Hybrid and frozen elephant trunk for total arch replacement in DeBakey type I dissection[J].Thorac Cardiovasc Surg,2019,158(5):1285-1292.

[10]王晶.Ⅱ型杂交手术在主动脉夹层治疗中的应用分析(附41例临床病例分析)[D].武汉:华中科技大学,2013.

[11]林浩.“一站式”杂交全主动脉弓修复术与全弓替换+支架象鼻手术在治疗DebakeyⅠ型主动脉夹层中期疗效对比研究[D].北京:北京协和医学院,2018.

[12]王玮璠,徐旭,王炜,等.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复合手术与主动脉弓置换支架“象鼻”手术的疗效对比[J].中华胸心血管外科杂志,2019,35(2):99-101.

[13]龚昆梅,常谦,王昆华,等.全弓置换加支架象鼻术与复合全主动脉弓置换术治疗Stanford A型夹层的对照研究[J].中华普通外科杂志,2015,30(12):941-944.

[14]魏以桢,常谦,于存涛,等.一期“杂交”手术主动脉弓替换及早期随访结果[J].中华胸心血管外科杂志,2011,27(6):342-344.

[15]刘鹏红.杂交手术在主动脉弓部疾病中的应用以及与传统手术术后及中期比较[D].北京:北京协和医学院,2016.

[16] Shrestha M,Fleissner F,Ius F,et al.Total aortic arch replacement with frozen elephant trunk in acute type A aortic dissections: are we pushing the limits too far?[J].Eur J Cardiothorac Surg,2015,47(2):361-366.

[17] Pérez M A,Coto J M L, Madrazo J A D C,et al.Debranching aortic surgery[J].Journal of Thoracic Disease,2017,9(6):465-477.

[18] Takagi H,Umemoto T.A Meta-Analysis of Total Arch Replacement With Frozen Elephant Trunk in Acute Type A Aortic Dissection[J].Vascular and Endovascular Surgery,2016,50(1):33-46.

[19]朱俊明,孙立忠,赵海鹏,等.孙氏手术在复杂主动脉夹层中的应用[J].中华胸心血管外科杂志,2013,29(10):581-584.

[20]生伟,池一凡,牛兆倬,等.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术后ICU监护时间延长的危险因素分析[J].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2016,23(5):434-439.

[21] Ma M,Feng X,Wang J,et al.Acute Type I aortic dissection: a propensity-matched comparison of elephant trunk and arch debranching repairs[J].Interactive Cardiovascular & Thoracic Surgery,2017,26(2):183-189.

[22] Smith H N,Boodhwani M,Ouzounian M, et al. Classification and outcomes of extended arch repair for acute Type A aortic dissection: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J].Canadian Journal of Cardiology,2016,32(10):189.

(收稿日期:2020-05-12) (本文編辑:周亚杰)

猜你喜欢
Meta分析
胱硫醚β—合成酶G919A基因多态性与原发性高血压关系的meta分析
毫针针刺治疗骨关节炎疗效的Meta分析
高压氧治疗血管性痴呆随机对照试验的Meta分析
持续气道正压通气对合并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的难治性高血压疗效的Meta分析
甲氨蝶呤和阿维A治疗银屑病效果比较的Meta分析
腹腔镜评估晚期卵巢癌患者能否行满意的肿瘤细胞减灭术的Meta分析
结直肠进展腺瘤发生率的Meta分析
血小板与冷沉淀联合输注在大出血临床治疗中应用的Meta分析
细辛脑注射液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疗效的Meta分析
中药熏洗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疗效的Meta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