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辨证分型治疗荨麻疹的临床疗效探讨

2021-05-10 03:24王建强苗晓梅
系统医学 2021年5期
关键词:证型荨麻疹分型

王建强,苗晓梅

山东省煤炭临沂温泉疗养院,山东临沂 276000

荨麻疹又称为“风疹块”,为皮肤科常见的一种疾病,指因皮肤、黏膜小血管扩张以及渗透性增加,而引发的一种局限性水肿反应,一般会在2~24 h 内消退,但易反复出现新的皮疹[1-2];病程迁延数日到数月,易造成患者出现皮肤瘙痒、 红色或皮肤色风团等症状。由于荨麻疹会对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较大程度的影响,甚至部分患者除常见临床症状以外,还易出现恶心呕吐、头痛、腹泻等症状[3-4]。 所以,从改善患者病情及生活质量角度考虑,临床建议针对荨麻疹患者采取及时有效的医治方案。 近年来,国内有学者表示采取中医辨证分型方法治疗荨麻疹的疗效显著,且可降低复发率。因此,该次将该院于2018 年2 月—2019 年1月收治的92 例荨麻疹患者作为研究的对象, 其目的是分析评价中医辨证分型方法在其中的应用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该次纳入研究的92 例荨麻疹患者, 均知情签署相关医治同意书,均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批并通过,且均符合临床有关“荨麻疹”疾病的诊断标准;排除合并其他严重脏器疾病及严重精神障碍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两组,观察组46 例中,男26 例、女20例;年龄9~73 岁,平均(43.8±2.1)岁;病程8 d~6 个月,平均(3.4±0.2)个月。 对照组46 例中,男25 例、女21 例;年龄10~72 岁,平均(43.7±2.2)岁;病程9 d~6个月,平均(3.5±0.1)个月。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该次纳入研究的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西医药物进行治疗,即:使用氯雷他定片(国药准字H10970410),10 mg/次,1 次/d,口服;同时,给予维生素C(国药准字H13022052),0.28 mg/次,3 次/d,口服。

1.2.2 观察组 该次纳入研究的观察组患者采取中医辨证分型治疗方法,具体分型及治疗方法如下:

①风热犯表证型。多见急性荨麻疹患者,给予荆防加减方,其中荆芥、生地、浮萍、防风、地肤子各15 g,丹皮、牛蒡子、银花各12 g,黄芩、薄荷、僵蚕、蝉蜕各6 g;大便干结者,添加生大黄15 g、枳实20 g;口渴者,添加天花粉、玄参各30 g;瘙痒严重者添加夜交藤30 g、白蒺藜20 g。

②血虚受风证型。多见慢性荨麻疹患者,给予当归饮子加减方,其中何首乌、茯苓、夜交藤、生地各20 g,熟地黄15 g,当归12 g,川芎、防风、白芍、荆芥各10 g;气虚者,添加生黄芪30 g;失眠多梦者添加合欢皮30 g、炒枣仁20 g。

③风寒束表证型。 多见寒冷性荨麻疹患者,给予麻黄桂枝各半汤加减方,其中丹参、白芍、白鲜皮各15 g,荆芥、杏仁、丹皮、陈皮、防风、僵蚕、干姜皮各10 g,桂枝、麻黄桂枝各6 g;瘙痒严重者添加地龙、乌梢蛇各15 g;寒冷严重者添加附子、肉桂各15 g。

④胃肠湿热证型。 多见慢性荨麻疹患者,给予平胃散和半夏泻心汤加减方,其中苦参、葛根各15 g,枳壳、陈皮、苍术、生白术、防风、半夏、厚朴、荆芥、黄岑、苏叶梗各10 g,炙甘草、黄连各5 g;大便溏稀者,添加薏米、 炒山楂各20 g; 恶心呕吐者添加茯苓20 g、藿香、佩兰各10 g。

上述方药,添水熬制,去渣留汁,约取300 mL,1剂/d,2 次/d,早、晚各1 次,温服使用。

两组患者均持续治疗2 个月,治疗结束后比较两组临床治疗效果。

1.3 观察指标

①临床疗效标准:治愈:经积极治疗后,患者的风团、瘙痒等症状完全消除,无复发情况发生;好转:风团、瘙痒等症状部分消除,偶有复发情况发生;无效:临床症状未好转,复发情况明显;总有效率=(治愈例数+好转例数)/总例数×100.00%。 ②比较两组平均治愈时间。 ③对两组患者均随访2 个月,然后比较两组复发率。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3.0 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计量资料用()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采用频数和百分比(%)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临床疗效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的95.65%, 和对照组的80.43%比较明显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n(%)]

2.2 平均治愈时间

观察组平均治愈时间为 (5.4±0.3)d, 对照组为(8.4±0.2)d;观察组平均治愈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6.432,P<0.05)。

2.3 复发率

观察组46 例患者,复发2 例,复发率为4.35%;对照组46 例患者,复发11 例,复发率为23.91%。 观察组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256,P=0.007<0.05)。

3 讨论

荨麻疹,作为皮肤科常见的一种疾病,主要病因为:过敏、感染、冷热、日光等刺激,精神及遗传因素等。在临床中,荨麻疹患者的常见症状为皮肤瘙痒,随即出现红色或皮肤色风团等[5-6]。临床通常分为急性荨麻疹和慢性荨麻疹。 患者临床表现不同,需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法,从而达到最优化的临床治疗效果。 对于常规西医药物治疗[7-8],比如氯雷他定片以及维生素C等,虽然能够取得一定疗效,但是在患者治愈时间方面较长,且治疗后易复发,从而使治疗的安全性饱受质疑,所以不宜提倡使用。

而从中医学角度来看, 将荨麻疹归类为“瘾疹”“赤白游风”“风疹块”等范畴,表明“风”为其病机,因受到卫外不固、风热、风寒影响而发病,主张采取辨证分型方法治疗[9-10]。 即根据中医辨证分型,将荨麻疹患者分为4 种证型:①风热犯表证型,此证型多见急性荨麻疹患者,主张给予荆防加减方,起到解表清热的作用;同时随证加减,解除患者的大便干结、口渴、瘙痒严重等症状。 ②血虚受风证型,此证型多见慢性荨麻疹患者,主张给予当归饮子加减方,起到养血润燥、祛风止痒的作用;同时,随证加减,消除患者的气虚、失眠多梦等症状。 ③风寒束表证型,此证型多见寒冷性荨麻疹患者, 主张给予麻黄桂枝各半汤加减方,起到辛温轻散、小汗解表的作用;同时随证加减,解除患者的瘙痒严重、寒冷严重等症状。④胃肠湿热证型,此证型多见慢性荨麻疹患者,主张给予平胃散和半夏泻心汤加减方,起到促进脾胃升降功能恢复、协调脾胃阴阳等作用;同时随证加减,解除患者大便溏稀、恶心呕吐等症状。 和常规西医药物比较起来,中医辨证分型治疗方法更具针对性, 可达到标本兼治的功效,促进患者病情及生活质量的改善,因此适宜提倡使用。

值得注意的是,在该次研究中,观察组患者给予中医辨证分型方法治疗,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西医方法治疗,结果显示: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的95.65%,和对照组的80.43%比较明显更高;与此同时,观察组平均治愈时间为(5.4±0.3)d,明显短于对照组的(8.4±0.2)d; 此外, 观察组复发率为4.35%, 与对照组的23.91%比较明显更低(P<0.05);结合研究结果数据可知,中医辨证分型治疗方法的疗效及安全性和常规西医药物方法比较明显更优;这与相关学者的研究成果较为相似,近年来,国内有学者表示[11-12],采取中医辨证分型方法治疗荨麻疹患者的疗效显著,可加快病情消除速度,降低复发率,使其总有效率高达90.00%以上,此次观察组的95.65%>90.00%,由此可见,中医辨证分型治疗方法的应用价值颇高。 因此,在临床治疗过程中有必要加强和患者的沟通交流,普及中医辨证分型治疗的意义、机制,获得患者配合,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进一步提高临床治疗效果的提升。

综上所述,在临床中,针对荨麻疹患者采取中医辨证分型方法治疗的疗效显著,可缩短治愈时间,降低复发率;因此,具备在临床治疗中推广及应用的价值。

猜你喜欢
证型荨麻疹分型
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中医证型与血脂和炎症指标水平的相关性分析
基于数据挖掘的小儿肺炎中医辨证分型研究
肺炎克雷伯菌RAPD基因分型及其与氨基糖苷类药敏分型对比研究
讨厌的荨麻疹
荨麻疹不仅仅是皮肤病
CT在早期预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不同临床分型的应用
预防荨麻疹复发 “治”“护”两手抓
荨麻疹很少是过敏
岭南地区冠心病中医证型及证素分布的地域性特征研究
复杂分型面的分型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