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背景下高中体育教学思路与方法创新

2021-05-07 15:59隋广富
教育·读写生活 2021年1期
关键词:身体素质新课改体育

隋广富

如今,仍有不少高中体育教师认为体育教学是理论讲解,甚至在教学中只会让学生进行自由活动,由于课堂开展得不够全面,使得部分学生不愿踊跃参与到体育实践中,同时在其他学科课时不足时,体育课程被占用的情况也比较常见,导致学生失去应有的锻炼机会。由于体育课程的教学模式不够新颖,停留在立定跳远、加速跑等活动上,并利用此种活动对学生进行评价,这种单一、滞后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失去运动兴趣和学习主动性。而高中体育教师要想突破教学瓶颈,就要找到体育教学新思路,优化整合体育教学方法,围绕激发学生运动兴趣这一目标,制订新颖、有效的授课方案,通过建立完善的体育教学体系,培养学生的体育情感,促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体育价值观,并在运动兴趣的驱使下,养成每日锻炼的良好品质,由此锻炼强健的体魄,实现全面综合发展。

一、在新课改环境下创新高中体育教学方法的意义

在新课改背景下,创新高中体育教学模式有助于强化学生的身体素质。受应试教育影响,高中生背负着沉重的高考压力,在学习时需要长期坐在班级内,长此以往,其腰椎就会受到伤害。鉴于此,在体育课堂中组织有指向性的体育活动,能够有效开发学生的肢体功能,并能减轻他们的学习压力、生活压力,使其不再抗拒学科学习,在锻炼过程中,学生也能发掘出自身潜能,收获健壮的体魄以及成就感。体育教学主要是通过带领学生在符合自身能力的体育活动中进行运动,以此使他们的心肺功能、肌肉组织得到有效锻炼,使其肾脏等器官能够正常分泌与代谢,并将身体中的毒素排出去,在体育活动过程中,学生的肢体协调能力能够得到提升,其大脑也能得到平衡开发与拓展,同时也能更加辩证、综合地认知自我。学生在探究体育训练的技巧时,能够有效锻炼其思维能力,也能促进综合能力的进一步提高。

二、新课改下高中体育教学思路与方法创新策略

(一)创新体育教学内容,深化学生对高中体育的理解

高中体育教师应由新课改的相关要求入手,调整体育课程内容,并结合全新的体育教学思路,营造良好的体育教学氛围,以此构造有效的体育教学新模式,进而为学生提供更优质的教学服务。具体到实践中,教师应了解每一位学生的身体素质、性格习惯、心理状态,综合性分析影响学生成长的关键要素,在做好这些准备工作后,课堂教学将更加科学合理,此外,教师不仅要依据学生的体育考核成绩对其进行评价,还要从他们的长期发展出发,进行深入分析。同时,教师还要充分考虑学生在课堂内、课堂外的接受能力,并对其进行实时观察,以此发现他们的日常行为习惯,结合上述内容,教师能够激起学生体育兴趣,使他们自发踊跃地参与到体育锻炼中,也能树立体育意识。除此之外,教师需要用辩证的思想取代传统体育教学理念,依据学生独特的身体特点,制订出相适应的体育课程内容,使學生获得贴合自身能力的教学指导,不断提升其课堂主体意识,逐步强化其运动能力,并在接受指导的同时形成正确的体育观念。例如,任课教师在讲解体育理论知识时,可以使用多媒体设备播放短片,使学生意识到体育活动与身体健康之间的联系,并依据学生的实际作息习惯,展示不正确的、不健康的场景,使他们发现自身不足,并主动地去改变。

(二)培养学生的体育情感,提升学生对体育课堂的学习兴趣

培养学生的体育情感,激发其体育学习兴趣,并在教学中促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发展意识,对于培养其综合素养发挥着积极作用。鉴于此,任课教师应重点关注学生体育情感的培养,重视体育学习兴趣的激发,并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使他们在接受指导的过程中,逐步形成强大的抗击打能力,以此为实践教学的开展提供有力保障。在实际工作中,教师应摆脱原有授课理念的限制,在体育课堂中对学生进行适当的挫折教育,使其形成百折不挠的良好品质,并形成积极向上的体育情感价值观。比如,教师可将奥运会项目与体育教学联系起来,带领学生体会我国奥运健儿在赛场上的心理状态及思想感情,使其找到体育榜样,通过向学生展示孙杨的十指指纹,使他们在视觉上受到冲击,并从孙杨的角度,考虑国家荣誉与个人之间的关系。教师利用此种实际案例辅助教学,能够不断强化学生的体育价值观,使其找到正确的发展方向,从而在体育课堂中更加专注于运动与训练,也能使学生从自我出发,调动对体育课程的参与热情,明确体育训练的目标与意义。为将教学效果发挥到最大化,任课教师应以体育精神为内核,利用具有积极影响的教学素材,使学生形成正确的竞争意识,深化对体育课程的认识,在训练活动过程中,实现自我完善、综合发展。

(三)创设课堂氛围,塑造学生的体育价值观

在新体育课程教学过程中,任课教师可以将“互联网+”的教学形式运用到体育课堂中,先摒弃根深蒂固的授课理念,再找到原有体育教学中的短板,并对其进行优化整合,使体育课堂焕然一新,也使学生转变对体育活动的认识与印象,通过设计合理妥当的教学内容,使其扭转体育运动观念,进而加深对体育课程的喜爱。在体育课堂中,教师可引导学生以自主探究的方式,参与到体育活动及训练中,要求其凭借自身努力,把握体育的实践价值。或者教师选用分组指导形式,将学生按照身体素养划分为若干小组,并设置不同层次的体育任务,针对身体素质较差的小组,可选择相对简单的体育活动;针对身体素质较强的小组,可选择要使用大量运动技巧的体育活动,使每一位学生都能得到相适宜的体育指导。与此同时,教师要适当丰富拓展适合学生的体育活动,以此全方位地培养其肢体协调能力,并使他们形成积极向上的认知观,进而主动地参与到实践过程中,通过为学生介绍拳击、健美操、冰壶等相关体育活动,再使用多媒体设备展示体育活动的发展进程。在此过程中,学生的体育综合能力得到显著提升,体育运动意识也能得以准确塑造,此外,教师需要选择合理的评价方式,确保学生心理健康发展,从而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

(四)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构建科学的教学体系

高中生群体普遍存在一定差异性,任课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关注学生不同方面的发展,因人而异地进行针对性教学,以此将体育教学效果发挥到最大化。在实际工作中,教师需要不断扩充教学资源,注重因材施教,使学生在课堂学习过程中,认识到自身存在的问题,并依据高中体育教学大纲中的相关要求,为学生设计具有趣味性的体育活动,使他们能够得到实质性帮助。除此之外,教师应构建合理、有效的教学体系,使用全新的思路、途径和思维逻辑,对体育课程展开全方位探索,并结合“互联网—理论知识—实践活动”三方面内容,进行对应的体育教学,在教学指导过程中建立科学的教学体系,促使学生快速适应新时期下的体育课程新模式。此外,教师需要秉承“生命第一”的观念,要求学生重视自身身体素质的提升,使其在运动过程中形成主动锻炼的习惯,并为学生营造科学、合理的训练氛围,促使他们的身体素质逐步升高。体育教师应始终保持饱满的精神状态,使学生在耳濡目染中激发自信心,加深对体育训练的理解,继而体会到体育活动对个人发展的关键意义,最终形成终身体育锻炼的良好习惯,实现新突破,全面提升自身身体素质。

(五)落实选项教学,彻底实现模块教学

在全面推进教学改革环境下,模块教学理念应运而生,截至目前,此种理念只在少数高中得以普及,并没有被广泛应用,究其本质原因,主要是因为走班模式较为繁琐,体育教师难以对其进行合理配置,学校在管理过程中也困难重重。在高中推行选项教学,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兴趣,这样一来体育课的开展与实施也更加方便,同时也能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差异化成长,使学生处于同一起跑线,进而更快更好地完成课堂教学目标,确保学生收获良好的学习体验。而在体育课堂进行选项教学,能保证学生熟练掌握一到两项体育技能,使其形成终身锻炼的良好习惯,也能为培养体育核心素养提供便利条件。

要想找到高中体育教学新思路,创新升级课堂教学方法,就要以新课程改革的相关政策为导向,从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出发,摒弃根深蒂固的传统授课理念,营造良好的体育运动氛围,构建和谐友爱的师生关系,使学生在体育运动兴趣地驱使下,主动地参与到实践教学中,形成正确的体育运动观念,良好的竞争意识,只有教师主动地去转变,才能促进体育教学质量的进一步提升。

参考文献:

[1]宫福乐.新课改下高中体育教学思路与方法创新研究[J].体育世界,2019(10).

猜你喜欢
身体素质新课改体育
新课改下提高高中数学教学有效性的策略研究
新课改核心素养下的高中数学概念教学探索
新课改理念下的高中物理教学实践研究
针对性身体素质训练在标准舞技术中的应用
锻炼
新发现
新课改下开展数学建模教学之浅见
我们的“体育梦”
体育锻炼也重要
体育一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