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区学校家校共育的策略探究

2021-05-08 04:03吴海芳
广东教育·综合 2021年4期
关键词:共育家校班级

吴海芳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个学校,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因此,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在引导、教育学生方面起到了同等重要的作用,甚至有时家庭的作用要胜过学校的教育作用。好的学校教育,一定不能忽略家庭的影响与协作。只有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协同发展、形成合力,才能有效促进青少年的全面发展,将他们培养成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与新时代的接班人。山区学校与城市不同,家长文化水平普遍不高、留守儿童居多、信息相对闭塞,大埔县大埔小学作为山区学校,通过多年积极的探索和实践,积累了一定的家校共育经验。

一、成立家长委员会,让学校管理更加民主化

建立具有山区家长特色的家长委员会,是因地制宜促进家校教育合作与有效沟通的最佳渠道。让家长能够充分参与到学校的日常教育管理工作中,充分体现学校管理的个性化与民主化。

家委成员要精挑细选,要由关心班级工作、热心为集体服务、教子有方、文化水平比较高的家长担任委员会成员。在机构设置上具体可以分为:校级—年级—班级。根据不同的级别,委员会人数会有所差异。校级家长委员会原则上包含了全校各个班级的家长代表各1人;年级家长委员会原则上包含年级各个班级的家长代表各1人,若班级数量少于8个,则每班代表各2人;班级家长委员会家长代表人数保持在5人以上,并控制在10人以内。

每个学期,学校将定期按各级别召开家长委员会会议。会议内容包括:具体时间段内学校的工作计划、工作安排、工作要求与实施情况;家长参与学校相应教育与管理互动后的各项反馈及意见;具体热点问题的意见征求、探讨与解决。每个学期末,学校还需要将各项工作的实施现状与成果向各级家长委员会进行相应的沟通与汇报。通过以上方式,可以让家长切实参与到学校工作中,让家长能够真正了解学生的在校情况,提高彼此的沟通效率,有效促进学校民主管理,让家校形成有效的教育合力。

另一方面,大埔小学家委都有相同的客家文化背景,再加上他们来自各行各业,可以为学校的本土化教育提供丰富的资源。客家文化中坚韧不拔、自强不息、追求理想、勇于开拓、吃苦耐劳的优秀品质,将通过他们的故事分享帮助学生在价值观念、思想信仰形成和规范行为、社会化认同、凝聚正能量等方面起到重要的影响作用。

通过家委会的方式可以充分吸引优秀的家长参与学校的管理。家长们为学校发展建言献策,有效地促进了学校教育教学改革,培养了孩子们的文化根意识。近几年来,教师与家长一直通力合作、和谐相处,学校办学质量一直在县内保持领先地位,得到了社会、家长和学生的高度评价,成为大埔县的窗口学校。

二、探索微型家访模式,实现家校良好沟通

家访一直是学校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在学校领导的带领下,班主任、科任教师充分利用每周三下午放学后的家访活动日,做到普访、随访、定访、精准家访等相结合。

常规教师家访总要消耗大量的时间与精力,但家访能够有效地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从而更好地实施教育,因此家访有其不可替代性。为了进一步提高家访效率,我们总结出了“微型家访”模式,以此来适应当前的教育需求。在微型家访的具体实践过程中,学校探索出了四个经验。

1. 突出时代性,合理使用即时通讯工具。家访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让家长了解学生在校情况,让教师了解学生在家表现情况,达到家长、学生、教师三者交流互通。因此,家访并不需要拘泥于“家”这个空间概念,只要能够达成彼此交流、互相理解,家访就有其本质性的意义。有时只需要直接针对问题,通过几句话就可以解决。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微型家访的方式,通过微信、语音等常用工具与家长保持积极的互动,充分了解家长、学生的思想动态和实际生活内容。

2. 强调时效性,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班级管理中,各种问题层出不穷,即时精准地解决问题,非常重要。教师在了解情况、认真分析后,通过微型家访的形式可以及时与家长联系,共同教育疏导。比如,一些学生有时心情会较为烦躁,知识内容学不进去。在这种情形之下,可以及时地與家长进行微信或者电话沟通,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这样可以及时地调整学校教育教学方法;也可以通过及时的谈话,真正地走进学生的内心,引导学生健康成长。

3. 提升主动性,为家校积极互动创设有利环境。常规的家访对教师而言耗时多、效率低,辛苦且负担重。微型家访的推进有效减轻了教师对于家访的身心压力。这也更好地促进了教师对家访接受程度的提升,让教师真正意义上提升家访的主动性。良好的家校互动沟通,可以让家长们感受到老师的认真与负责,增加对老师的信任,也由此更配合学校工作,形成良性循环。

4. 遵循平等性,充分把握沟通方式与尺度。微型家访基于新的通讯工具存在各种互动方式:文章、视频,甚至是表情包。如何充分运用各类信息媒介来达成更好的沟通氛围与效果,是微型家访方式探索的题中之意。家校之间平等融洽和谐的沟通,是双方助力学生共同成长的必由之路。微型家访改变了以往的告状式家访,让家长和教师通过新媒介的运用,真正从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角度分别确认目前遇到的问题,为了孩子的发展共同寻求最适宜的教育方式。

另一方面,学校也积极引导家长进行有效“校访”。在学生人数众多、教师人数有限的情况下,全局细致关注的难度是很大的。当教师不能及时家访的时候,家长积极的互动则是一个很好的问题解决方式。一个教师要关注到数十个学生,而一个学生却有好几位家长。家长更容易发现自己孩子各种情况的变化,无论是思想的转变,还是内心的困惑。家长在了解这些情况后,及时将问题反馈给老师,将进一步提升家校的协同作用。

三、开展育美家长会,共同培养最美少年

不同的时代赋予了不同的家校特色。在新时期,我们应努力实现家长会传统角色和方式的转变,从单纯的教师主导转变为家长和教师平等参与,由单向说教转变为双向互动,充分体现尊重、平等、合作。

学校以美育为特色,旨在与家长互相配合共育最美少年。家长会是学校与家长交流的良好平台,各班班主任积极尝试各种家长会模式,分别根据实际的班级情况与家长进行深入细致的交流。

学校的大部分家长会以展示式为主,即在家长会前各班认真布置教室,充分利用教室的每面墙壁张贴孩子的优秀作业、作品、照片等,并把孩子在校的日常生活、活动等制作成PPT或视频,在家长会时展示给家长看。家长会上,家长们亲眼见了自己孩子的表现,在比较欣赏中,看到了自己孩子身上的优势与不足,也看到了其他孩子的成绩,由此能够具体清楚地了解孩子的学习知识能力到底应该达到什么程度。这样的展示汇报,家长非常容易接受。

不仅如此,家长会的开展还要注重实效,不走过场。学校引入了更多促进家校和谐发展的教育资源,既丰富家长的育儿经验,又使学校与家庭形成育人合力,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着眼现实问题,关爱留守儿童

作为山区学校,留守儿童的存在是一个现实问题。我校留守儿童占比约为20%,这是一个不小的比例。这些孩子们长时间与父母分开,有的几个月甚至一年才见父母一面。在这种环境下成长的留守儿童,缺乏家庭的关爱、教育,很容易发生各种问题。

针对这样的现实情况,我校在新班级建立之初就会对各班学生家庭情况进行统计,明确各班留守儿童及其他弱势群体情况。建立《美好童年爱心档案》,详细记录下了他们的姓名、性别、出生年月、性格、学习状况、家庭详细地址、父母姓名、监护人姓名、联系电话以及近期变化等方面,并由班主任与科任教师共同制定教育措施,有针对性地进行关爱。此外,《爱心档案》是有连续性的。每当新学年开始时,各班主任会把《爱心档案》作为学生的个人档案继续沿用下去,记录下孩子成长的点滴,这更有利于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

另一方面,学校有意识地引导教师主动关心留守儿童。除了在学习上是学生的引导者,不少教师也扮演着家长的角色。不只是在平时从细节处关爱他们,关注他们身心发展,还会更多地去了解他们的家庭教育情况,从根本上为孩子营造更好的成长氛围。留守儿童大多是以隔代抚养为主,祖辈的教育往往会出现精力不济、互不理解、过度溺爱等情况,这就需要教师加强与家长沟通,尽量避免负面的教育方式,让孩子获得积极的成长空间。

五、拓宽家校互通渠道,实现学校与家庭教育目标的一致性

随着时代的不断变化,积极運用新的媒介与更为便捷的工具将有效促进家校合作的协同发展。例如,可以用微信公众号、微信群、“班小二”小程序或“和教育”平台等加强宣传力度,实现家校之间有效的信息沟通,科学引导家长关注孩子的教育成长,支持配合学校的教育工作,达到家校共同育人的目的。

综上所述,加强家校共育的意识,顺应时代潮流,不断创新家校共育机制,真正实现和谐共育,方能为学生撑起一片蓝天,释放巨大的家校教育力量。

猜你喜欢
共育家校班级
班级“四小怪”
家园共育·优秀幼儿园亲子活动展
家校社共育,推动“双减”有效落地
Home-school Cooperation Makes Our Party Branch Activity Colorful 家校共建为党庆生
家园共育·优秀幼儿园亲子活动展
如何构建和谐班级
家园共育·优秀幼儿园亲子活动展
不称心的新班级
班级被扣分后
家访是家校联系的"润滑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