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绿化景观设计中海绵城市理论的应用研究

2021-05-10 08:07陈乔雯
花卉 2021年8期
关键词:排水沟绿化带海绵

陈乔雯

(广东新长安建筑设计院有限公司,广东揭阳 515400)

0 引言

随着我国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和科技水平的迅速发展,城镇化已成为大环境下不可避免的趋势。在城镇化发展中内容多种多样,然而城镇化的发展也存在一定的问题。比如突出首位的城市热岛效应和城市防洪抗涝灾害能力较差等问题,所以我国每年都会提出一系列的措施针对改善和提高城市化的进程高质量发展进行探讨,在所提及的这些措施中道路绿化景观设计是其重要的一部分。在多年之前,我国提出了道路绿化景观设计中所应用的海绵城市的理论,并试点于多个城市。试点结果表明海绵城市的建设,不仅加快了城市的经济效益,还可以有效改善城市环境,减轻城市的热岛效应。

海绵城市顾名思义,就是城市像海绵一样能够在雨水多发的时候吸水,在季节干旱的时候放水。广泛地运用自然界中水圈的循环,令其在雨季多发时间段储蓄水量。在干旱的季节所释放的水量,一方面用于城市的植被的浇灌,城市道路的冲洗和居民区的用水,另一方面更为地下水提供稳定的水量,减少了城市中灾害的发生。例如水循环的不平衡导致的地下塌陷道路形成空洞的问题,洪涝灾害严重造成路段损坏浸水严重等问题。总之海绵城市的实际运用促进生态环境、城市环境的总体平衡。同时,对城市中的排水系统、防涝系统、防洪系统也起了重要的作用。海绵城市的理论应用使城市的地下管道系统更加合理化,促进城市的进一步发展,并向国际化城市的迈进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所以针对道路绿化景观设计中海绵城市理论的应用进行研究。

1 海绵城市理论应用

1.1 海绵城市与城市道路排水系统相结合

海绵城市的推广和应用,不是说要改变传统的排水模式,就城市中的道路排水系统而言是与其相结合,进一步往优化城镇道路中传统的排水系统,为城市中的排水道路系统减负,并增加水源流动的多种渠道。海绵城市与传统排水系统结合,在雨水降雨量大的地方或时间段,能起到防洪防涝的作用。在海绵城市概念提出之前,城市的排水系统自身排水承受压力比较大,置于道路两侧的路面透水沿石,透水表层和透水材料相对比较落后。在雨季来临时,防洪防涝的能力不足,容易引起道路的堵塞积水引发洪涝灾害。而海绵城市的推广,进一步减轻了道路排水系统的排水压力,无论是在夏季暴雨来临的时候,还是在冬季冰雪覆盖的时候,海绵城市都进一步地优化了排水能力。与城市的排水系统共同拥有抵抗自然灾害的强度。此外在路面的积水堵塞地段,容易造成道路的坍塌、泥石流及滑坡等危险。若不及时将多余积水进行排放,也不利于交通道路安全,更有甚者会引起重大的交通事故。海绵城市发展也进一步优化了在道路凹陷或比较低洼的地区的应用。在低洼道路上排水系统的压力比正常道路更加严重,所以设计成海绵城市将进一步引流与传统排水系统共同作业,解决了城市低洼道路易积水不易排水的难题。

1.2 海绵城市与道路排水沟的结合

城市道路排水沟的设计之前是以迅速排水并将水流引向排水系统为主。所以,在排水沟的设计与建设环节中成本比较大。通常是采用混泥石为主材料人工加以浇筑。人工的费用高且成型慢,效果不显著。而在洪涝灾害比较严重的城市,道路排水沟是由人工砌成的,它的使用并不会减轻洪涝灾害排水系统的压力,只是快速排干路面上的积水。一方面,为了加快排水建设,排水沟的形式多为临时排水设施,在雨季即将来临和降雨量大的情况之下,道路排水沟的盖板容易滑动。目前提出海绵城市理论之后,道路排水沟与海绵城市的建设相结合,雨水通过进一步的从上往下渗透,经过层层过滤减少水压,最后通过透水层引入排水系统。这样减轻了暴雨对排水沟的直接冲刷,使积水能够均匀地向排水系统输送,不会因为水的冲击造成路况的损坏。

2 海绵城市理论中绿化带的应用

海绵城市在城市道路绿化景观设计运用方面,道路的绿化带是其应用重点,其目的是进一步缓解道路雨水的径流量。之前城市道路的绿化带只是单纯为了环境的美化,与排水系统的分担能力差。建成的绿化带并没有详细掌握道路中的状况以及没有根据道路状况的分级来进行植被的铺设。目前海绵城市的提出,应用到城市道路的绿化带,使道路进行合理的分配。不仅做到了城市外表上的美观,更在城市的防水防洪防涝中起到重要的作用。除此之外,绿化带的合理应用还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排水系统的压力,雨水在道路上激流勇进之前,将雨水的流量进行分,免除和缓解了激流对排水系统和道路的冲击。

城市道路绿化景观设计是由很多方面组成的道路绿化带,可以分为分车绿化带和路侧绿化带。

(1)分车绿化带是根据道路的状况合理利用其道路条件来划分道路,其主要功能室分流雨水的径流量,在一定程度上起到少量储水的作用。分车绿化带可以分为一板二带式、二板三带式、三板四带式、四板五带式和其他形式。这种分类除了借鉴道路的状况外,还进一步结合了海绵城市理念。在道路绿化景观设计中建造分车绿化带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并且降低热岛效应。在海绵城市理论应用下,若要合理建设分车绿化带,需要进一步勘测地区的降水量。在不同降水量的地区,选用合适的绿化植被,比如在北方地区以绿篱为主的绿化带分两大类:①铺满绿色植被,在中间全部运用松柏作为海绵绿带,这种特点整体上绿色量大,在道路行驶中也比较显眼;②两侧绿篱,中间是灌木,花卉,这种分车绿化带中的植被多采用耐寒耐旱的植被,不必浪费大量的水资源。

(2)路侧绿化带,它主要功能是实现储水量,在雨水量充足的时候储蓄水分,在天气干燥的时候保持道路的失水平衡。在一定程度上对路面起着保护的作用。与分车绿化带不同,路侧绿化带的分布在道路两侧,除了能增加其美观外,还能减少城市的噪音。在路侧绿化带的选取植被上多选用灌木草等植被,有效地锁住水分的流失,另外,海绵城市在路侧绿化带设计运用的时候,将雨水灌渠和道路排水系统进行有效的连接,加强城市雨水的排水效果,避免城市产生洪涝现象,增强路侧绿化带设计的效果。

3 海绵城市实际应用案例分析

针对X053 县道北山湾路段(磊广大道—南滨路)环境提升,建设内容全长8.1km,路宽28m,两侧10m 纳入提升范围,建设面积162000m2,预计达到海绵城市建设目标的面积75000m2,此地区的气候具有明显的季风气候特征,降雨量充沛,且雨季长。由地形可以看出平原为主,丘陵山地次之。因此特别适合建造海绵城市。建设此地区需要考虑到河流水系控制点的水位流量水质、排水管网控制点水位流量、城市不同用地类型初期雨水水质、典型排水口水量水质、地下水位等监测。

首先需要考虑优化城镇道路中传统的排水系统,置于道路两侧的路面透水沿石,透水表层和透水材料多选用优质材料,并在适当的地方铺设植草砖;加强雨水外排雨量,进一步引流与传统排水系统共同作业。其次是排水沟的材料选取树脂排水沟、树脂混凝土排水沟、PE 材质排水沟等,均表现出优秀的渗水、抗压、耐磨、防滑以及环保美观多彩、舒适易维护和吸音减噪等特点。道路中的分车绿化带和路侧绿化带选取的植被类型不尽相同,在中间全部运用松柏作为海绵绿带,或者采用灌木、花卉等植物,其目的是做到雨水的进快分流,避免积水。路侧绿化带的选取植被上多选用灌木草等植被,有效锁住水分。

分车绿化带、侧边路绿化带、现场施工图如图1~图3 所示。

图1 海绵城市绿化带

图2 侧边路绿化带

图3 城市绿化现场施工

如图1~图3 所示,此地区道路所建设的“海绵城市”所展现的面貌按照“注重资源节约,保护生态环境,因地制宜,经济适用”的原则,重点选择透水铺装、初期雨水弃流、绿色屋顶、生物滞留等措施,适度建设雨水收集调蓄设施,加大区域绿化生态走廊建设。

4 结语

综上所述,作为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和城市化建设的转型的重要变标志,海绵城市的应用分布在中国各大地区的方方面面,本文对海绵城市进行整体上粗略的描述,从不同的角度进一步举例说明了海绵城市对城市化的影响。然而,对于海绵城市的描绘只是其中的大概,其内在的目的不仅仅是加强城镇化中绿色道路的景观建设,也不仅仅是为了城市中的美观和别具一格的设计,而是维护城市中的脆弱的生态平衡来进一步提高人与自然的动态平衡。因此,海绵城市的建设归根结底要遵循生态优先的原则,在不破坏自然的情况下,人类进行的一系列的开发与研究都是为后代的延续奠定的基础。而纵观道路绿化景观设计这一专业来说,其中的知识还需要我们进一步研究,这不仅仅局限于其在海绵城市的应用。同样,海绵城市的发展意味着我国对生态环境的重视,正是因为我们所处的时代下,环境不断的恶化,才能激励我们在专业知识的学习中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解决生态环境的相关的问题。

猜你喜欢
排水沟绿化带海绵
最美城市“绿化带”
2021年1—6月日本海绵钛产销数据统计
解读“海绵宝宝”
超级海绵在哪里?
Thalidomide for refractory gastrointestinal bleeding from vascular malformations in patients with significant comorbidities
种子
海绵是植物吗?
风景
皇家库府遇盗
打招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