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并发症的分析与护理

2021-05-10 03:24王华
系统医学 2021年5期
关键词:肢体心肌梗死急性

王华

济南市第五人民医院消毒供应中心,山东济南 250022

急性心肌梗死属于老年人群比较多见的一种心血管疾病,对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机体健康形成较大危害, 并威胁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生命健康,导致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日常生存质量降低。若于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发病之后尽快促进其受阻冠状动脉重新通畅, 促使患者心肌细胞获得再灌注情况,能够挽救濒临死亡的心肌细胞,或是降低心肌细胞坏死数目, 保证受阻血管血液运输情况获得重新构建,对其心脏功能予以改善,进而提升该类患者的预后质量。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方法是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常用治疗方式之一,能够积极改善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病症,促使其病情好转。不过,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方法存在侵入性,会损害患者血管内皮,有可能导致血小板出现粘附以及聚集现象, 提升血栓风险性,或是导致远处微循环栓塞现象[1-2]。 所以,针对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需加强对应护理干预服务, 促使其预后情况获得改善。 该文选择2018 年2 月—2020 年4 月在该医院予以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62 例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 探索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干预术后相关并发症情况与对应护理干预对策,希望为接受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临床护理干预服务提供一定参考和支持,进而减少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介入术后出现并发症情况,充分保证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介入治疗安全性。 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对该医院予以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62 例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以掷骰子方式分为两组,各31 例。参照组平均年龄 (67.39±2.13) 岁; 试验组平均年龄(67.41±2.62)岁。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该研究所选病例经过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及家属知情同意。

1.2 方法

1.2.1 参照组 采取术后传统护理干预对策:在术后予以患者心电监护干预,抗凝干预,对术侧肢体予以运动限制,严密关注病情改变及生命体征变化情况等。

1.2.2 试验组 采取术后传统护理干预对策+加强术后并发症护理干预对策:术后传统护理干预对策依据参照组有关内容,加强术后并发症护理干预对策予以下面表述:①局处血肿对应护理:选择桡动脉实行穿刺, 将动脉鞘管除去之后采取绷带实施加压包扎处理,采取沙袋实行压迫6~8 h,肢体限制运动6~12 h;②血管迷走神经反射对应护理:予以拔管之后严密关注心律指标、心率指标、心电图等改变情况,测定血压指标,若情绪相对紧张,按照医生叮嘱予以镇静药物;③血压降低对应护理:出现血压降低时,维持平卧,实施吸氧,予以阿托品以及多巴胺,尽快实施补液等;④假性动脉瘤对应护理:发生假性动脉瘤后,局处按压1~2 h,之后实施加压包扎干预,肢体限制运动24 h;⑤肢体血栓对应护理:采取尿激酶实施溶栓,尽早予以功能训练等;⑥心律失常对应护理:加强心电方面监护,早期检出心肌缺少血液表现和心肌梗死相关症状,及时干预;⑦心绞痛对应护理:予以吸氧,参考医生嘱咐用药等。

1.3 观察指标

研究两组介入术后相关并发症所占比例、对于护理服务情况满意所占比例、住院接受治疗总体时长。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3.0 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用()表示,组间差异比较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采用频数和百分比(%)表示,组间差异比较采用χ2检验, 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介入术后相关并发症所占比例比较

试验组介入术后相关并发症所占比例低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介入术后相关并发症所占据比例比较

2.2 两组患者对于护理服务情况满意所占比例比较

试验组对于护理服务情况满意所占比例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对于护理服务情况满意所占比例比较

2.3 两组患者住院接受治疗总体时长比较

参照组住院接受治疗总体时长是(22.36±2.50)d,试验组住院接受治疗总体时长是(18.20±1.23)d,试验组住院接受治疗总体时长相比于参照组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313,P<0.05)。

3 讨论

急性心肌梗死在临床诊治中比较多见,于老年人中多发[3-4]。急性心肌梗死的发病和体内冠状动脉出现较快及维持性缺少氧气及血液情况导致心肌细胞坏死。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常存在严重且维持时间比较长的胸骨后疼痛,在充分休息和采取硝酸酯类药品治疗后改善情况并不明显,可能同时存在血清心肌酶指标提升,具有进行性心电图改变现象,可能还存在心律失常情况,发生心力衰竭现象,甚至出现休克等。而且,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年纪比较大,多同时存在一些基础疾病,严重威胁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生命安全。针对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可予以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干预,将其因为粥样硬化所致的动脉管腔受堵情况积极改善,促使血管得以疏通,将其心肌血液供应提升[5-6]。 不过,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干预方法存在有创性,术后可能出现一定并发症情况,不利于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机体恢复[7-9]。

所以,加强对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介入治疗相关并发症对应护理干预服务非常关键,有助于改善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介入治疗之后预后情况[10-12]。 该次研究试验组介入术后相关并发症所占比例(6.45%)和参照组(25.81%)相比减少,试验组对于护理服务情况满意所占比例(96.77%)和参照组(77.42%)相比增多,试验组住院接受治疗总体时长[(18.20±1.23)d]和参照组[(22.36±2.50)d]相比减少。相关研究指标体现,观察组术后并发症情况5.26%比较对照组15.79%减少。 和该文对应研究结果具有部分相似之处,代表该文研究结果有效性。 加强术后并发症护理干预对策针对各项并发症情况予以对应护理服务,于患者桡动脉位置开展穿刺操作,移除动脉鞘管后开展加压包扎干预且增加沙袋压迫干预,维持肢体限制运动等,规避出现局处血肿情况;移除管道之后加强生命体征指标监测,针对情绪相对紧张的患者参考医生叮嘱给予镇静药物干预, 减少其发生血管迷走神经反射现象;若患者发生血压指标降低现象,让其平卧,提供吸氧干预,且予以阿托品以及多巴胺给药治疗,并增加补液干预等,规避其血压指标过低;若患者出现假性动脉瘤,需实施局处按压操作,并增加加压包扎和肢体限制运动干预;实施尿激酶溶栓治疗,实施早期功能训练等,规避肢体血栓的出现;将心电方面监护加强,将心肌缺少血液表现及心肌梗死相关症状尽早明确和处置;若出现心绞痛需提供吸氧及给药治疗等,进而积极预防介入术后相关并发症的出现,充分保证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介入治疗安全性。

综上所述,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干预术后具有一定并发症情况,实施加强术后并发症护理干预对策有利于降低对应并发症的发生,有重要护理干预价值。

猜你喜欢
肢体心肌梗死急性
以剑突下疼痛为首发症状的急性心肌梗死1例
血清IL-12、SAA水平对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PCI治疗预后的影响
内镜止血在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治疗中的应用
急性心包炎1例
急性心肌梗死的院前急救和急诊急救护理
肢体语言
肢体写作漫谈
面试六禁忌
年轻心肌梗死患者急诊冠状动脉造影及临床特征分析
Action Speaks Louder Than Words 你对肢体语言了解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