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当代基础教育学校变革的几点思考

2021-05-08 03:48黄楚玲
广东教育·综合 2021年4期
关键词:变革价值改革

黄楚玲

2021年,是我国进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第20个年头。这场引起中国教育巨变的教育革命,以全新的教育理念重塑了教育教学方式,确立了新的学习方式,形成了新的教育管理制度,也将以更强的力量引领未来学校的变革。回望过去,随着新课程背景下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教育思想和理念不断得以创新与突破,许多学校改革者选择各式各样的变革主题进行教育创新,但许多学校在自主变革的实践中存在变革前瞻性不够、变革持续性不强等问题,有些改革者“为改革而改革”,片面追求教学方式、学习模式的变革表象,往往远离教育的根本价值追求,并不一定符合学校改进的正确价值取向,与学校的内涵提升和学生的发展需求相悖。在新课程改革的未来,学校教育应该如何变革,才能不断修正问题,培养真正面向未来的人才?本文在基于当代基础教育价值取向的基础上,反思当前我国基础教育学校变革中存在的各种束缚因素,提出关于学校变革的几点思考。

一、时代呼唤学校变革

1. 新时期教育背景下贯彻国家有关精神的客观要求。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要加快教育現代化,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在2018年全国教育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提出要深化办学体制和教育管理改革,充分激发教育事业发展生机活力。2014年教育部发布《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意见中提到“坚持重点突破,聚焦课程改革的关键领域和主要环节,针对制约课程改革的体制机制障碍,集中攻关,重点推进……适应新时期教育发展的新要求,积极开拓,大胆试验。”因此,以学生的发展为核心,从培养有“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等核心素养的教育价值取向出发,变革学校育人过程中的制约机制,创建有利于学生发展的生态环境,有利于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回应了时代和社会的要求。

2.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基础教育学校变革的价值困境。反思我国的教育,往往过分强调教育的社会性价值,忽略了教育的个人性价值。如近些年我国基础教育出现的“绿领巾”“红校服”现象,将追求学校改进的表层效果作为最终目的,背离了对学校以及教育的价值理解。新课程背景下的基础教育出现诸多以急功近利的、短期的、片面的学校教育价值取向为主导的学校变革,严重制约了学校、教师和学生的发展。

3. 素质化教育背景下培养学校创新型人才的有效途径。21世纪是创新教育大展宏图的世纪,也是知识创新凝聚力量的年代。在素质化教育背景下,深化现代学校基础教育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已经成为21世纪现代学校基础教育发展的主流。开展基于立德树人价值取向的学校变革研究,正是立足于宏观教育改革背景,依据学校自身发展需求,为促进学校发展、提高教育质量、争取更大发展空间和资源、推进学校教育创新而进行的学校改进过程,是深化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学校创新人才的有效途径。

二、学校变革的几个原则

一个学校的全面发展,往往涵盖学校的管理模式、学校制度、课程体系、教师评价和育人路径等几方面,因此,一个学校的系统变革,往往拆解成体制机制、制度建设、课程建设、教学方式、学习方式和评价机制等方面的变革。不管是局部的变革,还是深度的变革,都应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1. 时代性。学校变革应立足于当前教育改革的宏观背景,顺应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潮流。只有顺应时代潮流的学校变革,才能富有生机和活力,具有推动学校可持续发展的不竭动力。

2. 实践性。学校变革重点在于为了适应社会环境的变化而对学校相关要素的改造,要“对症下药”,具有针对性、操作性、实践性。

3. 系统性。学校变革涵盖推动学校发展的各大要素,是一个“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系统工程,由顶层设计的宏观战略,到局部变革的战略落地,形成全面、系统的学校教育变革体系。

4. 人本性。学校变革最终指向为培养面向未来、心智健全的创新人才,学校应当回归以当代基础教育价值取向为主旨的育人为本的主体功能上。

三、学校变革的几点思考

1. 学校变革应适应当前基础教育发展总趋势。教育是面向未来的事业,而培养未来的人才关键在于做好当下教育。因此,一切学校的变革,都要立足当下,面向未来。在体制机制创新上,可通过教育集团化办学改革等方式,满足教育均衡发展的需求;在技术手段上,可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推动人工智能、物联网等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在课程建设上,应注重能力培养,积极开发立德树人导向下的校本课程,如开发劳动教育课程、美育课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在教学方式和评价上,更多地以学生为中心,等等。

2. 学校变革应在动态调整中不断修正和完善。学校变革是一个持续的、需要不断完善的整体系统工程,因此需要改革者从整体的、动态的视野出发,深化上位认识,寻找出学校变革的内在规律和外在的支持系统。一方面,它可以帮助我们厘清基础教育学校变革机制系统的构成要素,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另一方面,它可以使我们从整体上系统地来把握学校变革的运行方式和基本规律。

3. 学校变革的价值旨归应是为未来培养人才。社会的未来发展趋势及其对人的素质需求,向学校教育提出了最根本的价值要求:学校变革者在推动学校改进过程中,要准确把握、积极顺应未来社会发展趋势以及对人的素质提出的要求;当前基础教育学校的变革要更新人才培养理念,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确保培养出来的学生能够适应未来社会发展,成为促进未来社会和谐发展的积极力量。因此,为未来和谐社会培养人才将成为当前学校变革的一项重要任务。

总之,学校变革的实质是打破旧的平衡状态的同时,又要建立一种新的平衡状态。学校变革的总体目标,是立足于当代基础教育宏观教育改革背景,着眼于当代基础教育价值需求,通过学校系统、全面的教育教学变革,使变革学校系统形成一种适应不断变化的机制,从而消除基础教育学校与社会发展之间以及基础教育学校内部发展的不平衡,也给学校创造一个更为有序、民主、开放的内部环境,让学校回归到育人为本的主体功能上,促进学校的可持续发展,培养面向未来、心智健全的创新人才。

猜你喜欢
变革价值改革
改革之路
改革备忘
一粒米的价值
变革开始了
“给”的价值
改革创新(二)
变革中的户籍制度
创新IT 赋能变革
瞧,那些改革推手
小黑羊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