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的老教堂

2021-05-07 13:36黎纲峰豆角
妇女之友 2021年4期
关键词:原址东正教南岗区

黎纲峰?豆角

哈尔滨,一座随着中东铁路开通和运营而形成的近代新兴城市,因其独特的地域特点及复杂的时代性而独具魅力。

二十世纪初,有俄、德、日、意、美、英等多个国家近二十多万侨民生活在这里,使哈尔滨成了当时中西方文化的交汇中心,“一座教堂之城”。

哈尔滨圣·尼古拉教堂

俗称喇嘛台,原址位于秦家岗中心广场,即今天南岗区红博广场中心。已拆除。

圣·尼古拉教堂是一座木结构教堂。教堂设计方案在圣·彼得堡完成,木材是从大洋彼岸运来的加拿大红松。钟楼上的七口大钟出自俄罗斯的造钟圣地秋明。

哈尔滨圣·约瑟芬教堂

位于埠头区药铺街(今道里区中医街、上游街及无名胡同中间位置),中东铁路管理局免费拨付地皮,建设经费由教徒集资捐献。1924年9月奠基,1925年6月15日建成。教堂为木结构哥特式建筑。20世纪90年代被拆除。

哈尔滨船坞尼古拉教堂

原址位于今天的松北区太阳岛临江街东端。1924年始建,1928年竣工,砖瓦结构,欧式风格,是一座典型的俄罗斯东正教教堂。拆除时间不详。

哈尔滨香坊尼古拉教堂

原址位于西香坊军官街(今香坊区香顺街),1898年由东清铁路工程局利用民房改建的简易教堂。该教堂也是俄国东正教在中国东北设立的第一所教堂。拆除时间不详。

哈尔滨圣母慈心院教堂

原址位于马家沟营部街24号(今南岗区营部街),1927年由涅斯托尔主教创办,水泥砖石结构。

教堂为流落在哈尔滨的孤苦老人提供帮助,同时收养无依无靠的孤幼儿童。1978年拆除。

哈尔滨圣母领报教堂

第一座圣母领报教堂最初兴建于1900年,地基濒临松花江,由中东铁路管理局划拨。当时有大批修筑中东铁路的俄国教徒聚居在江岸,他们经常要往返于道里与南岗之间,非常不方便,于是1903年第一座木结构圣母领报教堂建成。该教堂是北京东正教总会驻哈尔滨代表驻地。

哈尔滨圣·阿列克谢耶夫教堂

旧址位于马家沟教堂街,今南岗区士课街47号、果戈里大街与革新街交汇处。原为设在公主岭的俄军随军教堂,后迁至哈尔滨懒汉屯,1912年随军队迁至阿列克谢耶夫卡村(今香坊区东部小北屯),因此而得名。1921年迁往士课街现址,堂前街道当时被命名为教堂街(今改名为革新街)。

起初只有一座木结构小教堂,1930年教徒们在西侧筹建新教堂,1931年动工,1935年建成。新老教堂曾长期并存。木结构教堂拆除时间不详。

哈尔滨老圣·索菲亚教堂

原址位于今天道里菜市场(八杂市)。1907年由俄国茶叶商人契斯恰科夫出资六万卢布加上希尔科夫公爵资助,在此地建设了一座木质结构教堂。一年后,教堂重建为砖石结构,工程于1912年完工。

1932年在与老圣·索菲亚教堂一街之隔的广场上,修建了今天的新圣·索菲亚教堂,老教堂被用于神职人员居所,拆除时间不详。

哈尔滨述福音约翰教堂

原址位于马家沟无线电街。建于1923年,是“俄人之家”教养院附属教堂。教堂形似古堡,造型敦厚古朴。拆除时间不详。

哈尔滨圣·伊维尔教堂

建于1908年,旧址位于今道里区霁虹街工厂胡同7-4号(原军官街)。教堂原为驻哈尔滨俄国外阿穆尔军区的军用东正教教堂,折中主义建筑,砖木结构。

哈尔滨圣斯坦尼斯拉夫斯基教堂

教堂原址位于今南岗区东大直街211号。1906年9月1日奠基,1907年9月27日竣工并投入使用,该教堂为哥特式建筑风格,砖石铁盖。钟楼在前、礼拜堂在后,是當时哈尔滨市内唯一有暖气设施的教堂。拆除时间不详。

哈尔滨圣母安息教堂

原址位于今南岗区东大直街文化公园西南门附近。1908年9月由中东铁路管理局出资和教徒捐款修建,为砖木结构,该教堂最大特色是主体与钟楼相分离。教堂西侧有一座钟楼,建于1930年,地上三层,砖木结构,对称布局,造型自下而上逐渐缩小,挺拔向上。后来两座洋葱顶和十字架被拆除。

教堂附近(今文化公园)曾经是俄侨墓地,是当时哈尔滨及中东铁路附属地区内最大的东正教墓地。而这座圣母安息教堂,就是为死者举行祭奠活动的场所。

猜你喜欢
原址东正教南岗区
南府原址新考
东正教的圣诞节不在12月25日
大蛋糕
在东正教之外
2017年第四批农药企业原址更名备案名单
火焰马
识途“老马”:追记哈尔滨市南岗区关工委法治委员会报告团团长卢连基
2013年第一批农药企业原址更名名单
“学雷锋应是一生的事儿”:哈尔滨市南岗区关工委委员叶滨昌学雷锋的事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