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引领智能交通创新融合发展

2021-05-11 05:59
人民交通 2021年7期
关键词:交通科技智能

科技部原副部长 吴忠泽

新基建的风口为智能交通带来了发展契机

大家都知道当今世界正经历着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新冠疫情在全球扩散使得这个大变局加速了,包括交通运输产业在内的世界经济深度衰退,全球产业链、供应链重组。

世界经济格局正在经历着深刻调整,许多国家都在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其中科技创新是一个关键的变量。我们要在危机中育新机,在变局中开新局,那就必须要向科技创新要答案。

近年来全球的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加速地演进,主要有这么几个特点:

一是科技对经济社会各个领域的渗透性和扩散性越来越强;以智能、绿色、泛在作为特征的群体性技术革命正在引发国际产业分工重大的调整。

二是引领第四次工业革命的颠覆性创新正在持续涌现,人工智能、量子信息、区块链等新兴技术正在加速的迭代,不断催生着新产业、新业态和新模式。

三是数字经济异军突起,5G、大数据、工业互联网等新技术在加速赋能实体经济,提升了产业基础能力和产业链现代化的水平。

四是科技创新支撑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逐步积累,提供了新的成长空间、关键着力点和重要的支撑。

交通运输业作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先行行业和重要的基础,是一个重点的战略性产业,而智能交通是现代交通系统的重要构成内容。

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交通运输领域在全面推进信息化建设的同时,以关键技术研究、示范应用、重大工程建设为依托,交通智能化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尤其是交通运输部发布了《智慧交通发展行动计划(2017-2020)》以来,发展得非常快速。主要表现在以下五点:交通动态信息采集与监控;交通信息资源的开发与综合利用;交通运行智能化分析与辅助决策;城市交通智能化管理与公众出行的智能化服务;综合运输智能化协同与一体化运行等五个方面都取得了明显成效。

整个智能交通行业整体发展迅速,截止到2019年底,从业企业已经有一千多家,市场总规模超过了1500亿。2019年9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交通强国建设纲要》明确提出,要发展先进智能交通。与建设交通强国的要求相比,我们国家的智能交通科技创新还存在着一些薄弱环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一是科技基础仍然是薄弱的,科技创新的能力特别是原创能力不足,部分关键核心技术受制于人的局面还等待着改变。

二是智能交通产业整体上仍然处于全球价值链的中低端,对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贡献还不够显著。

三是智能交通科技创新体系整体效能不高,缺乏高层次的领军人才,创新型企业家群体亟需发展壮大,整个产业生态体系尚不完善,这些短板亟待补齐。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出,要抓住产业数字化、数字产业化的机遇,加快5G网络、数据中心等新型的基础设施建设。去年以来,中央及地方政府相关政策密集出台,市场已经掀起了一股“新基建”的热潮。伴随着新基建的快速推进,新技术正在加速地渗透到智能交通产业链各个环节,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的技术迎来了更加广阔的发展前景,将有力促进交通运输提效能、扩功能、增动能,来推动交通基础设施的数字转型、智能升级、融合创新。在行业变革的浪潮中,可以发现一个明显的规律,即如果准确抓住了技术升级的“风口”,就将赢得竞争的先机和通往未来的入场券。

在“新基建”的风口下,智能交通行业已经成为“新基建”关注的焦点,并且在政治层面不断地发力。日前,交通运输部印发了《关于推动交通运输领域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的指导意见》。同时,新基建的应用创新场景一定会催生出新型的“无人”在线社会服务、无人驾驶、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智慧公路、智能铁路、智慧物流等。在我们国家,这些场景都蕴含着万亿级的市场规模。例如,传统的交通和汽车企业正在通过获取数字化的能力,来提升体验与效率。而互联网企业正在通过获取产业的能力,企图颠覆这个行业。智慧交通的赛道已经成为互联网巨头关注和参与的重点。像百度、华为、阿里等都在从无人驾驶、车路协同、智慧城市等多个角度抢滩布局,新业态、新产品不断地涌现,交通和汽车企业和互联网两大类企业,目前正在激烈地“竞赛”,数字化是这场竞赛的核心,我们国家的智能交通迎来了一个难得的发展机遇期。

在新基建条件下智能交通科技创新的特征

针对科技创新助力智能交通融合发展,我们必须要深层次地了解和认知在“新基建”条件下智能交通所具有的一系列科技创新的特征。

主要有这么几个特征:

一是数字化。数字经济是“新基建”的核心,“新基建”把5G、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等这样一些数字科技基础设施与数字经济、数字政府、数字社会连接起来,让数据成为新的关键生产要素,来提升社会数据资源的价值。

在“新基建”领域中,5G网络、数据中心、高精度定位、物联网等与智能交通的融合,以数字产业化作为核心,强调数字技术要从技术形态到产业形态的发展。其中,推动大数据的采集、清洗、存储、挖掘、分析、可视化算法等技术创新。培育数据采集、标注、存储、传输、管理、应用等全生命周期的产业体系,完善大数据的标准体系,这是“十四五”期间发展数字经济、大数据产业要突破的三个方向。

举个例子,比如把“区块链+5G+物联网+智能交通”构筑起新型融合基础设施,一定会助力智能交通实现万物互联的价值流转,突破现有物联网局限,会加固真正的共享经济的安全隐私,一定会有利于解决智能交通走进大众日常之难题。如果我们的车辆保养或者维修实现了真正的数字化,并且得到了认证,那么它的数据就可以作为机动车验车的依据,那个时候大家就不一定非得预约到检测场去排长队验车了。

再比如“区块链+人工智能+5G+智能交通”结合起来,通过提高边缘算力、分布式算法和数据的确权,可以实现智能交通数字商业最优化和价值化等等,一定会有利于开创智能交通市场新的发展空间。

在现代物流方面,基于5G的泛在智能,端、边、云网络的架构推动了物流仓储的环节,从货物入库、拣选、盘点、分拣、发货等操作,可以实现物流仓储环境全面数据化、可视化和智慧化。毋庸置疑,新物流的数字化将使一直处于消费市场的物流行业开始逐步向生产要素市场进发。

二是网络化。“新基建”会加速中国经济“全面在线”的时代到来,随着“新基建”成为现实,不仅仅原生的数字化产业将得到更加蓬勃的发展,许多传统的服务业和制造业也将成为在线的产业。

在交通运输领域,随之而来的是智能交通产业链更加透明的信息传递、更少的中间环节和更加高效的资源组织方式,一定会进一步降低交通运输的成本,提高交通运输的效率。

其中要强调的是工业互联网与智能交通的融合,将成为“新基建”一个重要的战场。如果说2003年的非典疫情刺激了消费互联网的发展,那么2020年新冠肺炎危机以后,带来的一定是工业互联网的奋起。

当前全球工业正处在一个重大的技术变革之中,而全球工业互联网正处在一个产业格局未定的关键期和规模化扩张的窗口期。我们一定要抓住这一次互联网升级为工业互联网这一历史性机遇,通过融合创新发展好智能交通产业,实现交通运输业新旧动能的转换。

在“十四五”期间,我国工业互联网亟待突破的核心技术和产业主要包括四个方面:其一,打造自主可控的标识解析体系、标准体系、安全管理体系;其二,加强工业软件研发应用;其三,要培育形成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工业互联网平台;其四,推进“工业互联网+智能制造”产业生态建设。

在“新基建”领域中是怎样的关系图谱呢?5G是工业互联网核心的网络支撑;数据中心是工业互联网平台的重要载体;人工智能是工业互联网的关键技术;区块链更应该发挥“价值互联网”的积极作用。因此,我们加快发展工业互联网+智能交通,就能够深度融合落地“新基建”的建设成果,形成基于集群式创新、开放式创新的新型科技创新体系,实现交通领域信息系统和物理系统高度同步与融合,来大幅度提升交通运输基础设施整体建设成效和保障信息的安全。

三是智能化。基于云计算、5G和大数据技术的助力,数字经济正在进入到一个以人工智能为核心驱动力的智能经济新阶段。我们可以预见未来的十年,智能经济将成为中国经济的新标签,而“新基建”将进一步推动各个行业智能化转型。比如说5G网络、人工智能、车路协同与传统的载运工具和传统的服务系统融合发展,将“车路人云”连接起来,形成一个“云管端”新型的交通架构,实现随时通信、实施监控、及时决策,为无人驾驶和车联网商业应用提供链路保障和计算的能力,并将全面打通智慧物流的闭环,为智慧交通应用拓展更大的空间。所以,我们要加快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智能技术为核心的“新基建”和智能交通的深度融合,强调未来生产方式的换场、未来服务方式的换场,也就意味着“重塑交通”。

“十四五”期间要重点推进四个方面的工作:

1、智能运载工具、智能识别系统、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超大规模分布式存储等技术与应用的双重突破;

2、抢抓源头技术创新、智能芯片的设计、系统软件开发等关键领域;

3、推动传感器、网络切片、高精度定位等技术创新;

4、培育车联网产业,引领智能交通行业新一轮的变革与转型提升。

新基建引领下智能交通产业的发展

前一个阶段,国家发改委牵头启动了“十四五”期间新一代智能交通发展战略的研究,在考虑了“新基建”等因素的条件下,提出了我国新一代智能交通的总体框架。主要包括:智能道路基础设施、数字化和网络化的支撑设施、智能化的载运工具和服务系统,以及分布式多目标的交通智能化运行控制平台等。

下一步我们如何突出“新基建”的优势,来引领智能交通产业融合创新发展呢?

首先,要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大力提升智能交通产业自主创新能力。近年来,以美国为首的部分西方国家对中国发起了贸易战、科技战、人才战,疯狂封锁打压我国的科技创新,企图遏制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的势头。从长远看,这一定是成为常态。我国的科技创新面临着外部环境更加严峻,也可以倒逼我们的技术升级、产品升级和产业升级,加快关键领域科技的自立自强,把外部的风险挑战转化成为我们实现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的一次重大机遇。所以,按照这次两会政府工作报告的精神,一定要构建起新型的举国体制,打好智能交通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集中力量解决一批“卡脖子”的问题,加快推进交通运输业的数字化转型。

当前智能交通产业转型升级面临的重要挑战是:首先各种新技术协同、大规模组网、应用模式创新、核心技术支撑、网络安全、高可靠绿色化低成本、特别是与交通运输业融合的垂直整合等问题。这些问题是我们这个产业下一步要转型升级所面临的一些重要挑战。

其次,要发挥企业在技术创新中的主体作用,打造科技、教育、产业、金融紧密融合的智能交通产业创新体系。一是把发展科技型中小企业作为科技创新与智能交通产业发展深度融合的一个重要抓手。通过国家战略和政策部署激发企业的创新潜力,推动企业成为创新要素集成、科技成果转化的一支生力军,要用政策鼓励企业加大研发的投入,在开发高端的产品和商业模式创新上下功夫,解决成果转化和市场应用的“最后一公里”,来促进新技术的产业化、规模化应用,形成新的优势制造能力。二是着力推动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开展产学研紧密合作。我们要充分地发挥高校、科研院所的基础研究优势,努力地解决原始创新从“0”到“1”的最先一公里问题,为企业研发新技术新产品提供更多高质量的自主创新成果。要加快创新平台建设,发展新型的研发机构,来培育智能交通行业创新型的领军企业,要支持一批小而强、小而专、小而精的创新型中小企业成为创新重要发源地。

再次,要构建“新基建”的开放利用场景,强化对智能交通产业的服务。我们要充分发挥“新基建”对于智能交通产业的支撑价值和吸引力,高度重视“新基建”是以应用为导向的一个发展特点和优势。技术为本,场景为王。我国是制造大国和网络大国,我们完全有条件有基础去创造有利于新基建新技术大规模快速的应用和迭代升级的独特优势,根据交通运输业的特点,要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注重需求牵引去构建开放利用的场景,结合场景思维去谋划“新基建”项目,打造一批智能交通产业数字化应用场景示范工程。

在刚刚发布的国家“十四五”发展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中,明确提出了10个数字化应用场景。其中第一个应用场景就是智能交通,我们要重点发展三件事:一是自动驾驶和车路协同的出行服务;二是推广公路智能管理、交通信号联动、公交优先通行的控制;三是建设智能铁路、智慧民航、智慧港口、数字航道、智慧停车场。这些都是我们“十四五”的规划纲要中明确要求的。

比如说大雾天高速公路封闭通行,现在由于单车智能的局限性是无法上路行驶,我们能否应用车路协同系统来解决这个出行的痛点问题呢?我们要通过一系列场景的组合拳,来吸引培育一批深度运用“新基建”的智能交通企业,来充分发挥“新基建”的创新价值。

最后,要抓住“新基建”催生的新赛道,来积极跟踪智能交通创新发展的动态,构建健康的产业生态。

如果在传统的赛道中去竞争,即使实现了弯道超车还是同质化竞争,所以经常会“堵车”,甚至是“翻车。”那么“新基建”、数字经济给我们提供了一个换道超车的机会,既然开车追不上,那么就改坐直升飞机,也就是说换成一个新的赛道,这是一种升维竞争。面临着“重塑交通”,智能交通的产业发展,要建立起升维意识,比如说智能交通产业的平台升维、智能交通企业营销升维、价值升维等等都是发展的方向。要通过联合创新、外部资源对接的方式,来帮助我们的企业加速技术和模式的创新,要重点培育拥有“创造改变世界场景”能力的高成长性潜力企业,要及时发现、支持具有爆发潜力的新业态和初创企业,还要通过“平台+生态”模式来提升新业态培育能力。让我们共同努力抓住新的机遇,应用新的技术,依托“新基建”,来引领智能交通产业融合创新发展,为形成我们国家的新发展格局、促进高质量发展贡献我们的力量。

猜你喜欢
交通科技智能
繁忙的交通
小小交通劝导员
科技助我来看云
科技在线
科技在线
科技在线
阅读理解三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