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源64排螺旋CT对结直肠绒毛状管状腺瘤的诊断价值*

2021-05-10 02:18段世英黄婷婷
河南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21年2期
关键词:肠壁菜花腺瘤

段世英,黄婷婷

(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放射科,郑州 450000)

结直肠绒毛状管状腺瘤属肿瘤性息肉,发病率约为10%[1]。绒毛状管状腺瘤为癌前病变,癌变率可达33.6%[2]。不同病理的腺瘤治疗方式不同,因此术前明确腺瘤的病理类型及癌变对治疗决策制定极为重要。目前腺瘤主要通过结直肠镜确诊,但是受病灶较小、检查前肠道准备不足等原因影响,常常漏诊或误诊[3]。随着多排螺旋CT技术地飞速发展,术前 CT 精准诊断有助于早期发现病灶并指导临床决策,然而该病发病率低,影像学表现不典型以及影像科医师对其认识不足,常导致误诊及漏诊[4-5]。目前有关结直肠绒毛状管状腺瘤CT诊断的研究较少。本研究分析13例经充分清洁灌肠准备后行CT增强检查及手术病理证实的结直肠绒毛状管状腺瘤的 CT 征象,旨在为临床诊断及治疗提供依据,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选取2013年5月—2019年12月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双源 64 排螺旋CT平扫+增强检查并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13例结直肠绒毛状管状腺瘤患者的临床和影像学资料,其中男7例,女6例;年龄35~78(59±13)岁,发生癌变者2例。主要临床表现为:腹痛4例,便血4例,腹泻2例,肠梗阻1 例,余2例无明显临床症状。

1.2 方法

1.2.1 检查方法 图像采集:使用双源64排螺旋CT(德国西门子医疗,SOMATOMDefinition 60320)行全腹+盆腔平扫及增强扫描。患者检查前8 h禁食,检查前1 d口服质量分数为20%甘露醇+1 250 mL白开水进行清洁灌肠。检查前15 min口服温水500~1 000 mL,扫描前5~10 min肌内注射山莨菪碱(654-2)20 mg。扫描方式:患者取仰卧位,双侧上肢上举放于头部两侧,CT增强选择20 G(0.8 mm×19.0 mm)套管针,采用双筒高压注射器,以4.5 mL·s-1的速度经肘前静脉注射碘海醇(通用电气药业上海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00599,规格:350 mg·mL-1×100 mL)80 mL,对比剂注射完再以相同流速注射20 mL生理盐水冲刷管道。采用对比剂追踪技术,行动脉期、静脉期及延迟期增强扫描扫描参数:管电压120 kV,自动毫安控制技术,矩阵 512×512,螺距3.2,重建层厚1.0 mm,层间隔0.6 mm。

1.2.2 图像诊断与分析 原始采集图像传入后处理工作站,由2名高年资放射科医师(均具有10 a以上诊断经验)在不知道患者病理结果的情况下对图像进行观察分析。观察轴位、冠状位、矢状位原始图像,再利用最大密度投影、多平面重组及结直肠仿真内窥镜技术进行图像重建并观察病灶。记录病灶发生的部位、数目、大小、形态、强化方式、病灶与周围管壁的关系、周围淋巴结是否肿大等征象。

2 结果

2.1 CT平扫 13例病变中,6例位于直肠、4例位于乙状结肠、2例位于回盲部、1例位于结肠肝曲部。均表现为凸入肠腔内的菜花状、乳头状软组织肿块。肿瘤大小2.50~5.67 (2.57±1.82)cm。平扫呈均匀软组织密度影,CT值25~55 HU,边界清楚。结直肠病灶呈宽基底与肠壁相连7例,窄基底与肠壁相连6例。病变累及肠段,肠腔表现为偏心性狭窄10例,3例病变累及肠段肠壁。肿瘤恶变2 例,继发肠梗阻5例,周围淋巴结增大2例。11例浆膜面光滑,肠壁外无渗出及淋巴结。

2.2 增强扫描 11例病灶呈明显“三环状”强化,即病灶呈不均匀强化,强化程度由强到弱依次为基底部,中央腺体、外周柱状上皮结构。13例病灶均呈脑回状强化,动脉期病灶中心均可见明显迂曲强化的血管影(图1A-1C),部分病灶表面可见一层低密度黏液覆盖(图2);动脉期CT值(47.79±17.05)HU、静脉期(46.48±9.18)HU、延迟期(38.19±7.03)HU。肿块周围肠系膜增粗,增粗的肠系膜类似血管集束征6例。

图1 男,45岁,乙状结肠近段结肠管状绒毛状腺瘤

图2 病理切片可见绒毛状管状结构(HE×200)

3 讨论

绒毛状管状腺瘤在结直肠腺瘤的发病率较低,多位于结直肠,与大肠癌关系密切,临床应尽可能切除息肉[6]。绒毛状管状腺瘤起源于肠道黏膜表面的上皮组织,病理成分同时具有管状和绒毛状两种结构[7]。一般为宽基底、无蒂,附于肠壁匍匐性生长或突向肠腔内膨胀性生长,病灶呈菜花状或绒毛样,绝大部分病灶表面覆有黏液[8]。由于绒毛状管状腺瘤组织成分不同,会有不同的CT表现,因此成为CT诊断该疾病的病理基础。有研究[9]表明,腺瘤内所含绒毛成分越多,病变恶变的可能性越大。本组病例中,肿瘤多发生于直肠,其次是结肠,与夏文骞[10]报道相符。病理中管状细胞组织成分占优势时,CT多表现为形态规则、边缘光滑的软组织肿块影;当绒毛组织占优势时,CT多表现为形态不规整、乳头状、菜花状肿块影,本研究中13例CT均表现为菜花状或乳头状肿块。绒毛状管状腺瘤的体积通常较大,本组病例平均直径>2.5 cm,9例病灶以宽基底与周围肠壁相连。有研究[11]表明,宽基底实际上是肿块卧在肠壁上导致的假象,提示肿瘤基底部较窄小,也可能因肿瘤体积较大并无侵袭性。11例病灶增强扫描呈持续性不均匀明显强化,呈现“三环状”强化,其病理基础为病灶最外层基底部含有丰富的小血管;中间层为腺体结构;最内层为柱状上皮结构[12]。13例肿瘤病灶内均出现增粗、迂曲强化的血管影,其为绒毛状管状腺瘤的特异征象。有研究[13-16]报道,腺瘤内部的增强血管与正常血管结构相似,血管壁的渗透性、灌注、细胞外间隙的组成、血液流动性等因素不受影响,因此出现明显强化。部分病灶表面覆有黏液,病理基础为腺瘤含有腺体结构,因此会分泌黏液。该病需要与以下几种疾病进行鉴别:①结直肠癌:病灶起源于黏膜层并向下浸润黏膜下层及肌层,肠壁不规则增厚及肠腔缩窄,即“苹果核征”,多伴有肠梗阻,肿瘤坏死出血多见,密度/信号及强化不均匀。②淋巴瘤:结直肠淋巴瘤表现为黏膜下肿块,肠壁环形增厚,肠梗阻少见,肿瘤密度/信号均匀,增强后轻度均匀强化。③息肉: 表现为带蒂结节,表面光滑,直径<3 cm,密度均匀,增强后明显均匀强化。

综上所述,结直肠绒毛状管状腺瘤多表现菜花状或分叶状软组织肿块影,边界清楚。CT平扫呈均匀软组织密度,增强呈明显持续性或渐进性不均匀强化,病灶内部呈明显强化的血管影,当出现以上征象时应首先考虑此病。该病诊断在影像学上仍存在一定困难,应在检查前清洁灌肠,结合临床症状、肠镜及影像学表现早期发现结直肠绒毛状管状腺瘤,提高术前诊断正确率。

猜你喜欢
肠壁菜花腺瘤
菜花黑腐病如何防治
CT小肠造影在鉴别克罗恩病活动分期中的应用价值
超声检查对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手术决策的意义探讨
超声检查在甲状腺腺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探析
足部小汗腺汗管纤维腺瘤1例并文献复习
肠壁增厚分层并定量分析对小肠坏死的诊断价值
胸腺瘤与自身免疫性疾病的研究进展
甲状腺腺瘤的类型有哪些?
菜花宝典
像菜花一样幸福燃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