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经》——错位爱情之殇

2021-05-13 08:23王溪丹
青年文学家 2021年9期
关键词:心经女性

摘  要:《心经》讲述的不仅是一个父女不伦的故事,同时也是一个有关错位爱情的文本。其中暴露出的是女性在父权话语体系下的失语处境。通过不同文本之间跨越时代的呼应也加深了对这类问题的思考,女性该如何摆脱在失语处境下的错位爱情中必然走向毁灭的结局以及女性真正的出路在哪里。

关键词:心经;女性;错位爱情

作者简介:王溪丹(1996-),女,辽宁师范大学文学院现当代文学专业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21)-09-0-02

张爱玲的童年生活并不幸福,母亲出国留学将她抛下,而父亲与妓女出身的后母更是对她不管不问,甚至还将她打得半死。而在《心经》中她却塑造了一个“太幸福,太合乎理想的”家庭。由此观之,《心经》的情感寓意是复杂的。我们有理由推测,小说在揭示欲望的过程中,表达出的恋父情结或许与其曾经历的“失父”的阵痛有关,无疑这显露了作者对拥有理想父亲的渴盼及对现实中强权高压的父权的批判。小说中的母亲在最后一刻复归原本位置和作用,竭尽所能地帮助女儿渡过了难关,母女两人由冲突对立到达成和解的结局,颠覆了张爱玲其他小说中异化的母亲形象和母女关系,隐含了张爱玲对成长过程中母亲缺位遗憾的弥补,同时也是对理想母亲的追寻。

一、文本中错位之爱的成因分析

1.厄勒克特拉情结

《心经》讲的是一个不伦的父女相恋的故事,心理学上将这种女孩恋父仇母的复合情绪称之为“厄勒克特拉情结”。心理学认为这是女孩性心理发展第三阶段的特点。在这一阶段,女孩出于对父亲的崇拜而深情异常,会将父亲视为主要的性爱对象,将母亲看作多余的存在,并希望自己能对母亲取而代之从而独占父亲。

在张爱玲的笔下,许小寒被塑造成了一个特殊样式的女子,是童女与熟女的结合体。20岁情场高手一般的许小寒永远觉得自己是一个长不大的孩子。她在内心给自己画出了安全界限,以便和父亲亲密无间的嬉戏打闹,但在行为上却像个成熟女人一般。她将母亲逼至充当背景板的角落中,更将母亲视为竞争对手,打压母亲获得内心的成就感。心理年龄与实际年龄的错位而产生了矛盾的行为。不懂得践行成长的克制而是一味跟隨内心而行,最终在现实世界里撞得头破血流。

2.父权话语体系下的妥协

小寒的父亲作为在社会上经济实力与地位俱佳的人,他在家中亦处于绝对的主导地位。而母亲在其强权下,只是“穿堂里一阵脚步响,——自去整理椅垫子,擦去钢琴上茶碗的水渍,又把所有的烟灰都折在一个盘子里”,弱化成了一阵声音或是一种行为。对于父亲的任何指令和话语都无条件接受。在家中这个由男权主导不对等的秩序中,小寒的“恋父”行为含有着通过模仿着记忆中的母亲的行为并以此取代弱势的母亲的意味,这样单独作为女性主体的小寒便可以实现和父权力量平等对话。而在父亲心中,许小寒也确实替代了其母的位置。然而,成长让她产生焦虑,失去男权肯定下的女性连存在的意义都被淡化,这让她体味到女性生存空间的狭窄。在家中,失去父亲的关注等于与母亲一样处于被遗忘的边缘。出了家门,就要遭受来自父权同盟下其他男人的压抑,而且要重新构建平等对话更是难上加难。眼前的安稳与未来的动荡,使得小寒不得不竭力维持住这段超出亲情关系的爱。

许小寒的恋父并不是由她一人单生的念想,其父许峰仪一直扮演着一种引导的角色。甚至可以说,许小寒的悲剧是由他一手造成的。这是对传统父亲形象的一种颠覆和解构。许峰仪将本应该给妻子的爱投射在了许小寒身上,也不制止许小寒对自己超出父女的依恋。正是他这种不负责任的举动,造成了三个女人的悲剧。许峰仪继承了张爱玲笔下一贯的浪子形象,多情有魅力,周游于不同女人之间引得她们动了真情却又不负责任,最后可以毫发无伤地退至安全境地。

二、文本中错位之爱的必然结果

小寒终究还是没有跟上父亲的步伐,无论她再怎样表露心迹或者想引起父亲的注意,许峰仪还是逃也似的结束了他们这段关系,结束了这段错位爱情。于是许小寒被迫接受现实,不管怎样哭闹挣扎和想方设法,在明白她跟父亲彻底结束的时候只能被迫长大,接受了母亲但更像是命运给她的安排,于是许小寒的遭遇便更蒙上了一层俄狄浦斯式的悲剧。小寒在生下来的时候,原本是要过继给三舅母,因为算命的人说这孩子克母亲,但因许太太不舍得而留了下来。小寒虽然没有导致母亲的死亡,但她使父母的感情名存实亡。而且在外人看来,许太太的境遇与钢琴上照片的摆放是一致的——在家庭中处于缺位和失语的位置。在外人的猜忌中,许太太已经被宣告了死亡。许小寒在无意识中完成了“弑母”这一宿命。

当许小寒真正懂得自己犯了罪——“小寒哭了起来。她犯了罪。她将她父母之间的爱慢吞吞地杀死了,一块一块割碎了——爱的凌迟!”也就是许小寒真正觉醒与成长的时候,这时的她已经不再执着于父亲了,而是接受命运的安排,开始自我流放,寻找更多的可能性填补完一生。小说在许太太“等你回来的时候……”戛然而止。给人留下无尽的遐想。“等你回来”这句话重复了两遍,暗含着许太太也对小寒能否回来的不确定性。不禁让人想起了鲁迅先生在《玩偶之家》后提出的思考:娜拉出走之后会怎样?所以,许小寒出走后会怎样?离开是否意味着救赎?

三、错位之爱中的女性之殇

许小寒这种自我防御机制下的爱恋,不禁让我想起了当代文学中一份相似的文本,就是林奕含的《房思琪的初恋乐园》。《房》描写了一位少女从小被补习老师诱奸并性侵数年的错位恋爱。李国华在年龄、地位、力量等因素中占据了制高点,年幼的思琪在他的面前毫无抵抗能力,只能任由其宰割。而在这种被迫又带有引诱下的侵犯中,房思琪为了逃避痛苦只能自我催眠般“爱”上了李国华,因为她无法改变事实。在此,女性的话语无力与生存无力显现得淋漓尽致。她的“爱”具有很深的逃避意味,她要逃避那个自身对自己提出的为什么不反抗的质疑,她要逃避社会不允许但是还是发生了的情况,他要逃避自己为什么不想还是不得已跟李国华纠缠不清的处境。最后还是没有逃开错位爱情导致的必然宿命,只能在精神病院中了结余生。而李国华沉醉在自己的话语体系里轻而易举的为自己开脱,继续用他不负责任的言语伤害其他和思琪一样的女孩子。

后现代主义作家纳博科夫的代表作《洛丽塔》是一个有着恋童癖的男人诱拐小女孩的故事。小说以亨伯特面对陪审团为自己辩解的视角来书写,讲述了亨伯特是如何为自己喜欢9到14岁女孩的恋童癖行为正名为爱情的。这依旧是一个错位的爱情范本。在亨伯特眼中,两人第一次的肉体接触是由于洛丽塔的主动勾引,洛丽塔是一个性早熟的女孩,所以两人才会发生不正常的关系。但从洛丽塔有机会就逃离亨伯特身边以及最后洛丽塔情愿跟着一个残疾的青年过着穷苦的生活也不愿再回到亨伯特身边来看,洛丽塔根本就没有爱过亨伯特。亨伯特将这段关系美化成爱情是因为在整个小说中都是以他的视角来完成的。他是关系的主宰和裁定者。可即使是这样,最后连他自己都感叹,“即使是最悲惨的家庭生活也比乱伦同居要好得多。”更不用想洛丽塔在其中是多么痛苦了。从一定意义上来说,《房思琪的初恋乐园》填补了《洛丽塔》中洛丽塔的视觉空白,文学会呼应文学,文学会回答文学,文学同样也会质疑文学。

从《心经》到《洛丽塔》再到《房思琪的初恋乐园》,无论从空间还是时间的跨度上,三个相似文本的出现并不是巧合。而文本所带来的意义,也由对现象的描述,到男权话语的主宰,再到女性话语的反驳,不禁让人反思与警醒。无论是精神逃避还是现实逃离,书中只有逃这一条路可以选择,而这条道路通向的多半是毁灭的道路,女性的生存困境从未改变过。而书中的男性都没有因为自己背叛伦理的行为而受到任何处罚。(亨伯特的入狱也是因为杀人。)相反的,他们都推诿着责任,将错位爱情的起因归结于女性身上,许峰仪责备许小寒加速了许太太的衰老,亨伯特认為洛丽塔的不检点与叛逆引诱了他,李国华在事情暴露后怪罪房思琪为什么破坏老师的家庭。他们所传达出的是当今为人所诟病的受害者有罪论的观念,这俨然已经成为所有男女关系纠纷中的一种固定的思维模式。社会发展到今天,依旧有高管性侵14岁女孩并将其称之为爱情的可恶行径,可我们依旧只能像观众一样只是看着,无能为力。文学揭示与审判人性,却无法规避与杜绝恶的发生。文学给伦理提供了可能,让人们看到事情发生的可能性,在不伤害现实生活的前提下建构着属于自己的伦理世界,赋予小说以现实意义和教诲功能。文学的教诲功能坚守着人类最后的道德底线,给我们选择发展的权利。

四、结语

可我们依然绝望的看到,错位爱情下的女性地位永远处于被支配的一方,除了接受或被迫接受,男性话语始终占据主导不可反抗地位。错位爱情下的女性永远找不到出路,小寒被送走不知前路如何,洛丽塔难产而死,房思琪精神死亡。错位爱情带给女性的只能是毁灭性打击。如何在绝境中找寻希望?如何在不对等关系中找到救赎自己的方法?如何让女性的声音冲破男权的封锁?希望社会的发展和男女平等的实现能在未来给我们回答。

参考文献:

[1]张爱玲.传奇[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6.

[2]张小乔.心理咨询的理论与操作[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8.

[3]林崇德.心理学大辞典[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5:P152.

[4]赵学峰.试解《心经》中的恋父情结[J].河西学院学报,2005(04):34-36.

[5]杨梅.在“天”和“上海”间挣扎的人们——对张爱玲《心经》中人物形象的再认识[J].延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23(02):80-82+94.

[6]王卓.“不伦之恋”的伦理维度——从《洛丽塔》的悖论式误读说起[J].山东外语教学,2015,36(04):69-79.

[7]王莉莉.表层叙事的消解与文本意义的重构——从结构主义叙事理论角度重审《洛丽塔》[J].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38(10):81-84.

[8]林楷虹.精神分析女权主义下对张爱玲《心经》的再认识[J].文学教育(上),2017(10):29-31.

[9]齐红.残酷青春背后的人性审判——读林奕含《房思琪的初恋乐园》[J].扬子江评论,2019(05):99-103.

[10]柳云超.用弗洛伊德精神分析法浅析《心经》中的人物形象[J].文学教育(上),2019(12):28-29.

猜你喜欢
心经女性
读《心经》五首
常按通里开心窍
趋势“心经”
《心经》初见
21世纪以来被拐卖女性文学中的典型形象
《闲情偶寄》中的中国女性之美
论女性的可持续发展
从服装史的角度研究《唐顿庄园》中的女性服饰
解析八大山人的书法《心经》
我的远教“心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