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教学法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运用探析

2021-05-07 17:08刘绪新
教育·读写生活 2021年1期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案例法治

刘绪新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案例教学法是理论和实际应用相结合的教学方法。“道德与法治”课程有效地促进学生的道德品质发展,从而让身心健康、法律意识得到有效的提高,教师采用案例教学法,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理解分析案例中的道德与法治问题,从而取得理想的预期效果。本文针对案例教学法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运用进行讨论研究。

案例教学法也是实例教学法,即:在教师的引导下,根据教学目标和内容进行的规划,然后再通过具体的案例,引导学生进行分析、讨论的表达过程,使得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活动中来,学会结合实际情况进行探索研究,从而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让学生得到全方面的发展。实际上,案例教学法的应用在国外受到很多教师的青睐,并且一度盛行,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这种教学法,能够创建出一个相对轻松的实践场景,把真实的案例合理地展示给学生,让学生们理性地去思考、分析进行合作讨论,从而设身处地地了解案例中的问题,融入其中,进而更加深刻地理解学习到的内容,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想象力和创新思维水平,带来更好的学习体验。

一、“道德与法治”的教学现状

“道德与法治”的学习有利于学生的法律道德水平的提升,在教学中使用案例教学法,能够让学生更快地适应这门课程,从而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这对学生的德育教学以及塑造高贵的品格有着一定的促进作用。通过合适的案例,让学生提高对这门课程的学习兴趣,在适当引导下,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锻炼独立思考的能力,从而积极地参加到教师组织的教学活动之中。

首先,在传统教学课堂上,教师的教学模式过于单一,大多采取满堂灌的教学方式,这种“填鸭式”的教学模式,不仅没有让学生的成绩得到有效提高,反而让学生失去了主动学习的兴趣,让学生处于被动的状态,从而无法在枯燥乏味的学习环境中展现他们的独立思考能力,思想上受到了束缚,甚至会导致厌学的现象发生。其次,在教学效果上也不太理想,在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下,教师的教学模式会让“道德与法治”课程变得枯燥乏味,很难让学生提起学习兴趣,对知识点的理解也不够充分,理论概念理解得不够透彻,分析问题的能力也不够全面,进而很难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很难达到相应的教学目标。

二、案例教学法的实际应用

在“道德与法治”课程中,合理地运用案件教学法,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进来,对师生关系也有着很好的提升。案例教学法有着很好的开放性,这也是重要的基础特点,它能够很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独立自主能力,以及熟练运用知识的能力,让学生得到全面发展。教师将教学过程中枯燥乏味的知识点,有效地融入案件当中,有效地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學习效率,使得课堂气氛活跃起来,引导学生主动地参与其中,体现它的魅力。案例教学法让学生合理地发挥想象力,将道德与法治的理论知识进行合理化运用,生动具体地呈现出来,从而让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得到进一步深化。

三、案例教学法的教学效果

(一)基于教学内容,挑选合理案例

在“道德与法治”的课堂中,案件收集的方式途径有很多种,我们可以借助教材内容,来让学生进行分析学习。教材的内容丰富,在教学活动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教材里面的经典案例都是经过严格挑选的,其中具有一定的代表性、权威性,也是学生开始学习的第一手资料。除此之外,还可以借助报刊、网络等进行案例查询,如《中学生学习报》《时事政治》等都可以进行相关内容的查询,网络上的案例资讯更为丰富,也具有多样性,让教师更容易开展案件教学法的教学模式,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良好效果。首先,案例内容必须符合教学的知识点,跟教材息息相关的,不能严重脱轨;其次,案例的选取最好贴近实际生活,更有说服性和真实性,具有研究价值,教师也可以对相关内容进行收集整合,从而在课堂上再分享给学生,进行下一步的学习工作;教师也可以自主设计出与课堂有关的案例,再通过合理变更和调整,发挥自己的思考能力,让创造出来的案例更加贴合实际,并具有一定的教育价值。在查找案例时,尽量寻找一些通俗易懂、具有多元化的案例,从而适合学生进行合理研究。

在学习《走进法治天地》这节课时,教师可以通过教学内容进行查找,电视中的法治节目,就是一个很好的出发点,教师可以摘取其中合适的内容放到课堂上,给学生进行讲解的同时,普及法律意识,了解相关法律并尊重法律,深入地了解法律所带来的意义,从而树立学生的法律法规观念。

(二)投身于案例,引发学生独自解惑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理解学生的心理情况,从而把精心挑选的案例,以适当的方式展现给学生,从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环境下,提高对知识的理解程度,让学生在案例研究中深度理解课本的理论知识。案例的内容多种多样,相对而言,比较简单的案例,可以让学生进行阅读并理解其中的内涵,教师也可以进行相关讲解,引导着学生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

而相对繁琐的案例,就可以利用多媒体、网络、辩论会或者小品话剧的方式进行演绎,让学生充分融入其中,理解其中所蕴含的知识内容。这个过程中,教师要进行引导,不断地启发学生的思维能力,让学生学会解决各种问题,从而让教学达到相应的教学目标,让教学效率最大化。

在《我们走进公共生活》这堂课中,教师可以创造虚拟场景,以“公共卫生”为题,让学生进行相关的小品表演,让学生站在不同的角度来体会人物的内心,从而深化知识的学习,教师要先对课本中的理论知识进行讲解,先让学生了解其中的知识点,然后再带着这些知识点投入到案例当中,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能独立地解决问题。之后,再对表现突出的学生进行奖励,让学生变得更加积极活跃起来。

(三)小组合作,互助学习解决问题

在案例学习的过程中,案例讨论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教师可以在课前把学生分成小组,以小组进行合作讨论,教师在教学时要注意这一点,教学要时刻想着给学生营造一个相对宽松愉悦的学习环境,这样才能保证学生认真思考,主动学习,让学生在小组讨论的时候,畅所欲言,从而达到共同进步的目的。在学生分析完案例之后,教师可以要求学生来确定案例的核心部分,或者就其中所蕴含的知识点进而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去解答。在这个基础之上,按照之前分配的小组进行讨论,相互阐明对案例事件的观念,以及对个别事情的看法。教师也可以加入进来,跟学生一起讨论其中的结果,对没有头绪的小组,进行相关指导,并帮助他们寻找关键点,让他们从中得到启发。

由于学生的性格不同、所处环境的不同、成长差异的不同,他们对案例的理解也会产生不同的看法,对此教师要发挥主动作用,避免学生因看法不同而产生分歧,甚至不好的影响。在课堂教学最后阶段,教师进行合理总结,也可以让学生进行补充内容,让学生在这个过程中,提高思维能力和分析能力,这对其以后的学习有着很大帮助。

(四)辩论模式的展开,提高学生知识巩固

学生可以运用所学的知识,对教师之前所准备的案例进行拓展讨论,自主学习相关内容,学生在各自发表意见的同时,也要进行及时整理,做好相关记录,然后在课堂上进行分组发言,意见不同的学生可以进行相关辩论,最后将大家的不同意见进行整合,让学生在相互辩论的过程中,找到突破口,从而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与思维能力。

在上《网络改变世界》这堂课时,教师可以用“网络是否可以随便发表言论”为题,让学生展开辩论,让支持这个观点的学生站在左边,不支持的站在右边,采用轮流制的模式,让学生一一阐述观点,避免因学生的想法不同从而导致课堂秩序混乱。对此,教师可以多展开类似的相关活动,让学生在案例辩论的过程中,提高学习效率。

在新课改背景下,教师合理地运用案例教学法,能够很好地弥补传统教学模式所带来的不足,让单一的课堂模式变得充满活力,从而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案例教学法也是“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有效教学方式之一,让学生合理地融入进去,从而让所学的知识更加透彻,很好地提高了学生的分析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促进学生的全方面发展。

猜你喜欢
道德与法治案例法治
走实“1+6法治同行”党建之路
法治护航杭州亚运会、亚残运会
样板案例
NSE 9A-Module 4-Unit 2案例设计
新时代道德与法治教师法治素养的培育
“一例多境”培育初中生法治意识
苏教·中图版《道德与法治》小学低年级教材解读
中小学推出《道德与法治》课程
随机变量分布及统计案例拔稿卷
难以一致的统计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