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髋部骨折的效果评价

2021-05-10 03:24张备
系统医学 2021年5期
关键词:髋部股骨头置换术

张备

冠县中心医院骨科,山东冠县 252500

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长,髋关节周边肌群发生退行性改变,在撞击等外力作用下,极容易发生髋部骨折。 近年来我国老年髋部骨折发病率明显上升,髋部骨折患者行动受限,若不及时干预,极有可能引发股骨头坏死、坠积性肺炎、压疮等并发症。髋部骨折包括手术治疗与非手术治疗,其中股骨颈骨折主要治疗方法为手法复位内固定、空心螺钉内固定、人工关节置换术,股骨粗隆间骨折临床常用治疗手段为外固定支架、髓内钉固定、人工假体置换术等,粗隆下骨折的临床常用治疗手段包括内固定、 非手术骨牵引等方式。由于非手术保守治疗周期较长,患者长期卧床容易发生压疮以及坠积性肺炎等,因此临床治疗髋部骨折往往采用手术治疗方式。 随着现代外科手术技术的进步,内固定手术与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是临床治疗髋部骨折的常见术式,为比较两种术式治疗老年髋部骨折的效果,该文选择该院2018 年1 月—2019 年10 月2年收治的86 例老年髋部骨折患者进行对比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对该院近2 年收治的老年髋部骨折患者进行筛选,从中选择86 例作为该次研究的对象,系统随机对86 例患者进行编号, 按照奇偶数的不同随机分为两组,各43 例。 研究组中男∶女为26∶17;最小年龄为61岁,最大年龄为79 岁,平均年龄为(70.26±9.03)岁;致伤原因:车祸伤17 例,高空坠落伤14 例,跌伤10 例,其他2 例;患者均为股骨颈骨折,其中头下型18 例,经颈型13 例,基底部12 例。 对照组中男∶女为24∶19;最小年龄为60 岁, 最大年龄为80 岁, 平均年龄为(69.98±10.09)岁;致伤原因:车祸伤16 例,高空坠落伤16 例,跌伤8 例,其他3 例;患者均为股骨颈骨折,其中头下型17 例,经颈型11 例,基底部15 例。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该研究已经该院伦理会批准,纳入标准:符合《老年髋部骨折诊疗专家共识(2017)》中相关标准;均经过CT 等影像学检查得以确诊; 年龄在60 周岁及以上;符合手术指征;依从性良好;患者及其家属均对该研究内容知情且为自愿参与。 排除标准[1-2]:认知功能障碍者;凝血功能障碍者;既往髋关节骨折疾病使者;病理性骨折患者;有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等手术史者。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空心加压螺钉内固定治疗,手术过程如下:患者采用硬膜外麻醉,常规铺设消毒巾。健侧在下,患侧在上。在大粗隆近端至髂骨翼附近作一切口,切开皮肤电刀止血,切开后至粗隆顶点,使用手检查粗隆范围,在患方外侧大转子下方借助导向器经皮向股骨颈内钻入直径3 mm 导针。 检查导针位置以及骨折复位情况后,沿导针切开皮肤。测量所需钉长度后,空心钻导丝,将螺钉套入导针引入股骨颈内。 借助透视机观察植入情况,并观察螺钉活动性及稳定性。 检查无活动性出血后,使用生理盐水冲洗切口,常规留置引流管后缝合。

研究组实施人工髋关节置换术,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手术过程如下:患者采用硬膜外麻醉,于患者患侧髋部放置软垫,抬高髋关节。 选择在患侧髋关节外侧做一切口,长度约为13 cm[4]。 分离肌群、筋膜后,对臀大肌实施钝性分离,电凝止血。旋髋关节,使周边肌群充分暴露在视野内,开放髋关节囊,使用拉钩暴露股骨颈。选择在小粗隆上方位置截骨,取出股骨头。放置臼杯,扩髓后测量股骨头长度,实施人工髋关节置换。 髋关节复位后调试髋关节松紧度与匹配度,达到标准后清洗伤口,常规留置引流管并缝合。 人工半髋关节置换术麻醉方式、切口及卧位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钝性分离、切开关节囊后取出股骨头,保留股骨矩1.5 cm 左右,髓腔冲洗后测量股骨头直径,放入相应的股骨头、股骨柄假体,实施人工半髋关节置换。复位后调试髋关节松紧度与匹配度,冲洗关节腔,常规留置引流管,逐层缝合。

两组术后均严密监测患者生命体征,行常规抗感染等治疗。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下地负重时间等指标以及并发症发生率,做好记录。

患者疼痛程度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评估,由患者根据自我感知选择最能代表自身疼痛程度的数字,满分为10 分,分数越高,患者疼痛程度越高。

髋关节功能评分采用Harris 评分评定, 从畸形、疼痛、 功能等4 个维度对患者髋关节功能进行评价,量表为百分制,分数越高,患者髋关节功能越好[5-6]。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19.0 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计量资料用()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手术指标对比

对照组手术时间更短、术后引流量更少、下地负重时间更短, 与研究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1。

表1 两组手术指标比较

表1 两组手术指标比较

组别 手术时间(min)术后引流量(mL)下地负重时间(d)研究组(n=43)对照组(n=43)t 值P 值99.07±5.02 85.83±6.41 10.663<0.05 120.51±12.36 93.09±23.51 6.770<0.05 35.49±2.42 23.07±2.81 21.961<0.05

2.2 两组髋关节功能比较

两组术前髋关节功能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研究组髋关节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前后Harris 评分比较[(),分]

表2 两组治疗前后Harris 评分比较[(),分]

组别 术前 术后1 个月 术后3 个月研究组(n=43)对照组(n=43)t 值P 值56.68±6.05 57.03±6.17 0.266>0.05 68.92±3.96 60.28±3.67 10.493<0.05 85.67±3.27 71.51±3.19 20.325<0.05

2.3 两组患者疼痛程度对比

两组患者术前疼痛程度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术后对照组患者疼痛程度评分明显低于研究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3。

表3 两组治疗前后VAS 评分比较[(),分]

表3 两组治疗前后VAS 评分比较[(),分]

组别 术前 术后1 d 术后7 d研究组(n=43)对照组(n=43)t 值P 值7.21±0.86 7.18±0.79 0.168>0.05 4.41±0.71 4.35±0.67 0.403>0.05 2.91±0.37 1.34±0.41 18.641<0.05

2.4 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对比

研究组仅有1 例出现脱位,对照组有4 例出现脱位,并出现2 例骨折未愈合,2 例异位骨化,研究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1 例(2.33%)低于对照组8 例(18.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468,P<0.05)。

3 讨论

髋部骨折在老年群体中较为常见,是老年群体的多发病、易发病,由于股骨颈与粗隆间交界处分布供应股骨头的重要血管,因此老年人髋部骨折后,这些血管很容易受到损伤, 从而影响股骨头的血液供应,严重的会引发股骨头坏死[7]。 老年患者髋部骨折发病后无法坐起与站立,使患者丧失了自理能力。

目前临床对于髋部骨折患者有保守治疗与手术治疗方法,对于老年髋部骨折患者而言,因为老年人骨头愈合能力较低,采用保守治疗方法,患者需长期卧床。 随着卧床时间的延长,肺部感染、尿路感染、压疮等风险增加,尤其对于老年患者而言风险较大。 加之多数老年髋部骨折患者在家卧床期间难以保证静卧,骨折部位在愈合时,往往会因为患者的活动而断开,最后可能导致骨折部位经久不愈,使患者永远丧失了行走或自理能力[8]。因此,对于老年髋部骨折患者临床大多采用手术治疗方法。内固定是临床治疗髋部骨折的常用术式,但由于老年髋部骨折患者大多伴有骨质疏松症,多数患者在实施内固定术后常会发生骨折内侧体质对位不理想等情况,从而引发一系列并发症[9-10]。 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是一种新式的外科手术,通过将人工制造的髋关节与原有髋关节置换,从而重建患者髋关节运动功能、矫正骨折部位畸形。 与内固定手术治疗相比,人工髋关节置换术使患者术后可以进行早期离床活动,很大程度上可以降低压疮等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且在手术过程中可以充分暴露患者的髋关节,防止手术操作损伤重要血管神经,具有显著优势。

在该研究中, 对照组手术时间、 下地负重时间(85.83±6.41)min、(23.07±2.81)d 短于研究组(99.07±5.02)min、(35.49±2.42)d、术后引流量(93.09±23.51)mL 少于研究组(120.51±12.36)mL,术后7 d 对照组疼痛程度评分(1.34±0.41)分低于研究组(2.91±0.37)分(P<0.05); 术后1 个月、3 个月研究组髋关节评分(68.92±3.96)分、(85.67±3.27)分高于对照组(60.28±3.67)分、(71.51±3.19)分(P<0.05);研究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2.33%低于对照组18.60%(P<0.05)。这与李松[11]的研究结果: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3.92%低于对照组的17.65%(P<0.05);孙玉波[12]研究结果:试验组并发症发生率1.96%低于参照组的11.76%,基本一致。

综上所述,对老年髋部骨折患者实施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患者髋关节功能恢复更好,术后脱位等并发症发生率更低,但术后疼痛程度、术中出血量等高于内固定治疗。

猜你喜欢
髋部股骨头置换术
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关节镜治疗:不是良好的治疗措施/LOVRO L R,KANG H P,BOLIA I K,et al//J Arthroplasty,2020,35(12):3575-3580.
有髋关节手术史的全髋置换术与单纯全髋置换术比较
激素性股骨头坏死潜在失调基因的鉴定
全髋关节置换术与半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效果对比分析
营养支持下加速康复外科护理(ERAS)在老年髋部骨折中的应用效果
居家运动——髋部练习(高级篇)
居家运动——髋部练习(初级篇)
居家运动——髋部练习(中级篇)
早期股骨头缺血坏死应用MRI、CT诊断的价值差异研究
全髋关节置换术与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