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门诊中学生呼吸道感染的统计与分析

2021-05-17 08:01蔡元康王葳刘丹丹胡峰耿宁果
中国卫生产业 2021年4期
关键词:校医院季度宿舍

蔡元康,王葳,刘丹丹,胡峰,耿宁果

南京农业大学医院内科,江苏南京 210000

呼吸道感染(respiratory tract infection, RTI)是日常诊疗中常见、多发的疾病类型,是各医院门、急诊就诊患者的首位原因。呼吸道感染可为鼻、咽、喉、气管、支气管及肺部中任一部位感染,也可合并多部位感染。 高校是一个集合学习、实验、生活、社交多种功能的区域,空间密集度高,大学生出行频率高,接触人员多样,教室使用频率高,室内通风不足,是呼吸道感染的高发环境。 多项研究指出,呼吸系统疾病是学生至校医院就诊的首位原因[1]。 该研究统计分析校医院门诊2018年及2019年呼吸道感染就诊情况,了解校园内呼吸道感染发病特点。在呼吸道感染的高发季节,给出适当提示及干预,同时为合理安排校医院的日常门诊值班人员提供参考,更好地为学校师生服务。 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该研究通过回顾分析南京农业大学校医院在2018全年、2019 全年校医院的电子病历就诊系统,以2018 学年及2019 学年在校全体本科生、研究生、博士生为研究对象,年龄在17~30 岁之间。

1.2 方法

统计呼吸道感染学生的就诊时间、年龄、性别、病种。将门诊呼吸系统疾病就诊疾病分为:上呼吸道感染、咽炎及扁桃体炎、气管及支气管炎、肺炎4 类,分别计算出不同呼吸道感染疾病的就诊人次数和相对比例;对不同性别、年龄段、月份、季度门诊呼吸道疾病的就诊数进行比较。

1.3 统计方法

应用Excel 表格对数据进行分析。 所有数据用SPSS 20.0 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组间比较使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全年门诊呼吸道感染学生就诊总体情况

2018年:呼吸道感染疾病就诊总数为14004 人次,最高的是第四季度5303 人次,季度构成比第一、第二、第三、第四季度分别是22.96%、26.24%、18.11%、32.69%。2018年峰期为3月、4月、11月及12月,最高峰为12月,就诊数为1886 人次,低谷期为8月220 人次。

2019年:呼吸道感染疾病13442 人次,最高的是第二季度4184 人次,季度构成比第一、第二、第三、第四季度构成比分别是25.52%、31.13%、16.05%、27.30%。2019年峰期为3月、4月、5月及9月,最高峰为3月就诊为1775 人次,低谷期为8月就诊为254 人次。见表1及图1。

图1 2018 及2019年各月呼吸道感染学生就诊情况

2.2 性别、年龄、年级、病种构成情况

2018年及2019年女生就诊构成比分别是:62.7%、62.5%,均高于男生。 2018年及2019年不同年龄段学生的就诊构成比分别是:17~21 岁40.68%、44.03%;22~26岁42.07%、40.72%,26~30 岁17.25%、15.25%。2018年及2019年不同年龄年级段学生的就诊构成比分别是:本科一、二年级9.10%、15.69%;本科三、四年级31.60%、28.34%;研究生40.50%、36.07%;博士生18.80%、16.90%。2018年及2019年不同呼吸道感染疾病学生的构成比分别是:上呼吸道感染就94.25%、89.33%,咽炎及扁桃体炎4.05%、6.40%,气管及支气管炎1.26%、3.97%,肺炎0.34%、0.25%。

2.3 2018年及2019年各季度呼吸道感染就诊人次不同组别的比较

2018年及2019年各季度的不同组别(性别、年龄、病种)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3。

表1 2018、2019年学生呼吸道感染门诊就诊时间分布(人次)

表2 2018年不同季度大学生呼吸道感染就诊情况[n(%)]

3 讨论

在该研究中第二和第四季度为呼吸道感染学生的就诊高峰,季度变化在该研究中作为最重要影响就诊人次的要素,更证明了气象要素可作为上呼吸道感染的独立诱发因素,春、冬季大风、低气温、低湿度降低了呼吸道黏膜的局部免疫力[2]。 早春、冬季节户外的低气温,校园人群在室内的时间增多,食堂、图书馆、教室人员密度高,且为了保温,通风不足,增加了病原体在室内传播。一项高校宿舍通风量的研究示[3],宿舍内的高通风量,有降低室内二氧化碳浓度,稀释去除室内生物气溶胶的作用。 背风侧宿舍呼吸道感染的发生率更高,但背风侧宿舍可以通过同时打开门窗,可使宿舍通风率接近迎风侧宿舍,对个体的热舒适产生负面影响。 在2019年一季度寒假期间就诊人次明显下降,但2019年春季学生返校后的第二季度,也出现了该年呼吸道感染的首个高峰,且近年冬春季季节性流感发病率高,这也与校园中呼吸道感染的就诊高峰有一定相关性,南京秋冬季节气温变化剧烈,昼夜温差明显,气温骤降时不注意及时添加衣被均成为校园内呼吸道感染疾病的发生的强烈诱因,不同季度的气候环境差异直接影响该门诊呼吸道患者的就诊情况[4-6]。

表3 2019年大学生各季度呼吸道感染就诊情况[n(%)]

此次回顾分析发现,该校本科低年级组(一二年级)及高年级组(三四年级),学生人群规模相同,但本科高年级组学生的就诊比例明显高于低年级组,考虑高年级学生学习负担重,未来考研、就业压力大,影响作息,可能合并焦虑的情绪,使高年级学生机体的免疫力下降。焦虑、抑郁、不安等负面情绪,会干扰分泌性免疫球蛋白-A 的释放,对免疫系统产生负面影响[7]。 多项门诊统计中,包括该研究均显示校园中女生的呼吸道感染的就诊人次均明显高于男生,一方面高校中女生占比就高于男生,且女生大多体质较弱,运动较少,为了控制体重长期不规律进食,营养不良性贫血比例较高[8]。

日常校医院工作中,应注意培养和教育高校学生养成利于呼吸道健康的卫生、饮食、运动习惯。相关研究表示,接受过手卫生教育并配备使用洗手液的的学生呼吸道感染的次数更少,旷课发生率更低[9]。 日常饮食中,食用富含黄酮类化合物的食物,可降低呼吸道感染的发生率,绿茶、蓝莓、黑巧克力都富含黄酮[10]。 另外补充维生素D 可以预防急性呼吸道感染,并且对于维生素D缺乏的人群收益最大[11]。 高校中部分同学热爱运动,但运动后3~72 h 是免疫力有所波动的时段,在此期间个体的呼吸道感染的易感性增加[12],这与临床工作中遇到很多剧烈运动后的同学,呼吸道感染的发生率增加相符。 但适当的、适应个体的体育锻炼,能够明确提高个体的免疫力,改善负面情绪[13-14]。

综上所述,春季及冬季是校园在呼吸道感染的高发季节,校医院在此阶段给予呼吸道感染风险提示,建议在校内人员密集场所:如食堂、宿舍、教室、实验室加强通风,佩戴口罩,加强手卫生,摄入富含黄酮及维生素D的食物,设立呼吸道感染门诊,减少校医院就诊过程中的交叉感染,通过上述措施有望一定程度降低校园内呼吸道感染的人次。 加强校园中各种途径的健康宣教,提醒广大大学生群体养成有利于呼吸道健康的饮食、睡眠、运动习惯,调节负面情绪,避免室内通风不足、营养不良、运动方式不当、手卫生不佳等负面影响呼吸道健康的影响因素。

猜你喜欢
校医院季度宿舍
2021年第4季度航天器发射统计
2021年第3季度航天器发射统计
2021年第2季度航天器发射统计
热得快炸了
基于校医院视角的医院感染管理方法
大学里比食堂挨骂还多的地方
学校到底是谁的
作品四
翻番的1季度与疯狂的3月
热得快炸了